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
2022-11-25吴丹丹
吴丹丹
(莆田学院信息化管理与建设中心,莆田 351100)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有机整合的混合式教学正逐步成为高校的主要教学方式。对于有一定自学能力的高校学生来说,混合式学习也能给他们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满意的学习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具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受学时的限制,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中对晦涩难懂的专业相关理论知识有整体性的认知,并独立运用。因此在教学中,运用雨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成为课程教学与改革的必然选择。
1 雨课堂与混合式教学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基于微信和PPT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PPT是教师最为熟悉的软件,雨课堂通过嵌入式的插件,为教师提供免费快捷的教学技术支持,在不打断原有教学过程的情况下,能在课堂上生成数据化的形成性评价,因此在混合式教学研究中脱颖而出,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2020年11月,雨课堂获得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奖年度技术创新奖,对雨课堂的创新性、前沿性、可扩展性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1]。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有1 381所高校规模化使用雨课堂开展教学,累计使用达751万个小时。雨课堂在机遇与挑战中,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从最开始的课前预习内容的推送,到课堂教学环节的呈现,以及最后学习效果评价,真实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的稳步推进,成为了高校在线教学的有效武器。
单纯的线上教学在教学中表现出与学生沟通不够充分,对学生监督有限等问题,而线下的教学也往往受学时限制和学生个体情况的不同而容易引发一些问题。基于此,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将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网络优化的教学形式相结合,解决了学时和学生个体情况不同的问题,既提升了教学的深度和层次,又提升了教学效果[2]。
2 雨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既有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如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又有技术层面的操作设计,如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以及微课设计等,内容多、操作性强。有限的课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利用雨课堂,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雨课堂构建的混合式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2.1 课前预习——理念引入、自主学习、基础考核
课前,教师可以以手机课件方式向学生推送预习任务。雨课堂内置了一万多个名校、名师、名课的慕课视频,教师使用“插入慕课视频”选项可以找到需要的微课章节内容,并且可以自行配以图文、动画或解说的方式向学生布置预习内容[3]。如在第一章节“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模块中,教师可以引用一些紧跟时代步伐的知识点,或趣味生动又不乏故事情节的内容来导入课程,并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基本理论概念的了解、软件的操作界面熟悉。这些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教育理论有初步的认识,完善学生的自主学习材料。在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有了基本的认识后,教师可以使用“推习题”功能来巩固预习内容,如“AECT的核心观点是什么”“阐述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与区别”“你最喜欢的学习理论是哪个”等。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的一键提醒功能,让学生及时进行线上预习。雨课堂的大数据平台中,教师可通过教学日志列表查看本次预习情况的数据报告,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收集学生课前预习的疑难问题,对将要授课的知识内容进行调整优化,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2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实践演练、头脑风暴
通过雨课堂的线上预习,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来上课,因此教师在课上结合学生预习所学可以进行更深入地讨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抛出问题,学生有针对性地讨论,由于事先的预习,学生能充分地思考和表达。同时教师能够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能针对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例如在“视频、音频素材制作与应用”章节,将学生事先运用会声会影软件制作一个视频短片,以“投稿”方式上传到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并不断引导学生修改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3 课后评价——注重评价、持续改进、拓展学习
课程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将分别收到本次课程的数据分析报告。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端的“课后小结”直接查看学生的数据,也可通过登录雨课堂的网页版选择需要导出数据。
雨课堂提供的数据能清楚地看到学生的签到次数、弹幕总次数、投稿总次数、互动总次数、答题情况,以及学生视频观看学习的情况,对于教师发送的试题,学生知识点的识记情况教师也能及时掌握。2021年4月,最新发布的雨课堂网页版可以通过设置班级考核方案来量化最终的评估结果,可以把不同的学习行为设置不同的分值,形成不同分值之间的加权,一键出分,下载成绩单,形成一个课堂过程性的全方位评价,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更细化的分析。
在雨课堂里,学生通过手机完成课前预习、自测。在自主学习阶段,先将基础知识的思维导图整理出来,在课上听讲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地迭代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的预习导图和迭代后的版本都可以通过投稿的方式发送到班级,教师通过比较,能够看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吸收程度,通过知识输入、巩固记忆、内化整合、发现问题、钻研思考、理解掌握的“螺旋上升”式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步提高。这种课前、课中、课后环环相扣的教学实施、任务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使学生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完成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突破[4]。
3 雨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素养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是否与时俱进。在众多硬件和软件扑面而来的今天,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及发挥多大的作用,都取决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雨课堂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软件运用到课程教学中,而是伴随着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变革。信息化教学工具的灵活运用、雨课堂教学平台的使用、在线教育资源制作及混合教学方法设计都需要教师积极的投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技术一般略强于年龄较大的教师,因此在日常的教学研讨中,要形成互帮互助的合作团体,提高教师整体的信息化教学水平[5]。
例如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章节中,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首先需要考虑到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才能保障教学过程进一步深入。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使用多样化的资源和活动,并且观摩优秀教学设计视频案例,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学习,如提供视频资源的同时,提供音频资源、文本资源等,文本内容尽量简单,不要添加不必要的格式、表格等,格式越简单,越容易被学生接受。作业及其评价方式也可以多元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特长等进行选择。
3.2 加强雨课堂平台使用方法培训
雨课堂是一种可以让教师快速上手的教学工具,但是对于一些功能上的灵活运用还是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5]。因此,定期举办雨课堂教学工具应用培训和交流活动,对提升教师使用雨课堂的水平很有必要。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培训:邀请“学堂在线”技术专家来学校进行集中培训;在教辅等相关部门网站上设置雨课堂平台专题,包括使用方法、经典案例及相关内容等;向各个二级学院发放纸质使用手册,方便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相关的教辅部门单位与教师进行“一对一”技术帮扶,教师有任何教学设计或教学技术应用方面的问题都可以请教教辅部门技术人员,使教师在使用雨课堂平台时无后顾之忧。
3.3 增加平台建设投入,提高资源建设的质量
雨课堂平台还有一些付费项目,如集成了雨课堂的习题、试卷、弹幕、投稿、多屏互动、随机点名等功能的翻页笔、多维度的全校型教学数据的采集与管理、授课相关界面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等,都能最大限度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如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化工具》模块中,可以使用“随机点名”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方式的了解,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这需要学校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4 加强课堂监管
在课堂教学呈现环节以及雨课堂的弹幕功能,都需要学生使用手机,难免存在学生会使用手机做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造成手机的滥用,教师对学生的监管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和互动来解决,利用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7]。
4 结语
作为教育参与者,教师最希望看到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成为有终身学习意识的高效学习者。在现代高科技的指引下,教师需要善于应用新兴技术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能适应智能时代的发展,不能只是满足于通过网络将教学的内容简单地传送到学生端,而是必须站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关注师生交流、自主学习、学习效果反馈等,创建更好的学习体验。雨课堂平台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值得在教学中大力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