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管理途径分析
2022-11-25王环
王 环
(临夏市新华小学,甘肃 临夏)
“双减”政策落实后,小学教育理念和方法体系发生了巨大变革,无论是在日常教学还是作业设计方面,都必须强调减负增效,保证针对性和科学性。此环节要求教师重新审视作业管理设计需求与作业管理要求,优化作业管理。因此,着眼于“双减”背景,结合实际优化作业管理途径十分必要。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管理要求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以及作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环节,教师要严格遵照“双减”政策要求,推动小学数学作业管理模式优化升级,让作业在保证学生快乐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形成良性教育循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双减”政策还要求教师着力改善以往普遍存在的作业管理问题。为迎合“双减”,强化管理,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现实需求和要求,在实践中充分践行以下工作原则。
(一)匹配性原则
所谓匹配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管理时,必须保证作业设计思路、作业内容以及作业管理目标符合教学需求,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因此,教师需要以教、学、评相统一为依据进行数学作业管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那么在数学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应该重视核心素养培养,基于有计划且科学、合理的数学作业实现教学补充和知识巩固。对于小学数学教师,作业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必须与课堂教学管理有效衔接,与课前预习管理、课后复习管理相互配合。
(二)综合性原则
实践中,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在践行综合性原则时教师还应该着力提升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如基于“书面+实践”的方式打造复合型作业体系,进而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新颖而灵活的作业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在“双减”背景之下,应该更加注重实践,通过合理设计实践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在做作业时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学以致用,通过自身努力和作业辅助完成数学知识内化与融会贯通。此外,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数学教师要强调作业内容设计的开放性,借助非单一解题思路的练习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
(三)趣味性原则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教师保证作业布置的科学合理性。这一要求的提出,意味着教师必须强调作业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元素和内容的合理融入,将会让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由此可见,趣味性元素对小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将其引入作业管理也十分可行。在此情况下,教师既需要严格按照“双减”政策要求控制作业时长(三年级以下无家庭书面作业,三年级到六年级家庭作业平均完成时长小于1 小时),更需要充分践行趣味性原则,以有趣、新颖、有吸引力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增强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四)层次性原则
此时,原有的“一刀切”式作业设计形式应该被舍弃,基于层次性原则开展的分层作业设计需要进一步优化。这样一来,作业管理能有效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和共性化要求,作业的人才培养价值将得到充分发挥。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相对浅显,且知识难度相对较低,但是不同学生的学习速度和能力依然存在差异。因此,保证作业层次性至关重要。对于教师而言,基于层次性数学作业既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巩固,也能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培养,作业可切实辅助数学教学质效提升,助力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二、基于“双减”要求的作业管理途径
(一)基于“双减”重塑作业观
“双减”背景下,教师必须重新按照教学需求和政策要求建立新的作业观,保证小学数学作业具有适量性、针对性、多样性、科学性、趣味性特质。为实现作业观重塑,保证“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管理能获得正确指导,需加强教师培养,提升教师的设计与管理能力。从现实角度来看,教师对“双减”政策要求的理解程度以及落实能力,将直接影响其作业观和作业管理质效。因此,学校要强化教师培养,引导教师建立正确且符合当下要求的作业观至关重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以减负增效和优化培养为导向的作业观,包括多元的作业目的观、以学生为本的作业设计观以及多主体共赢的作业评价观。
为有效培养教师,学校应该从多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如组织专题讲座、专题讨论会,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深入学习“双减”政策,有效分享、交流科学作业管理方法与模式的机会;加强专项培训,基于定期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作业设计理念,保证教师所运用的作业设计思维、方法的先进性;开展优秀作业设计评比,打造特色的数学作业设计典型,将作业管理模式的创造性开发纳入绩效考核指标等。
(二)有效增强数学作业的趣味性
结合实践不难发现,提起作业大部分小学生都会有抵触的情绪,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作业管理形式“无趣”。由于缺乏趣味性的理念和方法,致使小学数学作业表现出内容、形式单一,只重量而不重质,作业吸引力不强等问题。这种无趣的作业被小学生视为“负担”,自然难以吸引学生。为避免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作业无趣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数学作业的趣味性,让作业成为极具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教学辅助工具。
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保证作业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在作业布置环节必须合理融入趣味性元素。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始终是学习与实践的最重要的推手。在作业管理环节,只有激发学生兴趣才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保证他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展现出较强的自制力。为此,教师需要强调兴趣引导,重视作业内容与学生兴趣的匹配度,进而在保证作业趣味性的前提下,增强作业的有效性。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可将学生耳熟能详的趣味性元素融入作业。如动物、游戏、动画角色等,将这些元素融入练习题题干,或基于趣味性元素设计习题。以位置方向教学为例,教师可将动画片《疯狂动物城》中的动物群像图片引入作业内容,基于该图片完成设计习题。比如,兔子面朝南站立,它向右转50°后面朝哪个方向?狐狸与兔子面对面站立,狐狸在兔子的正南方,则兔子在狐狸的什么方向?
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强调生活化元素在作业当中的合理应用。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最熟悉的场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往往更能够获得他们的喜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小学生在解决生活化数学习题方面极具热情和优势的重要原因。对于小学生而言,基于生活化元素可实现数学知识的转化和迁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直观、常见的生活问题;此类元素的融入能提升他们的理解力,那么学以致用和融会贯通也就变得十分容易。实践中,教师应该强化这种特质,让作业与生活化元素巧妙相融,基于生活场景发挥作业的实效性。
(三)提升数学作业形式的丰富性
作业形式单一同样是影响作业实效性发挥的重要原因,教师需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在“双减”背景下,不断丰富作业形式、提升作业灵活性,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的工作内容。此时,应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成长状态选用适宜的作业形式,基于寓教于乐和实践指导切实提升作业的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十分常用,学生对此类教学方法的认可度高,且游戏元素的融入展现出极高的实用价值。以乘法口诀为例,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了乘法口诀的学习,在课下需要通过有效的作业对其进行巩固。为此,教师可设计接龙游戏,要求学生按照“学生+学生”或“学生+家长”的组合形式,通过口诀互对接龙来完成作业,进而在游戏过程中熟记口诀,实现寓教于乐。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口诀接龙游戏与“萝卜蹲”游戏融合,增强接龙的随机性,考验学生的反应速度与知识掌握水平。当然,实际作业环节,教师还可以布置收集式、口述式、情境式、体验式作业,基于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数学知识水平,增强数学核心素养。
(四)作业设计要尊重个体差异性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应该体现在强化作业分层设计方面。此时,教师应该设计不同类型、不同难度、不同形式和数量的数学作业,从而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作业。如以设计难度为基础实现作业分层,基于同一知识点设计差异化习题,以基础题、拓展题和拔高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在此环节,基于分层可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机会,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和完成作业,这样既可以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共性问题指导;又能够避免学生受到不适宜的作业影响而降低学习积极性。在作业分层管理方面,教师也应该实现作业数量和形式分层。此时,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习惯以及学生的年龄,有效进行分层管理。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设计、布置与批改作业都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但在“双减”背景之下,该项工作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模式需要做出调整。此时,小学数学教师的作业管理必须践行匹配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层次性原则,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与响应“双减”号召、满足核心素养培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