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新时代岭南文化的演进提升研究

2022-11-24陈智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8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岭南建设

陈智旭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广州 510303)

文化是民族之血脉,是人民精神的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新时代,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岭南文化的演进提升,需要树立正确的前进方向,做好顶层设计,抓好发展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文化新品牌,传承文化根脉,促进文化融合。

1 树立正确的前进方向

要重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文化发展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发展很难建设起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岭南文化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了岭南地区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树立文化的正确前进方向,重视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3个属性——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要坚持3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强调文化为老百姓服务的基本理念,让老百姓在过上好日子的同时,精神生活得到提升,生活质量不断优化。我们的文化是服务人民的文化;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群众;只有解决“文化归根结底是为人民”这个根本问题,文化建设才有深厚的基础和动力的源泉,才能受老百姓的喜欢,才能接地气。要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着眼于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人民群众能否满意、是否喜欢、是否赞成当作根本标准。要自觉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深刻运用文化发展规律,不断总结提升,努力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评吸收,辨证取舍;兼收并蓄,择善而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弘扬主旋律,也提倡文化多元化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1]。

2 抓好顶层设计

在相关职能部门的统筹谋划和积极推动下,岭南文化越发生机盎然、熠熠生辉,呈现繁荣发展的局面。近年来,岭南地区推出了“岭南文化大家谈”栏目,戏曲、音乐、美术等众位大家你方唱罢我登场,为岭南文化的提升建言献策。岭南文化的演进和提升,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和相互联动。文化建设要与文化体制改革相结合,创新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使文化创造者享有幸福权和获得感;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使经济和文化同步发展;要与对外交流、合作、开放相结合,注重岭南文化的演进提升的策略和方法,彰显岭南文化的魅力;要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创新“文化+科技”的内涵,使文化产业得到持续发展,焕发出夺目的光彩。要拓宽岭南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途径,培养外向型的人才,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宣传新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互联网+”品牌,开展网上展览,建设网上博物馆,构筑岭南文化传播的窗口和前沿阵地,打造岭南文化新高地[2]。

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加务实高效地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新时代,岭南文化的演进提升,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具体做到:一,深入调研,完善深化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增强活力、激活动力;二,明确分工,推动有效落实,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三,补齐短板,实施文化补短板重点攻坚工程,统筹考虑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增强服务效能,提升服务水平;四,扬长避短,加长文化产业长板,通过制定有关政策和鼓励措施,扬长避短,推动文化产业业态创新,争取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3 做好中长期规划

构建“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三层次、主体式的协调运行模式。明确政府引导,从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制定岭南文化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明确实现工作目标的计划书,确定完成目标的路线图;挖掘社会力量,整合产业资源。认真分析岭南文化产品输出、出口结构、出口渠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参照国家对服务政策和文化产品的规定,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激励机制,推动建立岭南文化出口奖励、出口补偿等机制;依法实施文化减免政策、文化税收优惠政策,形成富有岭南特点的文化外向型经济发展机制;进一步健全文化外贸管理体系,积极培育文化整合机构和外向型文化企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文化拿来”,一手抓“文化交流”,促进岭南文化的繁荣发展。要加强岭南地区历史文化和文物的保护,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保护利用好历史文物、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发展好岭南戏剧、广东音乐、岭南美术,以及广绣、广彩、潮瓷、潮雕等文化精粹。打造体现广东特色、中国风范、国际水平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4 坚持为人民服务

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是岭南文化演进提升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打基础、利长远,找准问题精准施策,抓好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业平稳健康发展相关政策落地落实,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当前,要结合实际,研究细化更多务实的措施,创新文旅体融合消费新业态,整合优质资源,加大惠民力度,丰富消费供给,做好宣传推广,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深挖旅游消费潜力。要加大文旅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引进国际国内重大赛事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增加高端产品供给,促进经济和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要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遵循艺术事业发展规律,守正创新,在坚持思想性的前提下,开拓艺术创作多样性表达方法,在作品创作、艺术展示、后备人才培养、市场推广上创新思路。扎根人民,坚持人民导向,创作符合时代精神、唱响伟大主旋律的精品力作;挖掘传统,坚持继承创新,加入时代元素,打造更多经典作品——贴近市场、符合社会需要、创作思想性强、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作品。

5 打造“文化+”新品牌

在市场经济新常态、信息变革新趋势下,多种相关历史文化交织,岭南传统文化内涵建设亟待进一步的演进提升,必须尽快打造文化新品牌,打造新的文化经济格局和产业发展新模式[3]。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的模式呼之欲出,推出“文化+技能”“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广告”“文化+金融服务”“文化+网络”“文化+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4]。近年来,岭南地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优秀美术作品主题展览、优秀网络文艺作品展播等,文化进万家、欢乐下基层,一批高雅艺术走进田间地头,“飞进寻常百姓家”。

如今,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对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快数字化建设,打造数字文化新高地,是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文化+互联网”成为文化单位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文化产业、文化服务、网络艺术、智慧旅游、智慧文博、科技考古等都成为文化事业的新业态。创新是生命线,创意是生产力,文化最需要创新、创意。文化创新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综合创新,既能将文化资源活化起来,又能给消费者丰富的崭新的文化体验。文化创意可以“旧瓶装新酒”,如新编粤剧《决战天策府》,得到年轻人的广泛好评;也可以“新瓶装旧酒”,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传统的故事运用崭新的表达;更需要“新瓶装新酒”,展现文化的独特魅力。要进一步培育创新平台,扩大创意群体,增强从文化创意到文化产品再到文化企业的发展新动能,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要打造文旅体融合示范地,“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重视体育文化,加强文体事业的交流合作,推动文化、旅游和体育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的魅力,感受文化之美,提升审美情趣,陶冶心灵之美”。文旅融合能使文化更具活力,旅游更具内涵。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跨界经营、品牌输出、兼并重组等方式,打造现代化文化和旅游龙头企业集团。

6 传承岭南文化根脉

岭南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形成已有2 0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应继承岭南文化的根脉,不断创新,发扬光大。近年来,关于岭南文化遗产保存与继承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岭南地区积极发掘地方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群众的民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姿多彩,佛山拳术表演、中山市小榄菊花会、粤西的“龙母诞”、粤东的“妈祖诞”等。为了更好地传承岭南文化根脉,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对大量古建筑等出土文物加以维护、修复,使历史文物重焕光彩。同时,将修复好的文物向群众开放,展示历史文化的魅力。例如,对已经打捞的“南海一号”沉船有效地加以保护、修复,建立了博物馆;为加强对粤剧这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建立了粤剧艺术博物院,继续发扬粤剧优秀传统文化,使粤剧这一岭南地区优势剧种在国内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迅速增强。

文化传承、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切实加强管理,完善文物信息资料建档工作,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科技+文物”“互联网+文物”,建立“历史文物数据库”,重视文物保护,不断丰富文物价值传播的技术手段。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文化知识产权的有关立法制度和文化保护人才培育机制,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人才成长,使文化建设人才茁壮成长,为岭南文化传播提供人才保证。积极参与岭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对散落民间的各种文物保护加以整理与修缮;举办丰富多彩的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使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研究成果进社区,进大、中、小学的校园;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平台,推出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专栏,积极打造、推介和宣传岭南文化[5]。

7 推动文化融合

中华文化的蓬勃发展需要经常性的互动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需要立足于中华历史人文沃土,也需要具有更宽广的全球人文科学发展眼光。粤港澳大湾区临近中国南海,是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包括海外经贸文化交流的主要门户城市。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要加大中华文化交流合作步伐,通过举办粤港澳岭南文化交流合作活动,打造人文湾区名片,讲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开拓增强岭南文化创新活力的海外资源,进一步拓展与海外的人文文化交流活动[6],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气度和胸怀,融会贯通大湾区丰富多彩的人文元素,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度对接双区战略和科技变革,努力推动“科教融合、文旅融合、产教融合、艺科融合”,不断夯实湾区建设的文化根基。

总而言之,岭南文化作为岭南民众共同的理想、价值标准、认识方式、思维方法、生活习惯、审美趣味等的综合表现,为民众带来人生导向和价值指引,并融入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岭南人拥有强烈归属感的精神根脉。文化是软实力,一定要努力做好文化传承工作。创建精神文明需要不断繁荣文化事业,需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要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改革开放的精品力作。一是加强文化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文化领域的人才队伍和青年骨干;二是大力推动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以更多精品力作彰显新时代岭南文化新气象;三是积极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更好的品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促进岭南文化的融合发展;四是持续推进岭南文化“双创”工程,以更大力度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五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更高标准打造数字文化引领地、文旅融合示范地、文化创意新高地;六是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七是健全制度体系建设,提升文化领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岭南文化带领着岭南人敢闯、敢试、以“摸着石子过河”的非凡勇气,创造不少奇迹,形成独特经验。通过不断演进和提升,新时代的岭南文化一定能焕发新的光彩,创造新的辉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岭南建设
岭南荔枝红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岭南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新岭南文化引领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