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践

2022-11-24徐梦丽

幸福家庭 2022年10期
关键词:班本恐龙教师应

■文/徐梦丽

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双方共同开发的富有班级特色的课程。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论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他提出要遵循“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基本原则。笔者以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组织了班本课程实践活动“运水小记”“邂逅蓝染,布里生花”“你好,恐龙”,以支持者的角色引导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鼓励幼儿积极表达与表征,学会记录、梳理经验,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实验观察,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实践活动

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与实验,获得直接经验。在引导幼儿观察时,教师要注意全面观察,概括全体;比较观察,精密分析;系统观察,明确目标。除强调幼儿的观察之外,教师也要观察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儿童进行深入探究。

(一)以小见大,选取儿童感兴趣的话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观察幼儿的行为,了解他们真正感兴趣的话题,以确定班本课程的选题。比如,在晨间谈话中,幼儿可能提出了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想解决的问题;在午后散步时,幼儿发现了一个新鲜事物等。

“运水小记”课程源于一次玩沙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辰辰挖了一条水渠,祎祎说:“水渠里还没有水,我们去运水吧!”于是,他们根据已有经验,在水渠上铺上一层塑料袋,开始用小桶运水,来来回回运了很多次以后,祎祎说:“我好累啊,有什么轻松一点的办法吗?”辰辰说:“可以用水管接在水龙头上直接让水流过来!”他们环顾四周,没有找到水管。这时,细心的祎祎发现了材料筐里的PVC管,他们开始尝试用PVC管进行连接运水。运水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因此笔者根据这一话题,生成了班本课程“运水小记”,引导幼儿解决了之前活动中的问题,满足了他们的发展需求。

(二)了解儿童的经验基础,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在选定班本课程的主题之后,教师可通过谈话活动,问一问幼儿,“对于这个话题,你知道些什么?”了解儿童对于所选主题的经验基础。在掌握儿童的经验水平后,教师可继续询问幼儿,“对于这个话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了解幼儿的兴趣点。

例如,班本课程“你好,恐龙”是幼儿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关于恐龙,幼儿通过恐龙玩具、恐龙绘本、恐龙动画片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在与幼儿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了解恐龙的生存时间、恐龙的类别、恐龙的灭绝时间。基于这些经验,幼儿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恐龙有哪些种类呢?”“恐龙到底有多大?”“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等。

(三)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在明确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导向之后,教师可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操作法,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充足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仔细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从而发现问题的“症结之处”。

例如,在班本课程“邂逅蓝染,布里生花”中,幼儿第一次制作蓝印花布失败了。第一次扎染之后,幼儿的蓝印花布大部分都完全染上了蓝色,没有花纹的印迹。幼儿在染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白棉布怎样才能染出花纹,而不是全部变蓝呢?”“白棉布浸湿后该怎样才能挤干一点呢?”“扎一扎时皮筋怎么扎紧呢?”“滴染料时要怎样滴才能不染到整块布上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引导幼儿进行探讨。芃芃提出挤干时要像洗毛巾一样用力一点,要两只手一前一后使劲拧。通过再次尝试,幼儿找到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把皮筋扎在同一个地方,扎的时候把皮筋尽量拉长,多绕几圈,就可以扎得更紧了。

幼儿通过一次次的失败经历,在多次尝试后总结出扎染的注意点。在幼儿开始提出问题时,笔者没有直接告知幼儿答案,而是鼓励幼儿自己探索、试错,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正符合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二、阅读参考,善用课程资源开拓儿童视野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提出,许多知识是不可能进行实验观察的,单凭经验也不易彻底了解事物,所以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就要大量阅读参考,消除疑问。这样既能弥补儿童感性经验的不足,又可以防止他们陷入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偏向。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充足的课程资源。

(一)绘本资源

绘本是幼儿能够随时随地直接接触的课程资源。在班本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绘本书籍,供儿童阅读、参考。比如,在“邂逅蓝染,布里生花”活动中,幼儿对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之一——蜡染非常感兴趣。笔者引导幼儿阅读了绘本《蓝花坊》,让幼儿了解到苗寨蜡染是用烧热的蜡烛油画花纹的。又如,在“你好,恐龙”活动中,幼儿积极地把家里有关恐龙的书籍带到幼儿园,和同伴分享自己知道的恐龙知识。

(二)网络资源

网络搜索是获取知识经验最快的方法,一些在书籍中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网络搜索,搜集自己想要的信息。由于幼儿的年龄小,教师和家长要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并且适合推进班本课程的网络资源。

(三)校外资源

幼儿教育不应局限于幼儿园及家庭,教师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鼓励幼儿多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在班本课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和家长寻找生活中有关课程主题的内容,多维度地了解课程主题。比如,在“邂逅蓝染,布里生花”中,笔者向幼儿介绍了南通的蓝印花布博物馆;在“你好,恐龙”中,笔者向幼儿介绍了常州恐龙园。

三、发表创作,运用各种表征方式积极表达

教师应引导幼儿整理自己的观察、实践记录,用故事、报告、绘画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力。

(一)语言表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幼儿提出问题、相互讨论、提出解决办法的过程都是语言表征的过程。在“邂逅蓝染,布里生花”和“你好,恐龙”班本课程中,笔者通过调查表的形式了解幼儿的基础经验以及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在幼儿完成记录表后,教师应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发现和问题,让幼儿学习运用总结性语言表达调查表中的内容。

(二)绘画记录表征

除语言表征之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教师要引导幼儿运用简单的符号或者绘画的方式,整理、记录自己的经验。

以“你好,恐龙”活动为例,幼儿的问题从“恐龙到底有多大”细化到“30米长的梁龙到底有多大”。幼儿对于距离的感知是模糊的,他们只知道30米是很长的距离。基于此,笔者引导幼儿用一米绳在操场上进行实地测量,让幼儿对30米的距离有了具体的认识。同时,笔者通过简单表格的形式,引导幼儿运用简单符号记录自己的探究结果。有的幼儿画了楼房,说:“三角龙有3层楼房这么高!”有的幼儿画了大树,说:“腕龙有5棵大树横着摆连起来这么长!”

四、批评研讨,梳理课程脉络整合经验,推动深度学习

(一)师幼共同回顾课程内容,梳理经验

在班本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应带领幼儿一起回顾课程内容,总结所获得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并在黑板上记录讨论内容,帮助幼儿整合在课程活动中获取的零散经验,形成完整的课程经验网络图。

(二)师幼共同制作课程海报,巩固经验,并继续深入

对于班本课程中幼儿的照片、表征内容、作品等,教师要完整地保存下来,与幼儿一起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主题海报,并展示在幼儿活动区,让幼儿随时回顾以往课程的经验。除此之外,这些照片、表征内容、作品也可以成为新的课程资源,成为下一个班本课程的经验基础。

比如,在“探秘恐龙”的课程结束后,笔者对课程中的照片、调查表、作品、绘本进行整理和展示,生成新的“恐龙博物馆”的课程内容。幼儿参观博物馆后,自发地提出在班级中建造恐龙博物馆的想法,“建造博物馆需要哪些准备?”“怎么布置博物馆?”“博物馆如何营业?”幼儿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他们通过交流、讨论,记录自己想到的方法,并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在博物馆的建造中,幼儿不仅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认真专注地探究问题、坚持不懈地解决问题,还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一步发展了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论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幼儿更好地学。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帮助他们在学习与发展的道路上获得更多进步。

猜你喜欢

班本恐龙教师应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熟悉的米,奇妙的稻——课程叙事:我们的班本课程“稻”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