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级柞蚕科技特派团实施成效与思考
——以2018-2019年辽宁省级柞蚕科技特派团为例
2022-11-24滕雪莹陈增良张俊涛
滕雪莹 高 伟 徐 亮 陈增良 张俊涛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 凤城 118100)
1 省级柞蚕科技特派团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
目前辽宁全省年柞蚕放养量为8-10万把,年均产茧量5万吨左右,占全国柞蚕茧产量的60%左右,年创直接产值20亿元以上,蚕茧加工及综合利用产值100多亿元。柞蚕业一直是辽宁省部分山区农村难以替代的主导优势产业,为山区农户脱贫致富,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柞蚕茧丝、蛹、蛾加工、商贸活动又使20-30万人得到就业机会,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辽宁省柞蚕产业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柞蚕产业发展的示范样板。但辽宁省柞蚕产业在柞蚕新品种的普及推广、柞园生态建设及柞蚕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一是新品种的普及应用不到位,每年因柞蚕品种质量问题导致的减产幅度达20%;二是柞蚕放养于野外,经常遭受病虫鸟兽害的侵袭,特别是在小蚕期,其自然损失率高达40%;三是柞园生态建设步伐缓慢,一些最新科技成果没有得到广泛普及应用。柞园多为天然柞林,柞林中柞树株间距不等,单位面积株数不同,柞园内部和边缘有较大的荒芜空闲地,缺株率普遍在30%以上。通过科技特派行动打造柞蚕示范基地,加快柞蚕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可有效促进养蚕农户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促进柞蚕产业发展。本文以2018~2019年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分别在辽宁省凤城市、宽甸县、岫岩满族自治县实施的省级柞蚕科技特派团项目为例,对省级柞蚕科技特派团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做以分析,以期为更好地发挥省级柞蚕科技特派团项目的作用提供借鉴。
2 省级柞蚕科技特派团项目实施县域柞蚕产业情况
凤城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属于中湿带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7.9℃,平均无霜期156天,是全省重要的柞蚕茧生产基地之一。现有柞林资源450万亩,其中柞园150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25%左右,正常年养蚕1.7万把左右、产茧1万吨左右,柞蚕茧产量占全省产量的20%。宽甸县位于辽宁省东部,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6.5℃,积温3000℃,平均降雨1100毫米,空气湿度70%,无霜期140天,是最适宜柞蚕生长地区之一,一直是我省重要的柞蚕茧生产县。现有柞园60万亩,全县22个乡镇,有18个乡镇放养柞蚕,目前柞蚕放养量8000多把,年产茧量5000多吨。岫岩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半岛的北部,境内多山,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属于北温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发展柞蚕生产,是全国柞蚕放养面积最大的县。全县现有柞园215万亩,实际放养面积达170多万亩。全县23个农村乡镇、街道、办事处的2174个村民组中有1895个放养柞蚕,占村民组总数的87%,年放养春、秋蚕20000把,年产茧量约10000吨。柞蚕生产是岫岩县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柞蚕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25%以上,柞蚕产业是岫岩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亦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3 省级柞蚕科技特派团项目实施成效
3.1 抗病高产高资源利用率柞蚕新品种示范推广
在凤城市大兴镇、石城镇、东汤镇、边门镇,岫岩县朝阳镇、雅河办事处、洋河镇,宽甸县长甸镇、永甸镇、杨木川镇、毛甸子镇等核心项目区示范推广抗病高产高资源利用率型柞蚕品种抗大、9906、辽蚕582等,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生产状况组配成杂交种9906×抗大和辽蚕582×抗大。9906×抗大具有强健性好、抗病力强、发育整齐度好且生长期短的优点,丰产、稳产性好,千粒茧重适中;辽蚕582×抗大具有杂种优势强,强健好养,千粒茧重重等特性,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平均把产增产15%以上。通过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提高了新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加速了项目承担单位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速度,保证了柞蚕产业的丰产稳产。
3.2 柞蚕生态放养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
为了加强柞园生态建设,有效防控柞蚕病虫害,促进柞蚕丰产稳产,项目实施中积极示范推广了柞蚕生态放养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包括:柞树补植加密技术、树型养成技术、种草串带等生物治理技术、规范化放养技术、柞蚕卵面消毒技术、柞蚕饰腹寄蝇病防控技术、柞蚕绒茧蜂病控制技术、柞蚕线虫病防治技术、蚕室蚕具消毒技术、柞蚕害虫螽斯防控技术、柞蚕害虫步甲防治技术、柞树害虫综合防控技术、小蚕保护育技术及制种技术等,项目区内病虫危害降低了50%,植被覆盖率提高了10%,减少水土流失20%。
3.3 新科技培训、现场指导及信息化服务
特派团本着服务到位、求真务实的宗旨开展科技服务,在柞蚕新品种、柞蚕放养实用技术和柞蚕柞树病虫害示范推广过程中积极开展新技术培训,并抓住柞蚕不同的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以现场指导、信息化服务等方式为蚕农提供科技服务。2年内在3个县的项目区举办培训班27次,现场指导48次,累计培训指导蚕民2350人次,提供信息化咨询服务8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000余份,帮扶贫困建档立卡户19户成功脱贫。技术培训、指导与服务紧密结合生产实践,让蚕民听得懂,学得会,真正掌握柞蚕生产的关键核心技术,并迅速运用在实际生产中,显著提高了项目区柞蚕科学放养水平,为柞蚕产业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4 省级柞蚕科技特派团项目实施后的思考
4.1 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助力柞蚕产业发展
在省级柞蚕科技特派团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团队成员在柞蚕新品种、柞蚕病虫害防控、柞园生态建设及放养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能够因地制宜,依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项目区地理、气候、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示范基地建设与技术培训、发放资料、现场指导相结合,普及先进的柞蚕生产新技术,使广大蚕民充分了解并掌握柞蚕生产新技术,并通过示范带动,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柞蚕产业发展。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技术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及时掌握解决生产中突发的疑难问题,有效提高了技术服务响应速度和问题解决效率。新成果、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切实提高了蚕民收入,壮大了农村经济实力,培训了一批可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掌握产业发展新技术的新型蚕民,为柞蚕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了长期支撑。
4.2 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凸显示范带动辐射作用
在省级柞蚕科技特派团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凤城市鸡冠山镇建立中刈树型示范基地1个,在大兴镇建立生态柞园示范基地1个;在宽甸县杨木川镇建立优质高产示范基地1个,在毛甸子镇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控示范基地1个;在岫岩满族自治县前营子镇建立柞蚕新品种推广应用示范基地1个,在洋河镇建立小蚕保护育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1个,在朝阳镇及洋河镇与雅河办事处建立黑广肩步甲生物信息绿色安全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4个。示范基地内新品种与新技术覆盖率达到100%,增产增收效果及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其辐射带动作用也将在当地未来柞蚕产业发展中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