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中华蜜蜂饲养技术
2022-11-25李家伦山东省临沂市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临沂276000
●李家伦(山东省临沂市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山东 临沂 276000)
蜂产业是山东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2018—2020年山东省蜂蜜产量分别为430万千克、440万千克和390万千克。临沂地处山东省东南部,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当地森林资源和农业种植业发展较快,木本植物种类达367种,蜜粉资源丰富,有利于蜜蜂养殖,同时通过蜜粉授粉,临沂当地农业也具有明显的增值特征[1]。根据临沂当地蜂产业规划发展,近几年蜜蜂养殖数量也逐渐增加。为促进中华蜜蜂的保种工作,2019年5月,临沂被评为北方型中华蜜蜂的唯一一个国家级保护区。中华蜜蜂作为我国特色且珍贵的蜜蜂品种,不仅善于采集花粉蜜源,有利于农业和林业资源多样性发展,且抗病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强,所产蜂蜜产量高、品质优,回报率较高。但由于中华蜜蜂容易迷巢,喜新脾,且当地中华蜜蜂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相对较低,需通过科学、规范饲养管理才能保障蜂蜜产量,促进临沂中华蜜蜂产业化发展。
1 饲养环境管理
1.1 自然大环境
首先是要做好饲养选址工作。根据中华蜜蜂嗅觉灵敏、易迁飞、喜新脾、出巢时间长、善于利用零星蜜源等习性特点,其养殖场需选在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安静高燥、通风良好、邻近水源且排水通畅的区域,最好周边有稀疏小乔木,为保障蜜粉源充足,周边需要有林地或授粉园区。中华蜜蜂养殖区域需要保持安全,远离畜禽养殖场、化工厂、食品厂、矿山开发等区域,且若周边有大田种植,该农田的化学药剂用量要低。
养殖场的蜂箱需要垫高,一般用木桩支撑,距离地面45~55 cm,且蜂箱所处位置要冬暖夏凉,蜂箱上可用自制草帘或杉树皮等遮阳物覆盖,夏季可在蜂箱上方搭建遮阳棚。
1.2 蜂箱小环境
1.2.1 首选小型蜂箱蜂箱是中华蜜蜂养殖的基本工具,由于中华蜜蜂的群势相对较小,因此蜂箱小环境直接影响蜂群数量和蜂蜜产量。蜂箱大小一般根据养殖数量来确定,小蜂箱便于温、湿度调节,由于中华蜜蜂喜啃旧脾,小蜂箱下容易再添加小蜂箱,这样有利于中华蜜蜂分段修剪巢脾,可提高蜂蜜产量,同时小蜂箱体积小,便于管理,可作为蜂农首选蜂箱类型。
1.2.2 合理摆放蜂箱由于中华蜜蜂的认巢能力相对较弱,但其飞行快、嗅觉强,因此蜂箱不能排放过于紧密,可适当错开、分散排放,减少中华蜜蜂迷巢问题。
2 蜂群管理
2.1 蜂群过箱中华蜜蜂是一种群居性动物,蜂群成员主要包括蜂王和工蜂群,蜂箱选择好后需要做好蜂群过箱工作,这样才能正常养殖[2]。蜂群过箱要满足温度适宜和蜜源丰富两个条件。
2.2.1 过箱时间中华蜜蜂最佳的过箱时间是春季(午后过箱)或夏秋交替(傍晚过箱),这两个阶段气温适宜中华蜜蜂生存。
2.2.2 过箱操作首先要将蜂群驱离巢脾,然后将巢脾割下,捆绑固定在活框蜂箱内的巢框上,引入蜂王,一般工蜂会跟着蜂王转移到活框蜂箱内,过箱后将旧蜂蛹放置到与新蜂箱较远的地区,并封死,以防工蜂回巢。过箱后为稳定蜂群,可以饲喂1次蜂蜜水,为防止蜂群逃离,可在巢门上安置防逃片。
2.2 防治盗蜂
由于中华蜜蜂嗅觉强,蜜源缺乏且饲养人员补料不及时易发生“盗蜂”,因此饲养管理中要做好中华蜜蜂防盗工作。一般对蜂箱进行改造来防盗,在巢门上分2排,各打7个圆孔,孔径5~6 mm,若盗蜂则减少出气孔数量。也可以采用烟熏或在蜂箱门口烧香的方法,若盗蜂严重,可暂避蜂门,并将其搬到距离较远的地方。
3 引种和介王
3.1 规范引种
中华蜜蜂在我国养殖范围较广,除山东外,云南、福建、湖北、新疆等多地均有养殖,不同区域中华蜜蜂的类型有所差异,且不同类型的群势和体形也不同,随地引种会导致混杂,且引种后的蜂群抗病害能力差,容易受温度变化影响,使得群势锐减,不利于越夏。
中华蜜蜂引种主要从当地专门供种单位引种蜂王或引进卵虫。蜂王引种可通过自取或邮寄方式,卵虫引种需在72 h内到达,且环境温度为25℃左右,卵虫引入当地后需马上移虫养王,卵虫引种方式适宜规模化养蜂场或大面积推广良种的中华蜜蜂养殖机构。
3.2 科学介王
3.2.1 介王时机介王是在蜂群中介入新的蜂王,介王时间尤为关键,当蜂群失去蜂王后24~72 h内需要做好介王,若不足24 h,蜂群对新蜂王存在排斥行为,容易出现争斗伤亡咬死蜂王,若超过72 h,蜂群中的工蜂开始产卵,新蜂王难以介入。
3.2.2 介王方法由于中华蜜蜂的嗅觉灵敏,需要混淆新蜂王与介王蜂群间的气味,才可以减少工蜂围王现象。一般用介王器将蜂王“关住”,固定在巢脾内,引入前可在蜂群内和蜂王身上喷洒气味一致的蜂蜜水,使两者气味混淆,一般48 h即可放出蜂王。介王过程中,饲养员要定时观察,若发现工蜂排斥,要及时解救蜂王。
3.2.3 换王时间定期换王有利于维持蜂群的群势,自然换王经济效益低,可采用人为定期换王。对于生产能力一般的中华蜜蜂蜂王,可在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进行常规性换王,若生产能力强,可两年一换。若蜂群发生较大面积病害或蜂王受伤、突发死亡或盗蜂等也需要换王。
4 饲喂管理
4.1 糖饲料管理
中华蜜蜂生长和生产所需营养主要为糖饲料,白糖的营养成分低、品质差,长期饲喂白糖,容易降低中华蜜蜂的蜂蜜产量和品质,因此为保障其维持和生产所需,多数饲养者会选择蜂蜜作为中华蜜蜂的糖饲料,而白糖仅作为应急饲料。长期食用蜂蜜,可以增强中华蜜蜂的体质,延长寿命,也可增强其授粉、采集、守卫等工作能力。价格较低且饲喂效果较好的糖饲料有乌桕蜜等。
4.2 花粉饲料管理
对于中华蜜蜂蜂群,花粉是一种高蛋白质,不仅满足日常生长所需,也可增强蜂群体质和繁殖力,进而增加群势。由于中华蜜蜂的采粉能力相对较差,其蜂群一般处于缺粉状态,若繁殖阶段缺粉,容易繁殖慢,且易发病。一般在蜂王开始产卵前将周边开花的蜜粉收集调制成膏状,摆放在蜂箱上框梁上,连续饲喂2 d左右,蜂群会将其全部搬到巢脾内的巢方内,花粉饲喂要足量。
4.3 奖励性饲喂管理
为刺激蜂群采蜜,蜂王产卵,可以实施“奖励性饲喂”。奖励为饲喂蜂蜜水(蜂蜜和水按2∶3混合,水烧开后放凉至30℃左右混合)或糖水(白糖和水按2∶1混合,白糖和水一同煮开放凉)。若子脾消耗少,可以采用2 d奖励1次,若子脾面积扩大快,消耗多,可每日奖励1次。
5 分蜂管理
5.1 自然分蜂
中华蜜蜂分蜂性强,除越冬期外,其余季节均可繁殖,最佳的繁殖时间为春夏交替、秋季,自然分蜂的前提是外界蜜源丰富。
中华蜜蜂自然分蜂一般每年2~3次,每次分1~5群,自然分蜂主要发生在春季晴天11:00~15:00,久雨初晴也易分蜂。
自然分蜂的早上,饲养员检查蜂箱时会发现蜂群容易骚动,分蜂开始时,许多工蜂会聚集到巢门口,蜂王出来后,分蜂群会结团,侦查新巢,然后迁移至新蜂巢。
5.2 人工分蜂
为了降低巢虫、病害发生,促进蜂群快速生长,可以采用人工分蜂方式。人工分蜂的外界温度要适宜,在蜜源相对充足的季节进行。
中华蜜蜂人工分蜂一般选择春夏交替或初秋的晴天中午进行,此时温度相对稳定,人工分蜂分出的均为子脾。
人工分群要控制好数量,一般根据原蜂群群势来进行划分,较强可以分2~3群,一般分1群,分群前将新的蜂箱摆放到原蜂箱旁边,若原蜂群有8脾峰,可以按2/3/3分群,即原蜂群保留2个幼虫脾或脾蛋脾,人工分出2套3脾封盖子脾。分群过程中采用“提脾分箱”的方法,即将工蜂和子脾一起转移到新蜂箱内,新分群巢脾上要有一个成熟的王台。
由于人工分群后容易发生“原群回群”现象,因此分群后可以将分蜂群移动到距离养蜂场3 km外的区域,这样可以减少回巢现象,一般回巢均为老蜂或成年工蜂,因此在分蜂时可以选择还未“认巢门”的幼蜂。
5.3 预防分蜂热
由于中华蜜蜂分蜂性强,当蜂群中的蜂王老化时,蜂群容易出现分蜂意念。因此要采用定期换王、调换子脾、扩增或调换蜂箱等方式降低分蜂热的发生。
6 取蜜管理
6.1 取蜜原则
首先要保障整个蜂群尤其是蜂王的安全,一般不采集有蜂王的脾和幼虫脾,其次要保持蜂群群势,以防过度采蜜降低中华蜜蜂的蜂群发展势头,同时取蜜过程中不可影响蜂群正常的采集工作。
6.2 取蜜时间
一般根据蜜源在24 h内的流蜜时间来计算。若为春夏蜜源,可傍晚取蜜,这样能减少对蜂群采集的影响,同时蜂群有一整晚的蜂巢整理时间,这样取蜜后的第2天工作更加勤快。若是秋冬蜜源,可以中午温度适宜时取蜜,这样可以减少低温对子脾的伤害。
6.3 取蜜方法
开始流蜜时要将框距适当拉宽,这样有利于提高蜂蜜产量。取蜜动作要轻、快,操作要稳,蜜源的初期和中期可以增加取蜜次数,后期减少或不取蜜,为蜂群留足高品质饲料。
若取蜜时发现盗蜂问题,需要在室内取蜜,抖蜂后用覆布遮盖后巢蜂,减少盗蜂损失。
7 病虫害防治
7.1 巢虫
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蜂王;定期更换新脾,并及时清除旧脾,这样可降低巢虫滋生。巢虫严重时可用巢虫净稀释液(5 g粉剂溶于1500 mL清水中),均匀喷洒巢脾,晾干后再使用。
7.2 小螨
蜂箱半年用5%石灰水清洗1次,然后火烤内壁;蜂箱门口撒少量石灰粉也可以治螨。
8 总结
中华蜜蜂养殖易于定地,但由于中华蜜蜂容易迷巢、盗蜂,饲养人员应精心饲喂和管理,且要做好介王和扩大蜂群群势等工作,这样才能保障蜂蜜产量和品质。此外, 由于蜂产品加工产值高,蜜蜂市场需求量大,除经济效益外,蜂产业发展也有利于林业和农业蜜粉,因此中华蜜蜂养殖是一种投资小且经济效益高的畜牧产业,临沂应结合当地气候、山区和林地资源等特点,发展特色蜜蜂养殖,尤其是加强蜂蜜保健食品的开发,提高中华蜜蜂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