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战略转型环境下卫勤训练基地建设的思考
2022-11-25任东彦李珂珂林志永
任东彦,李珂珂,林志永
0 引 言
随着我国海军战略方针从“近海防御”向“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转变,海军医务人员越来越多地在远海执行任务,而在执行任务前往往需要进行适应性、检验性的训练与考核评估。但目前的卫勤训练环境与条件多聚焦在近海,缺乏对远海环境的复杂性及远海作战行动特殊性的考虑,导致现行海军卫勤训练模式难以满足海军战略转型后对远海作战的需要。为建设与海军转型相适应的“远海保障型”卫勤,迫切需要加快海军卫勤训练基地建设,本文针对该问题做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1 海军战略转型对基地化卫勤训练的要求
海军战略转型由军种职能、海军功能、作战理念、兵力结构、作战区域等几个部分组成。海军战略转型在提高海军战斗力的同时,对卫勤保障准备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对卫勤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强化战区联合卫勤训练根据“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精神,海军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建设,作战职能移交战区。未来作战将是战区内陆、海、空、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诸军兵种实施的一体化联合作战[1]。对此,一方面,为提高战区内各类机动卫勤分队的协同保障能力,应建立涵盖战区各类建制卫勤力量的基地化卫勤训练机构;另一方面,在联合作战体系下,联勤保障部队、地方海上支援卫勤力量将是实施海上救护与后送的重要保障,而这些卫勤保障力量所在单位尚缺乏实战化训练条件和组训能力。因此,为提高海上卫勤综合保障能力,应依托基地化训练条件建设,强化战区联合卫勤训练。
1.2 突出军事任务导向训练海军战略转型背景下,海军的功能正在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型,远海护航、海外灾害救援、撤侨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海军经常性的任务[2]。海军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涉及海域广阔,地缘政治复杂,海上冲突发生的随机性大,减员、伤情无法预先估计,救援的时效性要求高,且各类任务特点不同,这就对海上卫勤保障人员的组成、技术要求、技术准备、操作反应和指挥灵活性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海军战略转型环境下,应以抽组机动卫勤力量所担负的多样化任务为导向,强化卫勤保障人员执行任务前的基地化卫勤训练。
1.3 拓展新质卫勤保障力量训练随着海军战略转型,海军力量应能实现远洋部署、具备远海机动作战能力[3]。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远海作战,作战海域广阔,参战军兵种多,战争爆发突然,信息化智能化武器破坏性杀伤性大,导致伤员伤情伤类复杂、救治困难,伤员分布广、落水人员搜救难度大,且远离基地。在此情况下,伞降医疗队、直升机后送医疗队、心理救援队等具有海上特色的新质卫勤保障力量应时应势而建,为提升新质卫勤保障力量在战时的保障效能,平时应依托卫勤训练基地提供的场地和条件,加强其能力生成研究,创新其训练方法和保障方法。
1.4 加强实战化卫勤训练作战区域的转型主要是指从近海向远海的转型。由于远海海况和气候复杂多变,导致影响健康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如高温极易引起晕船和中暑,长期的海上航行,淡水和蔬菜供应不足,会导致口腔疾病和皮肤病等发生。同时,远海保障任务往往发生突然,导致官兵作业强度大、心理压力大,且受时差和舰上生活长期不规律的影响,战斗精神病和战斗应激综合症发生增多。因此,应做好官兵执行长远航任务时的健康保护工作,在平时应强化官兵在远海条件下的适应性训练,加快基地化远海训练条件建设,建立基地化远海卫勤训练保障模式。
2 提升卫勤力量基地化训练质量的途径
2.1 突出联演联训适应“战区主战”新格局和一体化联合作战形式,应建设一体化的卫勤训练基地,探索基于伤员流的、融合不同建制卫勤力量的联合卫勤保障模式。通过联演联训,依托一体化指挥平台,实现卫勤指挥的全流程模拟,实现演练不同阶段不同课目的精准衔接,提高诸军兵种卫勤保障的协同与应急处置能力[4]。通过参与作战部门作战方案的推演,明确演练背景与作战任务,做出减员预计,为海上伤病员的后送与药材配备提出卫勤建议。此外,通过基地化卫勤训练,还可拓展军民融合,开展卫勤分队与地方救援力量的联合救援训练,提高多样化军事行动保障能力。
2.2 加强实战实训基地实战化卫勤训练应设置酷似实战的训练环境和情况想定。一是加强声、光、电、氧含量等战场环境模拟器材的应用,与实装结合,积极营造复杂逼真的海战场环境;二是军事想定设置要科学,应完善不同海上作战样式、涵盖海军各兵种的战役战术想定;三是要加强分队防卫能力训练,保存自己才能消灭敌人,卫生员也是战斗员;四是要加强卫勤分队在救治过程中的军事技能训练,如绳梯攀爬、直升机索降等;五是要结合现代海战伤特点,与作战想定相适应,设置强敌、批量伤员发生等高强度、连续进行的实战化训练内容。
2.3 注重演练导调应通过设置多课题多科目,全员全装拉动检验部队,导调组从下达作战任务开始,从驻地全程跟进,根据演练课题基本进程,随机设置科目,随机导调部队演练[5]。如远程机动阶段,导调组随机设置防空紧急疏散、车辆故障、改变机动路线、暴恐份子袭扰、发生火灾,传染病、食物中毒等内容;在综合演练阶段,设置登舰礼仪、大风浪航行、战斗警报、后送直升机无法降落、电磁干扰下装备无法使用等科目。通过全天候拉动训练,导调组随机设置雨中负重徒步行军、泥泞草地帐篷搭设、码头救护所快速展开等。通过高强度多科目的训练,强化官兵打仗意识,锤炼部队战斗意志。
2.4 严格考核评估基地化训练,应依据作战条令、考核大纲、评估细则等要求,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并通过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估方法和系统,全面检验分队演练情况。基地化卫勤演训考核,从接到预先号令开始,涵盖战备等级转换、远程机动、综合演练等阶段的各项内容,考核组依据考核标准,将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准确记录,责任到人[6]。对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分队应及时复盘研讨,并依托基地全面专业的训练条件补训,及时弥补短板。训后考核组继续紧盯存在问题,跟踪分队改进措施,并检验改进效果,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 适应海军战略转型加快海军卫勤训练基地建设
随着海军战略转型的深入,分队卫勤训练不足与不适应执行远海卫勤保障任务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为此,应加快推进现代化海军卫勤训练基地建设,建议突出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1 突出基地化训练体系建设按照“近海防御、远海防卫、大洋存在、两极拓展”的战略要求,海军卫勤训练基地必须瞄准建成世界一流,具备远海保障、大洋保障、全球保障的训练条件[7]。但目前对海军卫勤训练基地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较少,缺乏相应建设方面的参考,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必须深入思考海军战略转型对卫勤训练的新要求,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基地建设标准、功能定位、人员构成、课程体系、训练大纲和考评方式等,构建完整的基地化训练体系,并通过多方调研与研讨,积极探索海军卫勤训练基地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开展基地建设发展需要的理论课题及建设方案研究。
3.2 突出实战化训练环境建设基地实战化卫勤训练要注重模拟海战场救治环境的训练条件建设,一方面要突出海战场共性特征,如气候环境包括雨、雪、雷、电、烟、雾等;海况环境包括风、浪、涌等;战场环境包括爆炸、起火、血、尸体、各种海战伤等。另一方面要明确各兵种战场救治环境,如水面舰艇救治环境主要是颠簸(眩晕)、噪音、光线、警报、温热、潮湿、高寒等,潜艇救治环境主要是光照、噪音、温度、湿度、氧含量、狭窄空间等,航空兵救治环境主要是气流引起的颠簸、噪音、油料气味、狭窄空间等,陆战队救治环境主要是水际滩头、轨道砦、铁丝网、铁钉桩、三角桩、三角石、防坦克壕等。
3.3 突出信息化智能化训练条件建设海军卫勤训练基地建设应加强信息化智能化装备的利用。综合集成战场态势显示、减员预计、伤员发生、电子伤票、远程医疗等信息系统;积极研发各种模拟仿真训练系统,实现卫勤保障方案模拟推演[8];积极探索海上搜救、伤病员救治流程、指挥程序、远海后送的优化方法,提高基地化训练的科技含量,提高基地信息化组训能力;依托无人化平台和遍布基地的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演练整个过程实时监控,实现对演练各个阶段各个科目的远程导调,并增加对抗、电磁干扰环境等训练内容,通过整建制、全员全装、实案实景综合训练,全面提升分队卫勤保障能力。
3.4 突出海军特色建设海军卫勤训练基地应突出深蓝特色,建设具备单兵技能训练、分队建制训练和军兵种联合训练的综合性专业性海军卫勤训练基地。基地建设应重点考虑解决海军战略转型背景下海上卫勤保障的重点与难点,通过模拟海战场训练环境与条件,配备功能完备的海上战役战术训练装备,构建海上落水人员搜救、伤病员换乘、立体后送、码头救护所展开、潜艇艇员脱险、舰艇运动条件下海战伤救治等训练平台,突出远海新质作战力量卫勤保障训练平台的投入与建设,满足海上各类卫勤人员的专业技能训练和海上综合演练需要,全面提升海上卫勤分队对远海批量伤病员的救治能力。
4 结 语
近年来,基地化训练已逐步成为部队训练的重要模式,按照建设“一体化、模拟化、网络化、实战化”卫勤训练基地的思路,构建集训练、考核、评估、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海军卫勤训练基地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着眼打赢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海上局部战争需求,对标海军战略转型内涵对卫勤保障的要求,树牢实战化训练理念,最大限度地解决制约海战场伤病员时效救治问题,扎实组织和提升机动卫勤分队能力训练,应是构建现代化海军卫勤训练基地应考虑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