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倒闸及防误操作对策分析
2022-11-25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保山供电局陈丽惠朱江杰朱嘉憙杨宗铭熊红英赵江梅王瑞虎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保山供电局 陈丽惠 朱江杰 朱嘉憙 杨宗铭 熊红英 赵江梅 王瑞虎
电力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特点,对于各项操作的要求较高,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程,以降低系统运行的风险,保障良好的供配电质量,为社会各行业用电提供支持。在电力系统的检修和运行等工作中,需采取倒闸操作来切换状态,为各项工作实施提供保障。随着电力行业的繁荣发展,在倒闸操作中也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和规范,有利于保障倒闸操作的顺利实施。然而,在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影响下,会发生倒闸误操作的情况,使得设备和人员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甚至会造成较大范围的电力事故。因此,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应以倒闸防误操作为重点,明确倒闸中的各个流程及要点,以便在实践中加以严格控制,为设备安装和检修等工作提供可靠支持。
电力系统倒闸误操作的危害:在出现误操作后会对用户的用电产生影响。不正确的操作方式会导致用户的供电中断,电网运行稳定性降低、停电次数也会增多,在较长的停电时间内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很多工厂和企业的用电量较大,一旦出现停电的情况则会对生产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误操作会威胁设备可靠性。如在倒闸操作中出现误操作的情况,接地点电流会出现瞬间升高的情况,多种设备会受到短路冲击电流的影响而发生损坏,包括了隔离开关、断路器和主变压器等;倒闸误操作会威胁人员安全。虽然数字化和自动化建设进程在逐步加快,但在电力生产中对于人工操作的依赖程度仍旧较高,如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在倒闸中出现误操作行为,则会对自身安全和其他岗位中的人员形成威胁,出现严重的人身伤亡事故。
1 电力系统倒闸误操作的原因
规章制度缺失。电力企业虽然针对倒闸操作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体系,但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问题,无法适应当前工作要求,导致其约束力下降,无法保障整个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制度性。在制度建设中缺乏可靠的依据,未能从国家法律法规中获得可靠的支持,因此制度体系不够完善,无法针对各项操作重点及难点来优化制度细则,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凭借经验操作的情况,这是引发风险问题的重要原因[1]。部分制度的执行效果不佳,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措施,导致制度执行中出现形式化问题,无法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部分工作人员不了解操作内容及范围,未能准确把握操作规则,会在倒闸中引发事故。
技术因素。由于电力系统的复杂性较高,因此需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除要熟悉各项制度要求外,还要学习设备的操作技巧和工作原理等。然而,由于技术操作不达标,也会在倒闸中引发误操作情况,使得整个电力系统运行风险升高。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设置闭锁装置,长期缺乏检修和维护措施,导致闭锁失灵或装置功能失效的情况出现,无法在操作中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和功能。相关电气设备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会导致在倒闸操作中的风险增大。防误闭锁装置在应用时不符合相关设计要求,未能做好严格的调试工作,易造成失灵和卡涩的情况,无法达到安全操作的要求。
责任意识不强。人为因素是引发倒闸误操作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操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在工作中出现较多违规操作情况,会引发电力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就在一瞬间,如果对于重点操作环节的关注度较低,长此以往则会诱发各类问题。很多操作人员认为自己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就可不按照操作票来开展倒闸工作,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没有仔细检查防误装置的运行状态,未能及时发现设备中的失灵和卡涩等状况,同时在使用中出现私自拆卸的情况,导致在倒闸中缺乏有效的防护,进而引发误操作问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麻痹大意的情况,随意更改操作票,无法创造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
操作过程不规范。在倒闸操作中没有填写相应的操作票,对于工作流程和要点不够熟悉。缺乏相应的监管人员,导致监管盲区的出现,发生意外事故时没有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引发严重的后果。在操作票的填写过程中出现马虎大意的情况,缺乏严格的审核流程,操作票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未能严格按照操作票要求开展工作,容易造成漏项、跳项和倒项等问题[2]。在倒闸操作前未能对相关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导致器械故障问题而引发倒闸误操作的情况。此外,在岗位交接过程中缺乏规范化的流程,不了解相关工作内容,引发倒闸操作的混乱。
2 电力系统倒闸的正确操作流程
2.1 填写操作票
操作票的规范化填写是开展倒闸操作的基础与前提,应确保各个填写流程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避免对后续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明确倒闸操作现象的实际情况,分析调度指令要求,以便在填写过程中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消除倒闸操作中的风险隐患。明确标准操作票的内容及填写方法,分析变电站的操作模拟图,在获取充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填写,明确每一项内容代表的含义。
除了要在操作票当中明确继电保护器的运行状况外,还要对隔离开关情况加以描述,分析变动前和变动后的运行情况。运用开票系统时应确保系统功能的可靠性,避免在开票过程中发生漏项和错项等状况,严格遵循相关顺序进行填写。明确操作票的填写格式,保障规范性和统一性,为了防止操作票丢失而影响倒闸操作,应做好备份处理。由专业人员对典型操作票实施全面审核后再应用于实践当中,出现问题后要及时整改,避免威胁操作人员安全。
2.2 倒闸操作
在倒闸操作当中,应增进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间的交流沟通,明确操作票的内容并且严格按照顺序操作,在做好彼此间的确认后实施倒闸。操作人员通过手指操作的方式确认唱票内容,同时由监护人员加以核对,确保无误后才能实施进一步的操作[3]。此外,还应严格检查各类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当中,防止设备故障而威胁自身的安全。做好监护人员和操作人员的配合,完成倒闸操作后还要再一次确认设备运行情况,使其达到操作要求。操作人员在完成每一项内容后监护人员都应打钩标记。对于遥信遥测的变位状况和异常信号等则应由运行人员负责检查,完成操作后及时记录,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2.3 接地验电
断开开关后开展验电接地工作,避免在设备带电的情况下开展操作。确保绝缘手套佩戴的正确性和规范性,防止在验电中发生触电事故。如果能直接验电,则需要对验电器实施全面检查,确保其性能可靠后再进行操作。通常会采用试验按钮的方式对验电器实施检查,通过其他带电设备再次检验,满足接地验电的工作要求。如无法直接验电,包括了带电指示装置的电气指示和刀闸机械指示等,则需确保在两个及以上指示同时变化后,才能说明该设备不带电[4]。
3 电力系统倒闸防误操作的对策
3.1 提高重视程度
应明确倒闸操作在整个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性,提高各部门人员的重视程度,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操作状况。在日常生产作业中就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在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工作人员能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和行业技术标准来操作,在潜移默化当中规范员工的行为,以便降低倒闸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增进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运行人员间的交流沟通,针对过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认识到倒闸误操作对电力系统和自身安全的危害,以便在工作中做到互相监督,在出现操作不规范的问题时能相互提醒,预防重大电力事故。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将生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大对违法违规操作行为的惩罚力度,以确保在倒闸操作中不会出现马虎大意的情况。领导人员应以身作则,在安全教育工作中亲自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顺序,可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3.2 完善制度体系
良好的规章制度,能在整个倒闸操作过程中发挥约束与管控作用,为工作人员提供依据,确保在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解决倒闸操作中的混乱性问题。特别是倒闸操作具有复杂性特点,只有在制度和操作规范的约束下才能真正预防误操作问题[5]。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规范,结合本单位的倒闸工作特点和内容实施全面细化,提高制度的执行效果,避免流于形式化。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对各个岗位人员的职责予以明确,在出现问题后能及时追责,防止人为操作不当而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做好倒闸操作任务的合理分配,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了解任务内容及职责范围,在协同配合中共同完成倒闸操作。
建立奖惩机制,针对倒闸操作中不按规定操作的人员实施惩罚,提高警惕意识,同时要奖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转变工作人员的态度,以便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倒闸操作的要求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因此在制度建设中应遵循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原则,避免制度体系滞后性问题而影响整个操作过程。
3.3 加强过程监管
做好对整个倒闸操作过程的严格监管,也是防误操作的重要措施,特别是电脑出票系统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降低出票过程中的误差。工作人员也应对电脑出票系统加以深入学习,通过操作演习的方式了解倒闸操作中的流程和要点,以便在操作票填写过程中能始终保持规范性,防止人为操作不当而造成严重误差。明确手写操作票的规程,确保填写格式和内容等达到要求。
防误闭锁装置在整个倒闸操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选择性格更加可靠的装置,防止设备故障而引发风险问题。对防误闭锁装置的性能实施全面检查,确保不存在设计缺陷,明确装置的安装、使用和运维要求,使其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当中。增进安装人员和检修人员之间的交流,在了解防误闭锁装置操作要点的基础上,共同维护装置的安全、高效运行,通过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改善装置运行效果。
3.4 明确操作指令
操作指令是指导倒闸操作的重要指示,因此应了解操作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指令要求,以便提高倒闸操作水平,避免造成误操作的情况。工作人员应对相关指令加以深入分析和研究,明确各个指令的具体含义和要求,结合过往工作经验和技术标准分析指令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降低倒闸操作中的事故率。根据实际环境深入分析每一条指令,如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则要及时反馈,防止指令不正确而影响倒闸操作安全。增进操作人员和调度人员间的交流沟通,在了解倒闸操作环境和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指令,确保整个操作过程的正确性。部分电力系统的倒闸操作具有繁杂性的特点,对于操作人员的要求更高,因此在完成某一项操作指令后都要进行标记,避免出现重复操作或者遗漏的情况。
3.5 做好技术防护
技术防护措施的应用也可有效提高倒闸操作的安全性,避免造成误操作的状况。应在倒闸操作前做好各类设备的检查工作,明确不同设备中的故障隐患及变化特点,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使其始终处于健康的运行状态当中。及时更换老化设备,防止设备设计缺陷而引发误操作状况。根据企业制定的相关操作规程来开展倒闸工作,明确操作票中的具体顺序和要求,防止出现随意更改的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满足电力生产的要求,通常会实施调换操作和取消操作等,在执行该项操作前也应做好严格审核和鉴定,防止操作随意性而引发电力事故。对工作人员的安全装备佩戴情况实施检查,尤其是在刀闸、开关和接地线装拆等工作中,要确保绝缘手套佩戴的规范性,运用防雨罩对绝缘杆实施防护,以保障其良好的绝缘效果。
3.6 提高人员素养
员工的个人专业能力,也是决定刀闸操作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工作中应做好全面培训工作,使其掌握刀闸操作的重点及难点,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使整个操作过程更具规范性和专业性。学习各类先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特点,能及时发现设备中的故障问题并实施处理。在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还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职业素养,使其能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倒闸操作中严格规范自身行为,防止出现误操作的情况。加快先进人才的引进,促进当前工作队伍结构的全面优化,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提高操作人员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3.7 实施分类管控
不同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方法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倒闸防误操作中也应实施分类管控,以便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安全性。在母线操作当中,应借助于母联开关实施充电,防止造成严重的母线事故。在操作中要预防过负荷情况,如采用双母线连接,则应取下控制保险。严格按照刀闸的闭合顺序来操作,通过母差保护的方式也能预防母线的误操作情况。做好变压器的中性接地处理,合上不接地变压器的中性点刀闸后,对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刀闸实施闭合,避免引发自动跳闸的情况。此外,在高压设备的操作中,应确保安全防护设施佩戴的正确性,规范各类安全工具的使用方法。
综上,倒闸误操作问题是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主要问题,须在工作中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误操作对策,以便加强各个重点环节的管控,防止酿成严重事故。在实践工作中,会由于规章制度缺失、技术因素、责任意识不强和操作过程不规范等引发误操作状况,威胁系统及人员安全。应明确整个倒闸操作的流程,严格按照填写操作票、倒闸操作和接地验电的顺序开展工作。
此外,还应不断提高对倒闸操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各项工作予以约束和规范,在工作中做好监管工作,确保各项指令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加强对倒闸操作的技术防护,不断提高倒闸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分类管控的方式降低倒闸中的风险,满足电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