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分析
2022-11-25王睿兴
王睿兴
(甘肃省平凉市第九中学,甘肃 平凉)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教育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加重视,对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希望借古典诗歌教学有效传承传统文化。然而基于我国现阶段素质教育的需求,部分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鉴于此,基于群文阅读视域,探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应用策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群文阅读教学法对诗歌阅读教学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诗歌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极其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群文阅读教学法在诗歌教学当中的作用。群文阅读教学法能够通过大量类型相似或相关的诗歌内容引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挖掘其中有价值和参考意义的内容,来强化学生对教材课文的理解,并形成诗歌阅读的关联体系,让学生在阅读其中一首诗歌时能够自发想起与之相关的其他诗歌,从而促使诗歌阅读的体系化教学得到发展。群文阅读教学方法能够通过多首诗歌的组合诠释来加深学生对诗歌中具体字词应用的理解程度,并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提升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其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基础。
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容受限于教材
语文教师在诗歌赏析教学过程中,可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并且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也可以多样化。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语文教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中,一般是照本宣科,也就是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凡是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教师都会细讲,或者按照教学大纲,一部分细讲,一部分省略,未涉及教材外知识的延伸讲解。由此可见,古典诗歌讲解有局限性。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完全以教材内容作为授课内容,没有有效地拓展与课标相关但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及的诗歌内容,这扼杀了语文学科多方面的展示路径,不利于学生向更加渊博的方向发展。教学内容受限于教材,也容易导致教学过于死板,而不利于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诗歌内容鉴赏零散
现阶段,小学语文古典诗歌鉴赏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讲解法为主,简单来说就是语文教师结合诗歌,参照教案,逐步进行讲解。一般讲解法实践中,讲解过程近乎流程化,以简述作者背景、诗歌创作背景以及反复诵读诗歌本身作为起点,再进行诗歌内容讲解、思想感情感悟、艺术特点总结,依此类推,循环往复。整个过程中,语文教师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流程进行;学生则是一味紧跟教师进行记、读、背等,未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古典诗歌学习兴趣的培养更成为一句空话。正因如此,学生要想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显然难上加难。语文教师在讲解诗歌时,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不仅影响学生学习诗歌兴趣的培养,还会影响诗歌教学效果的提高。在诗歌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见招拆招”,当遇到相关的诗歌鉴赏任务时则进行讲解,却没有系统地对诗歌整体进行分析,也没有对相关的诗歌进行分类和对比,这容易导致诗歌教学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缺乏体系化的诗歌教学,一方面不能够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深刻印象,另一方面也会导致诗歌与诗歌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成为学生学习和理解诗歌的难点。
(三)诗歌练习模式固定化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为了获取更多的诗歌题目分数,或者得出诗歌练习答案,被迫套用答题模式。现实中,大部分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运用经验模式总结了一套专用于解题的思维流程,将其用在强化训练的过程中,虽可以对古典诗歌内容、写作技巧、思想情感等有一个大致把握,但是难以从真正意义上掌握古典诗歌深层次内容及情感,从而造成学生在古典诗歌学习中陷入不断记忆答题模式的误区中。很多教师基本照搬名师或教材解读当中所呈现的诗歌分析,或是完全根据自己以往的备课和经验对诗歌进行固定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受到千篇一律思维的影响,无法充分发挥自身在诗歌学习当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在遇到相对有变化的诗歌题型时会无所适从,进而影响进一步的语文学习。
三、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课内外相结合,拓展延伸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诗歌学习也是如此,唯有不断积累诗歌知识,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课外阅读作为诗歌积累的有效举措,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诗歌写作技巧和思想情感,进而促进学生相关能力的提高。具体言之,教师将一两首诗歌按照顺序讲解完毕之后,指出与之相关的诗歌,让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者网络资源,来对这首诗进行深层次的解读,重点掌握诗歌的含义、思想情感、写作技巧等,最后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在课堂上展示,这样每一个学生就都有了表现的机会。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自身可以在课堂讲解之后进行内容的拓展,让学生更易理解。例如,《枫桥夜泊》一诗,此诗歌内容主要与南方夜景有关,为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对其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教师可拓展讲解《舟夜书所见》,让学生综合思考这两首诗在描写内容、表达情感与全诗结构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从而获得更加有应用价值的感悟。语文教师应当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将与课文相关联、同作者、同类型诗歌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并安排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或互联网搜索等方式再进行自我选择下的拓展阅读,从而更好地完善学生在诗歌学习方面的知识结构,并提升其探索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兴趣。
(二)将教材中的古典诗歌内容有机整合起来
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语文教师需高度认识到教学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需要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学生在古典诗歌鉴赏过程中,只有掌握了系统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真正举一反三。基于此,语文教师在讲解古典诗歌时,可将各教材中的古典诗歌内容有机整合起来,系统讲解古典诗歌相关内容,让学生对古典诗歌有一个系统认知。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四年级上册《出塞》一诗时,可以延伸讲解四年级下册的《塞下曲》。在具体讲解过程中,语文教师可通过比较鉴赏方式,总结描述塞外和边疆类诗歌的风格,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了解诗歌含义。语文教师应当注重体系化教学,将教材当中互相联系紧密的诗歌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学习和复习,并安排学生进行思考、提问和辩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类诗歌当中的共同特点,从而加强诗歌教学与反馈的效果。例如,语文教师可以组织辩论赛,让学生代表自己挑选正反方来辩论《石灰吟》和《墨梅》这两首诗哪一首表达的感情更真挚,或更符合时代特点,然后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相关话题的讨论和评判当中,教师最后点评和总结,从而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在加深对这类诗歌印象的同时,强化学生对诗歌阅读的思考深度。
(三)运用多种分类阅读方式,创新教学模式
同类型诗歌虽然有着紧密的联系和较多的相同之处,但有时也存在本质区别。在进行古典诗歌阅读理解教学中,如果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对诗歌进行精确的分类,就会给诗歌阅读教学的整体把握带来很多益处,这对诗歌教学效率和效能的提高都是有好处的,并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水平,并帮助他们在诗歌阅读过程中触类旁通,学会将诗歌阅读的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提升诗歌阅读学习效果。例如,语文教师讲解《四时田园杂兴》一诗时,可联系《归园田居》进行补充和对照,在教学中,通过比较两首同样描写田园风光诗歌的异同,逐步讲解相关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促进诗歌教学效果的提升。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当中应当贯彻群文阅读教学理念,开展诗歌议题式教学,并科学安排学生进行诗歌的强化性阅读理解,将匹配度较高的诗歌作为进行结构比较和内容比较的重要参考文本,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进行共识分析和头脑风暴,从而促进多文本诗歌阅读教学效果的巩固。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师生一起互相探讨诗歌当中蕴含的理念、主题、思想感情、哲理、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意境和文化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运用多种类型的分类方式和因材施教的多元化教学手法,不断实时监测和评估,逐步构建诗歌文本的深度意义,在师生和诗歌文本的融合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并主张学生在掌握诗歌基本精髓的条件下自主探索得出相对合理的结论,从而促进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并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素材优中选优,精心准备和诠释诗歌内容、情感、思想或内涵,进而促进学生诗歌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诗歌阅读教学作为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当中极其重要的模块,与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技能提升具有连锁关系,并且会影响到学生对其他类型文章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趋势,基于群文阅读教学的视域,来统筹课内外诗歌教学资源,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