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风险研究

2022-11-24韩先之

市场周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跨境供应链

韩先之

(南京审计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5)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逆全球化的势头开始蔓延,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电子商务在这种背景下仍取得了高质量和高速的发展。 根据商务部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我国2021 年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98 万亿元,比2020 年增长了15%,是2015年进出口总额的55 倍,并且每一年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此外,跨境物流企业和跨境支付的发展也给跨境电商贸易提供了便利。 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加入行业或者拓展了跨境电商业务。 由于传统的银行信贷手续烦琐、准入门槛高、放款周期长,传统融资模式下的跨境电商中小企业市场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而供应链金融可以借助供应链,减少跨境电商企业的融资限制并简化融资流程。但是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同样存在风险,近年来,骗贷事件屡有发生,一些企业的债权债务问题也会导致整个供应链金融的失败。 2019 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上游跨境电商的运营成本激增,2021 年有90%的上游企业运营成本增长,21%的上游企业运营成本增长50%以上,下游企业的销售、物流等也受到了影响,导致了整个跨境电商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的风险。 本文从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风险种类和风险控制进行研究。

二、 国内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供应链金融是为了解决供应链中融资困难的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而产生的金融解决方案。以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誉为中小企业担保,弥补中小企业信用不足的缺点,通过核心企业信用来减少中小企业违约的风险。 国内的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在供应链金融基础上,结合了跨境电子商务的特点,可以分为电子信用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电子订单融资和电子仓单融资四类。

(一)跨境电商电子信用融资

跨境电商电子信用融资是最能够发挥电子商务优势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跨境电商平台根据平台交易数据和企业财务数据等提供融资企业的电子信用,平台和金融机构共同决定是否对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融资。 电商平台通过会员制获取和处理跨境电商企业的信用,并通过平台交易数据建立完整的企业信用体系,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的风险。

(二)跨境电商应收账款融资

跨境电商应收账款融资主要存在于大型跨境电商平台的上游供应商,需求来源于从订单达成到买方确认收货,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的这段时间造成的资金流回收延迟。 跨境电商平台作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起到了为融资企业做信用担保的作用,其平台上记载的订单可以作为应收账款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或旗下提供金融服务的子公司申请融资。

(三)跨境电商电子订单融资

跨境电商电子订单融资一般由平台型跨境电商平台作为授信主体,向银行或旗下的金融机构提供电商的历史交易数据和信用评级。 不再依赖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中上游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在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行交易获得电子订单后,跨境电商可以直接通过电子订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

(四)跨境电商电子仓单融资

跨境电商电子仓单融资需要与跨境电商平台有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对电子仓单进行审核、监管。 需要融资的跨境电商企业通过自身的动产作为融资依据,在跨境电商平台中申请电子仓单融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整个融资过程中起到存储、管理和审核动产资质的作用,一般是由跨境电商平台旗下的物流企业或长期合作的物流企业担任。 相比电子信用和电子订单模式,由于有仓单作为质押物,大大降低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但同时也提高了融资的成本。

三、 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风险

参考何昇轩和沈颂东有关线上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研究,认为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存在宏观风险、信用风险、供应链风险、质押物风险、操作风险和电银关系风险[1]。

(一)宏观风险

处在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都会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的影响,经济周期波动、政策及法律、突发事件都会给供应链金融带来一定的风险[2]。

对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来说,面临的宏观风险类型更多,影响也更严重。 跨境电商面对的是全球市场,全球范围的经济形势变动都容易对跨境电商造成冲击。 由于跨境电商企业通常包括汽车、零售、能源等众多行业,不同行业的经济周期和受经济政策的影响都不相同。 国内近些年来强调的双循环和供给侧改革对政策进行了许多调整,其中许多政策会给一些跨境电商供应链中的行业和中小企业带来冲击。 国外的一些政策、事件也会影响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法律制度因素也会导致风险的产生。

(二)信用风险

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风险一般指融资企业自身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也即违约风险。 融资企业通常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生产销售运营不稳定、没有定价权、公司治理混乱等问题,面对市场冲击的应对能力较弱,较容易造成损失。 供应链将中小企业的信用扩大到了核心企业甚至第三方的物流企业。 供应链金融将核心企业的财务数据、交易往来作为衡量融资企业信用风险的标准,但是核心企业一般与金融机构处于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中,容易产生对核心企业评估流程简化或评估标准降低的情形,导致授信额度偏高。

对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而言,主要以跨境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和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作为衡量信用风险的标准,大量的交易数据和结算信息会降低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 此外,与跨境电商平台合作的第三方支付数据也可以提供中小企业的资金往来情况,其可以作为衡量企业信用的依据。

(三)供应链风险

供应链金融是建立在供应链的基础上的,稳定、长期的供应链是供应链金融开展的基础。 供应链金融的供应链风险来源于供应链关系和运营状况。 供应链关系风险体现在决策变动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之间的业务规模、频率等发生改变,甚至交易完全中断。 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之间贸易往来越频繁、相互关系越紧密和稳固,供应链金融的供应链关系风险就越低,违约概率越小。

供应链的运营状况风险,指的是供应链中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及售后的完整流程中,因为某一阶段的企业成本上升或生产环节中断导致供应整体的成本上升或生产销售延后,进而导致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出现问题。 在跨境电商的供应链中,一般需要跨境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对跨境电商企业的供应链提供信息、技术、统筹支持,运营状况的改善和运营效率的提高可以降低跨境电商供应链中的供应链风险概率。

(四)质押物风险

供应链金融中的保兑仓和融通仓模式通常都会需要质押物,而质押物在质押期间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变现能力变化以及物流监管等方面的问题会导致质押物风险。 尤其是食品类、家居用品等质押物容易在质押期间发生变质和减值,当质押物产生变质或变现失败,融资的企业将很难偿还债务。

在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融资企业的放款十分依赖物流企业对质押物的价值和变现能力的判断。 跨境电商的物流十分依赖海外仓的实现,由于跨境电商的交易都是跨境进行的,所以一般都依赖于海外仓的存储和发货,海外仓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发货周期的长短,也就决定了上游融资企业获得款项的周期长短。 一般来说,收回款项周期越长的企业资金链更容易出现问题,导致无法及时偿还贷款。

(五)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的复杂性导致了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操作风险。 在供应链产品设计环节,就可能因为设计员工素质不高、数据缺失等问题导致产品设计缺陷;在融资企业资质审核环节,可能因为工作人员没有做到尽职调查、风控审查不力造成授信问题;在回收融资款项时,可能会因为合同不严谨、人员沟通受阻导致无法催收或延期催收。

对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由于其对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依赖,相比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更加容易受到线上操作带来的影响。 除了人员的违规操作和故意欺骗,供应链金融参与各方还有不同的风险,对跨境电商来说,存在由流程设计、信息系统不安全以及历史交易数据异常带来的风险;对物流企业来说,存在由违规提货、发货以及虚假、有误的电子仓单带来的风险;对金融机构来说,存在过于依赖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数据导致的审核流程不规范和不严谨的风险。

(六)电银关系风险

供应链金融通常依赖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对融资企业提供资金。 对跨境电商而言,旗下的金融子公司能提供一定量的融资,但由于金融子公司一般规模有限,且无法吸纳存款,跨境电商一般会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商务合作。 金融机构利用跨境电商的数据、平台和客户积累进入线上的金融市场。为了更好、更高效地实现融资,金融机构通常会依赖跨境电商的数据和评级进行信用审核和评估,从而减少传统供应链金融所需要的流程和门槛。 而跨境电商与融资企业有长期合作,可能会对金融机构进行数据隐瞒或造假,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的协同性下降,从而给金融机构造成损失。

四、 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一)信用风险控制

1. 提高跨境电商融资的准入门槛

减少融资企业信用风险最直接且简单的途径就是拒绝达不到要求的融资企业的融资申请。 提高准入门槛虽然会导致金融机构放弃取得风险收益,但是相比融资款项无法收回带来的损失,所放弃的风险收益是很小的部分。

2. 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信用风险评估机制

除了对融资企业的盈利、偿债和发展等进行评估,还对其包括核心企业在内的上下游企业的盈利水平、偿债能力以及企业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 金融机构、跨境电商平台、物流和仓储企业需要开展合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降低逆向选择风险。

3. 运用区块链技术控制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

使用区块链技术和电子签名,可以有效降低信用风险的产生。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要求供应链和融资流程中的每个节点都对交易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当所有节点的审核结果一致时交易信息才会通过。

(二)宏观风险控制

首先,从法律和监管的角度,最重要的是完善有关跨境电商以及供应链金融的法律法规。 加强监管也是降低宏观风险的重要措施。 通过第三方监管部门的参与,对供应链金融的各个历程进行监管,增强各方的守法和责任意识。

其次,从行业和政策的角度,跨境电商平台和金融机构需要掌握融资企业所处的行业信息以及行业相关政策,对竞争力和前景做出前瞻性预测。 通过市场调研、经济模型对行业前景做出预测,做到能在政策、行业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

最后,从宏观经济形势的角度,由于跨境电商经常会通过外汇进行交易,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动也会影响进出口交易以及汇率,金融机构或跨境电商平台需要对汇率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做出风险管理。 通过外汇的掉期、期权等操作,降低这方面的宏观风险[3]。

(三)质押物风险控制

为了避免质押物价格变动和难以变现带来的质押物风险,首先在选取质押物时,需要选择价格稳定、容易变现、处置方便的动产作为质押物。 在对融资企业质押申请进行审核时,需要融资企业提供质押物的来源,确保其作为质押品的合法性。 在质押品入库、验收并生成电子仓单时,需要确保货物的完好性,并且保证实际质押动产与电子仓单开具的货物数量及质量一致。 对不同的质押品,根据其价格稳定性和变现难度提供对应的质押率。 除此之外,物流仓储企业还可以通过为质押动产购买商业保险,将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的质押物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四)电银关系风险控制

跨境电商平台和金融机构的合作程度决定了产生电银关系风险的可能性。 为了减少电银关系风险,平台应当选取供应链金融设计规范、业务娴熟、融资较为便利的金融机构开展合作。 由于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的依据主要包括自身对融资企业的审查和电商平台提供的基于融资企业交易数据的电子信用,跨境电商平台和金融机构间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紧密合作关系,增强彼此间的信任感,解决平台融资资金不足和金融机构信息受限的问题。

(五)供应链风险控制

跨境电商供应链的价值是建立在整条供应链收益的基础上的,平台商家间、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紧密程度都会对供应链风险产生影响。 在提供融资时,需要对供应链的稳定程度和共同的抗风险能力进行评估。 融资企业和供应链中上下游电商企业通常是相互牵连的,在某个节点产生风险时容易扩散到整条供应链中,使得所有跨境电商企业遭受损失,甚至产生供应链断裂的情形。 在基于跨境电商供应链提供融资时,需要判断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的紧密程度,选择互相交易较多、贸易关系较为稳定的供应链。

(六)操作风险控制

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参与各方都需要加强对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提高人员的网络技术水平以及对相关风险的认知和敏感性。 跨境电商平台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平台建设,提升网络和系统的安全性,电子订单、电子仓单以及电子签名等都容易因数据造假,信息非法修改、窃取等造成操作风险,要求跨境电商平台更加专业化、规范化。 此外,可以利用区块链的时间戳管理交易信息,借助在被修改时留下的痕迹,可以避免恶意造假带来的风险。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跨境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No.4 天猫国际推出三大跨境进口新服务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