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背景下高校后勤能源管理的有效策略

2022-11-24文志勇

市场周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能源管理高校后勤后勤

文志勇

(湖南文理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为了建设节约型高校,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新能源视角开展能源管理,从减少能耗支出的角度促使高校能源管理质量的提升。由于高校的能源管理范围较大,关于定性和定量方面难以进行明确的划分,这就为后勤能源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的困难。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应积极开发并利用新能源,完善节能监管体系,对能源进行实时监测,使能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

一、新能源背景下高校后勤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浪费现象严重

高校能源属于一种福利性消费,包括教学科研、办公等部分,水电的消耗并没有明确的指标,使用人员不用缴费。由于这种与个人利益无直接关系的机制,出现“长明灯”“常流水”等现象,且空调、电炉从早开到晚。此外,学生宿舍的用水用电也没有明确的指标,浪费现象也非常严重,如不在锅炉旁打水,而烧“热得快”,导致学校消耗双倍的能源。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也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诸如此类的能源浪费现象,是高校后勤能源管理不到位的体现,这是构建新型能源管理机制应突破的重要障碍。

(二)节能制度不完善

高校组织领导的不重视,导致后勤部门的管理人员对能源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较低,再加上缺乏能源消耗的统一标准,这就导致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开展工作,日常工作仅限于抄电表、水表及维修等工作。随着近年来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用于教学和科研的水电经费支出大幅度增长,且为了增加招生形式、校办企业等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不少的基建项目,导致学校能源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高校的节能管理制度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评估机制也不符合新时代节能型校园构建的标准,导致学校的节能管理效率低下[1]。

(三)学校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很多高校能源计算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由此造成高校的水电费超高,且也无法厘清是谁消耗的。高校在计划体制下建设的给排水、电力、供气等基建设置也相对老化,存在管道锈蚀、滴漏的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供电系统的问题最为突出,虽然电网会进行改造,但增容发展难以适应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需要,经常由于超负荷、线路老化等原因造成停电事故。

(四)节能改造投入力度不足

在后勤能源管理方面,高校对新能源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由于高校经费紧张,难以保障后勤部门的支出,再加上高校全员节能意识不强,对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更是不利,导致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项目被停滞,难以实现高效节能[2]。

二、新能源背景下高校后勤能源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在我国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的背景下,高校应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国家的低碳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树立低碳发展的新理念,将节能低耗渗透到工作目标中,致力于实现低碳校园建设目标。

(一)内涵

近年来,极端气候的频频发生,给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提出了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总策略,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应注意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节能减排。基于此,高校在能源管理方面应基于低碳发展理念,开发与利用新能源,加强节能技术的开发,从而推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办学发展的过程中,应以降低能源消耗为目标,基于低碳节能的指导思想,将绿色环保贯彻到具体的工作中。此外,在引入新能源的过程中,应做好低碳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增强高校全员的低碳意识,从而内化为个人的行为,为高校后勤能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3]。

(二)意义

在社会化大环境下,建设节约型校园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课题,国家相关政策也在进一步促进节约型校园的建设。高校应责无旁贷地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在后勤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节约型低碳校园做出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基于节能低耗理念开展能源管理工作是对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而且也更符合科学管理的要求。通过将低耗管理落实到人,有助于高校后勤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对增强高校全员节能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三、新能源背景下高校后勤能源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构建后勤能源管理长效机制

制度是高校后勤部门开展低耗管理的重要基石与保证,也为新能源技术开发提供了制度支持。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机关应当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和特点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人,从而形成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首先,提升学校领导对新能源利用问题的关注度,并充分发挥学校自身节能型高校建设倡导者的积极作用,重视学校各项资源的利用,真正将节能管理作为大事来抓,构建多层管理结构;其次,强化目标管理,减少基础能源开支。后勤管理部门应基于往年的水电气支出情况,制定明确的节能指标,将具体的指标分发到各管理部门的手中,并通过分级考核的方式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从而调动后勤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践行节能低耗理念;再次,引入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了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应对能源管理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过程进行明确的规定,构建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从制度层面推进能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具体来说,应制定科学的节能政策,形成完善的节能机制,实现供水、供电、供暖的商品化管理,可以按面积计量收费,突出能源管理服务性与商品化的融合;最后,要使能源监督管理体系更具备合法性,构建科学的能源绩效评价制度是迫在眉睫的大事,而能源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后各职能部门人员既有执行职责的权力,同时又有贯彻和实施指标化管理体系和相应配套规章制度的义务。在推行的过程中也要整理师生的建议并适时做出回应,同时也要对实施的成效做出评价。另外,为合理解决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学校教职工、校内外企业人员等的生活用水及用电情况参照国家统一的收费政策,按年收取,由后勤管理部门进行结算。由此,从制度层面构建后勤能源管理的长效机制[4]。

(二)加强新能源宣传,提高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思想观念。要想真正意义上转变师生的节能意识,应加强组织领导,将节能工作列入各级校领导的议事日程上,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和学校主人翁意识,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奠定思想基础。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等载体宣传节能知识,结合学校的发展特点,举办节能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努力增强师生的节能意识,促进节能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将节能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将其纳入教学体系中,并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节能方面的知识,还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对其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最后,在开展节能低耗建设的过程中,还应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网络、微信等渠道,大力宣传节能生活理念,推广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营造浓厚的节能校园氛围。高等学校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科研项目中引导与帮助高校教师、后勤科研人员进行节能技术改造课题的研发,推动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将科研和生产力相结合,推动高等学校开发节能领域。此外,还应积极开展能源评估,为政府的能源决策奠定客观、公正的基础,从而实现高校能源管理的系统性和合理性。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后勤能源管理模式

校园建设是一项长远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在能源管理工作中,应与其他部门紧密配合,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首先,应增加节能改造投资,在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等场所安装水表和电表,可以推广使用IC,更好地对收费和指标进行管理。其次,投入人力物力,对耗能较高的设备进行普查与统计,确定具体的耗能指标。再次,后勤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方案,联合教师和学生反馈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节能措施,如对公共浴室清洗机械闸门的设计改变、更新室内给水方式及镀锌管道、调整自动化泵流速和扬程等,同时还应将白炽灯和能耗高的路灯更新为节能灯具。最后,还应指导和促进教职工和校办企业全面淘汰高耗能型装置,并适时更换节能型装置,积极推进“绿色照明”工程[5]。

(四)加大节能改造投入力度,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

技术创新与开发是资源节约的必由之路,新能源背景下的高校后勤能源管理工作应将生物技术、资源环境、能源利用放在优先位置,发挥自身节能低耗技术开发方面的优势。高校低碳校园建设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发挥专业技术的特长,应用太阳能技术、光伏发电技术等,制定可行性的方案,更好地实现节能技术与产品的投入与使用。后勤服务系统设备陈旧问题是造成高耗能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构建智能管控系统。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增加资金投入,加强节电器、人工智能控制锅炉系统的应用,从而达到节水节电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党中央和公安部、住建部关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有关要求,学校应积极进行建筑节能监测体系的构建工作。并以该系统的建立为契机,逐步健全学校节能监督管理制度,全面促进学校管理节能、科技节能和教育节能,逐步完成监控系统由发掘节约潜能向产生真正节约效益的过渡。系统将通过对大量能源数据的综合处理和计算,生成各种统计数表,以真实体现历史能源对比情况和未来能源发展趋势。能源统计管理平台主要完成智能信息网关远端数据收集、中间传输、平台信息的管理、前台信息数据的控制等职能。

(五)壮大后勤能源管理团队,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

首先,在高校的后勤能源管理中,学校应重视后勤管理团队建设,不断增强后勤管理节能的思想意识,并针对学校后勤工作人员的实际状况,根据国家高校后勤建设的改革与建设计划纲要要求,根据学校后勤人员的实际,建立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规定,以提高学生后勤管理的思维能力为主,将节约低耗思想贯彻到每位后勤管理人员的思想中,并从自身的实际工作中内化成为节约低耗的切身经验,以提升后勤管理的科学化程度,形成高校后勤管理全员节约低耗工作的良好氛围。

其次,高校的后勤能量管理工作包括了用水、用电、医疗保健、学生食宿等方面,而对这些管理工作的监管,既需要有后勤企业和高校内部的监管,更要有相应政府部门的监管。与此同时,后勤能源管理部门还需要受到学校外部的监管,并在内外部共同监管下,将高校后勤能源管理工作提升到更高的水准。

最后,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源节约绩效评估制度,上至对学院领导班子的考评,下至对具体实践运行工作的考评,使高等学校后勤节约低耗实现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模式,并通过奖惩制度和学校各个领域效益进行挂钩,建立浪费有罚,资源节约激励机制。高等学校的节能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周期较长的系统性建设工程,牵涉的方面相当广泛,因此后勤能源管理成为学校节能建设工程的重要承担者,不但要重视学校节能理念的传播与推行,更要重视学校节能的贯彻实施,重视管理机构和制度的建设健全,与时代挂钩,实行制度化管理,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与友好型社会尽学校应尽的责任。

(六)建立高校节能运行机制,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节能工作也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重要的一部分,师生的节约理念对在整个社会上建立节约风尚有着很大的推动和辐射意义。

首先,推广应用节电科技与商品。高校应当建设或改善节电的校园建筑技术与设备,引入实用、智能的节电管理技术与信息监控平台,并逐渐清除、废弃无效且高耗能的装置与商品,并采用安全可靠、环境保护、节约的建筑材质与装置,如推广或应用无风负压供水、中水处理系统等装置,以及LED(感光二极管)照明、稀土节能灯、节能空调系统等商品,节省运营成本和增加效益。其次,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内部结构。积极利用水电、燃气、太阳能等洁净再生能源,逐渐增加洁净燃料在学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并逐渐减少燃煤在学校能源消费水平中的比例,着力构建节俭、低碳、绿色、环保型的校园。最后,加强节能技术科学研究。高等学校应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和资源的优势,在科学研究立项工作中积极引导和帮助教师进行节约技术创新项目的研发,并主动开发新技术,在逐渐减少学校能耗的同时,着力推动新成果的转化、实施,向全社会做好学校节约新科技和新商品的宣传与应用,从而促进了学校节约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校能源管理在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注重实效的基础上,围绕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率这个核心,积极推行管理体制改革。采取有力措施,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有序的能源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造进度的日益推进,高校后勤能源管理部门必须强化领导,坚定改革路线,进一步地在技术改造的层面上进行有效管理,从而节省水电方面的建设费用,并以此保证教学与办公效能的提高。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在节能降耗方面,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探索新能源背景下能源管理工作新模式。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教学与教研成本,而且还能节约开支,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能源管理高校后勤后勤
强化“两能制度”建设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保障
高校后勤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发挥
信息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ViolationsoftheTraditionalBioethicsinNeverLetMeGo
高校后勤财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召开
物联网技术在能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浅谈EMS系统在本钢燃气系统中的应用
On American Individualism
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我区节能减排的几点建议
后勤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实施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