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舟研究的回溯与展望

2022-11-24冷思逸宋永晶

武术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龙舟可视化聚类

冷思逸 宋永晶

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0

龙舟项目作为我国古老传统体育项目,[1]传统体育龙舟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民俗体育活动, 它还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传统文化, 并带有历代民众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赞赏、尊敬和推崇,2017年龙舟运动首次正式列入全运会比赛项目, 标志着传统体育龙舟正式从民间体育活动进入竞技比赛项目。为促进传统体育龙舟与历史传承的文化融合,继承传统体育龙舟的核心理念,最终实现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的社会协同互动与整体发展,从动态中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舟的历史回溯与未来展望。[2]CiteSpace是基于JAVA的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的软件,发布于2004年,该软件通过直观的知识图谱,识别并展现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前沿方向,利用信息可视化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及数据挖掘算法集成的基本原理。[3]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探索等特定领域研究成果的整体状况以及该领域研究的热门和发展方向, 是目前信息分析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软件,通过绘制可视化图谱,创建节点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研究对象之间的共现关系与共被引关系等。[4]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为保证本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及精确度,选择CNKI作为检索源并以“龙舟运动”为主线以“传统体育龙舟”“传统体育龙舟文化”“龙舟竞渡”“龙舟运动”“龙舟运动文化”“龙舟竞渡文化”等为主题做检索,剔除会议简讯、新闻报道、专利及科技成果等非学术性文献资料以及与主题无关论文得到1980——2022年共1645篇文献,并使其符合可视化软件绘制格式,下载数据时间为2022年3月16日16:25:33。[5]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计量法

在CNKI中检索以“龙舟运动”为主线相关文献,利用BookxNote(1.0.0.193)32bit版本对文献进行整理分类绘制脑图,进一步了解传统体育龙舟的国内相关文献和前人所著观点,观察传统体育龙舟的文献数量变化规律。

1.2.2 可视化分析法

借助Drexel University开发的CiteSpace(5.1.R6.SE.8.1.2017)科学文献分析工具,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介析学科内部的发展联系以及学科间的演变趋势,预测某一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从作者、机构、关键词3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聚合运算,得出相关数据再经过SPSS26.0、词频分析法、历史比较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了解传统体育龙舟的基本现状,根据其内容不同而设置不同参数,以此来辨析传统体育龙舟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6]

2 研究结果与现实依据分析

2.1 研究者及合作共现分析

借助 CiteSpace软件对1645篇文献数据进行检索,内容为剔除会议简讯、新闻报道、专利的文章,以“龙舟运动”为主线以“传统体育龙舟”“传统体育龙舟文化”“龙舟竞渡”“龙舟运动”“龙舟运动文化”“龙舟竞渡文化”为主题绘制我国龙舟相关可视化共现图谱。发现刊发论文数量最多的作者按共现的频次从高到低的排序为伍广津(10)、李兵(8)、王俊奇(7)、简波(6)、周次保(6)、倪依克(6)、田兆元 (5)、刘德琼(5)、杨罗生(5),但是发文数量较高作者间合作者较少,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合作团队,说明研究者之间缺乏合作。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着作者与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7]其中“N=566,E=283”,“N”代表节点表明该作者出现的频率高,“E”代表连线,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联系,连线越粗,说明他们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越高,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作者合作图谱中出现了 566个节点,连线仅为 283条,从图中直观地看出各高频发文作者之间连线较少,说明龙舟领域研究作者群体关联程度低合作较少且相对分散,甚至呈现独立研究的状态,但是大致形成了作者合作网络,分别是以张慧春、向国庆、赵芳、谢雄健等人为核心的研究团队,这些团队总体来说学科领域交叉性弱,研究主题涉猎范围较小。[8]

2.2 研究机构共现分析

表1 研究机构共现分析

在 CiteSpace操作界面,选择节点类型为机构(Institution)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可视化图谱显示我国传统体育龙舟研究文献机构网络联系共有 418 个节点,连接线数为0。[9]聚类模块性指数(Q值)为0.9803,一般认为Q>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聚类轮廓性指数(S 值)为1,一般认为S>0.5聚类就是合理的,S>0.7意味着聚类是令人信服的,所以该聚类图谱具有极高的显著性。由于连线数为0得出结果为机构发文数量具有信度,但是各大高校间缺乏合作零散而闭合。

2.3 龙舟运动研究热点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研究主题的概括和核心观点的浓缩,CiteSpace软件通过高频次、高中心性的关键词来识别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7]将 CiteSpace的操作界面的节点类型选择为关键词(Keyword)进行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得到使用索引项为标记的龙舟关键词的聚类按照相关算法进行聚类总结[10]:龙舟竞渡(234)龙舟运动(129)龙舟文化(86)龙舟(80)端午节(39)发展(37)高校(33)龙舟赛(28)传统体育(22)传承(10)(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关键词频次),这些关键词主要体现了龙舟的概念、内涵、方向等内容本身所代表的发展趋势。

3 传统体育龙舟的路径创新

3.1.1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政策规划理念

国家应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政策规划理念,建立发展规划编制制度,健全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机制。国家应加大对传统体育龙舟运动的支持力度,以激励更多的科研工作者立足实践对传统体育龙舟理论与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充分整合社会力量, 包括企业、高校、媒体、龙舟协会等多方主体推广龙舟赛事。[10]加强以传统体育龙舟运动研究为核心交叉学科间的融合力度和明确的融合方向,构筑厚重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影响力。

3.1.2 转变传统观念,开拓传承路径

传统体育龙舟运动的活态传承与开放型发展,是历久弥坚的历史记忆同我国建设文体强国相结合的新出发点与关键点,应转变传统观念,探索传承路径,实现传统体育龙舟的推陈出新,促进龙舟运动与历史传承的文化融合,继承龙舟文化的核心理念,最终实现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的社会协同互动与整体发展。做好龙舟文化的传承, 加强对龙舟历史文化资料的汇编整合工作, 并结合当今时代需要积极推进龙舟运动,传播龙舟精神, 形成以体育带动文化,以文化促进体育的双向协同传播机制。

3.1.3 推动传统体育龙舟在高校传承与发展

高校传统体育龙舟传承与发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高校是育人之地,将传统体育龙舟文化与体育内涵与教育相融合。要鼓励对“体教融合”过程中龙舟运动进高校的研究,要加强对龙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龙舟育人实践的研究,充分挖掘龙舟育人内涵,使龙舟与德、智、体、美、劳相结合,传承传统龙舟体育文化并开拓创新,打造符合现代的特色龙舟教育,推动龙舟运动的科学化、专业化训练,不断培育新一代的龙舟接班人, 注重龙舟专项人才的培养。竞技与教育兼顾。要强化对“体教融合”过程中的龙舟运动的研究,要加强对龙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龙舟育人实践的研究。[6]

3.1.4 强化资源配置作用,助推龙舟产业结构调整

为充分发挥我国传统体育龙舟运动在带动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升经济韧性和推动经济发展,强化资源配置,助推龙舟产业结构调整,构建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创新发展体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明确发展方向,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为建设现代化、专业化、科学化的龙舟运动做贡献。

3.1.5 优化整合龙舟运动的传播与推广

优化整合传统体育龙舟运动的传播与推广,政府高校企业等组织应积极完善赛事体系,龙舟文化扎根于中国农村,是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精髓所在,在新时代经济快速发展浪潮下,既要传统龙舟文化保留传承下来,更要促进龙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体现龙舟文化“一水同舟、守望相助”的核心价值,齐心协力推动文化、体育、旅游三大产业的共同发展。搭建文化沟通、技术教学等交流平台,让龙舟运动走进高校走进课堂,为构建具有民族特色龙舟文化,推动龙舟健康、蓬勃、快速发展。

4 结论

传统体育龙舟运动的活态传承与开放型发展,是历久弥坚的历史记忆同我国建设文体强国相结合的新出发点与关键点,龙舟运动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机构辐射链,但个人作者著作数量明显偏少,国家应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舟运动的支持,以激励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参与其研究,构建具有民族特色龙舟文化,推动龙舟健康、蓬勃、快速的发展。第一, 必须在保留传统龙舟文化优秀基因的同时提升其境界,丰富其文化底蕴。第二, 必须在保留民俗体育特性的同时融入现代体育和现代生活中的积极元素。整体研究特征为宏观、微观研究共存,且研究范式趋于成熟,研究视角坚持问题导向、关注时政变迁。后续研究建议拓展文献样本数据源,全面展示该领域研究图景。

猜你喜欢

龙舟可视化聚类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屈原 端午 龙舟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龙舟
《金娃——龙舟》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