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管理在茶叶种植中的应用与推广

2022-11-24常海波安徽郎溪县中等专业学校安徽宣城2421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8期
关键词:茶树茶园害虫

●常海波(安徽郎溪县中等专业学校 安徽 宣城 242100)

1 茶叶种植精细化管理原则

1.1 全面原则

在茶叶种植中,各茶园要建立起完善的茶叶种植监控系统,科学、合理地评估茶叶种植中的各个环节,采集、归纳各种植环节的具体数据。在后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中找出种植环节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优化,保证茶叶种植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1.2 基础性原则

所谓基础性原则,重点在基础,精细化管理各个环节,只有落实到基础,才能发挥真正效用。在茶叶的种植中,从水肥设备、整地标准、茶叶苗选择、栽培管理到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都需要加强基础性工作,只有扎牢根基,才能保证精细化管理基础性作用的发挥[1]。

1.3 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考验的是茶叶种植者的经验水平。要对种植管理环节进行科学把握,茶园管理者要加强对理论知识和机械操作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茶叶生长状态的认知能力,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及时判断,提出应对方案。适度性原则的总体目标是保证茶叶的正常生长状态,适度人工干预,最终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

2 利用科学工具提高茶叶种植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茶叶种植和加工有千年的历史,我们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适当借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辅助,对提高茶叶种植的规范性,提升茶叶品质大有裨益。

2.1 利用GIS进行茶叶种植区域划分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简称,通过计算机软件,将地球表面的多种地理信息进行信息化处理,并进行数据储存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利支撑。当前的主要地理信息包括山体类型、经纬度、海拔、降雨量、温度等,将这些信息同当地气象站的记录资料相整合,建立空间模型,可分析农作物在该区域是否适宜种植。如在衢州利用GIS和数字高程模型分析衢州市的茶叶种植情况,将整个地理区域划分成最适宜、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4个区域,与当前茶叶的实际种植情况基本符合。

2.2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技术引入,使茶叶种植更加的科学化。

2.2.1 在种植施肥中的应用在茶园中,最常见的施肥技术是采用测土配方施肥。该方法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化学分析,通过土壤采样,精确测定某地块土壤所含微量元素成分和比例,并以此为依据,结合茶树种类和实际需求量,依托计算机技术,精确计算所需施肥种类和施肥量,并且通过动态观察,实时补充营养。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节约、科学、高效的目的[2]。

2.2.2 在茶园选址中的应用茶叶种植地的选址对茶叶品质有重要影响。在茶园选址时,科技人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结合卫星数据,观测茶园的土壤类型、山地坡度等环境因素,科学选址,且为茶园设计建设提供依据。同时,若茶园不得以选在缺水地块,也可提前安装蓄水装置。如果种植地海拔较高,要综合考虑水分和光照因素,合理密植。

3 病虫害防治精细化

当前防治存在的问题是化学农药滥用,导致农药茶叶残留超标、益虫被杀死。当前缺乏无公害防治技术,生物防治占比低,有效的生物制剂种类较少,技术难题突破受阻。

病虫害是茶树生长过程中的一大威胁,在做好防控的同时,更要树立绿色调控的理念。通过利用绿色施肥、除草、灌溉等措施,维系整个茶园的生态平衡,保证园内物种多样性,形成适宜茶树生长的大环境,达到利用生态控虫、防虫的目的[3]。

3.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有两种:一是引入常见害虫的天敌,将蜘蛛以及瓢虫等天敌投放到茶园,防治效果显著且长久,但要控制天敌的数量,避免适得其反;设置人工鸟窝,吸引益鸟对害虫进行杀灭。二是利用微生物菌体杀灭害虫,利用细菌制剂等活体微生物农药有效防止茶毛虫,幼虫会在10 d之内死亡。利用白僵菌孢子液可以防治卷叶蛾等害虫。

3.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较为常规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别的害虫,喷洒对应的药剂。如用3%吡虫啉防治茶叶绿叶蝉,防治的最佳时间在每年的5~8月。利用天然生物杀虫剂如皂粉等进行防治,或喷施适量的昆虫激素,在害虫种数不多的情况下,尽快控制其发展。

3.3 物理防治

3.3.1 人工捕杀法针对害虫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杀灭,如利用害虫假死的特性,在茶树下提前铺好薄膜,通过晃动茶树,将害虫振落并集中清理。

3.3.2 趋向性诱杀法可以利用害虫的趋向性,设置黄色或蓝色的粘虫板,有效杀灭绿叶蝉、粉虱等。也可利用雌性激素设置捕虫网等。

4 茶叶种植技术

4.1 土壤管理

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土壤的状态。土壤管理包括松土和除草两方面,同时,茶农还应注意利用土壤表面的覆盖物,保证土壤的蓄水能力。

4.1.1 加强除草工作在山区茶叶管理中,主要是清理茶园的杂草。由于茶园密度较大,除草主要是通过人工劳动方式。利用人工除草,彻底地清除杂草,使得茶树生长更为茂盛。对于一些稀疏的小草,可以喷施除草剂,确保除早除了。

4.1.2 重视松土对于成龄树而言,要定期进行松土操作,保证树根透气,并根据实际,确定松土的深度。在松土时,要避免伤到树根,遇到缺土的茶树,适当添加土壤,保证茶树植株稳定。

4.1.3 做好土壤覆盖物检查对于新植的茶树,要做好土壤覆盖物工作。一般是用野草、稻草或其他作物秸秆,铺盖厚度8~10 cm,以覆盖后不见土壤为宜。茶园覆盖具有很多功效,如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水土流失、保水保肥。铺入的杂草腐烂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结构和生物特性,提高土壤肥力,利于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但是必须保证覆盖物本身干净,没有携带污染物[4]。

4.2 水肥管理

对于新种的茶树,定植时就要施加长效基肥,成活后继续施用速效肥料。不同种类的茶树,可在其不同生长阶段,在根部堆放自然肥料,以农家肥、有机肥等为主。施肥可结合浇水同步进行。对于采叶期的茶树,多施用氮肥,辅助添加磷肥和钾肥等。在上半年的茶树重要生长期,可通过叶面喷施法进行肥料补充。

4.3 茶树的修剪

在茶树的管理中,修剪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科学修剪可以使树冠合理成形,提高茶树通风性,保证茶树品质。按不同的修剪程度可分为3种,即定型修剪,奠定树冠形态基础;轻修剪,树冠形态微调;重修剪,重塑树冠形态。

修剪时期在9~11月,此时生长相对静止。修剪时,尽量保留分枝的外侧芽,利于茶树向外生长,发现病枝、弱枝要及时剪除。每次修剪时,剪口应注意保持平整,有助于枝干的快速愈合。

5 精细化管理在茶叶种植上的推广

5.1 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推广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益,使得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种植模式得以传播。另一方面可以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使茶农的整体经营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5.2 精细化管理有益于茶园的持久发展

传统的粗放经营生产成本较大,通过精细化管理,各项成本支出可以细化,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提高员工待遇,进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各项支出明晰,管理者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茶园的经营状态,明确改进方向。同时,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心态,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引入现代化公司管理体系,逐步更换相关设备,提升茶园的竞争力。

5.3 精细化管理可提高茶农的科学种植意识

当下,茶农的科学种植意识淡薄,主要凭借经验进行劳作,在适应市场需求时,力不从心。推广精细化管理,重点在于推广先进的种植理念,培养与市场接轨的管理理念。一方面,通过官方的权威平台,开展多层次的茶树种植科普活动,在专家和农户之间搭建沟通桥梁,解决种植户多年的困惑。另一方面,设立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展示先进的种植管理方法,引导农户科学种植。在多方面的配合下,在整个地区建立起科学种植的群众基础。

5.4 精细化管理要着力推广机械化

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很多茶园依然靠人力进行管理,种植质量不高,品质不一,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农业自动化时代。茶叶种植的机械化是精细化管理的有力保证。在种植技术推广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树种、不同地形,合理引进适当的机械设备。推广种植器械,可提高茶叶的种植效率。当茶叶种植户享受到机械化带来的福利后,会对农业机械化有更深的认知,对新事物也会更易接受,对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5]。

6 总结

茶叶种植的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面向的是未来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广大从业者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只有充分依靠科学化种植,形成精细化思维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茶叶品质,实现茶叶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茶树茶园害虫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中国西南 茶树和中华茶文化的起源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茶园飘香
寓言二则
周宁生态茶园
茶园观色
茶的箴言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