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探究

2022-11-25杜磊强

新课程 2022年25期
关键词:创设交流情境

杜磊强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甘肃 平凉)

科学育人观催发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意识与效益诉求,着意对高中生的思想意识、主动状态以及精神面貌施加积极有益的正面引导,以此激发高中生的认知激情、生命活力以及主观能动性,为物理教学提供最优化的主体认知状态做准备。教师开始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以此引导学生进行精准思考、高效认知、友好交流与互助成长,科学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因此,问题情境承载着教师的匠心之慧、技人之巧以及智者之妙,能够为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提取输送最有实效性的教学指导。

一、问题情境的概念简介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立足教材内容,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以及课程探究提供以“问题”为信息媒介的教学指导过程,实现课程知识与学生主体状态、经验积累、生命能动产生强烈“冲突”,有效催发学生的思考动机与定向思维,实现对学生物理认知以及全面发展的良好干预。因此,问题情境是教师在课下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而精心设计的人性化诱导信息,能够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正确的探究方向与精准的研究目标,实现教师教学智慧对学生认知思维的高质量点拨,体现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思想沟通。

二、问题情境的活动特点

问题情境虽然仅仅是课堂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具体环节,却也是一个自成体系、结构复杂、元素众多的教学区域,有自己非常独特的一面。

(一)问题情境具有突出的知识性

问题情境是教师基于一定物理知识的探究任务而创设的诱导性信息,因此,问题情境必然带有一定的目标性与方向性,能够帮助学生确定需要深度考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具体内容。可以说,知识性是问题情境的本质属性与价值所在,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基点。

(二)问题情境具有突出的指导性

问题情境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探究任务、思维角度、认知内容的有效媒介,能够借助教师的教学智慧对学生的认知思维起到很好的点拨效果与促进作用。因此,问题情境必然要具有突出的指导性,能够在师生之间建构良好的信息交流通道,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指导。

(三)问题情境具有突出的探究性

在问题情境中,教师为学生指出了明确的探究内容、思考角度与认知方向,引导学生进行非常具体的知识学习活动,因而具有明确的探究性。因此,教师要借助问题推动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自主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探究路线,实现高效认知。

(四)问题情境具有突出的交流性

问题情境是教师立足教学内容主观创设的,以此为学生指出一条较为科学、高效的探究路线,助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也以此展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探究方法与思维方式。因此,问题情境具有突出的交流性,是师生之间交流认知经验的信息通道。

三、问题情境与学生认知的适宜性

学生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仍旧以直观思维与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对于具有较高抽象性与逻辑性的物理知识总是茫然不知所措,显示出非常明显的不适应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驱散”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迷雾”,为学生指出主体思维、问题解决的具体方向,助力学生能动作用的精准释放,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有效学习、快乐成长。

学生活泼爱动,个性开放。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强化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持续刺激学生对物理探究的认知兴趣、探究热情与求知欲望,提升学生对物理探究的关注度。教师在学生群体中、思想中具有特殊位置,因而问题情境能够非常容易地搭建起师生之间快乐合作、友好互助、有效学习的信息通道,助力学生的物理探究。

四、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价值

(一)创设问题情境具有非常高的氛围渲染价值

教师的提问能够通过语言、语气、语调、语音将个人的主观认知、思想情感、主体情绪以及心理态势一一传输给学生,因而能够在物理课堂上渲染对应的情感氛围与愉悦刺激。因此,问题情境是教师输出信息、调控氛围、启迪思维、增效认知的有效手段。

(二)创设问题情境具有非常高的教学指导价值

课堂提问具有言简意赅、方向明确、目的突出、便捷高效的优点,因而能够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地指导学生搜集信息、主观考量、自主处理、解决问题,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剖析问题、获得灵感、找到方法、消除障碍、有效学习、实现成长。

(三)创设问题情境具有非常高的思维启迪价值

教师能够有效干预学生的认知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精准有效的思维切入点,易于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七寸所在”,助力学生科学、高效地解决问题。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具有较高的思维启迪价值,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创设问题情境具有非常高的提质增效价值

教师与学生处于信息交流、合作探究、智慧互助、思维互通的良好沟通状态中,因而非常有助于教师利用个人智慧去启迪、导引与提升学生的认知思维、解决方法以及剖析习惯,自然能够实现物理教学提质增效、主体优化与创新发展。

五、物理课上问题情境的实施现状

在问题情境中,学生能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教师预设的知识学习、任务探究中,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然而,物理课堂上的问题情境却难以令人满意。

(一)问题情境缺乏指导性

在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节约教学时间,仍旧习惯于传统的说教活动,导致问题情境过于简易,没有为学生指明需要探究的具体知识,弱化了问题情境的指导性、针对性与实效性。指导性是问题情境的首要价值,问题情境指导性的弱化使学生难以得到教师的精准帮助,没有发挥教师教学智慧的点拨价值与促进价值。

(二)问题情境缺乏趣味性

在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较为生涩,虽具有一定的知识性、针对性与指导性,却忽视了学生的探究体验与交流感受,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认知热情与求知动机,弱化了学生的主体认知状态与探究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艺术性与想象性,为学生提供一个饶有兴趣、新奇特殊、浮想联翩的趣味性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问题情境缺乏交流性

在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是师生之间交流认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有效渠道,然而,一些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偏重于“命令式”与“指导式”,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参与权与话语权,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指令”,教师却得不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交流的缺失必然导致教师在信息积累方面的不足,进而导致教师教学活动主体性、针对性与方向性弱化。

(四)问题情境缺乏启发性

在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信息媒介,然而,一些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较为直白与简易,不能有效启迪学生的认知思维与探究思路,弱化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与挑战主动性,没有推动学生去积极动脑、自觉思考、多维探究,更没有为学生提供一条科学、高效的精准思维路线与深度思考途径,自然不能很好地引导主体认知方向。

(五)问题情境缺乏探究性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的问题导引缺乏探究空间与验证区域,没有为学生预留施展认知能力的主体活动区域,让学生在“是”与“不是”中进行选择题式的信息反馈,不仅不利于学生主体认知思维的有效拓展与深度探究,反而剥夺了学生的参与可能与表现机会。因此,问题情境探究性的弱化会导致学生认知兴趣的淡化与思维积极性的消退,进而弱化认知能力。

六、问题情境的科学创设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提高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质量,增强体验,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认知体验、心理态势与主体情绪,因而能够对学生的生命状态以及主体能力产生积极有益的正面调控。

(一)创设指导性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承载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主观处理结果以及主体认知方法,因而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思维启迪与方法导引,展示出教师教学智慧对学生物理认知思维的科学指导。因此,教师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科学界定教学内容中的知识脉络与逻辑思维,深度剖析教学内容的突破口与最佳解决方案,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设定指导性问题,有效引导学生精准探究。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第三课“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问题情境创设中,由于学生早在小学时期就对“速度”有所了解,因而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为学生提供知识性、指导性与概括性的语言情境。教师可以立足速度公式为学生指明: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因而当路程的数值一定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会越大。那么,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会立足教师的指导性语言探究三者的比例关系,因而能够得出速度与时间属于反比例关系,而路程与速度、路程与时间属于正比例关系,从而实现了对教师指导性信息的有效拓展。

(二)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指导性信息的有效媒介,因而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艺术性与想象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感知体验,进而影响到学生的主体状态与认知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大脑的兴奋程度。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教学语言或引导信息的趣味性、艺术性与想象性,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认知兴趣、探究热情与表现欲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主体认知状态。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第三课“摩擦力”的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从班主任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要持之以恒时常说的“绳锯木断、铁杵成针”开始引入“摩擦力”,帮助学生看到“摩擦力”这个小角色也能够有大作为。“柔弱的绳子能够将木头锯断,平凡的石头能够将铁杵磨成绣花针,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摩擦力还创造了什么奇迹呢?”学生必然被教师的趣味性语言所感染,兴致勃勃地探寻其他生活实例,如使用多年的轮胎上的凸起被磨平;穿久了的鞋底被磨平;光滑的冰面上小朋友常摔跟头;等等,借此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三)创设交流性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桥梁,因而教师要注意提升问题情境的交流性,积极提升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频度、深度、广度,将更多的智慧传递给学生,也将学生的主体信息及时传输给教师,提高师生之间的信息交互质量与效率。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交流性问题情境,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友好交流、合作探究与快乐发展,整合师生智慧的最大发展力。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一课“牛顿第一定律”的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交流理论状态下的物体运动变化情况。教师可以从行进中的汽车入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如果外力完全消失,行进中的小汽车不再接受任何外力,原有的运动状态还会改变吗?答案自然是“不”。而学生也可以从静止的汽车入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如果静止的汽车不再受到外力,自然会维持原有状态而静止。因此,教师与学生能够立足“牛顿第一定律”进行信息交流,在一起探讨、一起认知中共同成长。

(四)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信息获取、知识诠释与能力训练的信息媒介,因而教师要利用问题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角度、认知方法、解决途径进行有效干预,有效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找到知识学习、快速积累的突破口。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充分激发与释放学生的生命活力、能动作用与发展激情,有效锻炼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四课“牛顿第三定律”的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深度考量“牛顿第三定律”,可以提问学生:“如果我以20 牛的力量用拳头打在你的胳膊上,你的胳膊受到了20 牛的力,我的拳头也会受到20 牛的反作用力,为什么不能扯平呢?”教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因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的确可以扯平。这样,学生就会得出结论,拳头与胳膊的承受力不一样,二者在20 牛力的作用下感觉与效果不一样。

(五)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

教师在问题情境中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参与机会与交流频度,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探究中,有效点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探究主动性与思考自觉性。这样,探究性问题情境就能成为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与生命发展潜能的人文诱因,推动学生借助个体智慧与集体智慧整合认知、快乐成长。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二课“牛顿第二定律”的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针对“加速度”设计探究性问题,“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是10 米/秒,有人说,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一秒向下落10 米,第二秒向下落20 米,依此叠加。这个说法对吗?”有些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对。”然而,也有学生说:“好像不对。”因此,教师让学生去亲自验证。学生很快就会利用公式计算出正确的数值,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第一秒内下降5 米,而不是10 米,随后才是每秒叠加一个10 米。

综上所述,科学育人观要求教师立足学生的主体认知能力,借助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的认知角度、探究方向与学习思路,实现教师教学智慧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良性干预。因此,教师积极探究问题情境的概念界定、基本特点、开展适宜性、教学价值、实施现状以及改进方法,努力加速问题情境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融合发展,为学生的信息积累、知识诠释、能力训练以及素养提升建构一种有设计、有指导、有方向、有目标、有效果的科学探究途径,助力学生的主体交流、友好合作与互助成长。

猜你喜欢

创设交流情境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