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胡清瘟饮以“从肝论治”诊疗思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进展

2022-11-24熊鸣峰兰琴庾馨予王腾宇夏冰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6期
关键词:肝论口苦肝气

熊鸣峰 兰琴 庾馨予 王腾宇 夏冰

330006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1,4,江西南昌

330008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2,江西南昌

330008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治未病中心3,5,江西南昌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是以发热、咳嗽为首发症状的一种新型传染病,部分患者病情较重,其病情可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甚至死亡[1]。2020年2-3月,作为江西省抗疫医疗队支援江西省定点救治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临床工作,先后用柴胡清瘟饮治疗131 例COVID-19 患者(128 例本土型病例,3 例输入型病例),在诊疗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口干、口苦以及胸胁胀闷等症状,对其采用柴胡清瘟饮进行治疗,效果较佳。因此提出了“从肝论治”的治疗思路,并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将“从肝论治”COVID-19 的诊疗思路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输入性病例分析

截至2020年9月30日,江西省共有3 例输入性COVID-19 病例,其中2 例为男性,1 例为女性;2 例为入境隔离期间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1 例为无症状感染者。在临床诊治中,患者除了有高热、乏力、咳嗽等特征性症状外,还出现了明显的口苦、胸胁胀闷、口干等“肝”系不适症状。因此,笔者提出“从肝论治”诊疗思路,并将典型案例进行整理。

典型案例:患者,男,18 岁,江西抚州人,患者于2020年3月20日从美国至北京机场再飞至南昌昌北机场,当天送至隔离点隔离入院。主诉发热,体温37.7℃,胸部CT 提示右下肺出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3月23日中医科会诊:发热、口干口苦、无咳嗽、无头痛,舌红苔薄黄,边状热,肺脉稍滑,右肝微紧,左肺微滑,左肝紧。予以柴胡清瘟饮疏通少阳、清热解毒。处方:柴胡、黄芩、桂枝、银花、连翘、菊花、大青叶、板蓝根、忍冬藤、芦根、白茅根、蔓荆子、厚朴、法半夏、杏仁、羚羊角、蒲公英。3月27日会诊:患者无发热,体温36.3℃,诉偶有咳嗽、咳痰,CT 显示右肺中叶小斑片状磨玻璃影,患者病情稳定,予以柴胡清瘟饮抗病毒、抗炎治疗。3月28日、29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2 次呈阴性,于第2次检测阴性当日下午出院。

从上述输入性COVID-19 感染病例中发现,患者除了有明显的发热、咳嗽症状外,还兼有口干、口苦、乏力,舌红苔腻等症状。从中医角度看,是由于邪入体内,伏于少阳,进而传至胆,气郁化热,逆行上于口,致口干、口苦症状;另外,受体内湿浊所困,致肝气疏泄失施,出现乏力之症;胸闷、咳嗽、气紧,则由肝气犯肺所致。诊疗过程中将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贯穿始终,结合病因病机、症状体征,病性为湿,虽病位在肺,但肝、脾、肾均有涉及,因从肝论治。

COVID-19肝损伤机制

江西省131例COVID-19患者中的3例输入性病例,有1例患者在入院治疗后出现三碘甲状原氨酸水平偏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稍高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研究发现,COVID-19 病毒能引起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即炎性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炎性细胞因子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均可导致身体的肝脏、心脏甚至肾脏等多个脏器受到损伤[2]。从笔者临床诊疗中发现,COVID-19 感染患者在患病后身体会快速进入到炎性细胞因子风暴中,使得身体的多个脏腑衰竭;且有较多患者是死于肺外的脏腑器官衰竭。当胆管细胞受到损伤后,会直接导致胆管出现病变,进而引发肝脏损伤。COVID-19 病毒与SARS 病毒引起的肝损伤不同,COVID-19 患者在病情发生初期出现肝损伤的情况较为少见,多以继发性肝损伤为主。相关研究发现,COVID-19 患者的肝损伤与肺有着密切关联,当病毒、细菌侵袭入肺后,患者身体会快速进入炎性反应因子风暴中,细菌、病毒将淋巴结、甲状腺等腺体作为通路,传入肝、肾等器官,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器官损伤、衰竭[3-4]。由此推断,COVID-19 引起的肝损伤主要由于其导致机体出现炎性反应,进一步发展为肝脏损伤,严重者出现细胞因子风暴,最终诱发脏器衰竭导致死亡。另外,当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后,会出现由缺氧而诱发的氧化应激反应,使得活性氧不断增加;活性氧、过氧化产物的过度增加会激活氧化还原敏感的转录因子,进而启动多种促炎因子释放,诱发肝损伤。

“从肝论治”COVID-19的诊疗思路

在131例COVID-19患者的诊疗中发现,其“肝”受到了巨大影响,因此,笔者整理病例,将“肺与肝”的关系重新梳理,阐述“从肝论治”治疗COVID-19的意义。

五行相生相克规律:目前认为COVID-19 病位在肺,属金,按照五行理论中“相生相克”规律,金与木相生相克的关系为,一则肝盛侮肺,二则肺气不足使得肝侮。《内经》中记载“五脏受气其所生,传之其所胜,气舍其所生,死其所不胜.....”。由此推出,肝气在传导过程中出现相侮的异常相克情况,导致传其“所不胜”出现,使疾病发生,与COVID-19 的发生、发展相符。

脏腑气机循环规律:肝、肺是气机循环的主要两脏,其中肝气归春,主升发,肺气归秋,主肃降[5]。《素问·刺禁论》指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可以看出,肝左行上升、肺右行下降是肝与肺两脏的升降规律。其在生理状态下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使得气机循环得以正常运行[6]。肝与肺其中一脏器出现明显损伤,则会出现气机运行失常的情况,也就是“肝气不升则肺气不降”。从输入性COVID-19 患者诊疗中发现,患者伴有咳嗽、气紧、口干、口苦等症状,肺失宣降,肝气郁结,肝气升发失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肺气的肃降。

十二经络循行规律:肝、肺在五行相生相克及气机循环是相关的,从经络来看,其分别属于足厥阴肝经和手太阴肺经。在十二经络运行中,手太阴肺经为十二正经之首,为气血运行之始点[7]。通过对3 例输入性COVID-19 患者进行诊脉后发现,其脉象以肺脉、肝脉的病理表现为主,与五行规律、气机循环及十二经脉运行规律相符,同时在诊疗中发现COVID-19患者的肺肝损伤路径主要是“肺-淋巴结-肝-全身”,即先侵袭患者肺部,然后经过肺部淋巴、淋巴结、甲状腺等腺体传播,影响人体肝脏、胆囊,再经过血液传播至全身,与上述肝损伤机制相关。

中医药治疗输入性COVID-19

柴胡清瘟饮作为江西省COVID-19 诊疗方案中普通型防治的推荐用药,由小柴胡汤、七味抗毒汤、桂枝厚朴杏子汤组成。COVID-19 普通型属疾病发生发展中期,即疫邪阻肺,肺气郁而化热,使得热势上扬,进而津液逐渐耗伤,故高热、口渴等症状出现,在六经辨证中属阳明证,较多患者同时有心烦、胸满闷、发热时作时止、口干口苦的症状,其为半表半里之证,属少阳证。寒热往来,伴恶心、口干、口苦,小柴胡汤主治。研究显示,小柴胡汤具有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作用,其抗炎机制能抑制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TNF-α 等炎症介质,同时其改善不可分型嗜血流感菌诱导的肺部炎症程度,恢复肺组织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肺炎链球菌感染模型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柴胡汤中柴胡、黄芩、法半夏在动物体内有较好的抗病毒、抗感染、解热作用,其能有效抑制COVID-19 病毒中β-谷甾醇、豆甾醇和3'-羟基-4'-O-甲基葡萄糖苷的释放。

柴胡清瘟饮中加入板蓝根、蒲公英、银花、连翘、忍冬藤、大青叶、菊花为七味抗毒汤,属直接祛邪法。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发现,忍冬藤含有木犀草素,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流量、抑制肉芽组织增生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另外,柴胡清瘟饮方中配以少量桂枝温通心阳,合厚朴、杏仁降气止咳平喘,属桂枝厚朴杏仁汤,其为桂枝汤的加减方[8]。桂枝汤类方,主外解肌和营卫,主内化气调阴阳,汤中加入厚朴、杏仁,能补其敛降之力不足;其中厚朴对应于肺气的肃降之性,而杏仁色白、味苦,主入肺、大肠经,苦则降泄,肝气下降,同时兼有润肠通便之效[9]。符合笔者在COVID-19 患者诊疗中得到的“从肝论治”的诊疗思路。从现代药理学中单味药、复方等多个角度对其研究,发现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能够减少TNF-α、内皮素-1的分泌,可以减轻气道的炎性反应。

结 论

柴胡清瘟饮(小柴胡汤+七味抗毒汤+桂枝厚朴杏子汤)以“从肝论治”理论为指导对COVID-19 进行防治,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肝论口苦肝气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春季养肝食何“味”
口苦口臭,可能是肝脏不好受
姚淮芳从肝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经验
口苦咽干,是生病了吗
晨起口苦是怎么回事?
68例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中医护理的分析研究
嘴里有苦味是咋回事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从肝论治女性皮肤衰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