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与推荐
2022-11-24
本期首先推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专栏,包括《近十年的财税体制改革——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及政策亮点》(马海涛彭章)、《财政绩效评价与管理的近期进展和前景展望》(王雍君)、《省以下财政体制历史演进、约束条件与配套深化》(王振宇路遥)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税制改革的历程与主要经验》(李华)四篇文章,从不同视角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为推动财政理论发展和改革实践,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提供了参考。
研究探索栏目中,《再论中国特色财政学的基础理论》(齐守印)对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和发展中国特色财政学基础理论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国特色财政学的基础理论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系,其首层为研究阐述的基本立场、世界观、方法论,次之为处于一级学科层面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再次才是属于二级学科层面的直接基础理论。这三个层面的基础理论都存在分析选择问题,正确的选择思路在于,根据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的内在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伪存真、弃粗取精,区分主次、兼容并包。
税收制度与政策栏目中,《电子商务发展与地方政府增值税收入关系研究》(姜爱华高锦琦)基于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区域间增值税收入两者关系的思考以及当前增值税属地原则的征管制度,运用2014-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地方政府增值税收入呈负相关关系;从区域格局上看,不同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其增值税收入的影响不同。文章提出需制定精准的增值税优惠政策促进潜力地区电商发展,调整优化地方政府增值税税收分配规则,进一步完善增值税稽查制度,推动电子商务与增值税收入协同发展。
财政史研究栏目中,《叶振鹏先生与财政史研究》(赵云旗申学锋史卫)首先介绍了叶振鹏先生在财政史研究领域的卓著业绩。叶振鹏先生作为财政学大家,同时也是著名的财政史专家,在财政史研究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十分重视运用现代财政学的理论来分析,强调财政史研究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复原历史面貌,而是探索财政历史发展的规律,为现实服务,为财政改革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叶振鹏先生对财政史的研究方法、路径和模式作出了重大开拓和创新。同时,叶振鹏先生还参与创建和发展了中国财政学会财政史研究专委会,为推动财政史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叶振鹏先生在财政史研究上的优良学风和为人处世方面的宽厚谦和,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感谢您的关注与阅读,更多内容和思考,敬请详阅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