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医学人文为引领的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策略探讨

2022-11-25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28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人文医学

田 野 王 宁 黄 蓉 白 丁 徐 晖

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四川成都 610041;2.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试题开发二部,北京 100097

医学具有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属性[1-2]。医学与人文并重才可以更好地达到治病及关爱患者的目的。新时代背景下,“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医学发展新理念,倡导服务生命全周期、关注健康全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 号)[3](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医学教育的新定位和医生培养的新内涵,对新时代的医学教育作出了“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医生培养德育为先、德艺并重”的顶层设计。口腔医学教育者们应及时更新理念,以“医学人文为引领、胜任力为核心”的思想指导教育实践,培养“救死扶伤、心中有爱、知识扎实、本领过硬、方法科学”的医者,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相关教学实践,就以医学人文为引领的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策略作一探讨。

1 更新医学教育理念,升级教学管理模式

《指导意见》强调“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将“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列于医学生培养目标的首位,并提出了“方法科学的艺术”[3],足见医学人文素养在新时代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医学教育的新定位、医学学科的新结构和医生培养的新内涵;将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定位于国计民生的宏大规划,指出医学教育改革创新是服务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提出要基于“大健康”理念和新科学技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新的医学相关专业、推进医学与其他多学科交叉融合;并在医学生培养目标中强调举业德先、德艺双馨——“医德高尚、医术精湛”[3]。

基于新时代下“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医学发展新理念,鉴于优化专业结构、推进学科交叉、德育为先德艺并重的顶层设计,口腔医学教育者们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从以口腔医学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医学人文为引领、以胜任力为核心;从战略的高度,以新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教育目标,将医学人文素养纳入口腔医学人才培养要求:口腔医学生除了应当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良好的口腔临床操作技能以外,还应当掌握各医学人文学科的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沟通交流能力等;进一步规划教学进程,改进教学设计,力求人文素养培育和专业技能培养双轨并行[4-5],培育具备人文关怀能力、仁心仁术的口腔医学人才;同时加强教学管理,根据新目标重新分配协调教育资源,及时查缺补漏,尽快突破瓶颈,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目标的高效实现。

2 促进多学科间交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推行新理念的教学工作,当首先具备与之适配的师资力量。目前口腔医学高校的师资以医学专业教师为主,普遍不重视医学人文教育或缺乏人文社科类知识储备。应当设立医学人文教研室,积极引进人文社科专业师资力量,完善相关的组织架构,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或积极推进院校之间的交流。可通过积极开展医学人文类学术讲座或研讨会、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组织医学人文教育培训、组织集体备课、策划和实施教材编写等,丰富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知识,启发多学科间的交叉碰撞,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交流经验共同提升医学人文类课程的授课技巧,促进教学相长。同时,教师在授课和临床实践过程中所展示的厚德济世、博学笃志的人文精神应成为最生动的教材,达到言传身教。

我校多年来开展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举办各类教学竞赛,注重融入人文教育与职业素养相关内容,推进学院间教学经验的交流,并鼓励各专业教师积极进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6-7],以促进其人文教学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未来可聘请公共管理学院、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哲学系等不同院系的相关资深老师,担任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让学生体会不同专业背景中不同医学人文的要义,接受多方面的人文教育熏陶。

3 创新优化课程结构,探索多种教学模式

我国口腔医学课程大多按照学科门类分别开设,各门课程自成体系,单独授课。该方法在教学中有助于建立系统、完整的学科知识架构,但不利于搭建学科之间的有机关联。尤其在医学实践教学中,学生需综合各科知识来分析解决同一现实问题,需融汇、整合、重构其知识体系,并将其运用于临床技能的训练和实践中。因此,亟须创新优化课程结构和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素养的过程中搭建学科关联。目前,我校已对口腔医学本科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8],打破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分离的模式,创建“一贯制”教学模式,开展早期接触、反复接触临床的教学改革,以尽早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9];通过早期、反复接触科研的教学改革,如创新班导师制等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0]。此外,还对口腔医学各科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优化,邀请国际医学大师进本科生课堂、开展国际交流营、口腔技能比赛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人文知识涉及多个社会学科,人文精神伴随学业职业生涯全程,人文关怀体现在医疗实践的各方面[11-13]。因此,医学人文素养的培育应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在知识体系构建上应涵盖多个维度,在能力训练培养上应深入多个层次,在时间规划上应贯穿整个医学学业全程。据此创新和优化课程设置,如开设口腔医学人文综合相关的公共课程或通识教育课程,并选取人文学科中与口腔医学联系紧密的专业如伦理学、法学、心理学[14]、社会经济学、人类学、美学等创新开设相应的交叉学科课程。根据《指导意见》,将医德医风、法律法规相关课程作为必修课,并根据各校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课程类型和安排教学进度。上述课程可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或与同期近期的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搭配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力求学以致用。

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和口腔医学人文类课程的行课中,均可探索和发展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各种教学方式如基于授课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基于案例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基于研究的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RBL)等相结合,可在专业课程中加入医学人文教育的章节,或在各章节中加入相关医学人文的要点内容,让医学人文素养的培育渗入口腔医学各专业学科的教学中。比如,在理论授课后设置CBL 教学环节,通过临床典型病例呈现多学科交叉、医学与人文交融的实际情景和现实问题,组织引导小组讨论。还可探索PBL 与R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临床问题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提出疑问、展开自主研究、辩论,采用讨论-研究-辩论的模式,引导学生在逐步深入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采用CBL 结合临床实习/见习的模式,在学习讨论典型病例后,学生进入临床通过观摩或实践强化理解,在现实场景中学习如何践行医学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以上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构建多学科综合、医学人文融汇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临床思辨能力,并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全方位提升岗位胜任力。同时,以上教学模式可即时反馈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和教师即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达到个性化教学。

近年来,我校开设的医患沟通、头脑风暴等一系列医学人文类课程取得了一定成效。课程通过模拟具体病例的临床诊疗过程,学生们进行医患角色扮演,体验换位思考,以培养医患沟通能力、树立人文关怀意识。孙玥等[12]的调查研究表明,在临床决策、非语言沟通技巧、共情意识等方面,经我校医患沟通系列课程培训的医学生得到的患者评价明显高于未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此外,还可邀请德高医精的高年资医师或者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进行人文专题讲座,加深口腔医学生对“以人为本”医学模式的理解。

4 充分解析人文内涵,彰显口腔医学特色

口腔医学是医学的重要组分。口腔医学人文以医学人文为基础,又因口腔医学的学科特色而蕴含独特的内涵[12-16],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①口腔治疗的目标兼有美观与功能,在个性化诊治中正确处理两者的辩证关系、权衡利弊以达到患者利益最大化,需要医师具有良好的医德、哲学思维和美学修养;②口腔疾病大多影响患者的颜貌美观而给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医者不仅诊疗疾病、还应抚慰人心,医师应有爱伤观念、同理心、同情心,具备心理学知识;③口腔诊疗大多需要即时手工或手术操作,需在短时间内制订方案并获得患方的理解同意,对医师的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均有较高要求;④大部分口腔诊疗操作或手术是在非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意识清醒,如何缓解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或疲惫,以在长时间操作中与患者保持良好配合,需要医生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和沟通;⑤部分口腔医学生的就业志向是开办民营医疗机构如诊所等,这就需要医师具有足够的社会经济学、法学知识储备。由此可见,口腔医学人文不仅涵盖广泛的社会科学,而且体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口腔医学教育应充分解析其人文内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基于口腔医学人文的特点,我校开设了口腔素描学、口腔美学的意蕴、医患沟通训练课、口腔探究性学习、临床前技能培训等课程,以期在临床前阶段多方位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与人文执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12,17-18]。而口腔医学临床见习和实习是学生掌握口腔临床各项基础操作技能、锻炼独立接诊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此阶段带教老师应当重视将人文教育融入临床实践中,引导学生体会并践行医学人文的内涵与精神,培育同理心和爱心,提升沟通技能,用良好的人文素养应对疑难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口腔健康服务。

5 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建立教育评价体系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19]指出应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将德育评价、美育评价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新时代的口腔医学教育以医学人文为引领、以胜任力为核心,教育评价方向应与该教育理念协调同步。在对学生临床技能的考核中,不仅考核临床操作技能,还需纳入医学人文的考核;不能只注重专业课程的考试分数而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人文素养。目前,医学人文素养相关的教学评价反馈工具或方法有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诊疗技能直接观察法(directly observed procedural skills,DOPS)、360°评 价系统等[20-22],在此基础上如何建立深入完善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亟待进一步研究探索[23]。

口腔医学人文素养和医学人文专业技能的考核指标应细分为不同方面、多个层次;在多模式的授课过程、临床实习或见习过程、社会活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同方面的人文素养和技能进行分类、分度、多次评价,坚持德育为先、胜任力为主的权重方向,将考核评价贯穿学习实践的全过程。从设置人文学科课程考核或考试、在专业课考试和科室轮转出科考试中增加医学人文题目,到学生毕业工作后工作单位的调研反馈,实现全程的人文教育评价闭环。同时,对人文的考核不能脱离口腔医学专业,而应与之融合并行,例如将口腔医学临床专业技能、医学伦理、医学心理、卫生法规、人文关怀与沟通技能的考核要点融入同一案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价。以上评价体系不仅能反映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个性资质特征,利于教育者即时查缺补漏和因材施教,并且可对资格认证和人才选拔提供参考。

医学人文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系统科学的研究。未来应当增加相关科研经费的投入,在课题立项、校内外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专项的经费支持,推进医生、医学生、教务部门等多个要素的通力协作,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教育评价体系。

6 将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

将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文教育的紧密结合至关重要,将直接决定人文教育的培养效果。需将人文素养纳入口腔医学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与要求,根据口腔医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不同培养阶段对人文教育的需求,进行不同侧重点的人文课程设置,提高课时比重和学分要求,将医学人文学科纳入必修内容。

对于临床前本科生尤其是低年级本科生,应侧重于医学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人文意识和态度的培养。除传统的理论授课外,可结合多样的临床案例演示和早期临床接触临床过程中的实践,或组织高年级研究生及规培生等分享临床学习工作的体会和经验,尽早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塑造。同时应让人文教育广泛渗透于本科专业课程的授课中,比如在进行各种口腔疾病诊疗的讲授时注意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对待不同疾病的患者如何进行关怀。在课程考核方面,应以促进学习为目的,多增加过程考核,将考核的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提高学生在课堂和案例中的参与度。对于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高年级学生,可在课程中多增加临床场景的模拟演练的环节,在见习中注重向其传授人文知识技能的要点,开设医学人文讲座进行辅导,培养临床人文胜任力,为实习阶段打下基础。在研究生和规培生的培养方案中,也需强调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提高。在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需注重提高人文关怀能力,可采用现场教学、案例讨论分析、课题研究、学术讲座或会议、开设公众号或网络课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口腔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人文素质教育,在临床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促进其医学人文修养的不断提升。同时需对医学人文教育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持续改进。

7 营造校园人文环境,潜移默化渗透教育

教育最好的境界是“润物细无声”。环境是塑造个体人格和心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环境与人具有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效应。人文关怀蕴藏在诊疗、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言传身教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关键节点上的指导至关重要。要培养“救死扶伤、心中有爱”的白衣天使,当营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将厚德济世、博学笃志的医学人文精神打造为校园文化、渗透和体现于校园生活的各方面。校园人文环境的构建和优化是一种隐性的课堂,可采用校园活动、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成为营造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创造者。组织开展口腔健康宣教、口腔义诊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医学人文精神、增强人文关怀意识、锻炼医学人文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口腔医学专业的热爱,同时培养其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校园环境在参与中营造,校园文化在传承中持续。医学人文教育得益于好的医学人文环境,医学人文环境也在教育的发展中逐步进化。我校组织学生参与“中国口腔医学博物馆”“图书馆”“华西口腔校友长廊”“《中国口腔医学信息》杂志学生采编部”等的持续建设工作[8],以使学生在锻炼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并可丰富医学人文教育的环境与载体[24-27]。未来还可增加对相关社团工作的支持,设立社团工作人文导师,在医护节日、开学季、毕业季等融入医学人文元素,促进人文精神的建设和传播。

8 小结

医学人文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创新发展所必需的文化土壤和道德基础,也构成医生的身份特征和核心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口腔医学教育应重视口腔医学的人文内涵,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口腔医学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全过程,将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以医学人文为引领、以胜任力为核心,从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及教育环境等多方面加强对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育,让人文精神成为其自我提升与终身教育的内在动力,为培养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口腔医学人才奠定基础[28]。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人文医学
人文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人文绍兴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人文社科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