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在当地协同育人机制中的主导地位

2022-11-25吴晓颖

新课程 2022年25期
关键词:家校育人家长

吴晓颖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甘肃 白银)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来建设教育强国。2021年,教育体制深化改革成效显著,“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思想扎根教育大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保证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三结合协同育人机制就是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实现更加高效的教育效能,通过优化当地教育环境,融合当地教育优势资源,汇集各方面的力量,从而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共同营造适宜学生幸福生活、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探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

长时间的调查、研究表明,要在当地形成三结合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彰显学校的主导地位,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定会成效显著。

一、共谋治校方略,丰富育人新内涵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因此,校长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在学校管理中凸显自己的办学思想,确立“学校发展有方向,教师工作有尊严,家长期待有收获,学生发展有个性”的适合本校的治校方略,并把它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以“抓细节、重过程、提质量、高品位”为导向,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突出管理兴校、特色兴校、科研兴校的思路,实施重点突出、整体推进、全面开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团队能否精诚团结、密切合作、卓有成效,要看决策者的智慧,要看领导者的齐心协力,要看执行者的实际效果,也要看参与者的契合程度,否则就是一盘散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领导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富有担当,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全体师生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共创美好。

学校领导团队的智慧力量,是学校整体发展的动力引擎。当然,学校的合成力不是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磨出来的。这就要求校长有坦荡博大的胸怀、高瞻远瞩的谋略、运筹帷幄的能力,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赏识他人、相信他人、指导他人,进而达到成就他人、成就学校的目标。有道是:“人心齐,泰山移。”实践证明,性能卓越的发动机可以保障机器行稳致远,不断超越,创造辉煌。

二、注重养成教育,实施活动育人

曾经有个毕业多年的学生来看我时,跟我说:“老师,我在学校的时候是个特别调皮的学生,总是喜欢和老师对着干,犯了不少的错误,现在想起来很后悔。其实,我们从来都没有忘记老师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的教诲。大学毕业、走入社会之后,我们记忆最深的还是学校的班主任。”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其实很多,这也恰恰说明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发达地区和中大城市中未成年人的养成教育做到了前面,而小城市和县级地区比较欠缺,甚至在比较落后的县城会被遗忘或严重流于形式。学生进入中学后,逐步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在学校不同年级开展一些富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显得格外重要。比如,在学习雷锋日培养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的精神;通过植树节激发学生爱林、造林的热情,并使其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教师节、国庆节、宪法日等重大节日时,安排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社团活动和生活实践活动,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境界的提升都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样,以小见大、无声渗透的做法,可以使思想教育起到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作用。当然,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讲座、法治讲座或亲子派对之类的活动,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过分强调文化课成绩,忽视素质和养成教育,必然违背教育规律,出现“潘多拉效应”,最终换来得不偿失、适得其反的后果。“行胜于言”是清华大学的校风,也是一所好学校追求的标准;“立德树人”是润物无声的渗透,也是一所好学校实践的指南;“知行合一”是臻于至善的源泉,也是一所好学校思想的灵魂。

三、打造优秀队伍,发挥带头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一所学校能在学生心目中打造出以下三支队伍,在教育教学中常常利用“赫洛克效应”和“南风效应”,就会在社会上产生强大的“海潮效应”。

(一)培养专业、敬业的领导队伍

校长是统领学校的思想者,领导成员是学校工作的领跑者。校长要总揽大局、布局谋篇、充分信任,彰显细致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超群的领导力;领导之间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凸显快速反应的组织力和真抓实干的说服力。用怎样的人、怎样用好人,这是校长要考虑的事情。一件事情怎么带头做才好,这是领导成员的事情。实践证明,事无巨细的领导注定要失败。所有领导成员既专业又敬业,必然发挥强有力的引擎作用。

(二)打造能教、爱教的教师队伍

每位教师都是上进的,希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名师;每位教师都有情感,不会轻易选择离开熟悉的岗位。能把教师培养得越来越优秀,能把优秀的教师放在合适的岗位。学校要想方设法着力打造、精心塑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团队,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生力军,是一所学校长足发展的关键,也是一所学校的荣耀和骄傲。如果学校的各项制度合理又完善,还能惠及大部分教师,自然而然就能打造一批又一批能教、爱教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三)培养勤学、善学的学生队伍

理想、信念教育是学生的根基;励志、感恩教育是学生的枝干;方法、习惯教育是学生的茎叶;人格、言行教育是学生的身形。学校的活动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做到逐本舍末、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绝不能舍本逐末、急功近利、放任自流。学校要通过具体策略、行动、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采取分级管理、班级竞争、激励学生的方法,在每个班级里培养一批勤学、善学的优秀学生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都能发挥所长,不断超越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把学校办成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乐学、老师善教、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好学校。

四、家校携手管理,实现合作共赢

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只有相互合作、相互支持,才能顺应历史潮流,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为当地教育服务。

(一)建立家校委员会工作机制

1.采用自愿推荐和他人推荐的方式,公开、公正地成立三级家校委员会:班级家委会、年级家委会和学校家委会

值得注意的是,家委会是一个民主型的群众组织,应当涵盖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工作领域(尤其要包括当地政府、村或社区委员会人员)、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等情况。

2.制定家校委员会工作职责

成立之初,要做到分工明确,熟悉内容,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到班级、年级和学校管理当中。所有成员要逐渐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帮助改进和完善相关方案,充分发挥家校委员会的积极作用。

3.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召开全校性的家校委员会会议

学校委员会每学期第二周定期召开一次,做好一学期的工作规划和上学期总结汇报;每学年召开一次(第二学期第十八周),全面总结一学年学校的运行、发展、规划和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学期的发展状况和临时的重要工作,可采取不定期召开会议的方法。班级和年级的家校委员会每学期建议召开一次(尽量合并进行),平时的琐事平时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汇报学校。

4.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重大活动和重要决策,形成有效的联动管理模式

学校各项举措的正常开展,关系到教育的未来,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有权知晓学校的重大决策,也有权参加一些重大活动。家长代表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监督和促进,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很好地宣传学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赢得社会的大力支持,进而形成合力,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二)建立家长学校培训机制

我们知道,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相互学习。因此,建立家长学校培训机制,学校可以为家长搭建良好的平台,邀请兄弟学校的领导或专家开讲座,由家长代表分享成功经验。这种做法不但可以给家长指明育人的方向和切实可行的方法,而且家长之间也可以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润物无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校要善于营造社会舆论氛围,把握学校在学生发展时期的主导地位,这样就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法国教育家卢梭在论著《爱弥儿》一书中也指出:“只有家庭、社会、学校三者配合起来,才能够使孩子健康成长。”因此,要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就要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育人的合力局面,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家校育人家长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