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层次化
2022-11-25尹尚蕾
尹尚蕾
(长沙市清水塘北辰小学,湖南 长沙)
一线语文教师要始终把解读文本的能力作为自己的教学核心技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生代人物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就强调,“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一定要善于从多个层次逐步推进。
一、正确把握文章脉络结构,品味精妙构思
文本解读,把握脉络结构和语言组织结构是首要前提,我们要善于从文本脉络着眼、从语言入手发现关键的地方,从而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的特色,逐层剖析言语内在的组织架构,进而鉴赏文学作品谋篇布局的精妙。如四年级下册的《麦哨》,课文两次写了麦哨,“‘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采用前后照应的结构编排,构成形式上的对称美。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也要采用前后照应的形式,让学生不仅体会到文本形式美,还在对麦哨声的反复吟诵中体会到麦哨本身所具有的象征含义:孩子们的欢快和童年美好的生活。
二、立足编者意图,联系时代背景,品味文本主旨
小学语文的课文内容并不深奥,当对文章的脉络做到准确把握之后,就需要了解教学的重难点,在各种知识点之间该怎样取舍。这个时候,各类参考资料的查找对于形成最基础的课文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材背景解读
学知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教学《少年中国说》时,我们不仅要带着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所描述的少年中国的宏伟气象与似锦前途,更要让学生明白梁启超先生当时为什么会写下这一篇文章。于是,在老师查找了各种背景资料以后,发现梁启超先生并不仅仅是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更多的是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够在一代又一代新生力量的努力下不断强盛起来,这是一种对祖国的信心,是一份对国外鄙视祖国的强有力的反击,更是对祖国各种新生力量的号召。全面讲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后,学生理解的深度自然就得到了加强。
(二)作者生平解读
每位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如个性、兴趣、经历等,不一样的作者写出不一样的文章。了解作者生平有助于理解文章的风格,如王昌龄的《出塞》,了解了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以后,学生会对他的整个诗歌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反过来也会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于是,解读作者生平也成为必不可少的一步,尤其是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名家名篇。
(三)教学资料解读
我们知道,要上好一堂课,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是否根据教学目标进行,一堂课结束后,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在进行了一轮部编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以后,我发现部编教材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在教材编写中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系列化的目的与要求。面对这样整体有序的鲜明特点,我们更加需要在备课时做好单元教学目标、课文教学目标的解读,并结合一定的教师参考用书,让自己的解读更清晰,让自己的教学过程更流畅。
三、适当拓展,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如《爱莲说》这一课,文章比较简单,当教学活动进行到一半时,学生已经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也理解了周敦颐表达自己品行高洁、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志向。这时候,可以拓展到家谱文化的讲解,让学生猜周敦颐的子孙(鲁迅、周恩来分别是周敦颐的第32、33 代孙)。由此将语文课堂推向了文化传承的高度,这完全符合部编教材中提倡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学习的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课文就已经达到目标了,但文化的引领完全需要老师来完成。
综上所述,文本解读的逐层推进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把教学比作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那么文本解读就是大树的立足之根,教师解读文本的层次越丰富,语文教学这棵大树就会愈发茁壮挺拔。文本解读是一种创造性的语文活动,面对一个个陌生或熟悉的文学作品,当我们从文本中领略了文字的魅力,感受了生活的美好,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心中的喜悦就会油然而生。小学语文老师想要解读好文本,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应该从行文脉络解读、背景主旨解读和传统文化解读三个层次让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课堂更具立体化,让学生不仅习得语文知识与素养,还能从中体会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在无形中使学生形成对语言的审美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