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度”视角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探索

2022-11-24蒋芝英鄢彬

教育与职业 2022年19期
关键词:亚文化思政育人

蒋芝英 鄢彬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延展到实践场域的教学样态,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纽带。”①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基于高职院校的学情,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于提升思政课整体教学的有效性尤为重要。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质量标准和相应的实施路径,高职院校要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仍然存在不少困难。

一、“五度”的内涵和价值意蕴

提升有效性是所有教学活动的价值追求。“效”的核心是“育人”,衡量教学是否有效主要在于学生是否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的协调发展,也包括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是否获得共同发展。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效”可以具体化为基于学生主体的“五度”,即参与的广度、兴趣的浓度、合作的深度、创新的程度、认同的效度。

(一)参与的广度

在现行思政课程体系下,高职院校统一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来开展实践教学。目前,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各种实践教学模式,可以保证学生全员参与,但受实践教学理念、教学体系、体制机制、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浮于表面的现象。因此,在同等条件下,通过教学改革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广度,就成为衡量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兴趣的浓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动手能力强、研究能力弱,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帮助其消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有效的实践教学需要关注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和内在需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深度体验,最终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助力。

(三)合作的深度

在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当代社会,合作能力、团队精神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与思政课弘扬家国情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价值指向是内在一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合作深度既体现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关注,也是对学生价值观教育有效性的检验。在当前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中,团队合作型的学习任务比重不低,但合作深度相对不够。

(四)创新的程度

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形成的“源头活水”。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的“实战运用”,是以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自主探究为主体的第二课堂。这种“自主”考验的就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学生能否在教师的指引下抓住前沿性和时代性的内容,聚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的热点问题;实践过程能否在经验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国情、洞察民心和民意,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分析问题;学习结果是否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反映的主要就是创新的程度。

(五)认同的效度

作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主干渠道、核心课程,高职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兼具意识形态目标和育人目标。能否增强或多大程度上增强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并且最终转化为责任认同和行为认同,是检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最高标准。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②思政课实践教学如果是“仅仅热闹一阵子的入眼教育”,脱离物质和实践基础,就不能有效促进思想认同,教学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综上,“五度”的各项内容是一个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广泛的参与可以激发兴趣的浓度,浓厚的兴趣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参与,有效的团队合作可以增强参与的广度和兴趣的浓度、激发创新的程度,创新的过程又会提高参与的广度、兴趣的浓度和合作的深度。参与、兴趣、合作、创新本身就以一定的认同为基础,又以更深的认同为价值旨归。

二、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学要坚持八个“相统一”,为新时代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质量水平明确了重要指向和基本遵循。“五度”是对八个“相统一”要求的探索应用,也是对“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金课标准的进一步诠释。对照“五度”的内涵,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目前仍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与青年亚文化对接不够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当代青年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亚文化,圈层文化就是典型表现,诸如二次元圈、国风圈、科普圈、电竞圈等,各圈有各圈的语言文化,圈内人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提升有效性,不但要有“解码”青年亚文化话语体系的能力,而且要善于利用青年亚文化,主动建构主流话语体系和青年亚文化话语体系之间的桥梁。在当前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教师基本缺少对青年亚文化的主动接触和积极建构,缺少青年视角的教学设计,与青年学生的情感结构、价值观念、文化认同距离过远。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的体系性不强

“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深化认知、增进情感、锻炼能力的功能。这种基于功能的概括和定位,超越了功能和场域的争论,正是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本质的揭示。”③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大多分课实施,即将实践教学学分分解到各门课程,每门课程各自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成绩为本门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由于高职院校学制相对较短,思政课大多集中在大一开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虽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但尚未完全打通课程壁垒,瞄准高职学生的需求点、兴奋点、困惑点,围绕深化认知、增进情感、锻炼能力的目标进行统筹安排、系统规划的程度不够。在各门思政课程教材内容本身就有一定重复与交叉的情况下,无法系统地将统编教材中的理论教学内容体系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经常出现实践教学多头无序、相互打架的情况,不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协同性欠缺

2018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自此承担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拓展提升、社会实践锻炼、公益志愿服务和自我管理服务等功能的共青团第二课堂开始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课程化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功能有一定的趋同趋势,但协同育人机制并没有完全建成,协同育人作用也未充分发挥。在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育人主体、方法载体、工作计划、教学内容等各方面明显协同不够。例如,在育人师资体系中,思政教师与共青团、宣传部、组织部、学工部、心理咨询中心、学生会等各部门的相关人员交流、交往、交融有限,缺少沟通合作机制;在课程体系中,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共青团第二课堂都在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但两者的功能定位和分工不够清晰,容易出现学生拿着同一份材料应付两边任务的现象。

(四)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优化不足

如果说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是食材,那么挖掘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并根据配方进行加工就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然路径。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挖掘整合不够,利用效率也不高。例如,在校内资源方面,校史馆、专门建设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场所利用率相对较高,而对于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资源、大学生理论社团资源等,虽有相关部门在整理归类,但并没有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整合;在校外资源方面,对于“四史”相关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其他历史文化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则挖掘整合不足。

(五)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有效性不够

教学评价一般分为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评价的甄别、选拔、分类划等、奖优罚劣等功能,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发展性、增值性等功能。目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大多以提交的最终作业为评价依据,以量化测评的总结性评价为主,适当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总结性评价相对省事省力,但“五度”质量无法保证,经常陷入教、评俱全,有效性却未见明显提升的困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④过程性评价的开展需要多元的方法技术体系做支撑,评价工作者需要熟练地运用量表、检核表、档案袋法、真实评价法、大数据评价等方法,通过这些评价方法获取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⑤,并进行量化分析,综合多方面数据信息对教学过程、教学对象做出精准评价,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力度不够。

三、“五度”视角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多元策略

“五度”是发展的、开放的,教学有效之“效”在于过程的有效,而非直接获得可量化的结果。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如何突破瓶颈,真正达到“五度”的内涵要求,关键在于教学主导者对于教学路径的选择。

(一)立足青年亚文化,实现教学供给端的转型升级

教学供给可创造需求,学生需求也会倒逼教学供给。青年亚文化折射了一定时期内青年群体的个性特点、心理诉求、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有效“嵌入”青年亚文化需求,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供给端的转型升级,是高职思政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所在。

首先,应定期对思政课教师开展青年亚文化专题培训、文化沙龙、学术研讨等活动,提升其“解码”青年亚文化话语体系的能力,拉近其与教育对象的距离,消除话语差异和话语鸿沟。其次,在充分研究青年亚文化的前提下,科学设计与青年亚文化密切相关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载体、评价方式等,引导青年亚文化主动并有效对接主流文化。最后,基于学生主体性视角,搭建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和传播平台,打造成就课堂,促成实践教学供给与青年文化选择“获得感”的耦合,科学检验“五度”质量。

(二)坚持“四个导向”,构建生态型教学体系

有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树立整体育人理念,坚持“四个导向”,构建各门思政课程、各项任务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

首先,以价值导向为逻辑起点和目标归宿,打通课程壁垒,统筹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做好主题统筹、组织统筹、方式统筹、成果统筹、推广统筹。其次,以人本导向为思路,灵活设计每一个教学主题,把思政课共性教育的价值向度、基本要求与高职学生个体成长的现实期待相结合。再次,以问题导向为路径,聚焦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认知、增进情感、锻炼能力。最后,以生活导向为抓手,寻找与高职学生生活结构相契合的需求点、兴奋点、困惑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探究、体验,增强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责任认同和行为认同。通过教学链各环节的良性循环,实现学习主体对教学进程的自我推进。

(三)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实现与第二课堂的互动互融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是思政课和共青团第二课堂的共同使命,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的互动互融、互补互促,是两者的共同需要。

首先是主体协同,根据“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构建思政教师积极与团委指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党团干部等人员交流、交往、交融的协同共进机制。其次是活动协同,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与共青团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工作深度融合,联合开展重大主题实践活动。再次是资源协同,整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资源,统筹协调二者的活动资源、基地资源、平台资源,实现实践育人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使用。最后是评价协同,打通思政课实践教学成绩评价与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评价体系,联合确定教学内容,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对共同制定、联合开展的重大主题实践活动实现成绩互认。

(四)以品牌整合资源,构建校本特色实践教学模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形态多样、分布广泛,通过品牌建设、校本特色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较好地达到整合优化的目的。具体思路就是立足“三色”,即马克思主义“底色”、区域“特色”、高职“本色”,整合优化资源,将“三色”融合形成校本特色。

首先,在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中,以各课程为单位,以课程内容模块为抓手,从宏观角度挖掘整合全国范围内的经典资源,铺好马克思主义“底色”;从中观角度挖掘整合学校所在的省域、县域范围内的资源,突出区域“特色”;从微观角度挖掘整合学校内的各种资源,不离高职“本色”。其次,围绕“三色”,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提炼实践教学项目,进行项目化运作、团队化管理,然后有机整合各实践教学项目成果,引导学生进行“配方”上的再调整、“工艺”上的再提升、“包装”上的再设计,实现品牌化宣传和推广,拓展思政实践教学的空间和边界,扩大实践教学育人影响力,确保“五度”落地落实。

(五)拓展在线课程平台功能,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兴趣、合作、创新本身就具有内在的价值,在过程中获得成长就是最好的教育结果,这也是“五度”的价值所在。提升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要求改变传统的以学习结果、认知水平来确立“效”之高下的评价标准,有机统一实效性和长效性,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

首先,拓展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思政课在线课程平台功能,单独设置思政课实践教学版块,使实践教学任务发布、项目申报、作业提交、评奖评优等环节构成一个闭环,确保平台数据科学、准确、统一、连贯。其次,以“五度”为指标,设定评价量表,明确评价规则和方法,依托平台功能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需要上传日常活动过程中的佐证材料,小组互评主要考察个体在小组中的合作态度和贡献大小,教师评价则主要考察小组作业的整体质量。每一个实践教学任务完成时,都进行单独的评价,生成一次作业成绩,最终汇总各次成绩生成总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高校思政课的重视程度、建设力度前所未有。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既要充分吸收借鉴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取得的实践经验,更要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在“五度”视角下开展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能有效促使实践教学活起来、火起来,让思政课“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当然,要让“五度”真正发挥长效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实践、深入探索。

[注释]

①蔡文成,张艳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逻辑关系辨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1(7):66.

②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3.

③马福运,侯艳娜.深度整合:“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河南社会科学,2020(5):121.

④(美)斯塔弗尔比姆.方案评价的CIPP模式[M]//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98.

⑤付安玲.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数字化变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4):127.

猜你喜欢

亚文化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面对亚文化:客观看待,积极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