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电子专业群在线开放“实境式”精品课程自建设要点分析
2022-11-25李学江秦勇李春
李学江,秦勇,李春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409000)
0 引言
2003年,我国推荐260所高校共计494门课程申报审核国际精品课程,其中240所高校共计467门课程通过了资格审查,最终评选出151门国家精品课程,覆盖了83所高校,提高了教学质量并推进教学改革。汽车电子专业作为国家精品课程中的专业领域学科之一,是学校推动课程改革、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专业之一。但是实际上,汽车电子类精品课程是理论课程较多,缺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精品课程资源,缺少一定的创新性,导致汽车电子专业群在线精品课程发挥不出应有的价值[1]。
1 “实镜式”汽车电子专业群在线开放课建设的必要条件
1.1 提高课程建设积极性
我国越来越重视大国工匠精神的发展,所以在高校教育过程中,迎合社会发展需求,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首先从课程建设开始,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学质量。但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过程,因此需要集合企业、政府以及高校等多方力量实现。在课程建设中,应该发挥教师们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他们处于教学一线,不仅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以及实践方面的经验,而且他们能够精准地把控课程发展的主脉络。因而可借鉴教师的科研经验完善课程建设,同时利用课程建设反作用于老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1.2 加强课程现状认知
历经4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虽然高校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在获取教学资源等方面,高校远不如普教,甚至要比中职教育还略逊一筹,这是高校教育迫在眉睫的问题。所以对于汽车电子专业而言,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做好课程筛选工作,选择专业中、学校教学质量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核心课程作为建设的对象,秉承分期分批、立项建设、评建结合的总体原则,统筹规划开展校级、市级的课程建设,同时与时俱进地持续优化,最终实现建设省级精品课程的目标。
1.3 优化校企合作建设
对于高校教育而言,从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归纳整合我国高校发展历程,引入发达国家高校教育的成熟经验开展相关高校教育。同时高校必须迎合趋势,在政府的引导之下,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工学结合或者产教融合的方式,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发展。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达成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目标[2]。
2 汽车与电子专业群在线开放“实境式”精品课程自建设现状
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中,对精品课程提出了具体要求。需要将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指导等内容上传到网上,同时要求主讲老师上传超过5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以此判断其个人的授课效果。在评估教学方案中,包含了特色评估以及综合评估两部分内容,其中,70%为综合评估,30%为特色评估。在评估课程建设的先决条件在于,从人才建设这一先决条件出发,评估课程建设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引导价值,而当下汽车电子专业群在线开放式课程要求“实境式”建设,这是因为其相对于传统的理论式课程而言可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但是就目前来看,“实境式”课程建设主要存在着“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离,缺少创新性”的问题。
分析车辆工程专业的汽车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可知,其设置的精品课程中,包含了电路与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等相关的课程。而在各个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在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将课程内容衔接在一起,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在实行“实境式”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通常只有录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仪器操作演示的方式,讲解课程原理。之后再要求学生结合课程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最后把结果记录起来,并完成课程报告的撰写,整体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这样导致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对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并不是十分理解,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性思维,不能做到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衔接。
在汽车电子专业群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利用线上互联网学习平台,采用虚拟仿真结合实践操作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解决现有的问题,保障教学质量,以此达成“实境式”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
3 汽车与电子专业群在线开放“实境式”精品课程自建设要点分析
3.1 丰富教学内容,增强针对性和专业性
在进行“实境式”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了解本学院专业的特色,更要充分了解汽车电子系列群在线精品课程培养目标,进而确立“实境式”课程教学内容的要素:全方位了解识别汽车电子电路图的方式,了解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知晓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有效提升学生使用C语言以及使用单片机等硬件的编程能力,在实践中,充分运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对汽车电器、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设计并开发出汽车电子系统的电子电路硬件;仿真设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并在课程中,利用软件、硬件设施,综合完成系统的开发;了解汽车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并对其工作原理、应用有一个整体的把握[3]。
3.2 强化教学目标,优化综合性实践教学
在汽车电子专业群中,需要在理论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境式”精品课程中的实践教学,通过该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达成目标:学生对汽车电子的基本课程理论和方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能够深入了解课程中运用的新的技术和方法;要求学生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了解课程实施的方法以及将要达成的效果;要求学生深入探讨并解析每一次课程的过程和结果,同时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教育技术实践中有效地运用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出发,确保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方案的合理性,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效果。
(2)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及理论知识的持续普及,设计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是发挥主体作用,有效对信息进行加工,同时也是实际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有效的交互方式,帮助学生主动接收相关的知识信息。
(3)在课程授课过程中,发挥多媒体课件作用,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在网络教学中,利用文字、动画、图片等多种媒体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精准地把握教学难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依据建构主义可知,通常学习与“情景”关联在一起,利用多种媒体的方式,诠释几何形体的结构特征,这也是“实境式”课程建设的核心点。
3.3 完善教学方法,丰富在线学习资源
在汽车电子群基础上,构建出在线开放的课程,并从专业特点出发,达成教学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新的教学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学生在上课之前,充分利用视频、PPT等线上的电子资源,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课程预习;之后正式上课阶段,有目的地进行课程学习。学生利用线上视频录像,全面、客观地了解汽车维修、装配、维护等课程内容,在上课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发现问题,并采取可行的方案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完成了课程任务之后,还可以利用平台自我评价,了解教学效果。课程设计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提供相应的学习软件和理论知识,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程项目中融入实践内容,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完成系统的开发和设计,进而奠定良好的基础,满足学生接下来的毕业设计和工作实践需要。
教师完全可以发挥群在线开放下的汽车电子专业群课程资源的作用,而不是照本宣科讲解,这样可以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同时学生个体还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方便教师一对一的答疑解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传统模式的单向输出方式,而是逐步转变成双向交流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发挥线上电子设备的作用,提升其学习质量。
3.4 丰富教学资源,搭建综合创新性实践教学平台
3.4.1 搭建微信公众号平台
在汽车电子专业群中,通常有动画、PPT以及视频等多种类型的在线课程资源,在这些课程资源中,不仅仅有课程相关的设备、理论、仪器等内容知识,而且还有计算机软件使用方法等知识。并且在微信平台中,拥有“教学安排”、“课程内容”以及“互动教学”等模块内容,在每一个模块之下,还有相应的二级菜单,满足学生自主定义菜单的功能。
在教学安排的模块中,包含了课程教室开放时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等信息;课程内容的模块中,包含了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等相关模块的内容。在不同模块中还设置了相应的课程项目,课程与课程之间实现内容融合发展。在每一个课程中,还定期发布了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把碎片化的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反复观摩学习,进而发挥在线教学的意义,让学生全方位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在互动教学模块中,包含重点回顾、课外知识、在线测试等内容,学校通过该模块的功能考核学生,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该平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4]。
3.4.2 完善并搭建创新性课程软硬件系统
在设置汽车电子群的在线精品课程中,一部分精品课程完全可以在现有的硬件设施基础上,创设出新的教学实践平台,实现现有课程软硬件环境的改革创新。比如说,学生可充分利用simulink平台,开展汽车电子开发教学课程系统,利用搭建出的控制系统,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电子节气门、直流电机等工作状态,同时开发并运用平台,进行发动机电子控制课程的授课,设置参数并创建出ECU控制程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喷油器、点火系统等部件在工作中的运作情况[5]。
4 结语
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上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在课堂上没办法考量学生的差异性,因而在实践课程授课过程中,没办法做到深度细化教学内容,课堂上师生缺乏互动,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在汽车电子专业的在线精品课程中,颠覆了传统线下课程中时间、空间和设备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在线平台的作用,结合线下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其参与到课堂实践中,进而达成“实境式”精品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效提升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