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非遗保护与创新设计研究
——以铜陵大通镇为例
2022-11-25王梦莹
王梦莹
(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铜陵 244000)
非遗项目的发展,是现代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财富,是地方文化的集大成者,更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在当前经济发展框架下,充分利用非遗项目带来的潜在影响,才能更好地实现产业和经济的同步提升,实现地区经济的弯道超车。安徽省铜陵县大通镇拥有大量非遗项目,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深挖非遗文化的价值属性,在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下,由内到外形成统一性的发展动力,能更好地实现地区经济的蜕变和产业创新。
1 铜陵县大通镇非遗项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非遗项目概况
铜陵县大通镇作为非遗项目的主要集中地,有大通鹊江龙舟赛、铜陵白姜制作技艺2个省级非遗项目,有铜陵歌谣、大通竹编技艺、太平臭干制作工艺、铜陵白姜制作技艺、大通麻油制作技艺等1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前共有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4人、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57人,培训非遗传承人2 000余人次。由此可见,铜陵县大通镇非遗项目极为丰富,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以及历史氛围,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应深层次挖掘大通镇非遗项目的影响和作用,将非遗项目的产业和价值进一步做大做强。
1.2 大通镇非遗项目存在的问题
1.2.1 知名度有待提升 大部分的非遗项目虽然得到国家和地方的支持,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中,未能实现非遗项目的有效推广,尤其是在江浙沪皖等经济发达区域,未能形成有效的影响力,知名度不足会降低非遗项目的影响力。随着国内非遗项目的逐步增加,大通镇非遗项目将会面对更大的竞争,可能引发市场的终极淘汰。例如,当前现有的省级非遗传承人仅有四名,对应的非遗工艺推广能力以及推广范围受到限制。
1.2.2 经济融合程度严重不足 大通镇目前的非遗项目,大多经营情况较差,无法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和推动力,阻碍项目的运营和发展,未能形成规模化的发展态势,影响了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壮大。作为安徽省的非遗文化项目,也是大通镇的文化瑰宝,因未能与经济发展进行融合,部分的非遗文化以及非遗产业走向了凋零,亟待对相关部门投入有效的资源和力度,促进非遗项目与经济发展的深入融合。
1.2.3 非遗传承文化相对保守 大通镇的非遗项目,需要进行必要的保护和传承。作为非遗传承人,具有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和传承责任,但是目前大通镇的部分非遗项目存在故步自封等问题,特别是作为主要传承人,对于非遗项目存在一些私心和想法,导致该文化无法发扬光大。不少非遗项目在保守的传承理念中,逐步走向消亡。非遗传承的保守策略,不仅不利于非遗项目的保护和发展,还会进一步影响非遗项目的推广,导致非遗项目影响力的持续下降。
2 铜陵大通镇非遗项目改进措施
2.1 创建标准化的非遗项目管理策略
首先,为了进一步提高大通镇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需要对当前现有的非遗项目进行资料分析,特别是对非省级非遗项目,要进行专人专项跟踪管理,对非遗项目的发展规模以及传承人数等一系列信息进行数据归档。其次,在开展非遗项目的内容分析等工作中,要明确非遗项目的核心价值以及对地区文化产业的影响。以鹊江龙舟赛为例,在举办相关赛事前,可以将传统的比赛模式进行升级,将所有的参赛队伍进行企业化管理,让参赛人员不再是单一的兴趣行为,而是将鹊江龙舟赛演变为一场龙舟大赛,吸引全国各地观众和参赛人员,依托于传统的非遗项目,打造大通镇的地区名片。企业化的标准管理模式,能够让非遗项目的举办和落实更加正规化和规模化,特别是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以乡村振兴为核心为目标,进行企业模式的科学管控,让非遗项目能够得到全方位升级和优化,良好的经营能够使非遗项目发扬光大。
2.2 加大对非遗项目综合管理的力度和程度
一方面,部分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少,对非遗项目的认知存在一定的错误判断,导致在后续的传承过程中,未能将非遗项目进行有效推广和落实;另一方面,在非遗项目的发展战略中,部分非遗传承人不具备良好的项目管理和经营能力,仅凭自身的主观判断,导致非遗项目的发展出现一定的阻碍和问题。因此,作为地方政府,要对非遗项目进行综合管理,对非遗项目的发展制定有效的方针和战略,聘用专业人员对非遗项目进行打造和升级,高效推动非遗产业从单一发展演变为多路径同步发展、同步建设。非遗项目的综合管理,涉及传承人的培训和教学、非遗产业规划、非遗战略制定等多个方面,需要地方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例如,鹊江龙舟赛的举办,地方政府应从赛事宣传和赛事制定等各方面给与相应的支持,让鹊江龙舟赛等非遗项目能够得到现代化的管理,从根本上改变非遗项目“作坊式”的发展模式。
2.3 构建统一的非遗项目经济发展模式
首先,文旅产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地域性,大通镇作为历史文化古镇,具备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同时借助铜陵县良好的基础设施,具有满足现代村镇发展的基本条件。其次,在非遗项目的选择和应用过程中,要逐步体现大通镇非遗项目的娱乐性和文化性。例如,铜陵歌谣是大通镇特有的非遗项目,可以将歌谣的形式进行升级,以歌会的面貌进行展现,将地区旅游项目和铜陵歌谣进行连接,形成地区特有的文化特色,并以节日的形式进行包装和营销,让所有的游客都能够参与其中。文娱产业的核心是能够让游客感受到地方特色带来的快乐,而铜陵歌谣无论是本质上还是形式上,都具备显著的优势和价值,通过一系列的产业联合,将歌会的内容进一步凸显,吸引更多的兴趣爱好者,实现区域文化产业的升级和创新。经济发展是带动地方产业的重要策略,作为非遗项目,需要在文娱产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非遗项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也能缓解项目单一化带来的经济发展不足问题[1]。
3 乡村振兴背景下铜陵大通镇非遗项目的创新设计
3.1 振兴乡村经济,推动非遗项目的优化和创新
铜陵县大通镇非遗项目多样、产业内容突出,应学习国内众多发展案例,开展相关项目的优化和设计。以太平烧饼制作技术为例。作为大通镇特有的食品加工工艺,可以进行项目的创新和优化。将传统的项目进行科学改进,将食品的营销渠道以及宣传渠道进行革新,利用现代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在快手、抖音、微博等自媒体进行太平烧饼制作技艺的直播和宣传,既能够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到大通镇非遗项目的主要内容,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项目盈利不足等实际问题。另外,在直播过程中,还能够利用地方的文化背景以及历史风貌,对非遗项目进行深度包装,对产品的文化故事进行还原,结合影视剧、宣传片等一系列渠道和方式,实现非遗项目的有效设计。通过对非遗项目的深入开发,不断提升项目的内容和品质,让大通镇的文化产业得到系统化提升和改善。非遗项目的优化和创新,不仅是对项目的包装和梳理,更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经济产业的创新叠加。
大通镇的非遗项目产业在国内文旅领域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要将相关的资源进行创新和优化,最大程度激发非遗项目的潜能和价值。通过将非遗项目进行组合、连接,实现非遗项目内容和形式的二次升级,打造区域非遗项目的文化产业链,让所有的游客都能够感受到非遗项目的力量和价值[2]。以太平臭干制作工艺为例,传统的非遗项目大多为展示和表演,缺乏足够的群众基础,无法唤起游客的共鸣,而通过对非遗项目的创新和优化,将太平烧饼制作技艺的内容设定为固定文旅项目,以游客的亲身体验为前提,以游客的实际需求为核心,结合大通镇的基础设施,实现交通、旅游、文化、实践为一体的现代文旅综合产业项目,打造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名片。通过一系列的关联和改革,让更多的人了解大通镇的非遗产业,进而借助文旅项目的快车实现非遗产业的再次腾飞[3]。
3.2 打造乡村产业名片,落实非遗项目产业的推广和布局
非遗项目产业的推广和布局,需要借助现代自媒体等互联网渠道的推广和宣传。以新媒体为首的新时代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大通镇的非遗项目,需要借助自媒体的优势,将非遗项目的精髓和核心进行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非遗项目的内涵和本质。还可以公众号的形式定期将大通镇非遗项目进行取材和拍摄,进行有效传播和推广,持续增加大通镇非遗产业的文化热度,为后续的文旅产业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大通镇非遗产业应设定科学的管理团队,根据推广和宣传模式,搭建专业化的队伍,以客观、真实、简洁、创新为核心,打造大通镇非遗产业创新发展的新纪元。
大通镇非遗项目的深度布局,要结合目前非遗文化的发展情况以及非遗传承人的实际数量,根据目前已知的非遗项目基本资料进行多层次的生态布局,既要彰显非遗项目的本质和核心,同时也要扬长避短,弱化非遗项目目前客观存在的问题。非遗项目的布局和规划,需要长周期的设定和研究,考虑可能存在的影响和问题,对非遗项目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可能存在的发展空间,为后续项目的创新和优化打下重要的基础[4]。
3.3 建设乡村发展道路,发展非遗项目的综合性文旅产业链
首先,针对食品类的非遗项目,以太平烧饼制作技艺、太平臭干制作工艺为例,可以将食品借助淘宝、京东等渠道进行销售,同时结合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助推食品类非遗项目的深入发展。此外,还可以结合地区的文旅产业项目,让游客体验太平烧饼制、太平臭干古老制作工艺,促进项目个性化发展。从游客体验出发,深层次考虑游客的根本需求,结合综合性文旅项目,实现非遗产业的深度嫁接,和非遗产业以及非遗文化的有效宣传。开展产业链模式的综合性文旅项目,能够让大通镇非遗项目得到有效的发展。非遗项目的综合性文旅产业链需要定期进行升级和改良,针对市场的直接反馈进行调整,既要彰显项目内在的古老文化,也要从根本上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让非遗项目得到常态化的建设和发展[5-6]。
4 结语
在振兴乡村的时代背景下,铜陵县大通镇非遗项目的保护和创新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结合现代文旅产业进行必要的改进和优化。既要保留非遗项目的文化和魅力,同时也要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现代化文旅产业的发展视角进行构建和设计,推动地区经济项目的多样化发展,实现铜陵县大通镇非遗产业生态体系的搭建和优化,助力大通镇地区经济的常态繁荣和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