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农庄”共享经济模式研究

2022-11-24袁文萍阙开辉

贵州农机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庄闲置农业

韩 颖,吴 尧,袁文萍,阙开辉

(1.贵州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2.贵州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0 引言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近年来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农业更加趋于现代化,借助互联网与农业结合的形式,可以使农业长期可持续性绿色发展。站在百年历史的交汇点,谱写好贵州“三农”新篇章,乡村振兴战略必不可少,还应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推动农村产业革命、重视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快速便捷的优势,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1 “互联网+农庄”背景

国内共享农庄的实践案例主要集中在海南省,首个共享农庄创建试点项目在三亚南田落实,该农庄项目占地255 hm2,总投资40亿元,计划建设的“三区五农庄”是集休闲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农庄,游客在享受田园生活,欣赏风景的同时还能体验当地的人文风情;而在苏州吴中区,则选择以茶文化与农庄结合,打造茶产业和农业融合发展的碧螺春茶文化共享农庄,实现了茶乡村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新业态,促进了茶品档次升级,洞庭山碧螺春茶知名度大幅提升,吸引国内外游客,茶文化得以推广延续,茶农也因此得以增收。

近年来,贵州省的旅游人数持续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除外)。据统计,2017年及2018年乡村旅游人数涨幅较大,2019年年末全省客房数82.45万间,较上年末增长4.1%。2021年“五一”假期期间,贵州省文化旅游市场运行平稳、复苏强劲,旅游需求有序释放[1]。全省累计接待游客3 412.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7.96 亿元。乡村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合理利用贵州地区闲置的农村资源,探索发展共享农庄,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动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民收益的增加[2]。

2 在“互联网+农庄”实践当中存在的障碍

2.1 农村土地资源闲置

目前共享农庄是以利用现有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为主,但也面临着众多问题:一是存量土地往往无法满足建设规模要求[3],山区可用土地比较分散,集中管理难度较高;二是存量闲置土地的流转工作存在较大的阻力,集体建设用地只能用于租赁,不能作为投资公司的固定资产,企业无法通过其得到融资。

2.2 设施技术不完善

当前我省只有少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与技术较为先进,为数较多的农业经济主体基础设施有待配置或提升,相关智能设施的使用以及操作方法仍然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

2.3 缺乏专业人才

关于共享农庄建设方面的人才严重欠缺,对于农村本地居民来说,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都有待提升,对于“如何做”“怎样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为“互联网+农庄”经济模式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目前从事该行业的专业人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相关互联网的软件和技术不能得以充分利用。

2.4 社会认可度低

相较于以往的传统农业经济模式,“互联网+农庄”这一新型模式仍备受争议,社会认可度不高。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现阶段大多数农民对于互联网的观念有所欠缺。互联网无法充分取得此部分农民的信任,导致了部分农民拒绝在网络上销售,进而导致相关农产品在市面上流通受到限制。对于消费者而言,部分消费者对通过线上途径购买的农产品质量问题,相关的售后服务等方面也存在诸多质疑,对模式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阻碍。

3 建设“互联网+农庄”共享经济模式的意义和策略

3.1 盘活土地闲置资源

共享农庄所实现的是农庄闲置资源的共享,同所有共享经济业态一样,也有其“共享交易平台”,其共享交易平台进行的是乡村闲置资源供给以及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对接。

当前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土地,实现乡村振兴,就应重视对土地资源的盘活。引导消费者及投资主体与村委会或农户直接对接,农户通过出租土地、房产或以土地、房产入股获得财产性收入以及通过打理农庄获得务工收入,实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3.2 农庄建设结构调整

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文化、地域、气候、经济实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应对不同地区的经济模式提出不同的要求。考察当地农业资源以及地理条件,利用当地存在的优势,使当地所具有的特色得以充分发挥出来。例:贵州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年相对湿度高达82%,因此可在农作物生长区安装相关隔离保护装置,对农作物采用大棚种植的技术,有利于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保障农产品生长的条件,也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存活率;对于特色农庄,提高居住环境的整洁度和舒适度,提供个性化服务,旅客在农庄内不用担心潮湿以及早晚温差等状况。“互联网+农庄”的经济模式应针对其地域特色,遵循因地制宜的策略,以求获取较为长远且绿色的发展前景。

3.3 实现信息共享、各部门相协调

“互联网+农庄”的经济模式也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利用互联网直接跨接农业资源与消费者,实现信息的完全公开、透明、共享。一是闲置农业资源及特色产品的信息共享,消费者可以直接获得信息;二是农业生产过程的完全可视化,实现所见即所得;三是消费者可对共享农庄的生产过程进行全程在线监督,对闲置农业资源、所雇农民、托管服务、产品的品质等的评价完全公开,对产品可溯源追踪,促使其保持服务品质,形成循环闭合的发展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建立交流的平台,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实现对“互联网+农庄”经济模式开展工作的监督。

3.4 创立特色品牌、加强“互联网+”宣传培训

运用互联网的互联、互通特性,创建农产品品牌,实现产品与市场对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线上消费需求,同时又能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的小憩之地,收获悠闲舒适的生活体验。

各级政府应对“互联网+农庄”共享经济模式的开展加以重视,结合乡村振兴政策,加强对该项计划的组织领导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助力“互联网+农庄”经济模式落地发展。此外,建立相关组织的领导机构,统筹协作,定期开展“互联网+农庄”的培训课程,提升相关工作人员专业化知识及工作技能。积极引入高素质、综合能力较强的实用型人才。加强对农民的知识普及活动,灌输互联网思维,充分了解“互联网+农庄”新型经济模式,使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

4 结语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其他产业的支柱。但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仍较为薄弱,将互联网与农业两相结合,通过借助互联网的思维以及技术,促使农业经济模式有所转变,农业发展规模大幅扩展,同时,创新生产营销模式为乡村振兴的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农业生产水平得以全方位提高,更有利于农业长期可持续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农庄闲置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不做闲置主妇
“共享村落”萌芽——高陵区开发闲置民房资源
农庄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玉米人农庄
农庄里的羊圈
闲置集装箱船队运力已超100万T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