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腹泻的病因及防治
2022-11-24许贵宝
许贵宝
(沂水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沂水 276400)
牛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该病在牛群中的发生不分品种和年龄,且犊牛更易发病,直接对犊牛的健康和成活率产生不利影响。牛群发病后整个消化功能明显受到抑制,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胃肠黏膜受损,出现腹泻和脱水症状,机体营养摄入不足,导致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低下。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常见的腹泻包括:消化不良性腹泻、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和寄生虫病等。这就需要养殖人员不断提高牛的饲养管理水平、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和建立健全免疫接种程序,做好牛腹泻的正确诊治,以增加牛只的机体免疫力,使牛群肠道处于健康状态[1],促进养牛业健康发展。
1 发病原因
1.1 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消化不良性腹泻往往是由环境突然改变、饲料难以消化等因素造成的,病牛主要表现为粪便稀薄,呈水样,不含血液和黏液。一般提高环境条件,减少牛只应激状况,或者改善饲养营养后,病牛腹泻症状就会随着减缓若饲养管理不当,牛群营养不良,极易诱发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进而加重腹泻症状,增加治疗难度和用药成本,甚至还会发生病牛死亡现象。
1.1.1 环境变化异常
在牛群生长过程中,如果环境条件突然发生变化,尤其是冬季外界温度较低,或者通风管理不当,冷风直接吹到牛只身上,或没有定期清理掉潮湿垫料,这些都可以导致牛只机体腹部受凉、胃肠蠕动加快,使得饲料没有经过充分消化和吸收就快速排出体外。
1.1.2 饲料因素
若饲喂过程中,给牛群食用粗纤维含量较高的粗饲料,牛只瘤胃难以消化,尤其是犊牛瘤胃反刍功能不健全,对于难以消化的饲料更加敏感,极易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在牛群生长过程中,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的营养成分有所差别,如果突然更换饲料,牛只消化道难以适应新的营养成分,也会抑制消化功能,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另外给牛群饲喂劣质饲料后,能够促使肠道黏膜受损,牛只发生水样腹泻,粪便中携带大量黏液。
1.2 细菌引起的腹泻
1.2.1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通常情况下在牛只肠道内存在,机体处于健康状况时,不会对牛只产生危害或影响,但当肠道内蓄积大肠杆菌数量增多,或者卫生条件较差、生活环境污浊,牛只体质变差等情况下,牛群极易感染大肠杆菌性腹泻。病牛表现突然腹泻、机体脱水或发生酸中毒症状。在临床方面牛群感染大肠杆菌后,会出现下面3 种类型[2]。
一是肠毒血症:通常出生后一周内的犊牛容易发病,由于犊牛体质较差,往往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就会发生死亡现象,病程较长的出现腹泻、兴奋症状,随后转变为精神萎靡、呼吸频率增加,最后昏迷死亡。二是败血症:刚出生的犊牛发病率较高,病牛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腹泻,粪便呈鸡蛋黄色,病程较短,大约为1~2d。三是肠型:病牛体温升高,腹泻,粪便呈黄白色,携带凝血块或凝乳块。大肠杆菌随着血液循环达到全身,导致病牛发生肺炎、关节炎症状,最后虚脱死亡。
1.2.2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引起牛群发生细菌性腹泻主要致病菌之一,在临床方面还可以引起肺炎。沙门氏菌也可以长期存在于牛只消化道内,在牛只体质和抗病力下降的时候,沙门氏菌就会趁虚而入对机体造成威胁而产生腹泻症状。病牛粪便中携带脱落黏膜或血液,整个病程维持10d 左右,病牛或康复后的带菌牛可以长期向环境中排放沙门氏菌,对健康牛群带来威胁。
1.2.3 产气荚膜梭菌
大多情况下,牛群受到产气荚膜梭菌侵扰后,都会产生腹泻症状。病牛发病突然,体质虚弱、出现神经症状,触摸腹部有疼痛感。剖检典型病理变化是小肠黏膜出血。
1.2.4 魏氏梭菌
牛群生活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容易受到魏氏梭菌的侵扰,所以在牛群场由本病菌引起的腹泻往往呈散发性,尤其是营养不良的牛群中,病牛通常表现严重的出血性肠炎、排出粥状稀薄粪便,粪便颜色呈暗红色,触诊病牛表现明显的腹部疼痛感,诊治不及时病牛会很快死亡[3]。
1.2.5 弯曲杆菌
牛只摄入受到弯曲杆菌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后,病原菌可以在空肠内寄生,对肠道黏膜产生巨大损害,引起病牛体温升高、急性肠炎,粪便呈灰绿色,随着病情延长粪便中携带黏液或血液,诊断和治疗不及时会发生死亡现象。剖检病死牛可以看到肠道黏膜坏死和出血。
1.3 病毒性腹泻
1.3.1 黏膜病
黏膜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系列病症,病牛不仅会出现肠炎症状,在发病初期还表现呼吸道症状,体温升高,食欲下降,鼻腔流出黏液,口腔黏膜或鼻镜出现溃疡或糜烂,舌头表面坏死。随着病情发展,病牛出现水样腹泻,粪便中可以看到黏液、血液或泡沫,气味恶臭。2 岁以上的牛群感染本病,一般呈短期腹泻,体温稍微有所升高,通常不会发生死亡现象。
1.3.2 轮状病毒
牛群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轮状病毒病,尤其是新生犊牛发病率更高,往往能够高达50%以上。一般情况下犊牛单纯感染轮状病毒而没有受到细菌感染时,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力逐渐恢复健康。奶牛感染轮状病毒后,由于感染程度不同,症状有所差别。在临床方面表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发生腹泻、机体脱水和休克。有的病牛体温升高、口腔中流出液体,四肢无力、喜欢躺卧,此时病羊腹泻严重,腹部膨胀,剖检可见整个肠道蓄积大量液体[4]。
1.3.3 冠状病毒
牛群感染冠状病毒后可以引起急性小肠结肠炎,因为冠状病毒可以对大肠隐窝和小肠绒毛膜细胞产生严重损害,不仅抑制机体消化功能,致使牛只对饲料营养消化和吸收不良,而且还能够造成肠道炎症。一般情况下,牛群管理粗放、饲养营养不足等,造成机体体质和免疫力降低,容易诱发感染细菌性疾病,此时冠状病毒可以趁虚而入,发生混合感染病症,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1.4 寄生虫
如果牛群生活环境潮湿,粪便蓄积过多,会给寄生虫或卵囊的繁殖带来方便。环境中寄生虫虫体或卵囊数量过多时,就会增加牛群感染寄生虫病的概率。通常不同年龄的牛只都可以发生寄生虫病,病牛表现为腹泻,粪便中携带血液和黏液,精神极度沉郁,皮毛粗乱,机体逐渐消瘦、贫血,整个病程较长,防治不当会发生死亡现象。
1.5 其他
在预防或治疗疾病过程中,经常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药物,不仅容易产生耐药性,还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去平衡,造成牛群产生腹泻症状。另外牛群经过长途运输、转群或免疫接种后,都会发生应激反应,机体内分泌失调,肠道菌群也容易失去平衡,进而产生腹泻症状。
2 治疗方法
一旦牛群出现腹泻症状,需要认真查找、了解牛群发病原因,然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治疗,才能提高治疗效果,帮助病牛尽快恢复健康。对于单纯性消化不良性腹泻,需要改善病牛生活环境,避免环境温度突然降低,及时更换潮湿垫料,供给营养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饲料,减少各种应激情况等。经过简单调理,给病牛使用帮助消化药物或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或微生态制剂,病牛腹泻症状就会减轻。针对严重腹泻的病牛,需要及时补液再对症治疗。
治疗病牛腹泻应遵循:强心补液、适当缓泻、修复肠道黏膜和防止继发感染等原则,从根本上消除发病原因,帮助病牛尽快恢复健康。临床方面采取的治疗方法如下:首先停止给腹泻病牛饲喂食物,减轻整个胃肠的消化压力。对于腹泻严重的病牛需要静脉注射强心剂、复方氯化钠和葡萄糖溶液。也可以使用口补液盐水来补充机体的水分流失。然后使用大黄苏打片,有利于及时消除瘤胃内腐败发酵物质和调整机体酸碱度,减缓酸中毒给病牛带来的危害。同时使用胃蛋白酶和酵母片,以修复肠道黏膜。
针对细菌性腹泻,有条件的可以结合实验室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药物来治疗细菌性腹泻。建议选用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小檗碱和氟苯尼考等广谱抗生素来治疗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或魏氏梭菌等引起的腹泻,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和提高治愈率。
针对病毒性腹泻,可以使用干扰素或中草药来提高病牛免疫力和抗病力,抑制病毒在机体内继续复制,如将黄芩78g、黄连10g、葛根10g、当归10g、栀子15g、白芍10g、木香10g、柴胡15g 等中草药混合进行煎煮,灌服,每天1 次,连续4d 左右,可以明显减缓腹泻症状[5]。
针对球虫病引起的病牛腹泻,可以使用抗球虫药物来治疗,生产上经常选用磺胺类药物或伊维菌素等。同时还需要防治牛群感染线虫类寄生虫病,以减少对肠道黏膜产生的伤害,维持机体肠道健康[6]。
3 防控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
在牛群生长过程中,需要供给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圈舍温度和通风合理,避免冷风或低温给机体带来的冷应激,还需要及时更换潮湿板结的垫料,避免牛只腹部受凉而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虽然牛属于草食动物,但是饲喂给牛群的饲草需要切碎或铡短,有利于牛只采食和进行消化吸收。对于一些难以消化的农作物秸秆,可以进行青贮或氨化,不仅能够减少秸秆中营养成分的损失,利于瘤胃进行消化和吸收。
对于刚出生的犊牛,由于自身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需要供给容易消化的营养全面的饲料,避免犊牛出现消化不良现象。在不同生长阶段更换饲料时,需要过渡饲喂1 周时间,使机体消化系统逐渐适应饲料营养的改变,避免消化功能受到抑制而发生腹泻。另外供给牛群的饲料原料必须优质,严格剔除劣质饲草或精饲料,减少对消化道黏膜产生的损害,降低牛群产生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3.2 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根据本场作息时间,制定合理的卫生消毒程序,每周定期对牛群圈舍内环境消毒1~2 次,使用火碱溶液对圈舍地面和墙壁进行消毒处理,使用百毒杀喷雾杀灭或减少环境中存活的病原体。尤其在圈舍空置期间,需要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使用2~3 种及以上的消毒剂对整个牛场圈舍内外进行消毒处理,最后用甲醛和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环境中存活的病原体,为今后牛群的健康生长创造干净卫生的环境。日常生产中可以每周定期使用碱水将料槽和水槽清洗和消毒一次,能够有效杀灭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还可以在饮水中定期添加适量的酸制剂,能有效抑制致病菌的繁殖,对维持牛群肠道健康非常有利,可降低牛群感染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的风险。
3.3 加强免疫接种
根据当地疾病发生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选择优质且毒株对型的疫苗给牛群进行接种,提高牛体抗体水平,增强对外界病毒的抵抗力,避免受到野毒侵扰而感染病毒性疾病。
4 小结
综上所述,在临床方面引起牛群发生腹泻的原因比较复杂,且临床症状也不同,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腹泻,牛群消化功能都会受到影响,甚至肠道黏膜受到严重损害,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和吸收降低。病牛表现生长缓慢、体重增加不足、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性能降低。长期腹泻还可以促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极易诱发各种疾病。所以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营养均衡且容易消化,更换饲料时需要过渡饲喂,同时维持圈舍环境相对稳定,以减少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发病率。加强消毒管理,及时杀灭环境中存活的病原体,可降低牛群感染细菌性或病毒性腹泻的概率。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可避免牛群感染病毒性腹泻。做好驱虫工作,合理使用药物来预防牛群感染球虫病或细菌性疾病。日常管理中需要增强责任心,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根据牛群发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治疗腹泻病,促使牛群尽快恢复肠道健康。这样采取综合措施来降低牛群感染腹泻性疾病的概率,确保牛群健康生长和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