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白沟新城、渤海新区为例
——浅谈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
2022-11-25康文英李月英
康文英,李月英
衡水市气象局,河北衡水 053000
专业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象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10月,中国气象局在《大力促进气象部门专业气象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基本原则中要求“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我国专业气象服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主要针对各类企业用户,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公益性事业的飞速发展,一些社会公益性事业对专业气象服务的需求来越大,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专业气象服务普遍存在不能适应市场变化、服务能力低,投入大、产出小的现象。罗静兰等[1]为眉山基层专业气象服务发展提出了6点措施;杨琳等[2]以深圳为例,为做好重大气象灾害专业气象服务提供了思路借鉴;尤焕苓等[3]的研究为开拓重大活动保障专业气象服务提供了参考;郑凤琴等[4]的研究为提升专业气象服务能力开拓了思路。
近年来,河北省以白沟新城和渤海新区为代表的气象部门创新思路,以服务社会公益事业为突破口,专业气象服务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对白沟新城气象局、渤海新区气象局的专业气象服务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并结合调查研究情况在衡水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结合调研和自身情况,对专业气象服务未来如何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开展专业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1 白沟新城专业气象服务情况
白沟新城地处北京、天津、保定三角腹地。是“京津冀都市圈”与“环首都经济圈”核心区域。该区集中了商贸物流、加工制造、温泉旅游休闲业等支柱产业,经济发展迅速,专业气象服务需求高。
1.1 白沟新城专业气象服务的主要特点
白沟新城区气象局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坚持融入式发展,全方位为白沟新城“国际商贸旅游名城”建设服务。新区气象局针对该区域北方商贸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休闲度假功能区三大发展主线,积极与白沟新城管委会沟通,先后开发了商贸气象服务平台、白沟新城物流气象服务平台、生态旅游气象服务平台,通过“政府购买+商户配合”,全方位为白沟新城“国际商贸旅游名城”建设服务。
1.2 服务方式
白沟新城区气象局所搭建的3个专业气象服务平台各具特色。除了基本的气象信息以外,还涵盖了行业其他的服务信息,将气象信息很好地融入行业服务内容。
白沟新城商贸气象服务平台:大红门商贸直通式气象服务,通过大屏、手机短信、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手段,开展“气象+商贸”的服务。结合商贸城主要经营服装、床品的特点,将天气预报和穿衣指数、交通物流信息融合,商户能够很好地根据天气变化规划自己进货、销售等经营活动。
白沟新城物流气象服务平台:精准对接物流业,“嵌入式”技术理念,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服务于一体,开展气象、物流交通、车辆定位跟踪、企业星级评定等综合服务。物流企业能够通过该平台实时查看车辆位置、车辆状态、途经地的天气情况等信息,货车司机能够通过手机随时查看车辆所在位置和前方路程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根据天气适时调整行程。
白沟新城生态旅游气象服务平台:围绕白洋淀湿地保护与利用气象保障工程,开展涵盖气象生态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大喇叭预警广播系统)、生态旅游气象服务平台等综合生态旅游气象服务专项。探索生态旅游气象服务模式,促进专业气象服务与旅游产业的紧密融合。
生态旅游气象服务主要亮点在于气象服务助力温泉城休闲度假区建设。在度假村安装生态气象监测站,以2 min/组的频次对外发布包括负离子浓度、气温、湿度等要素的监测数据。为景区生态指标提供定量依据,对景区生态保护与气象科研起到很大作用。同时,也为游客了解当地气候优势增加了一个兴趣点,增强了宣传效果[1]。
1.3 效益分析
1.3.1 社会效益白沟新区气象局通过3个平台的建设使用,主动融入政府管理,通过加强对支柱产业的管理和服务,使该区的气象部门与政府、企业、商户间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同发展,且工作得到了政府和各部门的认可,提升了气象部门在政府、社会、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地位,真正做到“有为才有位”。同时,3个平台的业务工作提高了政府服务、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1.3.2 经济效益白沟新城专业气象服务主要以政府购买的方式开展,经济效益主要体现为气象服务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软支撑、优化了营商环境、助力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也推动了当地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减少了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2 渤海新区专业气象服务情况
渤海新区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北依京津,是“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是国务院批复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主要以石油化工、冶金装备、港口物流等产业为基础,以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其中,石油化工集聚了中海油、鑫海石化、浅海石化等一批大型化工产业集团。危化企业对防雷电专业气象服务的需求很大。
2.1 渤海新区专业气象服务的主要特点
渤海新区气象局针对当地经济支柱产业—化工做文章,为适应防雷检测行业市场化,在单纯靠防雷检测竞争激烈、收入锐减的新形势下,利用气象服务专业化的优势,推行雷电综合一体化专业气象服务。依靠气象服务的核心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占领专业气象服务市场。
2.2 服务方式
通过新建雷电综合观测网、安装雷电业务预警平台、研发雷电预报预警指标、建立雷电气象服务业务流程等一系列措施开展雷电专业气象服务,打造了集防雷检测、雷电监测、雷电预报预警精细化、防雷综合技术服务等雷电一体化专业气象服务。在园区上游建设大气电厂仪3套、闪电定位仪2套,六(七)要素区域自动站10个、22要素自动站2个、GNSS/MET水汽观测站1套、浮标站1个,为雷电专业气象服务提供观测数据保障,同时为雷电灾情调查、科研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利用雷电业务预警平台为大型石油危化企业提供雷电预报预警,建立开展雷电监测、风险预警、防雷检测、风险评估、检测评价、制度建设、宣传培训、技术咨询和雷灾调查等为一体的雷电综合服务模式。
2.3 效益分析
2.3.1 服务效益供需有效衔接,一方面渤海新区危化企业多,雷电服务市场需求大,另一方面,通过人才、科研、设备的提升满足市场需求。由于预警服务超前、准确、专业,为危化园区防御雷电灾害起到了关键作用,得到了用户以及沧州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充分肯定,服务效益较原来单纯的防雷检测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2.3.2 管理效益随着防雷改革深化,防雷管理政、事、企分开,防雷安全监管风险不断加大。开展雷电一体化气象服务后,雷电的预警预报、防御更加的精准、专业,减小了雷电灾害的致灾性,从而降低了防雷安全管理的风险。
2.3.3 经济效益渤海新区气象局开展雷电一体化专业气象服务以来,与区内64家大型危化企业签订了专业气象服务合同,服务收入实现了翻几番,经济效益得到有效释放。同时区政府为新区气象局拨付雷电防御专项资金,为雷电监测网的建设投资。
3 种专业气象服务模式分析
两地作为市、县级专业气象服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政府购买为主导,创新思路,开创了专业气象服务发展的新局面。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3.1 专业气象服务“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
中国气象局在《大力促进气象部门专业气象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在基本原则中,第一条要求是“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在主要任务中,第一项是“保障政府及相关组织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所需要的生态、农业、交通、旅游、海洋、森林草原火险、地质灾害等公益性专业气象服务,以气象事业单位提供为主,国有专业气象服务企业提供为辅,积极推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置所需资源。”白沟新城、渤海新区的专业气象服务模式中,政府购买一个是主导,一个是辅助。渤海新区紧紧抓住地方“化工”主业,以政府投资+企业购买的方式使专业气象服务得到了规模化发展。
3.2 专业气象服务从“专”字上做文章
专业气象服务目前困局主要表现在服务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气象与行业技术融入的深度不足。要形成规模化的气象服务和创收能力,不仅气象服务精度要求高,还需要高质量和专业化,这与公众服务有很大不同。白沟新城把气象信息融入3条区域经济发展主线,真正做到了供给侧改革;渤海新区利用自身气象防雷专业化的优势,创新思维,开展雷电一体化的打包服务,2种做法都体现了“专”,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气象服务市场中占得先机[2]。
3.3 专业气象服务手段体现“新”
专业气象服务开展了这么多年,服务方式还是传统的电话、传真、短信、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发展迅速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两地均以专业化气象服务平台为依托,融合互联网、新媒体、物联网等新的传播技术,提升了融入式服务的精细化、个性化、多元化、智慧化,形成准确及时、互动流畅、使用便捷的综合气象服务体系。
4 衡水根据调研情况采取的对策
4.1 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主动对接当地政府和部门
2021年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主动对接发改委、交通、城管、旅游、农业等部门,寻求气象服务行业融入到“十四五”规划中,以政府购买或者行业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快专业气象服务的推进。目前已同几个部门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气象服务数据已经融入到衡水市智慧交管平台、和旅游部门就“衡水湖”旅游景区的综合气象服务签订了服务协议,气象数据融入“游衡水”旅游平台、城市内涝气象服务、保险业气象服务等多个项目已经达成初步的服务意向,服务方案正在讨论和修改完善中。
4.2 以用户体验为本,创新和丰富服务方式
苦于气象服务手段落后,传统的电话、传真、短信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用户的需求,学习上海、深圳等地的先进经验,研制开发气象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气象插件、气象端口等多种服务手段。“衡水智慧气象服务平台”正在功能设计和搭建中。同时优化了“衡水气象信息”微信公众号菜单功能,开辟专业气象服务菜单,对公众号底部菜单的访问权限进行分级审批,既能保证气象数据的安全,又能够使专业气象服务用户更快、更便捷地获取气象服务。
针对当地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和特大气象灾害服务,积极争取地方资金,以政府购买方式开展新媒体气象服务。“衡水湖马拉松”比赛期间除了提供气象端口对接官方网站外,还通过开发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提供菜单链接等多种方式,为赛事主办方和运动员、服务人员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2020年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开发衡水市智慧短信靶向发布平台,为成功举办衡水湖马拉松赛、“飞天星光颁奖仪式”,2021年7月29日针对局地强对流天气对故城县3个乡镇开展了基于位置的气象服务短信精准发布[3]。
4.3 加大科研力度,提升专业气象服务能力
要想做好专业气象服务,不但需要气象专业知识,还要对行业知识深入地学习。为了提升专业气象能力,根据前期市场需求,从需求紧迫的电力、旅游、雷电综合一体化、健康气象几方面开展研究,确定服务指标。形成电力气象负荷预测产品的制作,每天为电力部门提供负荷预测产品,同时开展电力定制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根据“衡水湖”湖区气象灾害风险承载力,确定湖区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指标,提供大风、雷电、高温、雾等几种气象灾害的定制化旅游气象灾害预警;与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联合开展健康气象服务研究,开展流感、心脑血管疾病气象指标研究,建立预测模型,为卫生、医疗部门提供气象健康风险等级预报。
4.4 实施“人才强业”战略,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专业气象服务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专业气象服务属于一门交叉性极强的应用技术性学科。对从事气象服务的人员要求更高,既要掌握气象知识,还要有行业技术、计算机编程等多项知识技能。为了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充实了技术研发队伍,补充了天气预报员、计算机研发人员。人才培养方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请专业气象服务、软件开发、行业技术多方面专家来指导业务工作,同时派业务技术人员赴外地就专业气象服务技术开展学习交流。在电力气象、交通气象、健康气象等方面加快人才培养力度[4]。
5 未来发展思考
5.1 更新专业气象服务观念,扩大“业”的范围
白沟新城、渤海新区的专业气象服务模式中,打破原来固有的企业需求才是用户的理念,把政府及相关组织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以及地方发展战略所需专业气象服务为主导,为我们做好专业气象服务提供了借鉴。要把政府、大的经济发展体当作重之又重的大用户,围绕当地社会发展的需求去打造专业气象服务。
5.2 加强专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专”的水平
专业气象服务由于人才、技术的限制,表现为气象服务能力不足。服务内容大多还是气象数据的“搬运工”、天气预报的“翻译官”,产品形势单一、技术手段落后。专业气象服务要想发展,应该重点加强专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做好“行业+气象”的深度融合,专业气象服务之所以称之为“专”,就要比公众服务有更深入的跨学科的业务研究,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5.3 厘清公共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的界限
目前,公共气象服务与专业气象服务的界限不清晰,气象虽然与多个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是很多资源都是单向输出,没有输入,其他行业的公共数据资源存在着很大的壁垒,这就制约了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制度上进一步完善,比如,在气象资料的应用上,哪些资料是基础的公共的可以无偿提供的,哪些资料是需要二次加工才能够提供的,应该划分明确的界限,也避免造成我们在专业气象服务上存在风险。
5.4 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激发专业气象服务内生动力
专业气象服务主体主要还是在各级气象部门,从事服务人员大多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内员工,分配制度不完善。目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在进行中,有利于去除原来体制内对专业气象服务的束缚。改革中要充分考虑省、市、县三级的人员、资源、技术方面的差异,做好顶层设计。可以运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奖惩激励制度等多种手段,激发专业气象服务技术研发的创新能力,提升服务整体能力,更好地促进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