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设计探讨
2022-11-25王迪宁波市市级部门预算编制审核中心
文/王迪(宁波市市级部门预算编制审核中心)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经济体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财政部门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颁布了相关政策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了单位进行预算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相关业务的重要性,并给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因此为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保证单位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之中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推动内部监管机制的发展,应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内部控制的科学性。
一、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内涵
(一)预算管理内涵
所谓预算管理,主要是指一系列用于确保国家预算资金规范运行的管理活动,包括组织、调节、控制、监督,是财政管理的重要成分。单位内开展预算管理时,需注重最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对国民经济平衡发展起到了促进保护的作用,在落实时,具体原则如下:(1)基于经过批准的国家预算组织预算活动的计划管理原则;(2)结合灵活多样的管理方法;(3)对预算的级次管理范围进行科学划分,遵循管理与权限相统一的领导、管理原则;(4)深入基层,遵循专业人员管理与基层群众相结合原则[1]。
(二)内部控制内涵
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性,依托相关机制增强会计信息资料准确性与可靠性,促使单位方针决策的有效落实和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的落地,是基于单位项目、活动效益保证,所采取的内部调整、约束规划、评价控制等一系列措施的总称。
(三)二者之间关系
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作为单位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具体表现为:(1)预算管理是内控的表现形式之一,当单位具有良好内控环境时,预算管理各项举措将会得到有序落实。通过对预算执行效率加以评价即可摸清内控环境的好坏。(2)预算管理可识别、防控单位风险,而风险管理离不开风险的准确识别,通过内控审查部门经营数据,能够为预算管理提供支持,同时预算管理的开展也为内控提供了统一的框架约束。(3)预算管理可为内控信息共享提供支持,使内控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同时管理工作还能够对内控起到监督、检查作用,及时改进单位内工作问题,促进单位更好发展。
二、单位实行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能够实现单位利益最大化
预算管理需要合理配置单位资金资源,具体工作以单位短期发展目标与长期规划为基础。在该情况下,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为单位提供基于战略目标的资源综合发展规划方案。其中,战略目标以单位的内外环境分析为基础,结合内控预算管理能够帮助单位达成下一阶段事业活动的初步计划。因此,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的实施可为单位资源配置提供合理依据,提高资金、资源利用率,实现单位利益的最大化[2]。
(二)能够对未来收支风险预测
预算管理是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内部控制行为,单位可以总结自身各项不足,并加以解决。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涉及诸多资产管理,在信息数据加持与内控机制的管控下,相关人员能够掌握资金流向与利用率,及时发现预算漏洞与隐患,提高单位资产安全完整性。单位能够结合现有财产与业务对未来收支风险加以预测,以此维系内部资金、资产的安全。
(三)提高单位内部运营协调性
预算管理是单位长期发展、经营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在现代化管理环境下可以发挥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等功能。若是协同落实内控机制,对比分析预算计划与实际情况,能够使预算管理发挥更为理想的管控效果,而这将直接作用于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尤其是业务、管理部门,加大各要素之间的信息交互性,单位内部运营协调性也将有效提升。
(四)利于考核工作效率与质量
基于预算管理的财务内控为单位经营发展目标实现提供了明确的控制标准,是单位业绩评估的基础,通过落实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能够更为科学和精准地考核员工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增强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公平性,做到权责明确。在激发员工热情的同时,更能增强他们对单位的认同感,有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
三、我国单位预算管理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意识不足
预算管理控制观念未能及时更新,在思想意识不足的情况下,预算方案即时性较差,难以发挥前瞻性的作用,同时方案内容模式化,未能充分结合实际,导致预算方案与现实脱节,制约预算管理落实的同时,对单位内控与发展造成影响。
(二)基础配置较差
新时期下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从当前现状来看,有关预算管理控制的信息化改革深度不足,基础配置相对较差,尤其是内控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方面,各项数据信息真实可靠性无法满足工作需求,对最终管理控制效果造成影响[3]。
(三)部门疏于配合
单位部门间的内控信息交换与共享模式不健全,在该情况下,当预算管理控制流程较为复杂时,部门任务将难以顺利落实,且无法与单位内控管理目标相匹配,增加员工工作负担的同时无法形成系统化的部门协调管理流程,严重影响日常预算管控质量。
(四)缺乏专业人才
财务人员作为预算管理控制的主体,其专业素质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管控效果,然而目前一些单位内部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良莠不齐,部分工作人员到财务相关岗位前并未接受过系统培训,导致其能力不足以满足岗位和工作实际需求,影响预算管控效果。
四、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设计基本思路
(一)建立总体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目标
1.加强管理层的思想意识
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预算全过程,即从预算编制阶段开始,通过对预算资金运行的合理部署与规划,实现内外双对应。为充分发挥这一功能作用,单位管理层应掌握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理论,深化认识,比如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具有较好的评估能力,并主动发挥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并要全方位了解单位当下经营发展情况,定期对内控效果进行评价并做好调整,改进工作不足,立足于单位特点与需求优化内控系统,掌握部门岗位工作性质及要求,提高单位上下职员的业务活动预算控制能力,提高内控价值,加强部门间配合的密切性,从而使单位内全体员工明确认识到现阶段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目标。
2.做好预算规划分类工作
为使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得以优化资产资源配置,提高组织单位经济效益,应做好预算规划分类工作。一是投资预算,立足于单位实际,使用信息技术建立投资预算决策模型,优选预算方案,提高识别投资风险的能力;二是经营预算,使用计算机、大数据等技术建立预算模型,将部门预算输入生产经营模型加以模拟,以此优化预算组合,确保各个部门预算管控工作的有序落实。
3.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原则
为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应将预算管理与内控贯穿于组织单位业务项目的全过程,并覆盖部门所有人员,围绕此项工作目标建立组织机构,明确预算管理相关部门及职责,通过全员参与增强预算管控实效性。具体包括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定期开展预算审计,落实有关预算管控目标的实时动态监督,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4]。
(二)建设预算管理内部控制配套机制
1.注重信息技术引入
针对我国部分单位在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中,信息管理水平欠缺、没有科学的数字化技术做支撑、配套机制薄弱等问题,应以信息技术建设为基础,加快推动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与财务部门的基础业务转型,从而方便各项工作的落地。第一,加大对相关政策规定的解读,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转型意识,根据“十四五”规划期间所颁布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内容,落实整体布局方案,推动数据治理能力,建立标准的会计数据体系[5]。第二,提高信息设备的投入,为提升预算核算环节的效率以及准确性,应重视信息化设备的应用,将其规划到年度预算编制之中,根据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采购与更新。第三,注重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使用,便于在编制环节进行实时更改。
2.建立实时追踪制度
为了能够提高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则要将控制机制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当前预算管理的主要环节有: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在预算编制环节,设立“三审”制度,部门下设内勤人员对基础资料进行收集,并根据既往资金使用和预算编制资料,进行部门的预算编制,上报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依据部门的实际情况与发展目标进行修改,整理完毕上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整理完毕以后上报单位主要负责人,并进行审核,约谈各部门负责人对编制内容进行二次修改,最终完成年度预算编制。执行过程要以周、月、季为单位,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上报,并对后续的使用计划进行调整。在评价环节要加大对预算与实际执行金额之间差距的研究,生成问题原因及研究报告,引入问责制度,追究责任主体。
3.建设风险控制机制
风险控制机制需要为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规范性服务,并且要适用于单位的所有预算项目,如果由于制度以及政策落实不当,导致预算刚性不足以及部分支出缓慢,资金运转难以保持效益及安全性,此项机制则要充分发挥作用,其主要分为制度管理和廉政风险监管两大方面实施。依据单位当前的发展现状,对既往预算编制难点、执行风险进行分析,建立起风险类别以及风险等级,例如:内部风险、外部风险、重大风险、一般风险,做好指标权重归化,可采用矩阵法判定出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风险指标权重。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小组也要参与其中,审议预算执行风险防控政策以及相关制度,建立风险事件解决方案、定级以及责任追究建议,并要检验对应措施的实效性,加大考核与评价。
(三)提高单位内部管理信息的共享性
1.建立信息共享沟通平台
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工作贯穿于单位经营业务的各项经济活动,依靠财务部门的自行运作无法满足相关业务管理的实际需求,因此为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力度,在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形成互相制约、互相协调的格局,则要加大信息共享沟通平台的建设。一是单位可根据实际需求,建立内部沟通平台,便于相关业务的交流与操作。二是可利用钉钉等网络聊天软件,将单位所有工作人员并入其中,充分运用多人可在线编辑功能,在同一系统中完成预算内容的编审,提高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公平性、透明性、公正性。三是可设置开放的财务管理数据平台,部分私密信息可加密认证,这样方便各部门预算执行数据信息的实时传输,财务人员也可将信息及时反馈给领导层,从而打破既往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中所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
2.创设科学编制审批流程
当前部分单位在预算管理之中所出现的资金风险问题,不仅是由超额支出所造成,还会因为编制以及批复流程的缓慢,导致资金管理进度停滞不前,因此为避免出现此种风险,应依据单位实际发展,进行预算编制以及批复流程的重新规划。本文依照我国部分单位预算编制及批复环节进行了流程的重新梳理,秉持了“二上二下,分级编制,逐级汇总”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一下:上级财政部门下达年度预算编制命令→单位管理层设置预算总体目标→财务部门部署预算编制工作→业务部门编制预算建议金额。
(2)一上:业务部门预算编制需归口部门汇总审核(如未有则直接返回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汇总单位各部门预算建议金额→单位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单位预算建议金额→上级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
(3)二下:财务部门对预算进行调整编制以及分解→业务部门进行分部调整形成部门预算草案[6]。
(4)二上:业务部门预算编制汇总需归口部门审核(如未有则直接返回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进行单位预算草案编制→单位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单位预算编制草案→上级财政部门完成审核,单位形成部门预算编制,方便后续执行。
3.内部审计部门参与其中
针对当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无法与监管制度相衔接,没有独立的监管部门提高管理规范性等问题,建议扩大内部审计部门的职权范围,并给予单位部门相关预算编制、执行建议,做出正确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评价。第一,单位要完善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配置,并要保证其职权的独立性,禁止和单位财务部门划分在一起,避免出现舞弊现象,提高廉政性。第二,内部审计人员在监管过程中要及时帮助其他部门和管理层,给予客观、正确以及独立的咨询服务,并要对预算编制管理过程中的使用方法及风险管理制度,进行适时改良,帮助组织机构完成战略目标,提高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互联共通性。
(四)注重预算管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1.设立阶段性的学习与培训计划
单位内部与外部环境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都会依照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因此为能够提高单位整体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应变能力,则要将相关学习内容编制到年度单位学习培训工作中,生成计划,有序开展。一是可与有关单位合作交流,或者通过聘请专家辅助培训的方式,提高培训学习内容的质量。二是相关管理人员既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又要具有较高的财会知识储备水平,因此单位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禁止出现盲目监管的现象。
2.绩效考核制度中设立激励机制
为了打破传统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格局,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单位还要在相关绩效考核制度中,设立激励机制,便于人才的选拔。一是注重激励的形式,要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充分结合,物质激励不仅仅包括薪资、福利以及奖金等,还要将晋升等内容并入其中,给予人才一个发挥自我、展示自我的空间,从而提高单位整体的竞争意识,推动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二是精神激励方面,要充分做好动员工作,并要积极鼓励员工在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中所做出的成绩,提升员工的荣誉感以及自信心。
3.强化内部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之下,会计人员拥有信息化管理能力是基础要求,因此单位要提高对会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并要提高其创新意识,在工作中发现好的方法与好的思路要积极交流,从而提高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另外,会计人员所处的财务部门,掌握着单位资金运营的命脉,为能够提高会计人员面对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考验,把持自我的能力,则要加大单位内部的廉政建设,加大意识强化力度,减少工作中的舞弊行为,坚守岗位职责,提高组织的纪律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时代背景之下,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是社会发展对其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单位要重视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将相关工作落实到位,对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既有问题以及新型问题加大分析力度,依靠科学的设计思路,践行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目标,从根源上消除资金风险,减少工作漏洞的出现,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