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探讨
2022-11-24关永发
关永发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 311122)
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的地球”理念,并在2010年正式提出“智慧的城市”愿景,世界各国认知到智慧城市建设对社会发展、公共服务起到的促进作用,引发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浪潮。智慧城市体系搭载互联网、物联网和宽带网络等,利用数字化形式将地区服务、数据传输工作进行集成与转换,实现智慧网络下的数据融通、信息互通。智慧城市运营期间,将产生海量的数据,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传输及运算,需更为强大的支撑系统,才可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为后期政府服务决策、城市产业规划布局提供数据支撑点。智慧城市建设期间,应综合分析不同驱动场景下,数据服务与各项模块之间的链接形式,结合资源整合机制,突破以往社会事务处理的数据壁垒、信息孤岛屏障,全面加速城市智慧化、智能化的发展。
1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治理角度。伴随城市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融合互联网、物联网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及发展的重要载体,此类技术型主导的发展机制固然可创造短期内的收益,但是从技术更新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讲,大部分智慧城市建设的治理理论相对匮乏。政府宏观规划中,过于注重“信息技术决定论”,权重偏向于基建设施中,相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造成短视效应。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互联网络的划时代发展,令城市微观经济、移动轨迹、自然环境的瞬时信息值,均可通过时间与空间的感知实现分析与利用。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大力发展下,技术机制逐渐贴合于民众诉求,大力推动公共行政体系的发展,发挥城市发展效率与社会资源协同分配之间的本质功能。对此,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及落实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领域角度。智慧城市建设及运营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撑,而大数据要想实现在既定空间内的数据迁移与分析,也需要城市建设的各类信息载体进行数据流通。最初智慧城市建设中,是以网络产业巨头签署生产合约,在大型企业的技术支撑下,逐步布设互联网架构,提高数据信息之间的流通性,此类合作模式的主导权大多掌握在企业身上,如果存在技术掣肘或支撑断裂问题,避免阻缓城市发展建设,凸显技术产业服务与社会发展的短板。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政策建设下,全程围绕客户,打造多点联动的服务体系,此时城市相当于服务受益者,在政府部门的宏观约束下,逐步打破企业垄断封锁问题,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新契机。
1.2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标志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迈入新的发展阶层,各类新技术、新理念及新产业的涌入,在原有网络架构体系之上进行技术化的更替与优化,在部分阶段俨然形成“万众创新”的局面。伴随技术的不断更新,智慧城市建设及发展期间的技术支撑模式也将随之拓展,打破技术壁垒也只是时间问题,从而削减“信息技术决定论”产生的权重失衡问题,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助力。
环境可行性。在《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政策的颁布下,城市一体化、智慧化的建设也正提上日程,在宏观数字化经济的调控与引导下,基础产业结构随之改变。在此背景下,顶层的福利政策,为基层建设与拓展工作提供便利,无论是社会融资还是技术支持等方面,均可通过定向化的支撑,将工作规划转变为现实部署,提高民众的认可度,打造上下同心的建设环境,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2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
从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部署及投入使用数据看,万物互联的城市发展体系,将数字化、信息化机制进行捆绑,全面、实时映射社会服务工作产生的数据信息,提高职能部门的响应速率,营造更为优质的社会运营场景。对此,部分发达城市建设期间,逐渐朝着智慧化、智能服务化方向所转变,且在后期发展大方向下,也将逐渐成为各城区的发展重心。同时,在大数据体系的支撑下,无需担心智慧城市建设及运营期间产生的海量数据,运营场景搭载大数据平台便可实现数据信息的自动检索,为管理者提供数据预测服务,更为清楚判断市场发展及演变规律,保证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企业的稳定发展。
2.1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政务建设
智慧政务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建设数据可信任、数据多元驱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系统基础参数的设定下,确保政府系统按照逻辑程序执行数据信息的运算、存储与传输,一体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数据传输机制,替代传统人工进行自主调控处理,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响应速率。同时,智慧政务系统的数据处理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通过基础感知服务,建设数据集成与共享体系,在顶层与基层方面起到精准衔接的效果,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从服务效能来讲,智慧政务系统与城市服务信息体系相融合,在不同驱动场景下进行数据信息的联动处理,且政府部门的数据集成平台,可对政务信息、网络信息和民生信息等进行价值化的筛选与预测,提高数据核算精度,为政府服务工作提供决策。
智慧政务支撑下的电子政务云平台,搭载云环境,将数据信息进行虚拟化处理,有效解决物理服务器存储受限的问题,且云平台的实时共享特征,可为政府部门与民众提供连接渠道,令民众行使参与权与知情权。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建设及应用,通过云场景进行数据信息的多点对立,在不同区面下实现数据信息联通,令政府部门及时处理民众的各类需求信息。例如,平台预约服务、公众监督服务和信息查询服等,民众可与政府部门直接对话,实现全天候的双向反馈式服务,提高政务工作的实效性。此外,政府部门还可利用大数据对各类社会信息、民生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测定出不同场景下的数据联动机制,例如,地理环境信息、生态环境信息、气象气候信息和经济产业结构信息等,均可由大数据进行测定与分析,按照既定逻辑程序予以顺位显示。此类数据可与城市智慧网络相关联,做到数据化管控及分析,及时测定城市区域之间可能产生运营问题。最后,政府部门具有信息集成功能,对城市全域数据信息进行查证与分析,期间,搭载传感器设备、GIS技术、GPS技术和检测识别技术等,实现以主集成系统为核心的多点位处理,提高城市感知性,为城市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全面部署。
2.2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民生建设
民生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所在,是社会生产力的稳固所在。民生行业是指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例如,卫生、交通、基建、环保和教育等方面。智慧城市建设期间,应充分融合到不同场景内,结合数据信息多点联动、信息融通机制等,打造互融、互通的数据交流格局,然后在行业部门的监管下,做到专项、专管,提高资源服务的集成性。
第一,医疗智慧化建设体系。打造医疗一体化服务,借助医院信息平台提供开放式服务,例如,平台挂号、身份认证和远程就诊等,在服务场景中打破以往的实地挂号,通过智能化的数据标识与认证服务,便可同步生成患者信息库。此类智慧体系可与医疗大数据相关联,借助内部系统对历史数据进行认证,且患者在登录完账号以后,便可在当前界面选取相对应的医疗服务,例如,健康咨询、健康预警等,而对于医疗工作者,待接收到患者信息时,可及时生成电子档案病例,整个档案信息是联网获取的,即便患者在其他城市就医,也可进行同步呈现,令医生了解到患者的病史,提高后期治疗质量。同时,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可实现全程联网处理,通过微信、支付宝和医保卡等进行一体缴费,从本质层面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第二,交通智慧化建设体系。交通作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下,车辆普及率呈现指数上涨势态,庞大的汽车基数,加大交通管制压力,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时,部分城市一度出现基层人员配比不足现象。智慧交通体系的建设,则是利用数据采集、分析、传输和存储等辅助交通管理,为城市交通部署提供决策。期间,智慧交通的路线规划、宏观调度等,需要在各个路口及路段区域安装摄像头,对往来车辆进行数据统计,并同步回传到终端控制系统中。此时,主控系统将不同道路信息进行比对,如果存在道路饱和问题时,可远程控制红绿灯进行调控,或通知值岗交警人员进行调度指挥,恢复交通。同时,智慧交通系统搭载GPS空间定位技术,可将信息定位到具体车辆,如果发现车辆故障或碰撞事故时,可在第一时间获取位置信息并予以救援。此外,智慧交通服务可与智能APP软件相关联,例如,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和谷歌地图等,同步联网为用户提供更为详细的道路信息,且可按照用户所设目的地进行路线自主优化,避开拥堵路段,提高交通服务质量。
第三,基建智慧化建设体系。基建智慧化建设主要是将智慧化服务工作场景作用于基础建设及管理方面,通过智慧体系采集工程建设信息,比对出当前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误差问题并予以改进,提高社会基建质量。同时,智慧基建还可与政务监管系统相关联,如果工程建设中存在光污染、噪声污染等,民众可通过政务系统进行举报,令当前施工团队做出整改,保证绿色化施工。
第四,环保智慧化建设体系。环境保护工作是目前城市高速发展中刻不容缓的举措,智慧环境保护体系的建设,则是借助监测设备对不同区域下的环境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目前,城市工业产业发展下,不可避免地将产生污染物,而其中违规排放则成为生态污染的重要原因。智慧环保体系是将监测设备放置到固定地点,采集环境信息,例如,工厂下游、地下水区域和大气场景等,通过空气、地质和水体的多方监测,分析不同场景下存在的污染点,如果存在污染超标的话,立即警报,令管理人员了解到当前区域存在的问题点,并加以控制,为生态家园的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第五,教育智慧化建设体系。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国家正加大资源的供给量,在政府政策及教育院校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智慧化体系也逐渐应用到各类教育及管理场景中。例如,多媒体设备联网进行资源化拓展教育,借助微信平台、微博平台开展舆情引导,利用项目化、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开展个性化教育服务。同时,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可深度挖掘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生活行为呈现的问题点,并由教师进行宏观调控,为学生塑造正确的学习思想,为后期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切入点。
2.3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企业建设
大数据体系的支撑下,社会事务发展呈现出的大体量数据,为企业提供更为详尽的数据服务,辅助企业解读市场发展规律,了解前沿信息,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智慧企业体系的搭建,主要是从电子商务与企业互联系统为主。其中电子商务云平台的搭建是为企业在互联网市场经济中提供立足之本,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生产运营要素进行整合,深度分析不同驱动场景下的数据链接机制,为企业后期决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企业互联系统则是以企业核心业务为主,在不同运营阶段中进行数据集成处理,例如,生产、营销、物流运输和售后服务等,一体化的数据处理,可辅助人员分析运营环节存在的缺陷,逐步完善企业的运营结构。利用企业的多元数据服务机制,创设不同数据运行模态,凸显数据信息的呈现价值。例如,在智慧物流体系中,借助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将数据信息进行多维度表述处理,且产品物流信息可同步反馈到网络架构中,阐释不同运行场景下的产品信息,期间,人们在查找相关信息时,则可通过快递单号或智能APP,对产品的物流状态进行查询。同时,产品在运输途中,可按照各类道路状态,计算物品的具体到达时间,为用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数据服务。
2.4 大数据背景下人才队伍建设
城市信息化、智慧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从智慧体系架构建设形式而言,多元化的建设机制对于社会资源呈现高需求特征,为进一步增强城市建设的驱动能力,需加大技术创新、资源供给革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稳步助力。人才队伍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技术资源的重要扶持体,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而言,传统的智慧运营框架俨然无法满足技术更新诉求,对此,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后勤保障机制。结合物质与精神奖励,提高城市规划建设行业中的人才保有量,例如,针对各类先进技术进行整合,挖掘大数据关键技术,对技术人员起到刺激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智慧化建设体系中。
另一方面,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相关联教育的创新。科学技术具有可更新性,与之相对应的人才支撑体系也应做到同步更新,及时发现技术产业的更新趋势,并引入到专业教育中,提高技术资源的驱动率,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稳步助力。此外,应结合不同智慧架构进行人员合理匹配。针对不同智慧建设体系,进行资源分配,做到技术人员专项与专用,发挥智慧建筑资源的利用性,提高智慧体系建设的科学性。
2.5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资产配置
大数据时代,要想在大体量数据流中精确找到具有一定价值的信息相对较难,为理清数据信息与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之间的关系,则需以数据资产配置为切入点,深度分析不同驱动场景下,信息契合形式以及数据价值的链接性,逐步推动数据资产与社会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在智慧城市建设及发展中,本质因素是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管理,保证在不同数据流中,界定不同数据主体之间的契合状态,然后以数据为推动点,将数据与生态资源之间起到转换、过渡,提高数据资源的经济产出比,对数据配置及资产划分等提供支撑点。此过程中,应加强对数据空间、数据产业、数据主体、数据技术的分析,确保智慧体系建设期间,可按照不同类别的数据架构及其组成,确定城市发展中的数据存量,将虚拟数据存在的价值进行放大,提高数据信息的转换率,为智慧城市下的企业及事业单位提供更为全面的数据服务。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背景下,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及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服务,增强不同管理系统的联动性,提高数据传输效能。后期发展中,应充分结合城市发展规划,逐层完善智慧体系,避免出现权重失衡问题,提高城市发展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