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设计的力量在学科之间穿梭和漫游

2022-11-24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22年4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科设计

文/魏 洁(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

2022年6月19日,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北京大学现代广告研究所承办的“新文科、交叉学科视阈下的视觉艺术研究——2022全国美术与书法、设计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学术论坛”在线上举行。在“设计”与“设计学”的分论坛上,来自各个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设计学的跨学科问题,以及所在学校的具体实践。此次分论坛的论题主要包括3个方面:学科架构的理解与调整;学科教育的理念与模式;学科融合的方法与视野。论题集中而明确,内容富于启发性,参会专家们对论题的思考深入独到,引发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话题。

一、学科架构的理解与调整

在学科架构问题上,围绕设计学的学科目录调整与探索做法,中国美术学院的何晓静老师就学科目录调整的问题,围绕办学历史、办学理念、教学措施,以及扎根本专业几个方面,介绍了来自美院的经验。在学科建设的视角下,中国美院稳固构建教学模式,以设计史论为主导,主张“论从史出,史以物秉”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中国美院“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北京大学的李溪老师结合跨学科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探讨了跨学科对学科框架产生的影响。以往在传统学科框架内部不容易发现的问题,往往通过跨学科的思维整合,能够拓宽学科的边界,拓展问题的框架,从而得到创新的议题、创新的视角。南京艺术学院的学科办法是在办学中根植于中国设计学科求实、求美的科学观,在专业学科建设强调“学”的问题。熊嫕老师从“学科观”和“科学观”的概念辨析、内涵边界问题,分享了南京艺术学院学科体系建设中的“变与未变”。所谓学科之变,即结构之变、目标之变、内涵之变、成效之变。学科未变,即对学科的根本问题的追问。

针对设计学科建设的基点问题,中央美术学院的周博老师,从国际性、前沿性、本土经验的参照系讨论了学科建设的统筹兼顾的平衡理念。设计学科建设的基点问题是从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文化的传统出发,从人才培养的问题出发的。周老师提出了在观念上,从“设计师”到“设计人”的培养观念的转变。

二、学科教育的理念与模式

设计学院和设计学科存在的必要性,是思考学科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模式的关键。北京大学的李迪华老师就此问题探讨了学科、专业与设计的关系。李老师强调:“专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才是中国设计教学的核心。”李老师从观念的转型、治理的设计、环境的设计、艺术设计、生活的设计、产品的设计、服务的设计7个方面理解专业教育。他提出,设计学的教育模式应当渗透到所有的学科中去,渗透到环境需要、国土需要,人的需要中去。

浙江大学的李承华老师亦是从学科教育的角度分享了浙江大学艺术与设计的专业建设以及学科专业的整合情况。浙江大学把视觉传达、环境艺术、影视动画、数字交互整合为艺术与科技专业。浙江大学艺术与设计专业在教育理念上主张整合教育模块;在培养模式上重视塑造学科精神、人文素养和设计创新;在教学改革上,打造多维度教学模式。“艺术与科技”是一个很宏大的主题,浙江大学开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建设,在文化数据的具体实践上做到了落地务实。

上海大学的陆丹丹老师围绕学科教育问题,从核心课程体系的建设分享了上海大学的海派设计、创新的文脉,都市文化设计的学科建设经验。面对千头万绪的学科知识定位、核心课程设置的问题,陆老师认为,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学科建设当中,应当关注设计的本源问题、设计的属性问题,以及设计的审美价值问题。

南开大学的吴立行老师就学科目录的调整,分析了学科培养的新阶段、新优势。学科目录调整是对专业学科的强化,对专业学位的支持。这些变化,对设计意识的获取和明确、学科的交叉性和联系,以及利于中国设计学的形成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三、学科融合的方法与视野

学科融合的要义在于将“学科的思维”转化为“问题的思维”。同济大学的胡飞老师从学科交叉和发展的主题向我们介绍了同济创新设计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以及由设计学科牵头的学科群的建设。胡老师提到了同济大学“为共同挑战而设计”论坛中对多学科协同应对问题的探讨。他强调:“问题比学科更重要,以问题驱动,面对共同的问题和挑战,共同应对真实世界的挑战。”

四川大学的汪燕翎老师基于设计学科的一线教育经验探讨了新文科和新的学科目录的问题。汪老师的洞见锐利,提出:“学科调整应重视设计理论和学科探索的经验,更多考虑到设计的深层差异性。”新文科不是简单的学科融合,而是对文科的创造力、知识创造的素养、洞察问题的能力的再生。

广东工业大学的张黎老师围绕交叉学科问题,分享了设计学科的另类科学的讨论。张老师从福柯的理论中引申到了学科和专业的差别,提出了设计领域的现实和挑战。例如,话语性设计、对抗性设计、女性设计,以及关于“设计思维”“科学思维”“认知思维”的关系,她认为三者的融合是新设计的走向。

清华大学的周志老师梳理了过去的几次设计学科目录调整特点,探讨了设计学科的定位与变化,并从装饰杂志的投稿文章分析了学科中的研究范式的差异。此外,周老师还针对最新的学科目录中交叉学科的出现,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分离,提出了好结果和坏结果的讨论。

纵观本次分论坛,围绕新文科与学科目录的调整问题,各位老师基于设计学科办学哲学理念与经验各抒己见。总体而言,新文科建设与学科目录的调整将一些原有的、潜在的设计学的学科建设和教学问题呈现出来,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科间相互联系、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和共同提高的机会,用设计的力量在学科之间穿梭和漫游。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家全面启动了“四新”的学科建设,以及对学科目录进行了调整。新的学科建设有3大特点,首先是新与旧。新学科与原与学科之间有新旧之分,其次是设计学科强调打破学科界限,重视学科交叉,再者,设计学科强调问题解决,重视学科实践。我们不断的在探索设计教育的问题,涉及学科交叉的问题,涉及未来的问题。我想在这些问题上我们是有共识的,如何实现,通过什么样的路径保障?毕竟教育是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而每一所院校有不同的历史、资源和条件,所处不同地域,如何抓住机遇,特色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首先,新与旧之分。在过去几十年里,艺术设计教育更多的是对西方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引进、吸收与再消化。在新时代与新科技信息语境下,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之路,是所有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并积极为之付出努力的方向,摆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新问题。如何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发出中国设计教育的声音,打造外国设计经验输入与中国设计智慧输出的双向平台,形成我国设计教育、设计研究的新体系。

其次,设计学科建设强调打破学科界限、重视学科特色。当然,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也不能盲目,要根据自身办学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学科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发展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设计教育面对新的转型和挑战,设计学科的建设要面向国家需求、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立足地域师资的优势和特色,形成特色鲜明,适应未来转型的设计体系。

再者,设计学科更应该注重解决问题,重视学科实践。设计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当今世界正面临重大的变革与重构,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我们不仅应该重视理论创新,更应该重视设计问题的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问计于民。问的是计,求的是行,其本质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认识论。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也应该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与解决,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时代性。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学科设计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超学科”来啦
有种设计叫而专
书封与现代艺术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