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指导探讨

2022-11-25

新课程 2022年25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意识高中语文

蔡 孟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立诚中学,陕西 渭南)

高中阶段学习成果对学生未来学习、生活与发展等产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为此高中学习一直被人们看作是改变命运的一种重要方式。高中语文作为学生主要学习科目之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会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时,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的提升,并通过自主学习策略有效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提升学科综合素养。以下是笔者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引导方式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一、自主学习概念

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后,能够主动进行相关知识探索与研究的活动。具体来讲,就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前,要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要学习什么样的内容才可以完成这个学习目的[1]。比如,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实际学习需求制订学习目标、计划等,并且在学习前能够做好充分准备。其次,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一定自我监控、反思的意识,同时还要拥有良好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才可以完成自主学习的目标,才可以让自主学习活动发挥价值。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进行培养,学生有了自主研究的意识,才会逐渐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觉悟、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并未关注到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其教学方式、意识以及能力等都会对学生学习与发展产生影响。当前,根据相关人员对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调查发现,较多语文教师都存在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比如,语文教师认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实际上对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并不是很重要,因为学生虽然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但是由于学习时间、学习能力有限等,自主学习也只能是对简单知识进行学习,并不会进行深入学习[2]。实际上,教师的这一想法并不正确,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才可以对自己不懂的知识进行研究,才会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进行主动探索,这对学生拓宽视野、提升认知能力等都很重要。

(二)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明显,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主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教师如果可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设计教学活动,对教师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会起到重要作用[3]。这时,教师就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实际上,在当前语文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并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设计课堂活动,也没有确定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还存在一定认知误区,那就是以自己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学生成绩提升的教学思维,对学生进行强制管理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等,认为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才会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考试中才会取得一个好成绩。教师受到这些问题所干扰,经常在课前、课中确定教学目标方面出现偏差。并且从实际教学情况分析,高中语文教师的这一教学思维并不正确,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对不同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跟随自己的思维一同学习,不仅限制了学生成长,也影响了学生课堂权利的使用[4]。此外,也有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并不会设定教学目标,教师授课完全凭借自身教学经验,并不会按照新教学要求设计教学活动,这不仅让课堂教学改革失去有效性,学生主体地位无法体现,也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产生较大影响。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指导方式研究

(一)通过明确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语文是一门比较有趣的科目,其不仅包括经济、文化、政治、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也与其他科目有一定关联,如果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语文知识的有趣之处,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意识与能力[5]。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发现语文知识的有趣之处,这样教师才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研究,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解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按照上述要求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对高中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了解,或者是教师要通过某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本篇文章学习产生兴趣。如现代电子产品是学生感兴趣的物品之一,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对电子产品使用、功能等有一定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对文章内容进行展示与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6]。如教师可以制作与文章描写景色相关的动态视频、情境演绎视频等。学生在被吸引后,会主动加入相关知识的学习中,这时也可以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找到文章中能够表达作者情感、思想的关键语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这样学生才会在仔细阅读中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阅读中体会到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情感,这样学生就会主动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信息等。最后,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进行总结,在学生总结后教师补充,并将自己补充的内容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研究与探讨补充内容是否正确,这样既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也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完成语文教学目标。

(二)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教学中主要的合作学习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生生合作学习,另一种是师生合作学习。学生根据教师安排引导的方式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内容,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让其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训,也可以拉近师生关系,为日后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同时,师生合作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这对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很重要。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合作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学习[7]。这样既可以为学生创造展示个性的机会,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解“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相关知识时,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培养,可以通过小组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随机分组。比如,教师可以先确定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学生比较擅长朗读还是文字分析,而后再进行分组。其次,分组完成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堂阅读学习任务。如小组要完成朗读、确定写作背景、中心思想、作者信息与文章表达情感等。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研究学习,找到自己擅长的部分并完成,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让学生明白相互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分享阶段,待每个小组学生分享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并同时邀请其他学生一同进行点评。点评的同时,教师可以主动询问点评原因,这样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生生之间也可以进行有效互动。学生看到合作学习的有趣之处,就会对合作学习产生兴趣,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与其他小伙伴进行研究探讨,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很重要。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不仅要明确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还要不断按照新教学要求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这样教师才可以培养出与时代发展共同进步的社会新青年。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意识高中语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早自习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