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关键机制研究
2022-11-25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杨 鹏 田 广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罗 蓬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杨 树
十四五我国面对的形势严峻复杂,更加凸显了加快提升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性。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于电网企业而言,需要加快能源电力技术创新,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机遇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对电力系统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电网作为能源关键基础设施,需要加快技术自主创新,迎接新时期带来的新挑战。电网企业必须面向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远景,立足自身能力现状及发展愿景,对当前的科技创新体系及机制进行优化改革,针对当前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和长效机制,从而促进电网企业加快创新转型步伐、取得创新突破。
一、加强科技创新研究布局,密切跟踪科技前沿方向及应用技术趋势,做好企业科技创新顶层设计
优化总体研究布局。开展行业及高新技术领域跟踪和展望,以此作为科技战略制定、项目谋划的指引,引导发展规划、指导项目布局;兼顾探索性研究及应用性研究,一方面提升创新效益,一方面驱动长远发展。尊重基础前瞻研究的探索性,进一步加强立项灵活性;强化应用技术项目的需求导向,充分体现项目成果在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方面的价值;加强产品开发项目的市场导向,强化市场研究,发挥跨部门尤其是营销部门的作用。
加强对于技术创新的长期规划。当前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短期化倾向,企业急于快速出成果,不考虑科技创新特点和规律。事实上,有价值的创新成果都是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必须做好科技创新的长期发展规划和发展路径,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攀登技术高峰。在重大方向的支持上要具有连续性、容错性,并且设计动态调整的柔性机制,通过长期培育构建领域内的引领地位和影响力。
二、针对科研项目采取分层分类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灵活性和针对性
合理策划项目配比。兼顾到战略方向内各专业的研发需求,开展战略型研究布局,以及以应用为导向的科研方向布局,并对比例进行合理划分;尊重基础前瞻研究的探索性,进一步加强立项灵活性;强化应用技术项目的需求导向,充分体现项目成果在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方面的价值;加强产品开发项目的市场导向,加强市场研究,发挥跨部门尤其是营销部门的作用。
设置差异化的管理机制。采取按照创新程度分类、项目重要性分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机制设计。如,对于基础前瞻性研究和重大战略性研究与应用型研究的评审标准和管理标准应区分开来。对于不确定性强的研究,应该拉长管理周期、允许项目研究过程中进行方向调整与论证;对于重大战略方向的探索研究,应该加强前期培育扶持,产生前期成果后再去谋划申请重大项目、连续滚动开展研究;对于应用型研究,应该加强应用导向,在立项之初就需要产业化部门全程参与,以技术的应用性及形成的经济社会价值作为主要考核验收指标。
建立匹配的专家组。针对项目编制指南和开展立项评审的专家成员应该审慎遴选,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合理配置专家组成员。采取多类型的责任主体和专家组构成方式。构建面向项目成果应用方面的专家指导机制,助推各类型科技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简化科研管理流程,优化项目评审和经费管理机制,减少对创新活动的“过度干预”
简化项目流程,提升科研人员效率。目前,科研项目的流程还存在科研项目立项程序复杂、过程管理程序冗繁和科研经费审批繁琐等问题。要激发科研人员活力,促进科研人员集中精力在研发上,要进一步在简化科研项目的申报和过程管理,精简科研项目申报要求,减少不必要的申报材料等方面下功夫。加强科技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强共性信息的高效传递与共享,减少重复劳动。
结合科研诚信及科研绩效实施差异化管理。优秀的领导与管理应做到因材施策,大量管理学研究表明,针对知识型员工特别是自我驱动型员工应减少工作过程中过多的干预。应探索完善公司内部科研人员档案系统,结合科研诚信档案和科研绩效,差异化制定放权程度,针对双优员工减少在资金使用和项目进度检查方面的限制,给予更高灵活调整的权限;实施关键节点评审机制。将科技项目过程按研究流程进行阶段划分,以尊重科学研究规律为原则,针对不同类型项目的研究规律和研究目标设置不同的关键节点,细化分解研究任务和周期,逐层推进项目研究。
四、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充分释放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依托专业机构开展成果转化。成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部门或与相关机构开展合作,作为市场中介,通过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成为沟通供需双方的桥梁,在市场交易中发挥纽带的作用,随着科技服务公司的发展壮大,未来可以提供法律、金融、保险等更多的增值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公司的定位是连接成果转化供需双方、为成果转化交易过程,乃至从科研立项到产业应用落地全过程提供增值服务的中间商。接受总部管理部门的监管和指导,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
加强技术经纪人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工作涉及很多专业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知识产权、法律、财务审计、投融资等专业知识。科学研究到应用落地,需要对两端都精通的经纪人进行协调与对接,改变过去技术找不到市场、市场找不到技术的两难局面。应加大电力领域技术经纪人的培养力度,在研究开发、专利布局、成果转化、产业化等各个阶段提供支持和连结。
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及考核评价机制。在收益分配机制上,重点是采取市场化手段,根据成果来源的不同,采取差异化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明确配比标准,逐步建立健全收益分配制度。在考核评价机制上,针对应用型项目增加经济社会效益的考核,通过考核指挥棒推动项目成果转化应用。
五、大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设计,通过物质与非物质激励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
建立人才差异化激励机制。人才激励机制的设计需注意人才差异化需求。科研人员在不同位置、不同年龄等的需求有显著差异,应该结合各群体需求特点设计差异化的激励制度。尤其针对领军及骨干人才,应加强沟通,在必要时为其“量身定制”人才待遇。通过薪酬福利、环境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的激励配比,尽量满足各类人才的需求、解除后顾之忧,促使人才将精力投入创新创造活动中来。
对人才实施差异化的考核。充分了解不同类型人才从事的研发工作的特点,尊重科研规律,设计差异化的考核标准。给予承担基础研究及颠覆式创新工作的人才容错试错空间,考核周期适当拉长,考核指标以创新成果导向为主;针对承担产业化、市场化工作的人才,考核指标更偏向于其所实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从而促使该类人才在工作中注重创新成果的实用性提升。
物质与非物质激励并重。在经济激励方面,要大力推进科研机构的薪酬改革,通过岗位工资、绩效薪酬与分红激励相结合的薪酬兑现方式拉大薪酬分配差距,并对不同类型的科研人员实施薪酬分类管理;在非物质激励方面,要下决心变革人才创新制度环境,通过加大科研机构和人才自主权、建设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以及改善科技人员工作软环境等方式,激发科研单位的创新活力,提升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优化人才成长培养体系,通过完善科技人才培训制度和优化科技人员职业发展通道,构建满足科研人员成长发展需要的激励体系;加大对于重大创新及人才的激励力度,始终将创新放在全局战略高度,要突出创新价值的奖项设置、加大对创新人物的宣传力度,明确荣誉激励的创新价值导向、提升荣誉激励的作用。
六、结合多个维度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全面展开原始创新,深入引进消化吸引与再创新,加强集成性创新,健全电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关键机制
加强集成性创新。经过一直以来的电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关键机制建设经验,发现电网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这一流程基础上,凭借企业自身实力加大原始创新力度,强化集成性创新,而且持续性地加强自主创新水平,坚持电网企业自主发展进程中,实现电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关键机制的建设与完善。现如今经济发展逐渐朝着国际化趋势演进,再加上国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我国电网企业科技创新技术从原来注重引进,逐渐过渡到自主创新阶段,而且在传统技术基础上,研发人员结合电网企业实际情况,促使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凭借转移产业技术与原有技术引进方法,在科技创新体系关键机制建设方面获得了明显成效。
因此,电网企业创建科技创新体系关键机制期间,务必要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关系予以调整,强调自主性,注重“引进——吸收——再创新”,将所有创新元素加以整合,提高电网企业自主研发水平,在现有关键技术基础上积极突破,在今后电网企业竞争以及市场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
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制度。电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关键机制的建设,必须同步创新制度,其中包括电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都是制度创新的必要内容。只有做到机制创新,才能够按照科学技术水平、电网市场需求发展趋势做出调整,执行相对应的经营策略,提高电网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与此同时,电网企业技术开发环节,更应该加大资金与人才投入,掌握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技术创新力,在电网企业内部创建良性竞争氛围,为科技投入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另外,电网企业需要积极创新用人制度,发挥出人才在专业知识层面的作用,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制度创新。因为制度创新主要是通过改革的方式实现,关键机制建设必须摆脱传统体制限制,利用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企业制度改革与创新,逐渐形成全新的机制,在电网企业中组建执行力度强的科技创新机制,实现激励机制、技术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资源分配机制与经营管理机制等的统筹管理,突破传统用人制度限制,实现产权多元化与知识产权化的目标,并且为科技创新体系关键机制建设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