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粒米讲述大国粮仓故事《读懂中国粮食》亮相农业嘉年华

2022-11-24付冰冰

人民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层面粮食供给

本刊记者 付冰冰

2022年10月1日上午,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第八届北京农业嘉年华现场十分热闹:一尺见方的中国农科院“华土”能实现“四季种植自由”;两个拳头高的太空种子微型向日葵在书桌上耀眼绽放;全家总动员的户外苹果运动会现场,充满温情与趣味的赛制让人们流连忘返,笑容如苹果一般又红又甜……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嘉年华展厅入口右手边,人民日报出版社设立文化助农展位。许多人被《读懂中国粮食》一书吸引,仔细品读一粒米背后的大国粮仓故事。

宏观层面实现供求总量平衡全力保障好粮食供应的“最先一公里”

唯有耕耘累硕果。

《读懂中国粮食》一书作者,从事“三农”工作二十载的国务院参事李文明在其著作中,从古往今来的粮食说起,研究提出了粮食安全“三部曲”理论,展望了未来我国食物需求的一般性规律和前景,进一步探讨了新发展阶段迈向粮食强国的政策走向。

作为农耕文明的代表,我国自古以农立国,粮食生产是一项永恒的课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经历了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阶段变迁。这个国家用世界上人均最少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对此不禁赞叹道,“中国粮食自给自足是一项伟大成就”。

粮食安全有多重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美国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中,曾这样向美国总统建言:“如果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所有人;如果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直把粮食交易作为一件秘密武器,用于制约意识形态与其不同的国家。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也曾表示,非洲粮食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西方粮食援助导致的,若不从单纯的粮食援助中走出来,转向粮食生产能力的发展,就永远不可能实现自身的粮食安全。

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李文明认为,“首先,从粮食安全的宏观层面来看,无论是通过国内自给自足还是部分进口,都要实现国内粮食供求平衡目标,确保粮食供给总量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全力保障好粮食供应的‘最先一公里’”。

在他看来,尽管自二战以来,全球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粮食供求缺口,世界粮食供给总量大体可以满足整体消费需求,但局部地区粮食减产或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区域性粮食供需矛盾演变为全球性粮食危机。对此,李文明认为,有必要从坏处着眼,警醒人们理性客观面对现实,引起人们对解决吃饭问题的重视,积极主动应对长期、艰巨的挑战,从而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中观层面优化结构配置努力打通粮食供需对接的“中梗阻”

“从粮食安全的中观层面来看,要确保粮食供应链稳定可靠,实现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品种结构优化配置,流通渠道运转高效,努力打通粮食供需对接的‘中梗阻’。”

李文明认为,中观层面的粮食安全是实现总体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长期以来容易被忽视的方面。

“农为邦本,食为政首”,唯有粮食丰,才有天下安。纵观历朝历代,统治阶层都对粮食问题有着高度的重视。历史上,因蝗、风、雪、水等天灾,“闭籴(dí)”“遏粜(tiào)”等人祸导致的区域间粮食封锁现象都会造成粮食供求的结构性危机。

在他看来,从历史经验来看,如果粮食供应在区域结构和品种结构上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从粮食加工到仓储物流再到进口贸易,粮食供应链受外部冲击时凸显脆弱性,导致供非所需,或者链条断裂,粮食供需两端无法有效对接,即使在总量上实现供需平衡,也同样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在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的情况下,粮食供应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经外部突发因素冲击,往往都会成为引发粮食危机的燃爆点。”

李文明提示,在这种极端情况下,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就由供给端转向需求端,即使粮食供给出现细微波动甚至保持充裕,也难以避免粮食危机的发生。即使畅通供应链,打通“中梗阻”,也无法满足“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需求。此时,必须相机启动应急预案,拓宽不同区域的进口多元替代渠道。重点针对薄弱环节“内外统筹”保障国内需要,用多管齐下的方式对冲粮食供需结构性失衡可能引发的风险,以此化解供求潜在缺口和隐性矛盾。

微观层面满足消费需求精准打通粮食供应的“最后一公里”

“从粮食安全的微观层面来看,要在食物获取权和居民收入水平两方面及时、有效满足粮食正常合理消费,确保居民粮食和重要副食品稳定供给,使加工企业和养殖场户得到必要保障,精准打通粮食供应‘最后一公里’。”

李文明认为,微观层面的粮食安全是最高层面的安全,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从全球视野看,世界饥饿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农业投入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粮食自主供给弹性小的状态,使得这部分人群很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冲击。

全球超过20亿人缺乏必需的微量营养,超过1.44亿儿童发育不良,超过30亿人支付不起健康饮食,超过20亿人面临超重或肥胖问题……

“富人和穷人争粮带来的道德危机是对文明社会的讽刺。”在他看来,粮食消费出现“冰火两重天”局面:一边是一部分人群面临过度粮食消费的困扰,如长期摄入过多肉、蛋、奶带来一系列“富贵病”,又如粮食能源化趋势使得富人的汽车“吃掉”了穷人的面包;另一边则是针对低收入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群挣扎在饥饿边缘。

李文明建议,在宏观和中观层面粮食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要重点聚焦弱势群体和关键企业,瞄准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从机制上保障居民获得充分的食物获取权,关注重点企业原料供给保障状况,从链条上保障加工和养殖业正常运转,确保粮食经由产业链条精准到达消费末端,保障粮食供给有序转为现实消费需求,在微观层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李文明认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新兴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用好“底线思维”方法。

世情农情粮情存异,历史现实未来交织。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不变的逻辑在于,大国农业的基础性重要地位没变,大国粮食的永恒课题没变,重农抓粮稳产保供的底线思维没变。读懂了“中国粮食”,也就读懂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不变的为民初心。

猜你喜欢

层面粮食供给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我的粮食梦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