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机制的优化与实践
2022-11-24潘淑婷江苏省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210019
潘淑婷( 江苏省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 210019)
笔者主要从事小学中高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我校选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我校在深入贯彻落实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落实新课改理念,完善和落实教学评价机制,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倡导多元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相结合的理念。如何科学合理评价学生的具体学习成果、状态和过程,已经变成了信息技术教师亟须提升的重要技能。
一、现有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不足
不少小学长期以来非常重视课堂教学评价,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制定了相对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然而制度实践和制度目标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
1.缺乏多元评价主体
现有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也鼓励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传统教学中,教师评价占比较大。评价主体缺乏多元性,使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被有效激发,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进而影响教学成效。
2.评价维度较为单一
由于很多学校条件有限,学生缺少机会将书本理论运用于实践,导致其对知识“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另外,不少教师没有利用多种方式评价和衡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加之书本上通常针对问题只提出一两种解决方法,但事实上学生可以采取更多方法来解决。例如,不少教师只能凭借考试评价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维度。
3.评价方法不够丰富
尽管不少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然而还有很多学校仍然把课堂教学当作最终评价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最主要依据,将考试结果当作评价学生能力高低、学习程度好坏的唯一标准。而且,不少教师通常主要依赖笔试评价学生,很少采取上机操作、情境模拟等方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习得的结果和过程。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妨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也制约着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全面把握。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机制的优化和实践
1.多元主体参与教学评价
要切实落实已有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之间评价、师生之间评价、自我评价,尤其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强化生生之间的评价。另外,还可以推动家长对学生的评价,这是因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特征。通过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彼此交互,强化对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提升。
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技术评价过程中的主导功能,把握好课堂评价的总体方向、评价结果与评价环节。尤其是借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评价的意识,引导他们从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环节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进而及时改变学习方式。当然,教师还能够借助小组评议、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彼此结合的方法,从多角度、多方面地评价学生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出现了重大转变,形成了更浓郁的学习气氛。
以五年级第7课《穿越迷宫》为例。笔者引导学生学习编写“穿越迷宫”的相关程序,培养学生学习Scratch的兴趣和热情。其中,测试游戏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总结出改善用户体验,优化游戏以增强其趣味性。教师和学生可以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优化游戏的愉悦,激发他们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这样一来,评价主体从之前的教师变成了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团队精神不断强化,操作技能持续提升。
2.聚焦多维内容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要立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态度、情感、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评价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情况。笔者基于已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在评价系统中添加了主动自学探究、善于观察发现、圆满完成任务、参与演示操作、小组密切合作、乐意帮助同学、积极主动发言、学习态度端正等一系列评价指标。
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前应拟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并充分与学生交流沟通,强化主客体评价标准的一致性,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完成评价活动后,教师要第一时间收集评价信息,做好信息统计,归纳和整理出评价结果,而且要向学生尽快反馈。以五年级第15课《机灵的老鼠》为例。教师既要让学生认识光敏传感器与控制板,习得S4A 程序启动的相关方法,又要掌握光敏传感器控制程序的工作原理与方法,并能够运用“如果……否则……”控件的相关应用方法,还要注重方法和过程,在具体活动中增强发现、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精神,感受传感器控制舞台角色的原理和方法。从态度、情感、价值观来看,应通过学习这节课程的理论知识,循序渐进地强化严谨、科学、规范的学习习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勤于观察、认真学习、深入思考、持续实践的意识。
3.采取多种评价方式
陶行知指出:“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教师尤其要结合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情况,做好过程性评价,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
尤其是在强化学生操作技能评价的过程中,应做好形成性评价,它也是一种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持续改进的一种评价。针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面临的障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做出针对性的改进和调整,以科学合理的评价驱动学生科学探索,努力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另外,教师可以开展现场即时评价,随机点评学生的学习行为、操作方法等,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电脑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并呈现出一定的技术效果,以强化学生对教师的专业信赖。教师还可以设计出专门的网络应用程序,专门收集学生提交的多媒体作品,并做出针对性的评价。
接下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能够进行点评、互访和打分。教师可以观看和分析学生的信息技术实际操作状况,进而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做出整体评价和专业判断。
三、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广大小学生学好这门融知识、趣味、技能于一体的重要学科。这些措施能够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操作技能,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