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高丕教授运用药对茺蔚子-鸭脚艾治疗妇科痛证的经验

2022-11-25黄艳茜王乃平邓高丕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28期
关键词:鸭脚气滞岭南

黄艳茜 袁 烁 王乃平 邓高丕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广东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妇科,广东东莞 511700

邓高丕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30 载,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擅长治疗妇科疑难疾病,对妇科痛证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效果颇验。妇科痛证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症疾病、卵巢囊肿、输卵管炎、盆腔淤血综合征、产后腹痛等导致的急慢性盆腔痛,属于妇科疑难杂病之一。其发病特点在于病程缠绵难愈、症状反复,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邓教授根据妇科痛证的病因病机特点,结合岭南地区多湿的特点,因地制宜,强调治疗岭南地区妇科痛证应湿、瘀同治,祛湿不忘通瘀,活血不忘化湿。现将邓高丕教授使用茺蔚子-鸭脚艾作为药对配伍应用,治疗岭南地区妇科痛证的经验心得介绍如下。

1 岭南妇科痛证病机特点

但凡与妇人经、带、胎、产相关的各种疼痛,均可归属于妇科痛证之列。究其病机,临床上不外乎“虚”与“瘀”二者,即“不荣则痛”“不通则痛”[1]。邓教授认为,妇科痛证临床以实证多见,特别是新病患者,病机主要与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气血不和,阴阳失调,则百病丛生,故实证多责之气滞血瘀,气机不畅,瘀血内停,阻滞于冲、任、胞宫,不通而发疼痛;女子一生经、孕、产、乳,数伤于肾精、气血,故女子之体,以虚证居多,气血不实,冲任失养,正气内伤,血脉不行,终致冲任瘀阻,发为疼痛[2]。“瘀”是导致“不通”的主要病理因素,始终影响着妇科经、孕、产、乳诸疾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任何原因引起气血失和,进而影响冲任、胞宫的正常功能,引起冲任气血不畅,致气血运行障碍,胞宫血脉瘀阻,均可发生血瘀证妇科痛证[3]。临床引起血瘀的病因又以气滞、寒凝最为常见,《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4],妇人易忧思气郁,思虑过度,肝气郁而不行,气为血之帅,阴血之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郁则血停,日久成瘀。《素问·举痛论》提出:“寒之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5]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因寒凝、气滞等引起的血运受阻,冲任受遏,致瘀血内停,导致月经病中的痛经、月经后期、经期延长,妇科杂病中的癥瘕、腹痛等血瘀证疾病的发生,故血瘀证在妇人痛证中最为多见。血瘀型痛证是以瘀为本,以痛为标,合并的证型多变,其临床症状和病位、病程、瘀血程度关系密切[6]。

邓高丕教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岭南地区的妇科痛证病患中医证型除主证外,多夹湿夹热,究其原因,主要与地域气候的影响密切相关。《医学源流论》曰:“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厚,……东南之人,气浮而薄。”[7]这是中医理论原则“三因制宜”中因地制宜的重要理论根据,亦即指出不同地理环境下,可产生水土性质、气候类型的差异,对该地区生活的人们造成深远的影响,决定该地理环境下人们的体质和常见证候特点[8]。广东地区地处我国东南之地,地理位置纬度低,以北回归线以南为主,全年日照时间长,气候炎热,濒临南海,多雨水,湿度大,长年地气多湿,易酿成湿热[9];岭南背靠五岭,面朝南海,嗜食海味、阴柔螺蛤之物,使脾失运化,易生痰生湿,湿遏中焦,痰湿交阻气机,郁久化热,则湿热内生[10]。加之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饮食习惯均无规律,经常熬夜,损伤阴津,嗜食肥甘厚味,易生痰生湿,长久则湿热内生[11],故致病病邪在岭南地区则多易挟湿,风热与湿相搏酿为湿热,困阻于中,临床症状因脾主湿而恶湿,感受湿热邪气,最易困阻脾胃,兼夹口臭、便秘、舌苔黄腻等症候[12]。湿为阴邪,其性重浊趋下,易袭阴位,困阻于中下焦,《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冲任胞脉处人之阴位、下焦,故湿邪极易感着于此,形成妇人痛证中重要的病理产物,令痛证具备湿邪肆虐的证候特点,并决定了疾病病程的缠绵性,具备起病隐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等特点。

除地域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导致岭南之妇人体质常见湿热质外,若妇人摄生不慎,亦易感受湿浊之邪,湿蕴久化热,伤及胞络,火热之邪煎熬阴津、迫血妄行,血溢出脉外成离经之血,则为瘀血;如湿停气分,因其性黏滞,最易阻碍气机,使阳气不伸,经脉不利,气不行则湿不化,致血流不畅而生血瘀;湿在血分,易与血相搏,相互胶结难解,阻滞冲任气血成为妇科痛证。中医素有“津血同源”“气血同病”之说,脾属阴土,主运化水谷精微;肾主水,肾气具有主持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藏,主津液”。水、津与湿同类,脾肾亏虚则蒸化不利,三焦气化不畅,水液运行障碍而生湿,水湿不化,着而不行,血赖气行,水湿内聚可困阻气机,影响气血运行,滞而成瘀;津赖气布,瘀由血液运行受阻而来,血瘀又可阻滞气机运转,易见津聚湿困水停,故因湿致瘀者,瘀血又可加重湿停,瘀湿二邪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则渐成妇科痛证之顽疾。又瘀湿久占胞宫,气血不畅,癥瘕容易内生[13],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曰“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温气不行,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此即因瘀血阻滞,而津聚湿阻所致癥瘕的主要病因病机,癥积已成,则该妇科痛证的患者更是病入膏肓,回天乏术。总而言之,岭南地区的妇科痛证证型上容易夹瘀夹湿,或因瘀阻气滞,由瘀致湿,或因湿气内停而生血瘀,最终易瘀湿互结,缠绵难愈,针对岭南地区妇科痛证易夹瘀夹湿的证候特点,邓高丕教授在临证处方时注意兼顾到病机上的岭南特色,多配伍使用茺蔚子与鸭脚艾这两味中药,在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

2 茺蔚子合鸭脚艾寒温并用、逐瘀除湿

茺蔚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成熟果实,别名益母草子,味辛、苦,性微寒,归心包、肝经,其重坠下降,辛散苦泄,主入血分,偏于行血祛瘀通经,为妇科经产诸证药,具有活血调经、清肝明目的功效。《本草纲目》载:“治风解热,顺气活血,养肝益心,安魂定魄,调女人经脉,崩中带下,产后胎前诸病。久服令人有子。”[14]《神农本草经疏》:“茺蔚子,为妇人胎产调经之要药。此药补而能行,辛散而兼润者也……其气纯阳,辛走而不守,故除水气。”[15]古代医家朱震亨曰:“茺蔚子,活血行气,有补阴之功。己殆前产后所恃者,血气也。胎前无滞,产后无虚,以其行中有补也。”《神农本草经》载:“明目益精,除水气,久服轻身。”[16]故茺蔚子辛散、苦泻,通络逐水,还有利水消肿之功,临床常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下,跌打损伤所致的瘀血内停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7]记载,茺蔚子可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目赤翳障,头晕头痛等病症的治疗。名老中医运用茺蔚子亦各有心得,用量9~30 g。蒲辅周自创茺蔚老姜汤治疗经行腹痛[18];徐经世善用茺蔚子配合连翘、野菊花治疗面部痤疮[19];颜正华运用茺蔚子、熟地养血调经[20];颜德馨以茺蔚子、陈皮、青皮治疗心肾不交型更年期综合征,常获良效[21];仝小林院士运用小陷胸汤加茺蔚子、车前子等治疗痰湿郁热型肥胖症,以茺蔚子、车前子、茯苓治疗水态高血压病,临床上均获得良好效果[22-23];吕海江教授运用茺蔚子治疗眼科疾病,独具匠心[24];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茺蔚子具有收缩子宫、降血压、抗氧化、抗炎及抗病毒等作用[25]。鸭脚艾,为菊科植物白苞蒿的全草或根,因主要产地是广东,又称广东刘寄奴,味辛、微苦,性微温,归心、脾、肺经。有活血散瘀通经、理气化湿之功。《生草药性备要》描述其主治包括“消血通经。疗霍乱水泻,止疳疮血出,汤火伤;治心气痛,水胀;又治大小便血”[26]。临床多用于血瘀痛经,经闭癥瘕,产后瘀滞腹痛。有医家运用刘寄奴治疗妇科不孕症、闭经,取得较好治疗效果[27];国医大师刘尚义运用川芎、刘寄奴、莪术等治疗慢性肾衰[28];临床观察发现,刘寄奴、莪术、川芎水煎液能显著减轻肿瘤患者化疗所致的肾毒性[29]。

岭南地区妇科痛证患者证型以虚实夹杂、兼具多证为特点,病理产物方面除了以瘀血阻滞为主,往往还容易兼夹湿热内蕴,湿热蕴结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此时在药物加减方面应注意清热化湿、活血化瘀。邓教授在临床针对痛证处方用药时喜用茺蔚子-鸭脚艾这一药对,除了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之外,茺蔚子辛散,苦泻苦燥,性微寒,寒能清热,有清热、通络、利水之功;鸭脚艾性微温,尚可理气化湿,两药合用,一寒一热,行气化湿而不易伤正气,防湿邪与瘀血互结,湿去则血瘀无处遁形,共奏行气利湿、活血化瘀止痛之功。

3 临床运用宜随证加减

邓高丕教授治疗妇科痛证用药精当,在使用茺蔚子-鸭脚艾这一药对基础上,根据脏腑虚实随证加减。对于血瘀兼夹气虚者,因患者脾气不足,气虚无以推动血行,治疗上宜健脾益气、行气利湿、活血化瘀止痛。行气活血之品用量不宜过大,以免更伤脾土之本、碍生化之源,故以茺蔚子、鸭脚艾各10 g,行气逐瘀之余常配伍黄芪、五指毛桃、党参、白术、山药等健脾益气之品。黄芪健脾益气、固表补中,与茺蔚子同用,更增化湿利水之功;五指毛桃健脾和中、补肺润燥,又称“南芪”,补气之余不显燥热、润燥之时不至敛邪;党参益气健脾,与五指毛桃联用,更增补气之力;白术健脾燥湿,与鸭脚艾同用,祛湿之力更显;山药可入肺、脾、肾三经,健脾之余兼可补肾,先后天兼顾。血瘀夹气滞明显者,稍增行气之力,故以茺蔚子10 g、鸭脚艾15 g,常配伍黑老虎、佛手、青皮、延胡索、川楝子等行气甚至破气之品以行滞止痛。黑老虎为岭南特色药材,味辛、微苦,性温,可行气止痛、祛风散瘀,与茺蔚子同用可增活血散瘀之功;佛手、延胡索理气疏肝,可解肝经郁结;青皮、川楝子破气行滞,与鸭脚艾同用,行气之力大增,更彰活血之效。气滞血瘀夹湿热者,需加强清热祛湿之力,故以茺蔚子15 g、鸭脚艾10 g,常配伍布渣叶、茵陈、木棉花、鸡蛋花、火炭母等清热化湿之品。布渣叶为岭南常用药物,归脾、胃二经,清热利湿消滞;茵陈清利湿热,兼可药食同源;木棉花、鸡蛋花入大肠经,均可清热化湿,更能消退暑邪;火炭母清热解毒、利湿消滞,与茺蔚子、鸭脚艾联用,增清热之力、退顽痼之湿。气滞夹血瘀重者,以茺蔚子、鸭脚艾各15 g,常选用大黄、三棱、莪术等破血逐瘀之品,大黄有将军之功,久煎可活血化瘀、攻破积滞;三棱、莪术可破血逐瘀、消癥散结;同时善用虫类药,如土鳖虫、九香虫、水蛭、虻虫等,虫类本性善钻能行,且有攻性,取类比象,取其走窜通络、活血止痛之效,增茺蔚子、鸭脚艾活血散瘀之功。气滞血瘀痛甚者,喜用两面针、皂角刺、乳香、没药等通络化瘀止痛之品。两面针味苦、性平,行气活血止痛;皂角刺可清热解毒、软坚散痛,其形锐利,可直达痛处;乳香、没药可活血化瘀,兼有消肿止痛之功,与茺蔚子、鸭脚艾联用,可行气燥湿、化瘀止痛。

邓高丕教授临证之时,常病证结合,因人因病制宜。对于气滞血瘀证的痛经患者,常在血府逐瘀汤的基础加上茺蔚子15 g、鸭脚艾15 g;对于气虚血瘀证的盆腔炎症疾病后遗症患者,常在理冲汤基础上加上茺蔚子10 g、鸭脚艾10 g;针对气滞血瘀的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常以柴胡疏肝散配伍茺蔚子15 g、鸭脚艾15 g;对于肾虚血瘀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在五子四物汤基础上配伍茺蔚子15 g、鸭脚艾10 g;对于血虚夹瘀产后腹痛者,常以生化汤配伍茺蔚子10 g、鸭脚艾10 g。配伍精妙,常获良效。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18 岁,未婚,否认性生活史,2019 年7 月20 日因“反复经期小腹疼痛6 年”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

现病史:患者6 年前月经初潮后即出现经期小腹痛,以行经第1~2 天疼痛明显,伴有腰酸,经前乳房胀痛,喜太息。平素月经规则,经期6 d,周期30 d。末次月经:2019 年7 月1 日至6 日。月经量适中,经血质稠,色紫黯夹有血块。白带量偏多、色白、质稠、无异味。平素喜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小便正常,大便溏,一日一行,质黏腻。

刻诊:诉胸闷不舒伴乳房胀痛,时有叹息,自觉腹胀,无腹痛,纳差,眠可,小便正常,大便溏,黏腻。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辅助检查:2019 年6 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子宫附件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痛经(气滞血瘀夹湿)。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治则治法:活血化瘀、理气化湿止痛。处方:丹参15 g、赤芍15 g、桃仁15 g、延胡索15 g、乳香6 g、没药6 g、陈皮10 g、法半夏12 g、茯苓15 g、川楝子10 g、茺蔚子15 g、鸭脚艾15 g。共7 剂,每日1 剂,水煎服。嘱服药期间清淡饮食,适当户外活动,调畅情志;父母给予足够关怀与沟通。

二诊(2019 年8 月10 日)。末次月经:2019 年8 月6 日干净。诉痛经明显缓解,经期第2 天稍有腰腹部不适,量适中,经血色暗,夹有少量血块,经前乳房胀痛缓解。偶有叹息,腹胀纳差较前缓解,大便成形,日一行。舌淡暗,苔白,脉弦滑。处方:菟丝子15 g、丹参15 g、赤芍15 g、白芍15 g、白术15 g、鸡内金15 g、陈皮10 g、法半夏12 g、茯苓15 g、川楝子10 g、茺蔚子15 g、鸭脚艾15 g。共7 剂,每日1 剂,早晚温服。

三诊(2019 年9 月4 日)。末次月经:2019 年8 月30 日,至今未净。痛经明显缓解,经行第1 天小腹凉、少许腰酸,经量适中,色红夹少许血块,无乳房胀痛,无腹胀,纳眠可。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处方:菟丝子15 g、桑寄生15 g、香附15 g、桃仁15 g、党参15 g、白芍15 g、当归15 g、白术15 g、鸡内金15 g、茯苓15 g、茺蔚子15 g、鸭脚艾15 g,共7 剂,每日1 剂,早晚温服。3 个月后随访,患者未再出现痛经,亦无腰酸等不适。

按:本病中医诊断为痛经,气滞血瘀夹湿为其病机。少女心绪未成熟,遇事多忧思,思则气结,肝气不疏则又致周身气机郁结,血运不畅,瘀血阻于冲任,行经时气血下注冲任,瘀滞更甚,“不通则痛”,故经行小腹疼痛;瘀血阻于冲任,经血下行不畅,故有血块;肝郁气滞,故经前乳房胀痛,善叹息;岭南地区易生湿热体质,患者饮食偏嗜伤脾,脾不能运化水湿,再加肝郁气滞而致脾失运化,横逆犯脾,肝木克脾土致水液代谢失常,渐生内湿,则腹胀纳差,大便溏;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为气滞血瘀夹湿之征象。邓教授处方注意顺应月经周期的不同生理状态,结合中医周期疗法进行遣方用药,一诊为经前期应注重活血止痛,理气祛湿,以期缓解经期腹痛症状。方中以丹参、赤芍、桃仁共同为君,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同时运用茺蔚子-鸭脚艾药对作为臣药,寒温并用、逐瘀除湿;以延胡索、川楝子、乳香、没药为佐,其中延胡索理气疏肝、解肝经郁结;川楝子疏肝泄热、行气止痛;乳香、没药活血散瘀止痛;以陈皮、法夏、茯苓为使,陈皮、法夏健脾行气燥湿;茯苓健脾利湿。二诊时为经后期,此期注重补肾健脾行气化湿为主,佐以养血活血,邓教授在原方去桃仁,加菟丝子平补脾肾;患者经行腹痛缓解,去乳香、没药活血止痛,加白术、鸡内金健脾燥湿消积;投白芍易延胡索以养肝柔肝。三诊时患者为经行即将结束,血海空虚,予二诊方的基础上补肾健脾,养血活血。在原方基础上去陈皮、法夏、川楝子、丹参、赤芍,加桑寄生以增健脾补肾之效;党参健脾益气;香附行气开郁,再加桃仁、当归活血化瘀,以期毕其功于一役。整个治疗过程中处方均投以茺蔚子与鸭脚艾这一药对,兼顾岭南妇人痛证易夹湿夹热,湿邪内蕴,与血搏结,流于冲任、胞宫,阻滞胞宫气血正常运行,致痛证缠绵不愈,既可活血化瘀止痛,又能行气化湿,瘀湿同治,湿去瘀清,则气血调畅无阻,胞宫功能正常,痛证自愈。重视情志与疾病转归的关系,在遣方用药的同时应尽可能地疏导患者的情绪,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治病必求于本,明辨病因病机,分清虚实,用药之前辨别患者的主要病因,药物治疗的同时加以情绪疏导。邓教授在遣方用药方面非常注重药物配伍选择,采用功效相近,又能相辅相成的中药配伍,两者相须为用,功效显著。驱邪的同时注重固护正气,活血不忘健脾补肾,以达事半功倍之功,避免痛症反复发作,诸不适之症也随之减轻消失。

猜你喜欢

鸭脚气滞岭南
忆岭南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雨岭南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鸭脚茶扦插繁殖试验初报
不辞长作岭南人
风里的“鸭脚”银杏
横山鸭脚包游走于唇齿之间的岁月陈香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