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萧氏松茎象防治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22-11-25曾昭国翁文源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成虫幼虫危害

曾昭国,肖 毅,翁文源

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岳阳 414002

萧氏松茎象猖獗出现的因素除繁殖功能强以外,还与其栖息地有关。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多出现在植被覆盖丰富、土地湿润的林地;相反,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在植物稀少、土地干燥、日照充足的林分中。结果表明,按照昼夜的生活规律,萧氏松茎象成虫在夜间攀上树木吃松枝、交配、扩散,而早上会攀回树身根部栖息、交配或产卵。树干下面一般是萧氏松茎象生长和成虫繁衍生活的主要地方。因此,人们应研究萧氏松茎象的生活史、习性、危害规律,应用生态调控技术对萧氏松茎象群体进行治理,从而防止其对国外松的威胁。

1 .萧氏松茎象的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

1.1 萧氏松茎象形态特征

萧氏松茎象属鞘翅目象虫科,第一个寄主是湿地松,然后是马尾松。成虫体壁为深黑色,胫骨、跗骨、触角是黑褐色;胸脯的背板上覆盖着赭色鳞片,鞘翅毛鳞片上形成两排斑点,翅上有罕见的黄毛和坑状凹痕,中脊两端有许多由致密鳞片组成的对称斑点。全身的脚和腹部有黄白色的毛鳞片,头部有细微的凹痕。幼虫体色为白色或淡黄色,头部黄褐色,口器黑色,胸部背板有淡黄色条纹,躯体纤细扭曲成“C”字形,节距有皱褶。卵呈椭圆状,初产时呈乳白色,后转为暗黄,蛹则为乳白色。

1.2 萧氏松茎象的生活习性

孵化后,萧氏松茎象的幼虫深入韧皮部觅食,当湿地松被损害时,油脂会先从蛀道中排出,然后再与幼虫所吃掉的木屑和粪便一同排泄到树外,粪便为淡紫红色稀浆状。不过,由于虫龄的增加,蛀食数量逐渐增多,5龄后蛀食树木形成层,并在蛀道产生一个封闭的圆圈,可能造成松树整株枯死。萧氏松茎象的幼虫通常在树干基部的根茎上危害,根据统计,65%的幼虫在离树干下部1~20 cm处危害,约22%为害根部,还有一小部分在土壤下,距树干下部20 cm以上危害。成虫通常在晚上爬上树,早上回到树干底部的树皮缝或土壤缝隙休息。通过对幼虫的调查,幼虫从6龄开始对松树造成一定的伤害,受害的植物可能会死亡。随着树龄的增长,破坏和死亡的程度也在下降,中、近成熟林中植物的破坏和死亡不到60%。萧氏松茎象的危害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山区的危险性大于丘陵,山窝的危险性大于山嵴[1]。

2 萧氏松茎象发生的成因分析

2.1 寄主资源丰富,大面积引种国外松

中国的松树资源丰厚,有利于马尾松的繁殖和生活,也便于飞籽成林,栽植面积大、覆盖面广、历史悠久。从1933年开始引入湿地松,1973年至今,已在南方的十余个省份普遍推广,全国造林面积最大;火炬松主要引进于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初,但目前在我国长江流域南部的一些省市和地区被广泛种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外来松树已达200多万hm2以上,总蓄积量已达4 000多万m3。据科学研究的证实,大量引进国外松树也是造成萧氏松病茎象危害的主要因素。

2.2 萧氏松茎象的隐蔽性

萧氏松茎象是一种高度隐蔽的蛀虫,树皮中有卵、幼体、蛹和大多数过冬成虫,且具有天然的保护色,因此很难被找到并捕捉[2]。尽管该虫对马尾松的危害时间较早,但危害性却很轻微,且暴露现象并不突出,因此不易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是在它攻击了国外松,而且危害很大之时,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2.3 萧氏松茎象与寄主间生态失衡

萧氏松茎象的早期宿主主要是马尾松,并与以马尾松为首的生物种群之间形成了生态平衡。由于外来松相较马尾松更加有利于萧氏松茎象的生活与繁衍,大面积栽培外来松也可以与萧氏松茎象形成新的营养关系。而且,由于目前处在萧氏松茎象入侵或发育的初期,寄主抗虫性弱,且主要天敌逐渐减少,使得其对外来松的危害更加猖獗。

2.4 适生区广

萧氏松茎象形成区多有湿地松和火炬松,林内植物丰厚,树干基部阴暗潮湿,地面土壤较深厚,表层土壤为疏松潮湿的山地红壤,海拔小于500 m。但是,我国南部许多区域基本具备上述自然特点,萧氏松茎象在上述区域可能会出现并为害树木。

2.5 缺乏实用有效的防治技术

近年来,全国各地区都根据生产实践,采用了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如注干施药;物理防治,如使用高压电棒猎捕、利用人力挖掘猎食、使用多种诱导剂猎捕成虫、利用信息素诱捕等;而在生物农药上,如利用白僵菌防治,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江西、湖北等省已有了大量的实用技术,但是这些研究成果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但由于缺乏高效的防治技术,目前无法有效控制萧氏松茎象。

2.6 气候异常和灾害性天气频发

由于全球气温上升,高温、台风、旱涝等频繁出现,一方面降低了森林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萧氏松茎象的性状出现了变化,其死亡比例减少,生长能力增强,早期发病、危害持续时间延长,非人传播范围扩大。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萧氏松茎象的传染性和威胁性。

3 萧氏松茎象的治理对策

虽然萧氏松茎象对松树有害,但是萧氏松茎象发生隐蔽,虫龄不均,难以根除。然而,在萧氏松茎象暴发初期,通常由于虫口数量较少,扩散与感染速度较慢,寄主林单一。因此,要了解其发生规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就可以实现减少甚至不出现虫害,即使出现虫害,也可以在第一阶段控制萧氏松茎象的数量,有效遏制虫情。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措施[3]。

3.1 治理思路

萧氏松茎象的危害主要是由于反常的天气和环境因素,以及不合理的森林经营行为(如大规模种植外来松)所造成的森林生态体系失调而造成的。所以,人们为了控制它,必须从改善环境出发,将松林、萧氏松茎象、天敌以及环境当作一个系统,并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同时采取不同措施,在充分利用自然调节功能的情况下,合理调节不平衡的生态系统,以便建立既有利于林木生长与发育,又对萧氏松茎象存活的新生境进行了有利的控制,从而达到对萧氏松茎象的可持续控制的目的。在指导思想上,强调目标,分级管理;在管理方式上,采取工程管理;在防治机制上,应主动满足林权机制变化的需要;在手段方面,以植树造林、营林、抚育和环境整治手段为主。

3.2 实行工程治理

防治病虫的最大途径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采用综合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对重大病虫害进行工程化管理。2003—2004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和贵州等省份和地区实施了国家萧氏松茎象防治工程,国家治理工程完成后,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将进一步开展省级工程治理。实践证明,通过加强领导、落实主体责任、突出工作重点、科学防控、规范管理等措施,病虫害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取得了阶段性管理经验和管理成果。今后应开展重点工程管理,提高防控的质量和有效性。

3.3 改变萧氏松茎象发生的环境条件

萧氏松茎象是喜潮湿的负趋光性害虫,喜爱生存于潮湿的自然环境中。而萧氏松茎象又是对环境可塑性狭窄的种类,对环境的适应性范围也较狭小。在植被覆盖率高、土地湿润的林区,萧氏松茎象严重破坏了林区;植物覆盖率越低,危害越轻。森林植物的遮盖降低了到达土地表层的热量,因此减少了土地水分流失,可以保证土地湿度。在森林中的植物与温暖潮湿的土地共同为萧氏松茎象的生活和繁殖提供了理想的潮湿条件。

3.4 深化防治机制改革

在萧氏松茎象发生和危害地区,要创新防控机制,按照林业分类经营的方式,形成新的治理投入体系,认真落实“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研究成立专项防治公司或专项防治团队,将防控措施推向市场,提高县级森林预防检疫站在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中的地位,建立森林预防咨询机制,森林预防检疫站为林农提供知识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和及时正确的监测、预测。

3.5 加强虫情监测

萧氏松的茎象成虫飞翔能力较弱,长距离传播时主要通过人力搬运和携带未清理或不清洁的虫害树木。为了防止萧氏松茎象传播,人们应该仔细进行检测和除害的管理。在还没有发现萧氏松茎象的地区,林业主管部门应全面调查该虫可能进入的风险,适时开展检疫阻断和虫情检测,以做到早发现、早消灭、早处理,防患于未然[4]。

3.6 营林技术措施

首先,在营造林中,应营建混交林,并培育适当的驱虫植物,如苦楝、香樟等;其次,选择郁闭度较大、卫生条件差的中幼龄林进行抚育或间伐,间伐程度由害虫数量和树木死亡率决定;最后,结合营林生产抚育措施,在寄主附近1 m2区域修剪杂草和灌丛,使树体底部通风、透明,并增强蒸发能力,并清除枯枝落叶层,减少湿度,破坏害虫生活的条件,从而降低虫口密度,以达到预防害虫的效果目的[5]。

3.7 人工捕捉

9月至翌年4月,在虫种数量占全种数60%以上的中林内,利用萧氏松茎象的幼虫、蛹、成虫在树木附近的土壤和油脂团中越冬,并且其活动能力非常弱的事实,能够同时捕捉3种虫态的萧氏松茎象,这将有助于迅速降低虫口密度,进而降低风险。沿着带形逐个捕捉。在捕获前,先用钩子扒开流脂团,检查流脂团中是否有蛹或成虫,然后顺着新鲜排泄口慢慢下行或向前移动,再撬开所有蛀道上的树皮,找到所有蛀道中的蛹、成虫和幼虫[6]。

3.8 化学防治

在成虫产卵期(5月),用8%绿威利100~200倍液喷洒1次,以接触或杀死以枝条皮层为食的上下树木成虫;幼虫时期时,将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和50%甲胺磷1 000倍液涂于树的根部和根茎,润透效果是很理想的,对3年生幼虫的防治效果高达80%,钻孔从树基部到髓心约1 m处螺旋向下斜钻,大树有3~5个孔、中树有2~3个孔、小树也有1个小孔,再加入40%的氧化乐果乳油2 mL/孔。杀虫效果好。用3%呋喃丹挖洞涂抹根部,在每棵树的根部涂抹10~15 g,然后覆盖表层土,最好浇水渗透,死亡率可达90%以上。

3.9 间种阔叶树种,形成混交林

适合幼林林地。针对林地土壤特性,选用对松茎象有一定抑制作用的樟树、木荷、枫香等阔叶树种混栽,可降低害虫的传播率。

3.10 诱捕器诱杀

在萧氏松茎象发生严重的松林中,利用成虫活动规律,每隔6棵松树安装1个诱捕器,诱杀成虫,虽然能够猎食部分成虫,但难以取得预想成效,这主要是因为成虫很难控制它们在有诱捕器的植物上的活动,被困死的成虫很难进入诱捕器中,再加上作业过程复杂、操作要求比较高,故防治成本相当高。

4 不同林地的具体防治措施

4.1 已感染萧氏松茎象的中幼林

对于容易发生萧氏松茎象的中幼林,可以采取将人力抚育、幼虫清除与化学药剂注入等组合的方法。例如,对于5年生以下的幼林来说,由于树木小,所以萧氏松茎象也会进入树根伤害,但如果利用人工方式也无法捕获幼虫,就可直接在虫道内注入化学药物杀灭幼虫,而因为虫道基本是向下的,所以化学药物的杀死率就能够提高到90%以上。防治方式以人工捕获为主,以人工方法注入的生化药物为辅。人工抚育后,需要去掉残存的萧氏松茎象。对10岁以内的中幼林,如必须人工抚育,则应该在清除杂灌时,用人工方式清理掉所有幼虫,并人工释放化学药物(用于幼虫钻入树根);在不需要人工抚育的情况下,可在冬季的铁芒萁枯死后再聚集人工捕获幼虫,以降低萧氏松茎象的虫口密度。然后,在春季的4—6月期间,施放大约22.5 kg/hm2白僵菌粉剂,当杀灭部分萧氏松茎象成虫时,还可有效控制一些有害生物(如松毛虫)[7]。

4.2 刚受感染的林地

在开始出现萧氏松茎象的林区,最合适的措施是安排专人进行巡逻检查,一出现就消灭一只(人工捕获),然后每年处理1次[8]。

当林区中的枯死松木被清除时,就可以预防如松褐天牛等其他害虫的繁殖,给衰弱湿地松带来危险[9]。一般每年冬季清除一次即可。此外,护林员也要做好巡逻与监视工作,以此避免萧氏松茎象的再次侵害,尤其要在有萧氏松茎象虫源的林地做到早发掘、早处理,并对每次发生的萧氏松茎象进行逐一处理。通常,在每年7月,幼虫在危害湿地松时会产生油脂,幼虫较小,幼道也较短,在及时处理后对树木的危害也较小[10]。

5 风险管理的建议

萧氏松茎象是地方重要的害虫种类,在引入湿地松前,它主要危害马尾松。但是,因为马尾松的树木非常薄,所以萧氏松茎象仅对马尾松的根部造成伤害,虫道内不易产生闭合环,一般也不会引起根支柱枯死,而马尾松林大多是混交林,严重影响了其物种的延续。20世纪90年代,由江西引入的外来松大多进入了中幼林,为萧氏松茎象的生活与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造成萧氏松茎象的数量急剧增加,并给国外松生存带来了极大危害。尽管目前人类已对萧氏松茎象的生活史和生态特征有了基本认识,但对其发展规律和防治方式却有待进一步研究[11]。

5.1 进一步研究萧氏松茎象生活史、生物学特征和发生规律

要充分认识到萧氏松茎象的危害性,有效提高萧氏松茎象发生的可预测性。只有在加强认识的基础上,主动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举措,才能获得行之有效的预防成果。为保证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将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做好检查监督、宣传、培训工作。探索种群动态规律,分析萧氏松茎象为害引起的重要昆虫状态和昆虫周期变化,并提出科学的防治依据。

5.2 加强对萧山松茎象甲虫情监测与预测

根据不同危害地区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于幼龄湿地松林和昆虫种群密度较低的松林,在危害严重的山地,采用人工捕虫与清除枯树相结合的方法,消除虫源,多次捕虫,以降低昆虫密度。

5.3 开展天敌调查

寻找可开发利用的树种,利用造林技术为天敌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有效控制萧氏松茎象种群。

5.4 积极开展象生物防治试验

研究防治效果好、应用广、无公害的生态防治技术,合理控制萧氏松茎象虫口密度,维护森林生态平衡。

5.5 加强检疫监督

禁止从疫区运输松苗,加强检疫和执法,打击所有走私松树行为,防止萧氏松茎象的传播。林业检验部门应当加强对使用松苗绿化的单位和个人的原产地的检疫与复检。

6 结束语

实际上,在防治萧氏松茎象方面,要注重改造松林,逐步更新树种,因地制宜地培育适应区域生长条件的树木,逐步形成混交林,通过采取抚育措施逐步提高树势,从而增强树木的抗虫性和抗病性。清理伐木集中的区域,可以通过补植、封山植树造林等举措,改善林地结构,调节林木种类构成,建立复杂、平衡的生态系统,从而增强树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面实施综合防治措施。

猜你喜欢

成虫幼虫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不同药剂对2 种金龟子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药效评价
药+酒 危害大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