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推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策略

2022-11-24王云艺吴晓曦黄家琳王安洪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8期
关键词:体教体育课青少年

王云艺 吴晓曦 黄家琳 王安洪

(哈尔滨体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训练,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体教融合是体育和教育的融合,德智体美劳五育本身就是融合在一起的,体育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青少年在学校的时间很长,体教融合需要解决学校体育运动发展的问题。比如,学校组建高水平俱乐部,很多体育高水平国家的体育基础都建立在学校基础上。只有体育与教育融合,才能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落实程度。

1 体教融合推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青少年是我国人口重要组成部分[1],现今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国家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青少年健康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与提高,其原因是我国没有一套核心的体系以及如何锻炼才能够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方法,没有使人们了解体育与健康的根本关系及重要性,没有得到学生及家长的重视。

人们生活在现代化的城市中,无意中丧失了很多运动的机会;远离了很多健康要素,包括食物、人际关系、运动、微生物、阳光等,加工食品越来越精细,体育运动越来越少,青少年接触阳光的机会越来越少,户外活动越来越少,肠道、口腔、呼吸道等疾病增多。人们的身体在社会现今环境下逐渐退化,提高了各种慢性病和生活方式病的发病率,如过敏症、哮喘、糖尿病和肥胖等,更导致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下降,儿童青少年的笨软硬等现象。

这就需要人们善于观察、研究,及时总结,发现哪些是已经丧失的运动,并且需要通过一定的运动方式进行改善。这些问题亟须通过强化青少年的运动,重视学校体育来解决。青少年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他们要全面发展,包括身体与心理,通过体育运动实现更多的健康储备。

2 体教融合推进青少年健康发展面临问题的分析

2.1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国民应享受的基本教育,换而言之,是国民应具备的基础素质。学校将德育、智育、美育、体育教育视为重点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核心能力。从狭义角度讲,体育课的功能可以提高学生的协调、灵敏、平衡、力量等素质。从广义角度讲,体育课对国民增强国民体质,提高民族素质,增进青少年健康,促进青少年身心协调发展,提高其个体社会化,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学校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率,忽视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2]。

2.1.1 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定位单一

目前学校体育教育仅强调单纯运动,即活动。单一运动技能很难完全满足身体对运动所有的基本需求,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的敏感期是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过后,神经突出的修剪现象发生,以及身体神经突出髓鞘化结束,基本运动技能的发展趋于完成。如果这一时期仅仅让青少年接触一项运动,那么对青少年今后的全面发展会造成一定的损失[3]。

2.1.2 学校体育的教学管理问题

现如今学校体育的现象中,要考试才练体育,考完就放弃,有时间就动一动,没时间就放弃,学习不紧张才想起运动,学习紧张放弃体育等,这些现象比比皆是[4]。因此,需要体教融合来解决这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矛盾问题。体育与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体育锻炼的核心问题。

2.1.3 不重视与家长的沟通

人们的健康意识薄弱,来自家长和社会的不接受、不认可、不支持,使体育与教育融合举步难行。家长与社会认为体育锻炼仅仅是体育运动员的事情,普通学生所要面对的只有学习,不重视青少年健康问题,把体育锻炼认为是对人体的负荷,把锻炼的概念与健康概念混淆。

2.2 体育改革的需要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举国体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是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提高了我国运动健儿在国际赛场的成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但是,运动员文化教育方面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低下成了较为普遍和典型的现象。传统体育盲目为青少年提供各种运动机会,但并没有考虑青少年的具体需要。

过早获得重大比赛(全国、全省专业竞技比赛)荣誉,可能影响青少年及家长的心理期望,影响青少年的发展。另外,过早确定专项运动项目也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综合发展[5]。

2.3 专业体育技术与教育的互相作用欠缺

体教融合实际上是体育与教育的相互融合,将过去分离的体育与教育重新融合为一体,体育技术与教育理念相融合[6]。科学锻炼素养包括让人们明白运动的好处及不运动的坏处,教育应该研究如何提高体育锻炼素养。

解决盲目、不系统运动以及青少年某一项运动能力缺乏等问题,将其研究结论和成果与教育领域相关制度融合,将其知识理论和具体运动方法通过教育的手段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知识。家长可重视的观念,教师可运用的方法,应多方面共同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的目标得以实现。

学校体育资源针对性地给予运动成绩优异的学生,造成青少年体质发展不均衡,对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重视不足,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法。

3 体教融合推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策略建议

3.1 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观念,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成功的基础

体育是维持健康的必要手段,应增强人们对运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身体活动是促进健康,保养身体的必须手段,运动对健康的作用是药物无法代替的,不良生活习惯会对身体逐渐侵蚀,导致青少年成为慢性病的“后备军”。

3.2 增加社会关注程度与宣传力度,获得更多社会支持

体育应该深化其内涵,使其能够解决人们如何健康运动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如何提高一项运动技能。

通过体育与教育融合,使学生及家长了解体育锻炼与疾病风险的关系,而不仅仅是获得健康,以求得学生本身的主动锻炼以及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家长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加强家长的体育知识教育。运动锻炼对身体的影响是有敏感期的,教育工作者及家长要为青少年的终身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明确体育运动与终身幸福的紧密关系。家长可以作为青少年课外运动的监督者、鼓励者、引导者。

3.3 树立学校体育的新定位、新理念,以及对教师的新要求

3.3.1 学校体育的新定位

树立体教融合前提下体育课程的全新概念,明确学校体育对推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学校体育课绝不仅仅是运动技术能力的教育,更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身体维护保养的教育,是关于身体使用的教育,需要人们重新认识体育课的根本性质。

3.3.2 学校体育的新理念

由于学生体质不同,素质不同,对各种项目运动的接受能力也大不相同。然而,学校体育对提升学生健康素质的作用是一致的,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体质标准评定指标。

3.3.3 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首先,要确保活动的正确性和规范性,所学运动是否符合现阶段青少年身体成长发育的规律,动作是否到位,动作是否规范等。其次,要学会活动,具体指学会运动的方法,了解其运动的概念,使学生掌握运动的基本概念,提高自我运动能力。最后,要合理活动,运动负荷是否合理,运动安排是否合理等。仅仅是简单地动起来是不够的,只有在正确指导下的合理活动才能够实现健康。

体育系统部门有大量退役运动员,这些运动员长期多年从事体育运动,其对体育运动技能理论更加专业,能够为学校体育作出巨大贡献,以提高校园体育水平,解决校园体育教师能力不足以及体育教师资源不足问题。

改变以往仅有体育教师重视运动的固化校园气氛。所有教师都应该积极提倡和参与健康锻炼,共同创建健康校园环境。

3.4 建立体育课的新模式

3.4.1 体育课要有一定的运动强度

只有身体活动到达一定强度,才能动员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等身体各个机能器官的协调作用,才能够达到锻炼的作用。改变以往放羊式体育课,这需要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指导性文件,如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等指导学校体育实践活动的相关文件,并且加强体育管理部门及学校对相关政策及指导思想的落实工作,把工作做到实处,保质保量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3.4.2 提高体育课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

改变以往体育课没有存在感、体育课的作用仅仅等同于课间活动的错误思想,树立体育课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观念[7]。

3.4.3 培养基本运动技能

基本运动技能是身体自信的前提,身体自信对建立心理自信、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作用。基本动作技能是促进大脑神经发育的重要手段,对阅读、写作能力都有促进作用。掌握基本动作技能是享受体育的门槛,是终身体育的门槛。

让青少年对任何运动项目都能够快速掌握,任何复杂动作都能够顺利拆解开来。任何复杂动作都是简单的基本运动技能组合,掌握更多的基本运动技能,就能够组合成更多的运动,进而掌握更多的运动项目技能。抓住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的敏感期,让青少年从事各种运动,抓住发展多种基本技能的机会。

3.5 发掘青少年体育比赛的新作用

3.5.1 心理健康离不开运动

现如今,体育运动能力更是一种人际交往能力,运动不仅能带来身体健康,还能带来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又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重要作用。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术能够更顺利地参与更多的运动项目。应无界限无隔阂地利用体育交流这个良好平台,增加人际交往能力。这对于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积极作用,通过体育活动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3.5.2 体育比赛是社会矛盾的减压阀,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

重点开展校园内、社区内的体育比赛。在美国,强调同质比赛,同龄同姓同技同重,每个人有赢有输。比赛规则决定了比赛必须有赢的机会和输的可能,淡化青少年比赛的选拔功能,重视比赛的教育功能,这与重视体育的健康功能同等重要。

比赛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锻炼勇敢的品格,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8]。在比赛中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直接、广泛,增强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形成了特定的课堂社会[9]。

3.6 增加户外体育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亲临自然、沐浴阳光,户外活动对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养成有积极作用。应改革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培养青少年享受体育快乐的能力。改变以往以个体活动为主、活动方式以徒手训练为主的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增加学生间互动协作性项目,增加器械的使用,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及主观能动性,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下锻炼,在快乐中成长,实现快乐与健康双丰收[10]。

3.7 加快体育生活化

运动项目可以进入学校、家庭,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应号召人人运动,每个人都有享受运动的权利[11]。重视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体育氛围,重视家长的体育素养培养[12]。

4 结语

体育与教育相融合推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道路虽然曲折,但是其所能带来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青少年的健康对于一个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振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青少年健康问题不仅是非常值得人们关注的,而且是社会资源、学校内部、教育领域、体育领域所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体育教融合等多种途径,使青少年健康发展获得来自社会、学校、体育、教育等多方面支持,切实解决青少年健康发展中运动缺乏、盲目运动、单一与运动等问题,以青少年健康发展为核心,围绕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增强学校体育培养学生快乐体育的能力。

猜你喜欢

体教体育课青少年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地域特征视角下黑龙江省“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
体育课上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