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教育产教融合新路径研究*

2022-11-25陈安

科学与信息化 2022年17期
关键词:财税产教会计专业

陈安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 台州 318020

1 高职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的现状

“1+X”证书制度如火如荼试点已有三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职产教融合的深化,一批大型教育类企业成为“1+X”证书制度的承办方,他们牵头编写了“1+X”证书制度教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紧跟行业企业技术的发展,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有较高的要求。

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申请成为“1+X”证书考试的试点方,积极组织专任教师参加职业技能等级师资培训,教师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讲师资格后,再给本校学生进行“1+X”证书培训,参加X证书考试。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X证书目前试行的有财务共享服务“1+X”证书(初级、中级)、智能财税“1+X”证书(初级、中级)、政府财务机器人“1+X”证书(初级)等。随着“1+X”证书制度成为常态,未来会有更多的财经类证书铺开。这一重大创新成为解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这一难点,也是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径。

2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会计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产教融合缺乏深度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偏理论化,大多开设的仍是基础会计实务、企业财务会计、经济法基础、财务管理、成本核算与管理、税务会计等传统课程,部分学校紧跟大数据时代步伐,开设《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Python在财务中的应用》等大数据会计课程。但是普遍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校内教学主要依托于教材章节的传统教学,各教学模块的安排、内容的组织与实施面向任务要素开展教学,并不能直接对应企业具体的岗位工作任务。传统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仍以期末考试为主,鲜有技能测试,以理论知识为框架的培养模式与岗位能力职业技能相脱节。虽然也有一些院校邀请企业导师为学生授课,但因校企缺乏深度沟通,导致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外聘教师的授课质量无法检测,产教融合的深度不够。

2.2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产教融合缺乏广度

随着职教20条等政策的出台,产教融合取得很大成效,但依然存在企业积极性不足的情况。产教融合似乎是高校一头热,而参与的企业数量少,即产教融合缺乏广度。无论是校内生产性仿真实训,还是校企共建合作基地的真账实训,学生所做的只是简单的工业企业的模拟仿真实训[1]。①实训企业类型单一。市面上的实训教材往往以一家工业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模拟仿真实训,属于假账假做;②实训业务量追求大而全。设计上百笔经济业务,附上仿真的原始凭证,过于追求大而全,除了常见业务外,数十笔较大篇幅的特殊业务在企业实际中用的很少,实用性不强。③纳税申报类业务在校无法接触。由于报税业务是企业用真实的纳税人识别号登录国家税务局系统据实申报,多数学校不具备产教融合的广度,故只停留在报税类实训软件的操作,与学生毕业后真实顶岗有较大差距。

2.3 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环节产教融合缺乏效度

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环节产教融合的效度指产教融合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衡量产教融合有效程度的综合指标。由于每年毕业生人数众多,以我校为例,每届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多达300人,虽然学校也与数十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但因为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较少,学校无法安排大面积的顶岗实习,多数学生选择在家乡就近找实习单位,因此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参加了顶岗实习,如果把范围锁定在会计类岗位的实习,数量更少。

3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教育产教融合新路径研究——基于OBE理念

产教融合已经上升到国家制度,不仅是一项政策,而是一种视野、眼光、认识和思维的方式。基于OBE理念(成果导向教育),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高职院校只有将“1+X”证书制度贯穿整个职业教育,从人才培养质量、课程设置重构、顶岗实习新模式3个方面来创新产教融合新路径,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实用性人才。

3.1 人才培养质量是“1+X”证书制度下产教融合新路径的逻辑起点

作为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逻辑起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质量不仅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水平真实展示,同时是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关键要素,因此调查企业对培养学生能力的需求尤为重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校企合作企业对近五年毕业的会计实用性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总结为对会计工作的需求能力和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需求能力。

3.1.1 会计工作需求能力。企业对会计岗位的需求能力主要包括以下[2]:①基础数据的完整性。②财务软件的熟练使用。③财务制度的制定、执行。包括财务报销、收支管理、存货管理制度等。④日常税务工作及风险管控意识。包括日常税费的统计、申报;如何使税收优化,合理避税;了解相关行业税负率。⑤资金使用管理及资金预算管控。⑥财务报表分析能力。包括日常三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分析;相关关键数据报表分析(独立项目收支报表、成本分析表等)。⑦基础财务数据分析。包括营业收入、成本费用指标分析。⑧对相关财税政策的及时关注及转化为企业所用的能力,包括企业经营预算编制、执行、管控、分析、回顾;经营预算、成本预算、费用预算等。⑨存货管理能力。包括存货周转、实物管控、盘点等。⑩其他相关能力。如投融资基础概念、外部应对及沟通(银行、税务、工商等)。

3.1.2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能力。企业对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主要包括:①会计人员的沟通及应变能力;②会计人员的抗压性、稳定性;③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及办事效率;④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

3.2 课程的重构是“1+X”证书制度下产教融合新路径的落脚点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到2022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较大提升。产教融合不是对外的迎合和苛求,而是向内的审视与改进,落脚点是课程建设。多元主题开放新生态推动课程供应链变革,促进真实学习发生。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着眼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专业设置基于市场需求(增减、转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经过广泛市场调研得到。课程内容不再是按照教材篇章的顺序讲解,而是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进行课程内容重构及考核评价[3]。

以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原会计专业),基于OBE理念构建会计实用性人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包括四部分:

3.2.1 基础技能课程: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经济法基础、税费计算与申报、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办公软件使用(尤其是Excel财务应用)、大数据与统计基础。

3.2.2 财务思维培养课程: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

3.2.3 会计上岗能力课程:财务分析、纳税筹划、财务云共享实训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培养、职业礼仪等职业素养课程。

3.2.4 财务拓展课程: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Python财务应用、财税机器人应用、BI数据可视化分析。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则贯穿在专业课程设置中,X证书有智能财税X证书、财务共享服务X证书、财务与会计机器人X证书、业财一体化信息化X证书、财务大数据X证书等等。企业、院校和毕业生都认同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但对不同证书的含金量和适应性有较大分歧。从毕业生对职业证书的评价来看,初级会计师证书占到了63%,X证书占比范围在30%~50%之间[4]。

3.3 顶岗实习是1+X证书制度下产教融合新路径的抓手

企业需要拓展新资源,拓展市场影响力;高校需要产教融合,进行教育转型,和行业龙头企业合作。例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和当地有影响力的财税顾问公司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了高职院校、财税顾问公司和中小微企业三方主体协同培养会计人才的合作模型。

3.3.1 高职院校主体层面。为了更好地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岗位对口率和就业质量,在第六学期顶岗实习,学校和财税顾问公司合作,委托财税顾问公司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定向人才培养,应届毕业生与财税顾问公司签订实习协议,服从公司人事管理。

3.3.2 财税顾问公司主体层面。财税顾问公司对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培养包括3个阶段[5]。

第一阶段,理论贯通、实操训练。应届毕业生虽然在校学习了五个学期的会计专业课,但知识是零散的、不成体系,无法直接对应到岗位技能,由实务经验丰富的财税公司导师根据岗位需求,一对多对毕业生进行理论贯通,训练会计实操,指导技能突破。

第二阶段,考核测评、匹配输送。由财税顾问公司的导师对毕业生理论和实操水平进行考核测评,根据不同的能力要求匹配输送给对应的中小微企业。对于能力强的学生,输送给业务量大的企业,从事较为复杂的会计工作;对于能力弱的学生,则输送给业务量较小的企业,从事简单的会计或出纳工作。

第三阶段,在岗辅导、跟踪反馈。学生输送到中小微企业后,财税公司导师仍旧起到在岗指导的作用,并将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跟踪反馈给财税公司,以调整输送前的培训内容。

3.3.3 中小微企业主体层面。不同类型的中小微企业,对财税顾问公司提出相应的岗位人员需求,财税顾问公司应需求做针对性的定向培养及跟岗指导;同时,中小微企业主体端将对院校、财税顾问公司做输送人才(学生)在岗情况反馈,以便反向优化在校教育及岗前培训。

3.4 双师型教师是1+X证书制度下产教融合新路径的技术支撑

2019 年《国家职教改革实施方案》规定,落实教师全员轮训制度,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下企业锻炼1个月,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加强下企业的考核和管理,这就有效解决大多数高职教师缺乏实际经验的困境,鼓励教师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新技术、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完成横向课题,服务社会。在“1+X”证书制度下,教师应主动参加各类专业证书的师资培训,以优异的成绩取得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讲师资格,具备行业最新专业技能,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为培养高质量的职业技能人才做好技术支撑。

4 结束语

通过高职“1+X”证书制度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这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主要步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参加了各类“1+X”证书考试,有条件的院校在校内创建“教训培考”一体化智慧财经产教基地,将产教融合推向纵深化发展,但是对于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学生就业后进一步量化。

猜你喜欢

财税产教会计专业
财税资金如何“投得准管得住、用得好、效益高”
财税资金如何“投得准管得住、用得好、效益高”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