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蚀艾肯菌引起脓胸1例及文献复习
2022-11-24王开金刘碧翠夏庆弟
王开金,刘碧翠,夏庆弟,李 静
(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庆 402760; 2. 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庆 402260)
啮蚀艾肯菌(Eikenellacorrodens)属于变形杆菌门,β-变形杆菌纲,奈瑟菌目,奈瑟菌科,艾肯菌属。传统认为啮蚀艾肯菌是艾肯菌属唯一的种,但自2019年至今共鉴定出3个新的种[1]。啮蚀艾肯菌是HACEK家族(副流感嗜血杆菌、聚集杆菌属、心杆菌属、啮蚀艾肯菌和金氏菌属)的一员,其生长缓慢。在微氧或无氧条件下可生长,一定浓度二氧化碳有利于该菌生长。在有氧条件下可生长不良或不生长。因此,在常规有氧培养中该菌经常呈现阴性结果。其无运动能力,不形成孢子,无荚膜。因其能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凹陷,也是口腔常见定植菌,因此得名啮蚀艾肯菌。该菌被认为是人类黏膜表面的固有细菌,从口腔、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经常分离出该菌,通常不致病。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啮蚀艾肯菌可能突破黏膜致病,更容易发生于黏膜损伤者[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及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的改变,啮蚀艾肯菌引发的感染越来越多,但多以颈部脓肿、肝脓肿、腹腔感染为主,胸腔、肺部感染极少[3]。本文报告1例啮蚀艾肯菌导致的严重胸腔感染的诊治经过,旨在提高对啮蚀艾肯菌引起脓胸的认识。
1 病历资料
1.1 病史及入院检查 患者男性,60岁,农民,因“咳嗽、咯痰2个月,气短、胸痛1个月,加重2 h”于2022年2月9日入院。查体:体温36.5℃,呼吸30次/分,端坐呼吸,左肺呼吸音消失,叩诊浊音。院外胸部CT:左侧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26×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92.10%。C反应蛋白(CRP)>200.00 mg/L,降钙素原(PCT) 29.04 ng/mL,PO274 mmHg,D-二聚体3.22 μg/mL,血清蛋白26.4 g/L。传染病组合、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核抗体、电解质、肾功能、B型利钠肽(BNP)、凝血、心肌标志物、真菌三项、G试验均未见明显异常。
1.2 诊疗经过(第一阶段) 诊断为左侧胸腔积液待诊:脓胸?结核性胸膜炎?予以美罗培南抗感染3 d,呼吸困难明显,左侧胸部剧烈疼痛,持续性、呼吸或活动可诱发加剧。第3天(2月11日)加用莫西沙星、去甲万古霉素加强抗感染。2月12日完善胸部增强CT:左侧大量胸腔积液,胸腔内少量积气,纵隔及心脏向右侧移位,左肺上叶及下叶支气管管腔狭窄,警惕新生物可能,建议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左肺肺不张,右肺下叶感染,纵隔内淋巴结增多,部分增大,见图1。同日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出大量恶臭黄色脓液,见图2。胸腔积液常规:黄色、浑浊、李凡他试验阳性、细胞总数21 852×106/L、白细胞总数21 852×106/L、单个核细胞比率4%、多个核细胞比率96%。胸腔积液生化:葡萄糖0.02 mmol/L,总蛋白43.3 g/L,乳酸脱氢酶(LDH) 3 985 U/L。2022年2月15日胸腔积液培养:CO2孵育箱培养48 h可见针尖状大小两种细菌生长,延长孵育72 h后血平板呈现两种清晰细菌生长,一种细菌在培养基的表面形成凹陷(咬琼脂现象)、有典型的斗笠状、草帽状菌落,干燥、扁平、放射状、不规则的圆形。显微镜下可见革兰阴性杆菌;经质谱分析鉴定与啮蚀艾肯菌相符,啮蚀艾肯菌生长,见图3。胸腔积液查见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抗酸杆菌、曲霉抗原、念珠菌抗原、隐球菌抗原、结核DNA均为阴性。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 84.6 U/L,鳞状细胞癌抗原4.70 ng/mL,CEA正常。于第7天(2月15日)行内科胸腔镜检查:见左侧胸腔大量脓液、黏连带及纤维板形成,见图4。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好转,体温降至正常,血白细胞数、PCT、CRP下降至正常。胸腔积液引流量逐步减少,至第12天(2月20日)未再引流出液体,总共抽吸及引流出脓液4 750 mL,由起初的黄色脓性液体逐渐转为棕褐色脓性液体,并见大量纤维素。2月20日复查胸部CT:左侧脓胸复查,左侧胸腔积气增多、积液减少,局部呈包裹性,左侧胸腔引流管显示,左侧部分肺组织复张,左肺炎症,左侧胸膜增厚。新增右肺中叶膨胀不全。左肺门区软组织密度影,纵隔内淋巴结增多,部分增大,见图5。第13天,抗菌药物改为头孢哌酮/舒巴坦。第14天行气管镜检查见:左侧各级支气管外压狭窄、黏膜肿胀、稍许分泌物、部分少许肉芽样微小结节。取肉芽样小结节送病理检查,提示管腔内少许白色泡沫状分泌物,有炎症表现。胸腔持续无液体引出,于第15天拔出胸腔引流管。
图1 患者入院胸部CT检查结果
图2 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图
注:A为脓液培养;B为显微镜镜检;C为质谱分析鉴定。
图4 患者内科胸腔镜检查结果
图5 患者胸部CT复查结果(2月20日)
1.3 诊疗经过(第二阶段) 诊断脓胸,啮蚀艾肯菌感染。入院第15天拔管,患者呼吸困难、胸痛再次加重。3月1日复查胸部CT:左侧胸腔积液再次增多,见图6。转入胸心外科,即予以莫西沙星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3月8日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左侧胸腔探查+脓胸清除术+纤维板剥脱术。术中见左侧胸腔内灰黄色脓液,切开壁层胸膜时随呼吸溢出,予以吸尽左侧脓液并冲洗,分离进入胸腔可见致密纤维板附着于胸壁及肺表面,纤维板内外均有脓腔形成,包裹较多干酪样坏死物及黄白色脓液,部分呈胶冻样,见图7。分离左侧胸腔黏连及膈肌黏连、切除大部分患者胸壁及肺表面病灶组织,并清除残腔及纤维板,修补部分肺损伤创面,反复冲洗胸腔,部分创面渗血,予以修补,患者术中出血较多、且创面大、渗出多,予以输血。术后病理检查提示送检组织显示急慢性化脓性炎,伴有纤维组织增生,见图8。组织培养阴性。
图6 患者胸部CT复查结果(3月1日)
图7 患者外科胸腔镜手术及术中分离标本
图8 患者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HE 10×10)
1.4 诊疗经过(第三阶段) 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脓胸、啮蚀艾肯菌感染。术后患者出现休克,予以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抗休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抗感染等处理。术后第7天(3月14日)拔出气管导管,复查胸部CT:左侧胸廓塌陷,左侧胸腔积液减少,皮下气肿,见图9。
图9 患者术后第7天胸部CT复查结果
1.5 诊疗经过(第四阶段) 术后第9天转回呼吸科,患者胸痛症状明显、呼吸浅快,予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等处理,患者病情逐步好转,拔出引流管后,于3月20日办理出院。患者院外继续口服左氧氟沙星片0.5 g q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457 mg tid,持续2周。患者症状继续好转,左胸轻微疼痛,活动能力良好,4月20日复查CT见胸腔积液及肺部渗出病灶明显吸收,提示右肺病灶减少,左肺及左侧胸腔情况进一步好转,见图10。
图10 患者出院1个月后胸部CT复查结果
2 讨论
啮蚀艾肯菌通常不致病,合并糖尿病、肿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免疫缺陷及口腔内外伤时该菌可出现侵入性感染,并导致深部脓肿[3]。因该菌所致感染相对少见,目前并无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因此,啮蚀艾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免疫力低下、口腔卫生差、各种将口腔菌群携带至口腔内外的行为,如牙科操作、外科手术、人咬伤等。研究[4]报道,静脉吸毒者注射前舔针行为也可能导致感染,部分注射胰岛素者也有类似情况。该菌感染主要表现为惰性的、长期的过程。在成人中,头颈部感染(41%)最常见,其次是四肢(16%)、中枢神经系统(11%)、胃肠道(9%)和呼吸道(9%),其他部位如胸腹腔内、皮肤和关节较为罕见。头颈部最常受累的原因,推测由于该菌常见于口咽,且与牙科操作、人咬伤相关。该菌常与其他微生物混合感染,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5]。既往报道的啮蚀艾肯菌感染病例极少,关于其所致脓胸的文献更是罕见。笔者以脓胸、艾肯菌、胸腔积液、胸水为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共检索出2篇外文文献及1篇中文文献。2013年匈牙利报道1例29岁女性患者,在扁桃体切除术后出现败血症、左侧脓胸,经胸外科手术及抗菌药物治疗好转[6]。2014年日本报道1例74岁女性患者,既往因左肺癌行左上肺切除术及放射治疗,临床治愈多年后出现左肺曲霉病、左侧胸腔积液,行左全肺切除术及纤维板剥脱术、抗感染等治疗好转,在其胸腔积液中检出啮蚀艾肯菌和曲霉菌[7]。2020年国内研究[8]报道1例23岁女性患者,继发于食管瘘的右侧脓气胸患者,病原菌为啮蚀艾肯菌,经胸腔脓液引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感染2周好转。既往报道认为该菌致病力弱,但通过该患者的诊治经过,可以看出,该菌致病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甚至可能引起死亡。因此,针对啮蚀艾肯菌感染所致脓胸,早诊早治至关重要。
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影像学左侧胸腔积液,呈包裹性,有分隔。行穿刺抽液为黄色脓性液体,按照Light标准为渗出液,细胞数量较高,以白细胞为主,LDH>500 U/L,综合考虑胸腔积液性质,支持脓胸,考虑细菌感染引起,且经过脓液引流、抗感染治疗,病情一度好转。然而,由于过早停止引流、进入胸腔的抗菌药物浓度低、剂量少,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最终经过外科手术、抗感染、加强引流等综合措施,患者转危为安。从该病例可以看出,尽管既往研究认为该病原体是条件致病菌,且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然而该病原体所致脓胸病情凶险,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另外该患者ADA明显升高,>45 U/L,因此需考虑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脓胸,但多次胸腔积液培养、结核NDA检测、组织活检均未见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证据,因此排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脓胸。加之胸腔积液培养及质谱分析为啮蚀艾肯菌,且病理组织提示急慢性化脓性炎症,也支持该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脓胸,经外科手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感染、胸腔内注射药物等治疗后,患者治愈,因此排除结核性胸膜炎。
该患者虽然最终治疗效果较好,也有几点教训:首先,啮蚀艾肯菌引起的感染,虽然既往报道认为其为条件致病菌,致病力弱[9],但从该患者发病及病情进展来看,该菌致病力强,一旦导致脓胸后,应尽快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及引流,甚至需要尽早进行外科治疗;其次,由于内科胸腔镜视野及操作的局限性,此类患者内科胸腔镜的选择不恰当,针对此类胸膜腔内黏连明显的患者,首先应该选择外科胸腔镜,除诊断外,对治疗也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再次,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应注重多学科联合诊疗,而不应局限于某单一科室或者某单一学科医生,应集合呼吸科、感染病科、胸外科、药学部、微生物室等科室共同讨论制定更加合适的诊治方案,减少诊治时间,本例患者从就诊到治愈经历了将近2个月时间,因此早诊早治,甚至尽早外科干预,对该病预后都至关重要。
治疗方面,啮蚀艾肯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敏感[10-11],对窄谱头孢菌素类、大环类脂类和克林霉素耐药[12]。该菌还对甲硝唑耐药,临床考虑可能需要预防厌氧菌感染。研究[13]表明,针对该菌推荐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抗感染治疗,由于此菌感染有反复发作的临床特征,疗程建议为6周以上。到目前为止,关于啮蚀艾肯菌脓胸的报道较少,药物选择仍需进一步研究,对于药敏试验推荐药物应作为首选。然而,该病原体罕见,多数医院未开展该菌的药敏试验[14-15],给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本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先后使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抗感染,效果不佳。针对此类脓胸患者,除正确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外,实施外科手术彻底清理坏死物,以及局部充分引流十分重要[16]。术后的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膜腔内药物注射也很重要[17],本例患者采取了胸膜腔闭式引流,并反复多次胸膜腔内注入碳酸氢钠,经手术、静脉使用抗感染药物、局部引流及胸腔内注射药物等综合措施,患者好转出院,院外继续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2周,后复查胸部CT脓胸明显好转,随访2个月未再复发。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