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名同姓、同年同月参加志愿军,69年后相逢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2022-11-24何娟

人民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铁道兵太湖县见面会

本刊记者 何娟

2022年7月31日,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一场特殊的老兵见面会在这里举行。两位同名同姓、同年同月参加志愿军的老兵69年后首次见面,追忆军旅生涯,续写红色故事。两位老兵都叫王和满。1953年2月,他们从安庆市怀宁县出发,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8502部队,一路向北,抗美援朝,保卫年轻的共和国。

保家卫国 报名参军

“美国佬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我们中国现在很危险……”1953年2月,怀宁王和满正在仓库执勤,听到村里大喇叭喊话,号召年轻人积极参军,抗美援朝。“美国佬欺负到家门口来了,我听了就火冒三丈!”保家卫国,义无反顾,他当天就报名参加了志愿军。

当时,怀宁王和满年仅20岁,上有年逾六旬的老母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小女儿。结婚刚满一年的他,与19岁的妻子还在蜜月期。新中国成立以后,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鸭绿江彼岸的战火,点燃了抗战时期的凄苦记忆。1938年,日军攻占安庆,王和满所在的村庄满目疮痍,“鬼子烧了我们家房子,父亲吐血去世,我们怎么能容忍外敌再次来犯?”他安抚母亲和妻子,弹了弹女儿的小脸蛋,对10个月大的女儿说:“爸爸如果回不来了,你就跟你母亲好好过,快快长大,照顾奶奶和妈妈。”

与此同时,100多公里之外的太湖王和满也收到了征兵的消息,父母早亡,无牵无挂,他第一个报名参军。在太湖县这片革命热土,王和满自小就受到红色文化、英雄人物的精神感召,19岁加入民兵队伍,21岁担任团支书。1953年正月初七,王和满和6位同乡背着一袋馒头,从太湖县百里镇步行至怀宁县月山镇,正式加入铁道兵8502部队第二团,“今天网上电子地图说,从太湖县城徒步到月山镇,要走17个小时,我们当天七八个小时就走到了”。

在安徽农村,“不出正月都是年”。两位王和满,过年没几天,就穿上军装,奔赴战场。他们清楚记得,送行那天,戴红花、放鞭炮,十里八乡的群众都来了,比过年还热闹。当时,怀宁王和满作为新兵代表上台发言,“我们上前线去了,家里的老人、老婆和孩子,希望你们在家互相照应,这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援”。

1953年,江淮大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两位王和满行军北上重返寒冬,分配在铁道兵8502部队二团二营二连和六团二营五连,分赴辽西和辽东。进入朝鲜之前,他们在东北接受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军事训练,除了学习军事技术,还要了解朝鲜的民风民俗。当时,新兵写下决心书,“谁都没有想过活着回来”!两位王和满一致说道,他们素未谋面,却早已同频共振。

东北的记忆,除了寒冷,就是黑暗。一边防着美军,一边防着特务。所有活动都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推进,即便在白天,志愿军新兵也时常隐蔽在黑暗的车厢里。一人一条湿毛巾,谁要咳嗽就赶紧捂住,吃喝拉撒都在车厢里解决,“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当兵,就经过短暂的封闭式培训,但是我们很有纪律,特别守规矩”,怀宁王和满回忆道。

抗美援朝 英勇战斗

1953年4月初,两位王和满先后抵达朝鲜新义州,再从新义州徒步至清川江。此时,渡江的大桥已被美军炸毁,怀宁王和满随部队刚到江边就卸下包裹,摸黑蹚水、协助修桥、连夜过河,“两条腿走路,走了两天三夜,有人累得睁不开眼,但是腿也不敢停”。到达介川,顺利会师,当老兵拿出他们节省下来的干粮,很多新兵都顾不上吃,直接倒头就睡。往后的日子里,他们昼伏夜出,白天躲在阴冷的山洞中,晚上摸黑进行侦察和训练。熬过无数个饥寒交迫的日夜,王和满才知道会师当晚,老兵们为他们准备的第一顿晚餐有多珍贵。“我们有好的吃的、穿的都往前线送,后方能省一点是一点,能忍一天是一天。我知道那些在前线冲锋陷阵打鬼子的战友们,也经常吃不饱、穿不暖……”说到这里,他哽咽着沉默了一会儿,老兵落下英雄泪。

在朝鲜正式入编第二天,怀宁王和满就开始直面生与死的考验。他与战友外出执勤,遇到敌机轰炸,“60多人,死伤近半”。看到还没来得及互相熟悉的战友客死他乡,王和满更加坚定“要把美国鬼子打回去”的决心。说起“美国鬼子”,他依旧恨得咬牙切齿;提到“朝鲜老乡”,他控制不住老泪纵横,“朝鲜老乡救过我的命”!

1953年6月,怀宁王和满在营部担任电话员,由于工作性质特殊,经常单独行动。有一天,他背着机器外出维修,意外跌落泥潭,负伤后等了两个小时,被一位朝鲜大姐救起。“我俩语言不通,全靠比划,大姐用木板把我一个成年男子从泥潭里拖出来,费老大劲了!”此外,王和满还遇到过一位会说中文的朝鲜男子,对方曾饱受日军奴役,被关在山东某地挖了8年煤,“帝国主义侵略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作为铁道兵的一员,怀宁王和满在后方参与铁路、桥梁等维修工作,除了要提防敌军袭击,还要对抗恶劣的天气。面对北方的低温和洪水,他和战友们无数次以身作桥,为志愿军支撑起往返自如的通道。入朝第一年,怀宁王和满获评三等功,晋升副班长。

同一时期,太湖王和满则赴前线作战,在炮火硝烟中成长。“志愿军经常一个连打敌军一个营,全拿命去拼!”入朝第一个月,他就面临首场硬仗,在连长任长新的带领下,攻占318高地。当晚,来自贵州的赵子阳和来自山东的张西友慷慨领命,背着炸药包英勇出击,不到10分钟,就消逝在战火中。在撤退途中,一位身负重伤的战友又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敌军阵亡50多人,志愿军阵亡5人。”说起年轻时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91岁的老兵失声痛哭。这场战斗后,太湖王和满被调到通讯排当传令兵。枪林弹雨中传送情报的他,在一次执勤期间意外遭遇敌军冷枪,腰部中弹后坚持匍匐前进,又遇敌机轰炸,因此住院养伤长达一年。

喝辣椒水、生姜水御寒,吃硬土豆、野山果充饥,遭遇敌机轰炸是家常便饭……忆往昔峥嵘岁月,两位王和满激动不已。

解甲归田 建设家乡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1954年底,怀宁王和满随军回国,参与湛江铁路、鹰厦铁路的修建工作,随后去新疆、内蒙古等地当部队食堂给养员,又在河北石家庄铁道兵学院、北京铁道兵司令部担任会计员,再去湖南铁路新线管理处当记工员。“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战争结束后,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到家乡,带着从军学到的一身本领,追随部队走南闯北,直到1962年9月,正式复员返乡。

在家乡,怀宁王和满从事了为期4年的烈士审批和认定工作。在为烈士们整理资料、追根溯源的同时,他无数次梦回朝鲜,想念起一张张最可爱的脸。“每次看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新闻,我都看得泪流满面。以前我们漫山遍野跑得飞快,现在我只能借助拐杖慢慢走,不然,我多想亲自去看看他们。”

太湖王和满伤病痊愈后,谢绝了组织分配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百里镇务农。直到今天,91岁高龄的他还坚持劳作,亲力亲为耕种两片菜园,“我们只能从新闻上关心国家大事了,在生活上呢,尽量不给子孙后代添麻烦,年轻人有更重要的事情,他们要去完成属于这个新时代的任务和使命”。

在安庆市太湖县仁爱协会的组织下,一场老兵见面会跨越69年风霜雨雪,同名同姓的缘分因为战友情深而更加可贵。“让我讲话发言,我文化水平有限;让我讲故事,我又不是战斗英雄,也不是模范人物,没有什么特殊贡献。”见面会伊始,怀宁王和满的一番谦辞,愈发让人肃然起敬。

两位老人佩戴各式军功章,以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戴军帽、着军装亮相见面会,从戎马生涯到家长里短,一听到对方都子孙满堂,还开心得互相鼓掌。“我们同名同姓,同年同月参加志愿军,生日只差一年一月零一天……”看到太湖王和满高兴得像个孩子,怀宁王和满也笑了:“和满和满,我们都和和满满的!”

见面会结束后,两位王和满结伴游览太湖县五千年文博园、参观太湖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徒步去太湖县烈士陵园献花、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重温入党誓词,再现中国人民志愿军钢铁般的精神气质。两位许久没有出过远门的老人,为了这次红色之旅,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坚强意志。两位王和满都是《人民日报》《新闻联播》忠实的读者和观众。一场见面会,两人有聊不完的话题,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抗美援朝纪念日、国防和军队建设都是他们近期关注的重大新闻。

生于战争年代、长在炮火之下,每一位老兵都是一部家国史,他们是历史的亲历者,也是新时代的见证人。把热血和生命留在朝鲜的战友,是“王和满”们永远的牵挂。两位王和满表示,祖国和平统一,是他们余生共同的心愿,“我们活得久一点,看到祖国越来越好,将来才有底气去跟老首长、老战友们汇报”。

猜你喜欢

铁道兵太湖县见面会
巴林美利达中国车迷见面会
全国赵朴初诗词研讨会暨“朴初故里 禅源太湖”诗词大会在太湖县举行
大兴安岭的铁道兵
新时期传承铁道兵精神与企业文化研究
《我们走在大路上》新书签售暨作者见面会隆重举行
太湖县森林采伐管理综述
2015环保企业家媒体见面会在京召开
铁道兵赞歌
“编读零距离”柳州、柳江见面会散记
难忘的岁月——忆原铁道兵副司令员刘金轩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