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

2022-11-24聂斌邸文峰

河北农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农业农村

□文/聂斌 邸文峰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是利用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资源,通过组织、引导、协调,处理好农、林、牧、副、渔之间的经济关系,构建一个产、供、销一条龙农业经济体系,以解决农村剩余人口的再就业问题,进而促进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提升。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牵涉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地方农业部门应当正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进一步拓宽农业经济发展渠道,为广大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一、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现实情况

首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传统的经济体制局限了农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农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更加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设,缺少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管理工作,由于制度保障不足,不能科学、顺利的落实下去,管理效果差强人意。

其次,国民受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影响深重,不够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对于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不能很好的利用农业经济管理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对国家农业部等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一系列围绕农业经济管理的优惠政策了解不多,执行力度也较差,具有创新和推广价值的意见、政策变成了形式化的存在,不能落实到实处中,相关工作人员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片面性的认为生产力是唯一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所以忽略了这一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的价值和功能。

再次,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重视,相应的政策制度不完善,农村基础建设薄弱。农业经济发展必须跟上社会发展进步的步伐,对农业结构进行优化和配置,对新的农业发展模式进行技术创新。政府、农民以及民间组织应该合作,将自己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进行农业管理体系的完善。政府也必须认识到自己工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重视和农民的交流和沟通,做好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促使农业技术和农作物产量有更高的上升空间,帮助我国农村经济水平取得长足的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产业结构不完整且单一

当下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农村对农产品市场相关知识缺乏,农产品的种植产品结构单一。根本原因在于农业资源短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质量较差,产能相对过剩,缺乏竞争力。农业产业结构还是低水平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制约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均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产业结构单一使农村经济承受较大风险,农民在市场经济面前比较被动,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岗位职责不明确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禁锢,一些旧的管理机制仍然沿用至今,和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矛盾和冲突。而且管理机制的覆盖面相对较窄,导致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缺乏制度保障,工作开展举步维艰。比如一些地方的农业部门缺少农业经济数据的审核机制,这就无法真实反映出农业生产涉及的相关数据,给制订精准的经济管理方案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另外,虽然各地方政府部门设置了农业经济管理机构,不过,在具体工作当中,管理人员对岗位职责内容认知模糊,甚至不清楚该承担哪一项具体工作,影响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出台了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建立健全了相关的规章制度。然而,在政策落地中,有些地方管理人员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进程中不够重视,缺乏执行力,小农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农村建设趋势下的大规模农业发展的新要求。管理文件和措施没有起到针对实际情况的作用,管理效果不明显。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之下,部分管理人员依旧坚持传统式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思想认识一直停滞不前,没有创新意识和与新时代背景相匹配相适应的管理思考,面对农业科技领域的人才压力,不能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要紧跟时代的重要性。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缺乏学习积极性,思想落伍造成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进程十分缓慢。此时传统农业模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趋势,不利于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形成。

(四)信息技术应用进程缓慢,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已经在地方各级农业部门安家落户,农业经济管理也逐步向现代化、科学技术、信息化方向迈进。但是,由于管理人员在年龄结构、文化水平、职业素质方面参差不齐,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信息技术服务系统的应用频率相对较低。尤其是一些资历老、年龄大的管理人员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力严重缺失,这不仅影响了工作进度,而且也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绩效的提升。

三、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一)健全发展机制,创新产业结构

作为政府部门需要推动制度建设的创新,科学合理地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确立新的土地流转制度体系,以保障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引导农民自行运作规范化市场,形成以龙头带动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举措,也可以发展农村合作组织,让专业合作系统化、规模化运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努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障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农村经济管理者应该以多元化、全面化、体系化的发展目标作为参考,深入调节产业结构。应该面向全国,面向世界,不局限于当地市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扩大农业区域分工,实行优势互补,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要因地制宜,发挥本土资源优势,逐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型产业,全面提高经济效益。抢抓机遇,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要大力开展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优势农产品的发展。

(二)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号召力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实体数量的逐年递增,市场竞争力日趋严峻,在这种形势下,地方农业部门应当针对本地的龙头企业,制订精准的技术扶持、资源扶持、政策扶持计划,帮助龙头企业扩大对外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投资者与消费者对当地企业产生深刻印象,进而树立企业良好的对外形象。在市场竞争中,龙头企业注重长板优势,及时补充短板劣势,为市场以及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优质农产品,以确定企业在消费者心里的坚实地位。

与此同时,龙头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正向引领与带头作用,定期与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或者农村创业者共同座谈,共同商讨,将企业经营的成功经验和与会人员分享。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也可以扮演龙头企业的顾问角色,及时吸取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并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及社交软件向外界宣传与讲解企业的发展历程,为当地企业的经济复苏作出积极贡献。

(三)完善信息服务系统,构建一流管理队伍

农业经济管理涉及专业的农业技术以及经济学理论等多方面内容,但是,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处广阔的应用服务平台,管理人员可以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农业经济进行宏观管理与微观协调,通过数据库中的各项精准数据,能够精准判断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走向与趋势,进而编制出可行性高的管理执行方案。因此,地方农业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信息系统的硬件设施,使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展开。此外,针对现有的内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讨论、远程培训等方式,提高一线管理人员的个人职业素养与专业管理水平,打造一支一流的农业经济管理合作团队,为农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