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垃圾分类知、信、行调查与策略分析

2022-11-24向颖XIANGYing

价值工程 2022年31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信度态度

向颖XIANG Ying

(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西安 71002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会产生许多垃圾,在垃圾处理比较好的地区,大部分的生活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等无害化的处理,但更多的地区可能只是将垃圾做简单的堆放或者填埋,这就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威胁[1]。尽管现在的社区都放有分类的垃圾桶,但是垃圾仍然随意堆放,混杂放置,垃圾分类未见明显实效。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京沪垃圾产量持续上涨且人均生活垃圾产量也逐年增加吨[2]。知信行模式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3]。因此研究垃圾分类的知信行对于改善垃圾分类实施现状有很大的意义,大学校园实施垃圾分类迫在眉睫。一些专家分析了垃圾分类成效不佳的原因,但有关垃圾分类的知、信、行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为对象,以调研不同人群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态度、行为,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提出有关的解决对策,同时也对其他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工作提供示范性意义。

2 陕西科技大学垃圾分类知信行分析

2.1 调查问卷及调查背景

本研究采取的是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咨询有关专家以及进行预调查等步骤,涉及的问卷内容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基本信息等人口学特征,包括在大学里的身份、学历、性别、是否会垃圾分类、是否学习过垃圾分类知识以及学习频率、了解垃圾分类的渠道以及对于现状的认识。第二部分大致分为三类包括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态度、行为以便了解该社区群众对于垃圾分类的知、信、行。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4],对于问卷中设计到的知、信、行的量表问题进行了信度分析研究数据回答的可靠性、准确性,信度分析用于研究定量数据(尤其是态度量表题)的回答可靠准确性;分析α系数,如果此值高于0.8,则说明信度高;如果此值介于0.7~0.8之间,则说明信度较好;如果此值介于0.6~0.7,则说明信度可接受;如果此值小于0.6说明信度不佳。最终信度系数值为0.996,大于0.9,因而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

大学校园垃圾分类知信行调查问卷人口学资料如下:

在425名调查对象中,大学生343人(占81%),教师54人(占12%),职工7人(占2%),选择“其他”的人群有21人(占5%),选择“其他”的人群不属于调查范围内视为无效问卷(如图1所示)。

本科学历共311人(占77%),本科以下学历共4人(占1%),研究生学历共50人(占12%),博士学历共39人(占10%)(如图2所示)。

在本科人群中大学一年级有62人(占15%),大学二年级有68人(占17%),大学三年级有55人(占14%),大学四年级有126人(占31%);男性231人(占57%),女性173人(占43%)(如图3所示)。

在大学校园中会进行垃圾分类的有181(占44%),不会进行垃圾分类的有223人(占55.%);学习接触过垃圾分类知识的有191人(占47%),没有学习接触过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有213人(占53%);经过调查目前接受过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宣传频率为“几乎没有”的人有141人(占35%),“比较少”的人有82人(占20%),“一般”为162人(占40%),“经常”为19人(占5%)。

在调查的对象中有86%的人通过互联网了解有关垃圾分类;对于垃圾分类的实施现状,有68个人认为垃圾分类目前状况很差只是走形式此类人占17%,有206个人并没有关注校园垃圾分类的现状,此类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0%,有88人认为校园垃圾分类实施效果一般此类人占比21%,认为校园垃圾分类效果很好的人有42人占10%。

2.2 垃圾分类认知分析

垃圾分类认知一共六道题目,通过excel的汇总结果,运用(均值±标准差)的方式表示。垃圾分类的认知得分为6~12分,平均分为(9.72±1.69)分,各个题目回答的正确率见表1。

由表1通过对垃圾分类认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过期食品、剩饭属于厨余垃圾”、“费书本、笔记属于可回收垃圾”这两道题目的正确率高达98%,说明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垃圾种类该社区的居民是十分了解的;“校园内应设置四色分类垃圾桶”、“卫生间废纸属于其他垃圾”这两道题目的正确率较低,说明该校园中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实施情况不了解,该社区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精细化分类不清楚。

2.3 垃圾分类态度分析

垃圾分类的态度一共四道题,通过excel的汇总结果,运用(均值±标准差)的方式表示。在405位调查对象中态度得分为6~20分,平均为(12.33±3.47)分,各题目得分以及符合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该社区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良好,认为垃圾分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认为垃圾分类是有必要的,可以缓解环境污染等问题。

2.4 垃圾分类行为分析

垃圾分类的态度一共四道题,通过excel的汇总结果,运用(均值±标准差)的方式表示。在405位调查对象中垃圾分类行为上的得分在4~17分,平均(9.74±4.03)分,各题目符合人数及得分结果见表3。

表3 垃圾分类行为得分

由表3可知该社区居民大部分不会进行垃圾分类,在遇到他人垃圾分类错误时也不会制止,说明垃圾分类并没有在该社区落到实处。

2.5 大学校园垃圾分类认知、态度聚类分析

根据调研对象的认知、态度得分,查阅专业文献将认知态度得分分成两类,运用聚类分析[5]得到两个群体,具体步骤如下:①确定对象集即问卷有效填写对象的认知、态度得分,指定聚类的类数为2类;②随机选取初始聚类中心;③进行迭代。运用如下公式计算距离:

xi为认知得分,yi是态度得分,x、y是聚类中心的认知、态度得分。

根据相似度准则将数据对象分配到最接近的聚类中心点,从而形成一类。

利用python语言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

根据结果分为垃圾分类认知、态度得分都较低的人群和二者得分都较高的人群。根据聚类出的结果,研究垃圾分类认知、态度对于行为的影响发现Ⅰ类群体在垃圾分类的行为得分上要普遍低于Ⅱ类群体在垃圾分类行为上的得分,认知态度得分较高的群体在大学校园中更会进行垃圾分类且会提醒周围的人进行垃圾分类,会自觉地在校园生活中尽可能减少垃圾产量。而认知态度得分较低的群体在垃圾分类的行为得分也较低,他们通常不会进行垃圾分类更不会去提醒周围的人进行垃圾分类,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比较消极。

3 垃圾分类知信行分析

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大多数居民对于校园内部的垃圾分类现状并不关注,并且有部分居民认为校园的垃圾分类只是走形式并没有真正的落实。首先根据居民的垃圾分类认知得分情况分析。“废书本、笔记本属于可回收垃圾”等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垃圾分类知识条目的得分较高,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条目的得分相对就比较低,这就提醒我们仅仅靠着简单的宣传语宣扬垃圾分类是无法将分类讲清楚的,居民必须要接受系统的、专业的知识培训。其次分析居民的垃圾分类态度得分。居民的态度得分均分达到13分说明大多数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正面的,也说明了大学校园的居民的综合素质较高。但仍有居民认为垃圾分类只是形式主义,问卷条目中“我认为垃圾分类与全校教职工息息相关”的得分仅有(2.23±0.811)说明大部分人仍然误解垃圾分类工作是为了应付政府政绩的形式主义。

分析居民垃圾分类的行为得分。居民在垃圾分类行为上的平均得分为(9.74±4.03)分,低于总分(20分)的一半,说明大学校园中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并不理想。得分较低的2个条目是:“看到别人垃圾不分类行为时会制止”、“提醒同学进行垃圾分类”。这反映出垃圾分类还远远没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主动的行为模式。

研究显示,垃圾分类的认知、态度、行为两两之间呈现正相关(P<0.05),将认知、行为得分运用聚类分析得出两类人群:认知、态度得分较高与认知、态度得分较低,而统计两类人群的行为得分发现认知、态度得分高的其行为得分也较于认知、态度得分低的行为得分高。这同样说明垃圾分类的认知、态度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这就提醒我们要改善垃圾分类的工作,只有对居民的认知培训、态度转变、行为工作一起进行才会起到效果。

进一步分析以人口学的基本资料为自变量,以认知、态度、行为得分以及知、信、行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分析。发现以下几点:①学历是认知、态度、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这可能是因为学历高的人群的综合素质比较高,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比较高,这就提示我们要重点培养文化程度低的人群进行垃圾分类。②本科年级是态度、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且越是高年级态度和行为得分越低。这可能是因为高年级的学生的学业生活更加繁忙导致没有留意垃圾分类工作。③有无垃圾分类习惯、是否接触过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是垃圾分类知、信、行的影响因素。这可能是因为有过垃圾分类习惯,接触过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人更加理解垃圾分类的作用和意义,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受到认知和态度的影响。

4 应对策略

根据调研的情况,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创新措施:通过多样的宣传方式让群众了解垃圾分类的流程。比如开展小型展馆和流动的宣传点;目前大多数人接触到垃圾分类是通过互联网,因此我们可以运用互联网平台,将垃圾分类工作与“支付宝蚂蚁森林”等模式结合起来让居民更加积极的参与进来;还可以在高校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有关研究人员可以研发出智能分类垃圾桶,通过内部装置来监测垃圾分类行为。运用工业工程中的ECRS改善原则[6]: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对推行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改善。取消是指完成了什么工作,是否有必要进行;合并是若动作和工作不能取消,能否考虑与其他工作合并;重排是对工作的顺序进行重新排序;简化是指工作内容和动作的简化,节省能量。我们在丢弃垃圾时若需要思考或查询手中垃圾属于哪个种类,再丢弃垃圾会让居民感到繁琐。而放弃垃圾分类的行动,我们可以倡导企业将产品的包装袋上印刷产品使用完毕后属于何种垃圾的字样,这样可以简化居民垃圾分类的步骤,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垃圾分类在很多地区已实行过,但并没有取得很好的结果。因为在这背后并没有一套完整可行的准则和计划。在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方面可以统一思想加强宣传,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活动。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公众不愿去垃圾分类更多的是因为认为垃圾分类太麻烦,分类标准太繁琐,因此我们可以只让居民进行干湿垃圾的分类,简化分类标准。实施垃圾分类过程中可以针对没有垃圾分类的企业进行强制性的处罚,督促社会进行垃圾分类。

5 小结

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为对象,以调研不同人群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态度、行为,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提出有关的解决对策,也对其他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工作提供示范性意义。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信度态度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科技成果评价的信度分析及模型优化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