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航空产业竞争力仿真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

2022-11-24邱小剑胡锦文

关键词:江西省竞争力航空

邱小剑, 胡锦文, 阮 杰

(江西省军民融合研究院,江西 南昌,330012)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航空产业具有战略性、综合性、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新兴产业特性,是各国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也是各国军备竞赛和凸显国防实力的重要依托产业[1]195。中国航空产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攀升,已建成涵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等多个重要领域的“制造—运输—服务”一体化中国特色航空产业链体系,在巩固国防安全、便捷军民生活、带动区域经济等多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与日俱增的高新技术将逐步迈入大规模、商业化、产业化应用的新阶段,成为牵引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能级提升必不可少的新引擎。但囿于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动力不足、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深度不够等现实困境,加之航空产业技术内涵、能力边界和产业组成正在深刻变革,我国航空产业正面临着新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挑战。现阶段是我国航空产业爬坡过坎、弯道超车、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地位的最佳契机,分析航空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模拟、仿真我国航空产业竞争力的动态形成过程,探究促进我国航空产业竞争力发展的现实路径,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内外关于航空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代表性学者主要有国外的Porter、Padmore,以及国内的段婕、何平等,其研究成果相对分散,对于航空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尚未统一[2-5]。总结学者的研究成果,航空产业的影响因素包括三个方面:规模因素、环境因素及发展潜力因素。国内外关于航空产业质量竞争力结果度量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6],且均是从单一的静态视角对产业形成机理进行分析[7],缺乏多维度的动态因果关系探究,对航空产业的实际指导力度较弱。因此,本研究在系统分析了航空产业竞争力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规模、环境、潜力三个维度构建了航空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方法,以江西省为实证样本,对区域航空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动态模拟仿真研究,进而探究江西省航空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现实路径。

1 航空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 航空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界定与解构

当前,学界对产业竞争力概念内涵的阐释主要分为资源学派和企业战略学派。资源学派认为,产业竞争力是包括环境、人才、管理等多种要素在内的专属性、综合性、高价值的资源体系[8];企业战略学派则认为产业竞争力具体表现为在一定市场环境下获得高额利润的能力[9]。立足航空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性与高技术性,本研究认为航空产业竞争力指通过对既有资源与自身核心能力要素的整合与运用,形成的支撑航空产业保持竞争优势与发展潜力的技术、文化、管理、创新等要素的综合集成体。

本研究以麦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为理论原型,从系统科学视角出发对航空产业竞争力内涵及组成维度进行解构,深入剖析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政府作用,相关支撑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及竞争对手五个方面客观分析发现,航空产业竞争力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维度,如图1所示。

一是产业规模竞争力维度。航空产业规模反映了产业的发展现状,直观体现了航空产业的发展结构、企业分布以及战略部署,而这些都是由内而外体现产业整体战斗力和活力的重要发展要素。此外,产业规模差异导致的产业韧性问题也会影响到其对机遇与政策的敏感度,从系统科学的视角来看,规模竞争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航空产业系统的内部结构、运行情况。

二是产业环境竞争力维度。航空产业环境竞争力反映了产业所处外部环境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条件和政府支撑力度两方面。从系统科学的视角来看,在航空产业运行过程中,除了受到系统内部的影响以外,外界环境的正向激励或反向干扰都会对系统原始的运行轨迹产生影响。因此,航空产业所处的环境也是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三是产业潜力维度。航空产业潜在竞争力反映了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对产业竞争力的预期感知与评估,其不仅取决于现有生产要素及相关产业的支撑,还与未来生产要素与产业链发展趋势息息相关。从系统科学的视角来看,航空产业潜力是系统演化趋势和水平的体现,是该系统是否具备向更高级产业形式跃迁的基础与资源的重要依据。

1.2 航空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前述内容,以我国航空产业发展特点为基础,初步设计了以规模、环境、潜力竞争力为维度层,以产业规模等12个具体指标为指标层的我国航空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江西省主机厂所、航空院校、相关企业三个领域副高职称以上专家共10人为访谈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综合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隶属度分析,将隶属度小于0.8的两个指标剔除,得到筛选后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 基于结构方程的中国航空产业竞争力静态形成机理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SEM)是用线性方程系统表示因果理论的一种统计分析技术[19]。本研究以上述中国航空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抽取2010—2019年中国内地省市自治区中的统计年鉴数据,利用AMOS软件构建关于区域航空产业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各要素对航空产业竞争力影响路径的实证分析。

以中西方学者关于航空产业竞争力度量结果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为前提,以上述构建的我国航空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产业规模对航空产业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关系;

H2:产业环境对航空产业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关系;

H3:发展潜力对航空产业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关系。

结果如图2所示,从解释力度来看,模型的RSQ达到0.948,超过一般标准要求的0.6,说明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通过对模型及变量进行信效度分析发现,Cronbach′α与Composite Reliability均超过0.7的要求[20],AVE值均大于0.5,说明模型的信效度是可信的[10,11]。各路径参数系数及显著性表明,环境竞争力、规模竞争力、与潜在竞争力均对航空产业竞争力均显著,呈正向影响作用,三个维度的系数依次减小,说明规模、环境、潜在竞争力对航空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依次减弱。

3 基于SD的航空产业竞争力的动态仿真模型

3.1 航空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的动态流图

航空产业竞争力SEM模型较为直观地展现了产业规模、产业环境、产业潜力三者对航空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其中,内因主要指由当地航空产业的产业结构、内部竞争、生产要素、发展趋势、产业链配套程度等要素凝练而成的产业规模与产业潜力;外因则主要指产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实际上,影响航空产业竞争力形成的各个因素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动态交互机制,仅依靠SEM模型构架的静态路径图难以准确描述其形成的动态过程。因此,本研究进一步从系统科学的视角出发,将航空产业视作一个动态演化的复杂系统,并将其主要的影响因素视作支撑系统正常运转的三个子系统,即:环境竞争力子系统、规模竞争力子系统以及潜在竞争力子系统,依据上述航空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又可将3个子系统进一步划分为:产业规模、人力资源、应用规模、营商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文化环境、政策环境、科技创新潜力、航空产业链建成度9个模块,这些板块不断动态变化并实时影响航空产业竞争力变化率,最后改变航空产业竞争力。我国航空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的动态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

3.2 航空产业竞争力系统子系统设计

3.2.1 航空产业规模竞争力子系统

航空产业规模竞争力主要受航空业产值、航空企业数量及航空业从业人员数量三个要素影响。为了更好地反映系统行为,满足政策分析的需要,本研究对航空企业数量及航空业从业人员数量进行解集处理,将其细化为航空制造、通用机场、民用机场三类。根据指标体系和中国航空产业规模发展规律构建子系统如图4所示。

3.2.2 航空产业环境竞争力子系统

环境是培植产业的土壤,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促进航空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的催化剂,航空产业环境竞争力主要受宏观、营商及政策环境影响。打造航空文化软实力对于培育航空市场新动力意义重大,是支撑其转型升级的活力源泉[21]。本研究将航空文化氛围作为影响宏观环境的重要指标,根据相关划分标准,将影响航空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细化为要素保障、服务水平、生活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及融资环境六类,并根据指标体系和中国航空产业环境竞争力发展规律构建子系统如图5所示。

3.2.3 航空产业潜力竞争力子系统

发展潜力是航空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升级的重要依据,是影响江西航空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关键要素[22]。航空产业潜力竞争力主要由航空产业链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及人力资源储备构成[23]。产业链建设是支撑航空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包括航空制造、民航、通航、航空服务等,政策支持力度和建设延迟是制约其进程的主要因素。航空是典型的高科技产业,其配套产业又多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储备是其发展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指标体系和航空产业潜力竞争力发展规律构建子系统如图6所示。

3.3 系统参数确定

数据由近十年《中国统计年鉴》《江西省统计年鉴》《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概况》及实际调研获取(2022年之后为系统仿真数据)。为保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对非精确数据进行处理:对于变量关系明显或数据充分的单变量通过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或者灰色预测来确定。对于变量间数据不明显或数据样本不够的参数,采用表函数进行确定[24]。

3.4 模型检验

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选取江西省2017—2019年所有指标的数据进行模型可靠性验证,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所有指标模拟值与实际数据的误差均保持在5%以内,模型较为真实地反映了航空产业竞争力系统的结构和状态,拟合精确度高,故认为可以将该模型作为江西省航空产业竞争力评价和预测的依据。

表2 江西省航空产业竞争力仿真模型的历史性检验

4 系统仿真与政策评估

4.1 江西省航空产业竞争力仿真分析

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基础,运用vensim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江西省航空产业竞争力系统发展趋势及动态影响机制,如图7所示。可以发现,江西省航空产业竞争力呈现指数形式稳步上升,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究其原因,江西省航空制造业规模现居全国前列,航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已占到全省军民融合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一半以上,“航空制造、民航运输、通航运营、临空经济”四位一体的大航空产业发展格局正处于加速形成的关键时期,可以预估未来航空产业将充分发挥先进优势,进一步巩固国内领先地位,因此发展前景向好。三类支撑维度竞争力均呈稳步上升态势,且呈现“规模>环境>潜力”的一般规律,与上述利用PLS-SEM得到的全国航空产业竞争力影响机制基本吻合。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动态视角来看,2017年以来,江西省航空产业的规模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的差距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说明江西省航空产业的环境竞争力增长速度高于规模竞争力增长速度,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激励与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设计优化了航空产业发展环境[25]。此外,江西省航空产业潜在竞争力在10年间的增幅最大。可见,江西省航空产业的发展潜力正在不断提升,是该省“培产业、育动能”、注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直观体现[26]。

4.2 江西省航空产业模拟政策分析

为助力江西省航空产业抓住“十四五”规划机遇,实现新阶段的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以参数调整对应的实际意义出发,设计出促进江西省航空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导向型、潜力导向型、规模导向型及均衡发展型四种方案。环境导向型方案侧重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健全航空产业服务体系。规模导向型方案注重强化航空企业和人才的引培手段。潜力导向型方案以降低航空人才流失率和提升航空产业链建设效率为中心。均衡发展型方案从三个子系统的相互影响出发,强调政策支持、科研攻关、产业链建设、航空企业及人才引育的协同发展。其中,潜力导向型和维持原状为稳健参考组,均匀发展型为政策设计组[27],模拟结果见表3。

表3 江西省航空产业竞争力提升方案设计

对表3各组数据进行仿真模拟,得出五种方案下江西省航空产业竞争力变化量的调控效果仿真如图8所示,比较五种方案下航空产业竞争力变化量的大小可知,均衡发展型>环境导向型>规模导向型>潜力导向型>维持原状,与上述的影响机制完全吻合,表明政策是稳健可信的。因此,均衡发展型方案可以作为促进江西省航空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最优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研究兼顾静态和动态视角,联合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与系统动力学方法对航空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结论如下:一是无论静态还是动态视角下,中国航空产业竞争力均受到规模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潜力竞争力的正向影响,且效果逐次递减。但从动态视角来看,江西省航空产业的规模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而潜在竞争力增幅最大。二是在推进航空产业竞争力发展的过程中,应以系统的视角统揽航空产业竞争力的三大维度,有侧重地在政策支持力度、科研攻关能力、航空产业链建设效率、航空企业和人才引培等方面进行政策设计。

5.2 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结合江西省航空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与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5.2.1 加快航空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助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航空产业是江西省的战略支撑产业,也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产业。政府有关部门应逐步明晰目标、突出重点,探索现实路径,出台可行举措,构建航空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新体制、新机制。具体而言,一是逐步打破航空制造业与航空服务业二元分离、割裂明显的局面。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引入民间、社会资本,加快推进航空服务业体制改革和现代服务业通用标准体系建设,提升航空服务业市场化程度,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二是加大支持力度,规范政策引导。逐步出台普惠制财政、税收政策,通过提高新增税收奖补、加计扣除研发投入等方式促进航空全产业链能级提升。适时设立航空产业扶持专项基金,着力培育一批层级高、公共服务能力强的航空产业信息共享平台。三是打造“飞地经济”新模式。大力支持、引导江西省内航空企业在省外建立生产基地、搭建科研平台,打造区域化、全国性的航空产业链条。

5.2.2 积极融入国家双循环格局,打造内陆地区航空产业竞争新优势

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重新塑造自给自足的中国特色区域协同产业链势在必行。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航空产业将迎来以提高竞争力和稳定性为导向,以激发内需潜力为核心的全产业链爆发式增长阶段。江西省航空产业具有良好的规模优势和前期积累,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将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之举。具体而言,一是做大产业体量。构建以航空产业为核心,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关联产业为支撑的协同发展产业体系,谋划一批强链、延链、补链项目,不断做大江西省航空产业体量。着力培育航空龙头企业,打造江西省航空产业发展“雁阵”,实现江西省内航空企业的垂直分工和协同合作,加快形成航空产业集群式发展态势。二是聚力协同创新。一方面,聚焦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建设,整合洪都、昌飞、602所等江西省内航空主机厂所、科研机构、军地高校及相关科技企业资源,搭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立优势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另一方面,注重以市场手段培育企业自生能力。积极开展并推广“员工共享”“设备共享”“厂房共享”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市场协作方式,构建生产资源、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之间顺畅交流、高效互动、配置合理的“三位一体”产业合作新模式,从根本上解决航空产业资金短缺问题。三是完善产业链条。把航空产业链能级提升作为江西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打造以航空产业为核心,以内嵌式服务产业为配套,产业链与供应链紧密结合的集约化、高端化航空产业集群。

5.2.3 加大航空人才引培力度,夯实产业创新发展要素

人才引培是航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航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应加快航空全产业链复合型人才培育,夯实产业创新活力。一是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根植人才是引领产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培育创新型制造业、服务业人才作为推进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重视航空产业人才创新能力、实操能力的培养,尊重人才的成长周期,倡导科学的培育方法,推动江西由航空产业制造大省向创新大省转变。二是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抢抓中部地区新一轮发展机遇,优化整合存量人才资源,以更加灵活的优惠政策和更加合理的竞争机制引导航空领域人才向江西省流动,引导科技人才向航空企业流动。三是夯实人才队伍基础。大力引导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江西省“双千计划”人才进入航空产业领域。采取项目合作、股权激励、咨询兼职、聘请首席专家和技术顾问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批高端创新型人才,为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人才动能。四是开展人才联合培养。依托江西省本地航空主机厂所强大的研发和试验检测能力,链接地方高校雄厚的科研和师资力量,联合开展航空领域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江西省竞争力航空
模拟成真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考了个大的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航空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