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情境为支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022-11-25姜毅
姜 毅
(天水市秦州区汪川镇苏城中心小学,甘肃 天水)
小学生在开展数学学习时,个人对知识的理解是之后熟练应用数学知识的关键。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虽然较为简单,但整体的知识有着系统性较强的特征,数学对逻辑性抽象思维的要求也使小学生需要调动主观能动性,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训练个人的数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对较为系统化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时,不能按部就班地对课本知识进行简单的复述,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心发展特征,选择便于学生理解的、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通过趣味化、高效的数学教学来确保学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得到思维的拓展和知识的训练。
一、小学数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加高效地投入数学学习的环境中,而生活化的情境作为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可以在传统的理论教学环节融入趣味化的生活化场景,将枯燥乏味的课堂打造成有趣、生动的教学环境,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也能更加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
当前教育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而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而言,抽象的理论化知识与学生形象化思维之间的差距使学生在对该类知识进行理解时存在现实的困难。小学数学面临着知识不断更新的教学背景,教师要持续分析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新要求,创新教学方式,在改善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使学生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使学生掌握教材所提到的数学知识之外,也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面向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方向,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持续地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地探索数学教学的新方法,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把握小学数学学习核心重难点内容的基础上,也使学生高质量地掌握知识。数学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生活情境为支点,通过创设情境,将理论化知识与生活化的数学相联系,使学生对数学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也提高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从整个课堂的教学实践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可以极大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般而言,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初始阶段,而该阶段兴趣的培养、方法的训练,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可以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与教学相结合的背景下,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以主动探究的姿态投入对知识的探索与理解中。
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也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参与学习,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而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可以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的学习并不单一地以应试为方向,要求学生掌握与考试相关的习题,而是需要教师改变以提高成绩为单一目的的教学理念,立足课堂,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生对知识的机械应用、枯燥记忆并不利于其充分、全面地掌握某一学科,而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同时,也了解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方式。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的结合,在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持续的训练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不断反思,也可以促进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以生活情境为支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措施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情境,要从思想上意识到该种教学方法应用的必要性,也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结合当前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背景,选择恰当的情景,以科学的方式将生活与理论化的教材知识相结合,以该种模式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从具体的课堂实践角度分析,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具体的措施。
(一)贴近生活
生活情境的创设,强调以生活为源泉,探究生活中可以应用于小学数学知识的具体情境。小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时,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在对某一数学理论创设生活情境时,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贴近生活为原则,保障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之间的相关性与统一性。
学生对于数学产生兴趣,可以使其在之后求学生涯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与其相关的知识,而借助生活化的情境,也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以生动化的方式更好地展现数学的魅力。而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要意识到不同学习背景、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的差异化特征,为了更好地保障情境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日常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发展与需求。
构建该种模式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在情境创设中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可以在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联系的背景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认识钟表”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家庭中常用的时钟、电子表等,在课堂教学中,从钟表的发展史出发,对历史上有关钟表的故事进行讲解,使学生踊跃参与到对钟表的讨论与思考中,也通过该种保障学生可以在课堂始终集中注意力,不断地探索与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设置问题场景
生活情境的创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该种情境中高效地理解知识。知识的讲授作为教学的部分,要在学生对基本原理有充分理解之后,教会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除了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情境之外,也要利用情境设置问题,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搭建出理论知识与生活数学之间的联系,面对学生应用能力不佳的问题,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在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实际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以有效的教学措施和科学的教学手段,保障整体课堂的教学效果,也能有效地提高整个课堂的数学教学质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课本上抽象的理论化知识,往往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而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可以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方式来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在课堂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在理论化知识的讲解环节,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基本特征。
以“100 以内的加减法”为例,教师除了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数学的运算练习之外,也可以设置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购物场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式,在保障基本数学知识高质量讲解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
(三)优化课堂组织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的启蒙阶段,而在该阶段对学生形象化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对于其后续的数学学习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直观教学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教育实践手段,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则是促使学生全面且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向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教师采用情境创设的直观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保障学生的知识接收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也要与其他的教学环节相结合,保障生活情境的应用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生活情境创设要与课堂所学的重难点内容相联系,通过生活中重难点知识的生动呈现,使学生能从多角度思考数学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生在理解数学时存在现实的思维困境,而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所创设的生动的教学情境也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教师应用对生活中具体的场景时,要把握数学知识形象化展示的必要意义,同时也要借助生活化的场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思考、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与学习方法。以应用题的解答为例,教师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可以将应用题所构建的生活场景,在课堂上经由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呈现,在趣味化的环境中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该种轻松的习题训练氛围对学生主动地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以与同学就问题展开交流,思维的碰撞可以促进知识的反思,也可以更好地保障学生的知识吸收质量。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数学课堂时要理解生活情境创设的必要意义,面对学生差异化的发展与需求,教师也要以学生实际发展为背景,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断地创新生活情境创设的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也要创设问题情境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保障构建效果,教师要对课堂的教学手段进行持续的完善,通过系统化科学的课堂设计,在准确呈现知识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效率,其之后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