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话的精神特征与阅读教学指导

2022-11-24王少莹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皮皮小兔子兔子

王少莹

(福建教育学院语文研修部,福建 福州 350025)

童话,作为儿童的精神保姆,在儿童的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小学语文教材选入了不少童话文本。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目标中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1]

儿童并非混沌初开、蒙昧无知,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曾指出,成熟的有智慧的圣人的精神状态是与儿童一致的;一个人到达人生智慧和真趣的极致,便是“复归于婴儿”,有一颗真纯朴素的童心。老子的话有些惊世骇俗,却是睿智的。儿童,有着独立的人格,有着独特的精神需求。探寻那些饱含儿童精神的童话作品,也许能给我们在阅读指导与教学上带来启发。

一、童话的精神特征

(一)自由张扬

爱与自由是人的两大需求,“渴望自由,向往无拘无束尽情翱翔的天地,这体现了人类的未来指向,是对于未来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种深情的呼唤。”[2]这方面顽童型童话作品表现得尤其突出。作品中的顽童们,通过一系列个性张扬的行动,确证自己的存在感,释放蓬勃的生命力。

瑞典作家林格伦《长袜子皮皮》中的小姑娘皮皮很另类、不爱上学、没人约束、随心所欲、力大无穷、爱搞恶作剧、调皮捣蛋不守传统规矩、长得也不漂亮,还有着女孩极为担忧的满脸的雀斑……皮皮走路喜欢一只脚走在人行道上,一只脚走在人行道下,返回来时则喜欢倒着走,因为这样她就省得转过身来走回家了。“没有人说不可以这样”“我为什么不可以这样”,也许就是她对自己与众不同行为的解释依据。皮皮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巧孩子,但林格伦笔下的皮皮、卡尔松等淘气包们却让全世界的儿童无可救药地喜欢,他们“震醒”了那些习惯生活在条条框框、凡事不敢主动尝试的循规蹈矩、安守本分的好孩子,从皮皮种种格格不入的言行中看到了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过,这些都撞击着墨守成规的孩子包括成人的如死水般平静与平淡的头脑,让人重温了在成人世界里渐行渐远的快乐,虽然简单稚拙,却弥足珍贵。

也许皮皮表面的狂野,换个角度看,恰是未被“现代文明”驯化的自由与张扬。她跳脱了成人设定的成长轨道,虽不乖巧,但有自我;虽“不知礼数”,却绝不呆板。林格伦成功地用自己的作品,为全世界的孩子留下了像皮皮那样的一个又一个欢乐的童年的游戏伙伴。她的美好著作惠及众生,奠定了孩子善良、纯真和珍爱自由的心灵基础。

童话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孙悟空没有王法权威,打破三界界限,天上、人间、地下来去自由;自诩风华正茂、英俊、聪明绝顶的卡尔松一按肚脐上的按钮,背上装的螺旋桨就发动起来,可以在屋顶自由自在飞行……这些艺术的假定,冲破现实的种种藩篱,在幻想中满足了人们对无束缚无羁绊的渴望,也寄托了人们对惩恶扬善,建立平等自由的新世界的理想。

(二)诗意质朴

儿童文学也许浅显,但绝不是肤浅,其整体魅力在于以相对稚拙却又诗性的艺术形态表达出人类潜在、普遍、共同、永恒的感受。童话当然也不例外,它浑然天成地融合了优美的诗情和精湛的哲理,满足了人的诗性要求,纯洁了人类的精神世界。诗意质朴是童话天然具有的品质。

质朴就是要拒绝雕琢、矫饰和华媚。质朴是一种很高的美学智慧。

《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个风靡全球的绘本故事。文字作者爱尔兰人,山姆·麦克布雷尼,绘图者英国人,安妮塔·婕朗。绘本用诗意的笔触定格了柔软芬芳的亲子之爱和岁月静好的幸福满足。绘本以大兔子与小兔子的对话呈现,行文简单,韵味上却如水墨画般纯净通透。行云流水、随意畅快的对话裹挟着浓浓的亲情,以不可阻挡之势涌入读者内心。

3.温馨柔暖

如果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充盈的是甜美与满足的温暖,那么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女巫》,通篇弥漫着让人潸然泪下的亲情。8 岁的“我”不幸被女巫大王变成了老鼠,虽然“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女巫制作的“86 号慢性变鼠药”对付女巫,让她们都变成老鼠,并且和姥姥联合起来,消灭了英国的女巫们,但是变成老鼠的“我”,再也恢复不了原形了,只剩下比普通老鼠多三倍的寿命。

童话结尾,在得知姥姥还可以活八九年时,“我”很开心,因为可以和姥姥一起死掉而“功德圆满”,无须经历生离死别,再也不用痛彻心扉,反而“感到天下安宁”,这种情感表达方式非常特别。听了让人心在滴血。

虽然“我”只有大概9 年的寿命且从此只能一直当老鼠,却因为有人爱着就不会在意自己是什么,或者长成什么样子。如同卡夫卡的《变形记》人变成甲虫,《女巫》故事里,人变成老鼠是荒谬的、虚妄的,但从社会现象来看,又是可能的、现实的。它寓示着无法预料的、莫明其妙的巨大灾难的降临。如果上帝把承受苦痛的骰子摇到你的身上,让你成了那个不能再变回人形的小老鼠,你可以如此坦然地面对命运的无常吗?接受命运的无常,你还有越不过去的坎吗?生活中我们有诸多事无从选择,唯有生活的态度,诸如善良、仁爱、淡定、舍得等,是我们自己可以操控的,放开些,世事不会如我们预估的美好,但也不会像想象的那样糟,有了爱,就永远不会被打败。人生道路上难免面临着灾难、厄运、死亡等残酷的现实,要学会擦拭伤口,顽强生存,童话以变异、含蓄的方式展示着现实世界与百态人生。

(四)游戏快乐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对现实中未能实现的愿望的补偿方式。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满足或暂时不能实现的愿望,常常借助幻想人物的游戏行为表现出来。

再好玩的游戏皮皮也不愿重复,她总能翻出新花样度过每一天。他们要进城买东西。皮皮想戴顶帽子,可是哪儿都找不到帽子。对此,我们一点都不感到奇怪。皮皮的生活从来就不是有条不紊的。她将吃的、穿的、用的全混杂在一起。我们似乎又有足够的理由去指责皮皮生活习惯的“乱七八糟”,是个不折不扣的糊涂虫。但是,我们更愿意这样理解:皮皮将生活当作游戏,在游戏中生活。尤其是生活小节不用太当回事,这并不是宣扬、推崇散漫的生活,而讲的是一种心态。由此推想,林格伦在塑造皮皮这个形象时,其实映照着双重身份:从儿童的立场,就是如何悦纳顽童;从成人的角度,就是皮皮给予成人生活态度的启示。皮皮摧毁了盲从的教育和绝对的权威,否定了刻板的生活,把孩子从自卑与压抑中释放出来,带来了绚烂多彩的笑,的确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儿童”。

翻箱倒柜最终还是没能找出帽子来,古灵精怪的皮皮换一个思路:高喊着期盼帽子自己出来。皮皮认为,不是我不找你,不带你玩,而是你自己不聪明,所以等我们玩回来你就不能抱怨,得自作自受。这是逆向思维的激情与趣味。

童话中不乏类似的机智、令人回味的情节,透露着智慧的闪光,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传递着快乐的情趣,引领着乐观豁达的品质。

二、阅读指导建议

(一)对旁逸斜出的善待悦纳

每个人都是从童年走过来的,当我们长大成人后,不能用成人社会的原则无情地剥夺儿童的乐趣,儿童渴望自立和不受大人管束,而成人总是有意无意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和想象的世界。我们要生存,首先要为儿童心灵能够栖息的场所,提供一个可以轻松、随性、自在,尽情释放能量的空间。

策略:将静态的预设变成动态的调整。

课堂的旅途不会总是一马平川,出现歧路岔口恰是常态课的样貌,虽说一时偏离了既定的路径,但“将错就错”精心欣赏,说不定能看到别样的景致。

有教师执教《狼和小羊》这则童话寓言时,按照原来预设,教师询问学生“当狼扑向小羊时,小羊的命运会是怎样?”这似乎是个没有悬念的答案:羊被狼吃掉了。可是偏偏有一个孩子说:“眼看羊入狼口,小羊机智地说:‘狼先生,我可能会被你吃掉,但是你知道吗?这一带还有一只比你厉害百倍的狼,就住在这条河里,你抢了它的羊,它饶不了你。不信,你去瞧瞧。’愚蠢的狼信以为真,走到河边一看,河里果真有一只狼,居然还长得和它一模一样,于是愤怒地扑向河里……”这完全偏移了原来的航线,教师深受启发,随即把这节常规阅读课临时改成一节编写童话故事课,只要求孩子们真实书写内心希望的结局。故事各有不同,但共同的是孩子笔端流露出的纯真与善良,他们都不愿意温顺的小羊落入凶恶的狼口,孩子们圆了自己的梦。

这是一场未曾预设的精彩。这也符合新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对第二学段的要求:“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1]

坚守课堂但又不拘泥于方寸课本,合理地捕捉意外,而不是残忍地一刀切式修剪旁逸斜出的枝丫,让其生发成灵动的新芽,这样就有了更广阔的生命质地。

(二)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引领

童话蕴含丰厚的人文精神,阅读童话,不只是欣赏有趣的情节,更要从中获得对生活的启示,这也正好符合新课标精神:“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1]

策略:捕捉关键词,走进丰富而高尚的精神世界。

讲授《丑小鸭》时,我们可以抓住小鸭变成天鹅前后的共同行为,品读其成长历程中丰富的精神世界。例如可以这么引导:前面小鸭出走鸭场和破烂农家小院的“逃”以及遇到猎狗的“藏”,都是迫不得已为了生存,为了躲避世俗的偏见与厄运。但是,同样都是“逃”,却有不同,第一次出走鸭场,是被逼无奈的被动出逃,第二次离开农家小院却是主动逃离,这是成长的一次飞跃,小鸭对生活有了自己的主张,不再屈从于世俗的眼光。到后来,小鸭也成为了高贵天鹅世界里的一员,它有了傲视那一群鸡呀鸭呀的资本,可小鸭为什么还要藏,藏的究竟是什么呢?孩子们很快就能理解,藏的是一颗谦虚的心。至此已趋完善,但我们还可以在别人止步的地方再推进,再启发:小鸭的藏,表面上是一个动作,实质是一种姿态。这个“藏”,既有成功后的谦虚,亦有幸福中清醒认识到的渺小、卑微。“谦虚、卑微”合起来,用一个词概括——谦卑。

因此,教学中抓住关键字眼,旋动语言秘妙的按钮,引导孩子在美丽而优雅的文字中徜徉,在丰富而高尚的精神世界里浸润。

(三)对生存死亡的超越理解

圆满的故事结局,自然能让人长舒一口气,但是,即便是没有圆满的结局,甚至是悲剧,作家也用卓越与超凡的笔力,努力写出悲情却并不令人绝望的情绪,以追求灵魂的净化与升华。也许这就是经典常读常新,魅力经久不衰的原因。

策略:首尾观照,领悟结局的诗意表达。

出身社会底层的安徒生深知底层人的生存状态,他在《卖火柴的小女孩》里写到了卑微小人物的死亡,小女孩在现实社会中缺食缺爱难以生存,在本该最欢乐的大年夜冻死了,但在上帝那里获得慰藉,上帝的爱成为她最终的归宿。这也是童话的补偿原则:现实中缺失的,在另一个世界得到了另一种方式的偿还。安徒生在创作中始终追求温暖的人道主义,虽然他深知生活的苦难,但他觉得不应该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过早地蒙上阴影,即便是死亡,也努力进行诗化的阐释。用美丽的梦境改变死亡的气氛,是安徒生童话优美化倾向的一个表现。

在火柴的微光中,小女孩跟老祖母一起走进了没有苦痛、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贫穷的永恒欢乐的天堂中。安徒生用奇幻美好的另一世界弥补了生活的苦痛与悲伤,死亡因此成为超越现实悲苦生活的事件和行为。“死是一种可能性,使个体能展开自身的无限可能性。死打开了自由的大门,呼唤人们对自己的有限生命作真正必要的创造,把自己的生活造成有意义的价值生活。”[4]安徒生用童话表现对人类博大的爱,对弱者的同情,用精神层面的温暖打碎生活的绝望,创造希望,诠释生命的本义,珍视美好的生存。

(四)对童真童趣的守望呵护

童话的文字大多直白素朴却稚趣酣畅,因此要引导孩子读出文字的率真不矫情,进而品出素净文字背后深藏的浓烈邈远却纯净通透的情感。阅读此类作品,让孩子在感动中度过诗意温暖的快乐的童年。

策略:品味重复语言的素朴与不平常。

还以《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进行绘本阅读时,可以寻找反复出现的“爱”的表达方式。“我爱你,像我的手臂伸得这么长”“我爱你,像我举的这么高”“我爱你一直到我的脚趾头这么多”“我爱你,像我跳的这么高”“我爱你,一直到过了小路,在远远的河那边”,小兔子使尽了洪荒之力,用憨态可掬的动作表达着稚趣天成的爱。每回小兔子表达后,大兔子总是用同样的方式回应,表面上大兔子只是简单“复制”小兔子的话语与动作,但我们又可以解读出这样“复制”的意蕴:

其一,是认可并接受了小兔子的爱意;

其二,母子(父子)心相通,爱的方式神同步;

其三,小兔子无论如何努力爱都超不过大兔子,大兔子的爱更长、更高、更多、更远。

正如生活中,无论子女如何爱自己的父母,都永远不及父母给予子女的爱那样深广。一遍一遍地重复“我爱你”,就是最直白率性的表达,重复是因为强调认真,重复是因为“爱”绵延不绝,这是甜而不腻的爱,不是夸张的“比天高”,也不是“比海深”,而是“像我的手臂这么长”“像我跳的这么高”的真切且力所能及。

也正因为如此,它隐喻着最具人间气息的、人人都可以够得着的、触摸得到的幸福。每当大兔子所表示的爱超过小兔子时,小兔子的模样呆萌可爱,叠加着大兔子满满的宠溺,那温馨的画面触动着每一个人心底最柔软的部位。同时,给了习惯内敛含蓄的人上了一堂别样的爱的体验课:爱可以多姿态,演示了才知道;爱可以这样说,说出来多舒坦;爱不应该藏着掖着,大声大胆展示多美妙。

绘本最后,大兔子是这么说的,“我爱你,从这儿一直到月亮上面,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这是大兔子在小兔子临睡前的呢喃细语,如果说前头爱的方式还是可视化的,那么这样的爱则是无法丈量的。绘本以小兔子娇憨的询问“猜猜我有多爱你?”开始,以大兔子的“从月亮上绕回来的爱”的喃喃自语的回答结束,形成了简约透明的回环美。

见多了浓墨重彩、精雕细琢的辞藻,再看如此素净的文字,确是一股清流,顿觉卸去沉重的矫情,有浸润于简约却至真的暖流中的清爽。

三、结语

童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阅读是保卫童年的重要手段。儿童的精神成长离不开阅读,因此,我们要引导儿童在阅读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没有童话陪伴的童年是遗憾的,那就用童话守护、陪伴和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

让儿童携带着快乐成长,让儿童的个性更加健康活泼,情感更加纯净、丰富,想象力更加开阔,并将童年单纯的快乐延续再延续,这是我们共同的期许。

猜你喜欢

皮皮小兔子兔子
兔子
谁厉害
如此晨跑
书低了
考前准备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可爱的兔子
小兔子的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