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行业院校核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11-24张怀强刘义保魏强林赵剑锟

关键词:东华理工大学产教

张怀强, 刘义保, 魏强林, 赵剑锟, 杨 波

(东华理工大学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核科技工业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新兴技术与能源产业的支撑。自1955年,我国核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自主创业建立了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锻造了“两弹一星”精神、“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核工业精神,形成了励志爱国奉献的核军工文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核工学子的成长。为应对新时代产业变革,核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将肩负未来核能与核技术创新发展、确保核能与核电事业安全稳定的责任[1-3]。东华理工大学作为我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校,60多年来为我国核行业企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核能与核技术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与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等核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拥有坚实的校企合作基础。

以东华理工大学核学科专业为例,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与专业特色,主动对接产业、企业,以数学、物理、生物、电子与计算机等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为基础,探索地方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且在未来职场能够创新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的新一代核工人。

1 核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意义

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可提高特色学科、优势专业的集中度,加强行业产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建设,有助于建成一批共享型、区域化的产学研用平台,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4-7]。推进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就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与教育目标导向相统一,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其中,政府、高校与企业需明确各自主体职责,建立地方行业院校学科专业多主体协同育人的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8-10]。应创新办学模式,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元协同育人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我国地方行业院校核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地方行业院校核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2.1 凝炼核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多元协同的特色和优势

围绕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建设,地方行业院校的行业相关学科专业经过长期培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了学校的主干学科,集中了一批该领域学术造诣深厚、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的态势。地方行业院校核学科专业应充分凝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与优势,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与合作发展,充分发挥地方行业院校服务国防需求、核能行业企业科技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的作用。

东华理工大学作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地方行业院校,坚持“核”学、“地”学办学特色与优势。当前,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新形势下,地方行业院校核学科专业必须不断凝炼深部铀矿探测与核技术勘查、核电子学与辐射探测技术、高放废物地质处理与处置等方面的核学科专业特色与优势,并结合核能产业变革对核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不断加强产教融合、多元协调育人。

2.2 建立核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

东华理工大学的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国家国防特色学科,其中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东华理工大学核学科专业一直秉承服务于国防、核能行业企业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理念,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与教育目标导向相统一,推动学科专业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其构建的核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东华理工大学核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

在图1所示的育人模式中,学校同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省国防科工办、江西省科协、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江西省卫健委等部门开展项目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合作、科普服务等多方面合作;同国家国防科工局以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科研项目合作、师资队伍培训、国际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方式进行共建与合作;同教育部核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学科评议组、中国核学会、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中国辐射防护学会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等组织机构开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与评价、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科技合作、教师进修等方面的合作;同中核集团及其成员单位、中广核集团及其成员单位、国家电投集团及其成员单位、国家核安保技术支持中心、地调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师资队伍培训、产学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协作。

2.3 探索核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

建立政府、高校与行业、企业多方参与、共同协作的核学科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协作的育人模式,形成“共育人才、共享资源、共同投入、共同发展”的协同育人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明确各自主体职责,实现政府、高校、行业产业多元主体的跨界整合、协同创新,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培养人才,着力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与适应能力。东华理工大学核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如图2所示。

图2 东华理工大学核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机制

图2所示的协同育人机制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协同、师资队伍协同、管理机制协同以及资源共享协同。具体表现为:同教育部核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学科评议组、核能行业企业开展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培养目标调整、培养目标评价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等工作;同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技能训练、学科专业创新竞赛等方式联合培养核学科专业人才;以高校聘请企业导师、高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以及高校为企事业单位进行职工培训、学位进修等方式开展合作;同行业企业、行业学会以资源共享方式开展科技合作、校企团队建设、科普教育、就业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培训、课程教学合作、核军工文化传承与军民融合等;同行业企业、高校院所、行业学会构建学科建设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主体构建管理机制,确保核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实施。

2.4 结合核学科专业特色打造地方行业院校军民融合模式

结合东华理工大学核学科专业特色,通过国防生培养、国家国防特色学科建设、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国防基础科研与核能开发项目研究、为部队提供技术服务与培训、核科普宣传等系列活动构建核学科专业军民融合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东华理工大学核学科专业军民融合模式

图3所示的核学科专业军民融合模式传承了“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核军工文化,发扬了“强核报国,创新奉献”“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新旧核工业精神以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把核科学技术知识创新的探索过程和中国核科技工业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艰难历程融入和贯穿核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核学科专业学生的国家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同国家国防科工局在教师挂职锻炼、国防特色学科建设、国防紧缺专业建设、国防基础与核能开发项目合作、国防特色教材编写以及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开展协作;同相关部队以国防生培养、委托项目实施、核安全与核应急培训以及核技术支持与服务等方面开展协同合作,通过大力协同,打造了东华理工大学核学科专业军民融合模式。

图4 东华理工大学核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实践平台

3 构建地方行业院校核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实践平台

地方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与学科专业特色,以学科前沿、产业需求、行业技术最新发展成果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充分结合地方政府、共建单位、合作单位、行业企业资源以拓展育人空间、完善育人机制,建成一批共享型、区域化的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促进校企间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东华理工大学构建的核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如图4所示。

根据图4所示的核学科专业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东华理工大学核学科专业主要同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江西省国防科工办、江西省卫健委、江西省科协、江西省职防院与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等单位,通过科研合作、科技服务、人才培养、实习与就业基地共建等形式开展合作;同中核集团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秦山核电及福清核电等单位,通过产学研用以及就业等方式开展合作;同中广核集团的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防城港核电等单位,通过产学研用以及就业等方式开展合作;同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国家国防科工局、国家电投集团、中国地调局以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教学实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协同。加强同核学科专业相关的协会、学会等组织机构的合作,同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开展师资培训、国际交流、行业交流等;同中国核学会开展师资培训、学术交流、核科普活动等;同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开展核学科专业相关创新大赛、学术交流以及核科普活动等方式的合作;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核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教育部核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开展核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教学质量监督等协同。

4 结语

长期以来,东华理工大学核学科专业依托核能行业协会、中国核学会、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等组织,在核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教育部核工程类专业教指委的指导下,不断凝炼地方行业院校核学科专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特色与优势,主动同地方政府、共建单位、合作单位、企业等组织机构开展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积极探索核学科专业多元协同育人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大力构建地方行业院校核学科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平台,最终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产权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这一模式也可资其他地方行业院校核学科专业教学改革借鉴。

猜你喜欢

东华理工大学产教
昆明理工大学
相同的“手” 不同的义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李东华,亲手打造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