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探究
2022-11-25刘玮
刘 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第六中学,新疆 博乐)
网络环境下小学信息技术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都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微课的融入,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趣味性、生动性更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弥补过去教学的不足,在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奠定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校已经全面构建起网络化教学环境,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微课得到了快速普及。在小学信息技术中应用微课,改变了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凸显了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还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整体上推动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代化、科学化。
一、微课概述
(一)内涵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资源,其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通过碎片化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属于一种数字资源。微课的形式有很多,其中微视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还有一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测试等内容,这些方面通过一定的组织关系,构建了一个半结构化的教学小环境,与传统教学资源相比,微课更加丰富、多样,趣味性更强、更加直观,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
微课的内容都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将这些内容制作成微视频,便于学生课下反复学习观看,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微课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教师简化教学形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高效教学课堂。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之后,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还便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互动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给学生拓展一些信息技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微课还具有课后巩固的作用,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继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
微课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微课的时间一般都在5~8 分钟,教学的时间比较短,与过去40~45 分钟的教学相比比较微小,所以也被称为“课例片段”“微课例”,采取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避免学生出现倦怠、抵触的心理,能够及时切入,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相较于传统课堂集中率更高。
2.教学内容较少
传统课堂过于宽泛、知识点密集,虽然一部分学生学习效果显著,但是,对于一些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来讲,记忆和学习往往存在一定难度。微课则不同,微课时间相对较短,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集中,主题十分明确,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常只是解决一个或者两个问题,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学习也会比较透彻。
3.资源容量较小
微课所包含的资源容量比较小,微课视频与其相关的配套教学资源的总容量通常会在十几兆左右,视频格式以流媒体格式为主,学生可以观看视频以及相关辅助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线上学习、移动学习,小容量保障了视频观看的便捷性与流畅性。
4.主题突出,内容具体
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具体、主题突出的特点,一般一个视频只有一个主题,研究的问题有针对性,比较集中,便于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容易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
5.形式创新,趣味性强
微课视频作为微课的核心,其以动态、趣味性的方式将知识呈现出来,打破了传统静态的知识传输模式,更加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多抽象的知识经过视频、动画的解析,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小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效果也更好。微课成果容易转化,课程简短,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随时观看,便捷方便,容易学习。将微课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策略
网络环境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微课的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当前大部分小学已经具备了完善的网络化教学硬件、软件,小学教师获取微课资源、制作微课视频都更加方便,微课与小学信息技术的结合也更加紧密。
(一)课前预习运用微课,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学生思想、心智、学习能力还不成熟,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教师合理引导。课前预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习惯的关键,一方面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利用好课前预习环节,引导学生对课程进行预习,可以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对重要知识点能够有所了解,带着问题上课会快速进入状态;另一方面小学生课前预习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从目前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情况来看,一部分教师的观念比较固化,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这样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也无法保障教学质量。而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理解和学习知识会更加快速、深刻。
如“动感Flash——在网页中插入Flash”这部分教学,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Flash 有所了解,基于了解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直至熟练。因此,在课前,教师需要科学设计微课,在预习环节引入微课,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先自己登录到网络学习平台,观看与本节课程相关的微课视频,了解本节课程的重要知识内容,总结不懂的问题,在交流环节学生与教师、与其他学生可以自主讨论、探究,解决一部分问题,之后预留一些悬念课上解决,这样学生在课前对知识要点有所掌握,课上带着问题学习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潜移默化中,学生会逐渐养成预习习惯,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堂导入运用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心理认知不够完善,课上注意力会受到周围因素的影响,很难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引入微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发学生、诱发学生探究心理,这样就可以在上课之初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为整节课教学奠定一个良好基础。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课堂导入内容合理设计微课,将图片、视频等素材充分整合,借助这种直观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目光,进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进入学习状态,另外,微课还可以创设学习环境,可以强化知识直观性、真实感,学生学习效果会更高、学习热情会更高。
如以“初识Logo”这部分信息技术内容为例。为了有效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在导入环节教师引入微课,借助完善的网络环境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提升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一段微视频,借助微视频创设一个情境:多媒体屏幕中出现了几张图片,有金山画王、画图和Logo,学生被这些有趣的图片所吸引,都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此时,教师指出其中几幅图片,并询问学生:“同学们,这些好看的图片是怎么画出来呢?”听到教师的提问,学生都纷纷陷入沉思,接着教师说明:“这些都是一只小海龟画出来的呀!”听到是一只小海龟画出来的,学生都发出了惊叹声,进而非常想要弄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这时切入主题——“初识Logo”,从而开启本节课的教学。
(三)课后教学运用微课,实现学生分层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课后环节十分重要,也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还不成熟,并且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存在片面性,不符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微课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情况进行分层,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对应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法,将信息技术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教师首先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以此为依据设计微课。比如,针对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弱并且计算机基础差的学生,微课中则要设有一些基础知识,包括电脑热启动、冷启动、账号管理等基础知识;针对一些技术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设置一些应用性、技术性强的知识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后复习效果。
如以“复制和移动”这部分信息技术内容为例,为了更好地保障整体教学效果,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分层次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任务中只要他们可以利用“复制、剪切、粘贴”的菜单命令即可;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则要完成“熟练掌握复制、剪切、粘贴”的菜单命令,并且要熟练使用鼠标进行拖动;对于学习能力强且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学生会用快捷键“Ctrl+c、Ctrl+x、Ctrl+v”。这些内容利用微课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课后观看微课视频,从整体上保障学生学习效果,促进不同个性学生学习发展。
新时期,小学校已经具备完善的网络教学环境,在网络环境下,微课与小学信息技术的整合更加紧密,借助微课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本文从几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助力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现代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