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2022-11-24周登芳
周登芳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畅家巷教育集团五泉小学,甘肃 兰州)
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理念与新课标理念相一致,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实施差异化教学,对于学生个性发展意义很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运用新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新教育理念重视个性差异教学,对小学阶段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借助新教育理念,组织好数学课堂教学。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而运用新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向高阶发展。
一、渗透新教育理念,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新教育理念非常重视师生关系的改善,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是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可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是一种对立关系,老师只管教,学生被动学,这种状态下不可能出现融洽的师生关系,日常教学中,师生对话交流比较少。而在新教育理念下,师生关系完全得到了改善,师生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课堂民主气氛比较浓,师生互动活动非常多,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开展学习,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率也高。
比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节内容时,老师可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图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回忆,然后引导学生借助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得出梯形面积计算的公式,让新旧知之间建立联系,促进知识迁移。最后借助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运用这一公式,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学生适度的表扬和奖励,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立足个体发展,渗透生活体验
新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对生活的实际体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积极渗透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以促进知识的内化,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比如,在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节内容时,老师可根据学生生活中遇到的水电费用、话费、利息等问题进行运算,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加深学生对数量知识的认知,在提高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再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先让学生去观察一下生活中哪些实物是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是什么,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提高了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重视差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成长的环境不同,接受的知识有别,在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老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差异,实施好差异化教学,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帮助。这就要求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备好学情,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对数学知识把握的程度,然后才能因材施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一节内容时,老师先对学情全面把握,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摸底,然后根据学生的差异调整好教学内容,落实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有些学生完全不明白“角”的概念,老师可借助多媒体和生活实例,形象化地向他们介绍相关知识;有些学生对角的类型区别不清,可一一带领他们认识生活中的直角、锐角等,通过这样的差异化教学,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如,学习“位置”一节内容时,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具备,三维空间概念很差,关于位置理解很不到位,这时老师可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指定学生站在某一处为参照物,然后分组让学生一一辨别自己所处的位置,搞清楚自己和他人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明白,由于所处的位置不相同,所以形成的位置关系也不一样。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复杂内容简单化,降低了学习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运用新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