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百年演进的历史逻辑

2022-11-24黄清迎

关键词:政党中国共产党政治

黄清迎

(1.长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 410022; 2.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 410081)

政治建设是指政党和国家为了确保自身政治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事关党和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上所开展的一系列政治方面的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由党而生,其历史发展和演变表现为过程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是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阶段和形式之间的自我发展,是一种既有共同前提又有具体发展、既有历史传承又有变化创新、既有不同特征又有统一本质的逻辑关系。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百年发展演变呈现出“不变”与“变”的发展规律。一方面,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政治建设就一直或隐或显地存在于党的建设实践中;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发生变化,政治建设的战略定位、具体内容、实施路径等也会产生相应的调整。这一历史逻辑为当前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1]提供了正确指引,也为新时代全面深入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基本遵循。

一、“不变”:政治建党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历史传承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由党而生,贯穿党的历史发展全过程。可以说,一部百年建党史也是一部党的政治建设发展史。建党百年来的历史充分表明并将继续证明,注重自身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改造外部世界并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党保持自身肌体健康并焕发勃勃生机的“政治密码”。

(一)注重政治建设是政党维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本质使然

从历史上来梳理和分析,政党本身是近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它是国家和社会有效衔接的一个重要纽带和桥梁,其本身源于社会并从社会当中剥离和独立出来。但是它不同于形形色色的其他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它天然的政治属性和政治特质决定了政党必须要注重自身的政治建设,这是政党的本质使然。历数近代以来世界产生的政党,不管是长久存在发展的政党抑或是生命短暂的政党,不管是在野党抑或是执政党,不管是人数众多的政党还是人数较少的政党,这些政党基本上都有其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没有政治上的纪律和规矩作为约束和规范就难以成其为政党。在西方国家,那些主要政党在政治方面也有具体规范和严格约束。从一般意义上来看,一个政党由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组成,这就要求政党内部的各级党组织和成员都应当遵守和执行该政党的政治主张、政策路线,履行相应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义务。如果一个政党连自己内部成员都无法做到思想、政治和行动上的步调一致,那么这些成员就成了散兵游勇、“乌合之众”,这个政党就会呈现出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局面,那么这个政党就会无序运转、分崩离析,最终走向覆灭。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当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苏联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偏离了正确航向,大多数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动摇了,政治纪律失守了。由于丧失政治底线和政治原则,苏联共产党最终被苏联人民所抛弃、走向灭亡,这是历史的必然。事实上,放眼中外历史,诸多政党之所以最终走向没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整个政党缺乏应有的政治规矩和明确的政治方向,政治腐败与经济腐败等相互交织。

(二)注重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要求

从理论上来审视和看待,“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早年的工人运动中,就深刻意识到无产阶级要想在决定关头赢得与资产阶级较量的胜利,就必须组建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并且充分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讲什么样的政治、什么时候讲政治、怎样讲政治。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区别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重要因素。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应邀合作撰写的《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应当公开承认自己的政治使命和政治纲领,即推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同时进一步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应当发挥自身在无产阶级革命以及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应当具有严明的政治纪律和严肃的政治生活,要及时清除自身肌体上的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完成政治理想的目标应然。后来,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缘由时,提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巴黎公社运动自身缺乏有组织的集中和权威,缺乏统一领导。而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70多年的世界性大党,尤其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果不进行政治建设和“不讲政治”,那么在政治上就会“褪色”或者“变质”,演变成各自为政的“私人俱乐部”,甚至蜕变为资本主义政党,那么长期执政的目标就只能是空谈和梦幻。因此,加强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70多年执政历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现实必然,也是“大党”转变为“强党”的现实要求。

(三)注重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实践的经验总结

从实践上总结和梳理,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主张“思想建党、政治建军”,革除党组织、党员干部和部队身上残留的“思想流毒”和“政治病菌”,力图“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2]92,并且主张“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3],这是党完成当时重大政治任务的一项关键性因素。同时,“一切军事建设要首先从政治建设做起”[4]。长征期间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党的卑劣行径和抗战期间王明主持长江局企图“篡党夺权”的重大阴谋,使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强化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革命领袖在全党和党中央的核心地位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由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党面临的具体形势和主要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对党的政治建设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5],如果做不到全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那么其他政治上的任务也将无法顺利完成。同时针对新中国成立以后恢复和发展经济需要政治方向上的“把舵”,明确了“政治工作永远是一切工作的灵魂和统帅”[6]。这不但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刚刚执掌国家政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的战略定位,而且明确了党的政治建设能够为党的其他各项工作提供方向指引。“文革”期间,党的政治建设出现了重大失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遭到严重破坏,“政治挂帅”成为党内政治生活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主题,阶级斗争扩大化,从而改变了党在“八大”上所确立的正确政治路线。

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汲取了“文革”期间“政治泛化”的深刻教训,推动包括政治建设在内的党的各项建设逐步实现拨乱反正,围绕和聚焦党的政治路线来推进党的各项工作。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改变了过去就党建论党建的做法,着眼于从政治高度审视经济建设。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和反思了建党百年政治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尤其是一段时期以来党的领导弱化、虚化和边缘化,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纪律松弛,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讲政治、空谈政治等问题。同时立足于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首次明确其统领性和根本性的战略定位,并全面系统论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主要目标、问题指向、实践举措等。

总之,通过建党百年的历史回顾,不难看出,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实践一直或潜隐或凸显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并且与党的中心工作之间实现良性互动与耦合,有力保证了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二、“变”: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党的政治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不是空洞抽象的符号,而是有着具体实在的内容;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尤其是在战略定位、实际内容、方法途径等层面。从历时性的维度来看,党的政治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从共时性的维度来审视,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都会依据党的中心任务而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不仅是党的政治建设发展的辩证法,而且是党的政治建设百年历史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一)建党百年视域下党的政治建设战略地位的相应定位

综观建党百年历史,可以发现不同历史阶段党所面临的中心任务和目标决定着政治建设在党建布局中价值定位的变化情况。但是党的政治建设在建党百年的党建总体布局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由它作为政党的本质属性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所决定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在局部执政的地位,自身力量相对弱小,党员的成分极其复杂,大多数党员并不像欧美和苏俄的共产党员那样来源于产业工人,我们党的绝大多数成员主要来源于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阶级。农民阶级天然的无组织性、保守性等就决定了党的建设首要问题是解决思想上和政治上入党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组织上入党,这是民主革命时期将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政治建设内嵌其中的主要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领导一切”贯通于党治国理政的各方面。这就要求在党的领导下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心同向。因而,“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就被适时提出并逐步成为全党共识。后来,由于党中央对当时的政治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对党的政治建设理解狭隘,“政治泛化”现象开始在党内外泛滥,以致给党和国家带来重大政治灾难。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基于“文革”期间“政治代替一切”和“政治挂帅”的经验教训以及改革开放之初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所带来的深刻警醒,提出要“走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7]54,通过开展各种党内集中教育实践活动,从思想上建设党,从制度上治理党。

总之,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前,党的政治建设内嵌在思想建设中。实质上,也就是我们所认同的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合并为一,居于党的建设中的“首要位置”。另一方面,党中央对于党员干部腐败问题,认为主要是思想、作风、制度上出了问题,遭受到封建主义落后思想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以及制度不健全、作风不端正等,并未把这一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来看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到“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8]。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在党建总体框架中居于统领性位置。可以说,一方面,把政治建设独立出来并明确其“根本性建设”的战略地位,从思想和认识上突破了长期以来将思想建设与政治建设并列的思维惯性,深刻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同时明确,首先要从政治的高度审视全面从严治党,改变过去对于腐败问题归因的片面认识,强调“不能只讲腐败问题、不讲政治问题”[9]。另一方面,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角度审视党的政治建设的战略地位,认为“四个伟大”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逻辑关联,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在其中起着关键性、决定性作用,并且强调党的政治建设“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10],改变以往就党建论党建的历史局限,真正把党自己“摆进去”,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党百年视域下党的政治建设具体内容的调整优化

党的政治建设目标决定着其具体内容,而具体内容又体现和服务于政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会依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聚焦党的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务,适时地调整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内容,从而确保相应完成不同阶段的目标。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导、政治路线、政治生活等方面。一是在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方面,明确提出“要经过它的政党实现对于全国各革命阶级的政治领导”[2]262,并且规定中国共产党应当“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11]。二是在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方面,中国共产党会依据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党的政治路线,以服从和服务于革命形势的需要。如先后提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统一、土地革命阶级路线、全面抗战路线、土地改革总路线等。三是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方面,提出了“党内生活政治化”和党支部会议“要政治化实际化”等重大命题,为初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明确指引。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主要包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政治路线、党内团结统一等方面。一是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政党在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后,要确立自身在各方面的领导功能。因而,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应当“在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它的正确的领导作用和核心作用”[12]。二是在确立政治路线方面,党中央适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一化三改”总路线,有力保障了党的政治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完成。三是在推进党内团结统一方面,明确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要注意同各种诋毁和分裂党的行径做坚决斗争。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主要集中在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推动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和制度化等方面。一是在政治路线方面,明确提出党的基本路线,并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绝不能有丝毫动摇,必须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二是在党的领导方面,强调“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13],而政治领导是“把总”的,具体是指“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方向的领导”[14]。三是在党内政治生活方面,首次明确提出推动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和制度化,并以党内法规的形式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抵制家长制作风、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等诸多方面做了详细的要求与规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从严管党治党的经验基础上,基于新的实践变化不断赋予党的政治建设新的内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党的政治建设基本内涵进行了论述,主要包括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政治路线、党内政治生活、民主集中制、政治价值观、政治能力六个方面。结合党的政治建设的新认识新实践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把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内容进一步聚焦到政治方向、政治领导、政治根基、政治生态、政治风险、政治本色、政治能力七个方面。2019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是新时代加强和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它从“目的论”角度阐释了党的政治建设新的科学内涵,主要涵盖政治信仰、政治领导、政治能力和政治生态四个层面,这事实上是“目的论”与“本质论”的有机统一。同时针对这四个方面,又从十六个层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这些重要论述和有关文件进一步拓展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时代内涵,把我们对于党的政治建设具体内涵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建党百年视域下党的政治建设方法途径的适时改进

政治建设作为党建总体框架中的极其重要的一环,本身有其“自运行”的闭环系统。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政治建设百年发展过程中,依据党的中心任务的不断变化,适时调整和改进自身的方法和途径,以此满足党自身发展需要,这是党的政治建设发展需要和党自身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领导人民群众夺取革命政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中心任务就是推翻三座大山,夺取全国政权,赢得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因此,在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方面,主要是通过党内积极的反倾向斗争,纠正党内“左”和“右”的错误思想,逐步确立党的领导核心,进而达到全党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团结统一,最终实现党对革命的领导权。一是在党的政治路线方面,主要是从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在同各种错误路线的积极斗争中不断调整和贯彻执行。二是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方面,主要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贯彻民主集中制以及以党章形式规定党员的权利与义务等方式来实现。

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执掌全国政权的政党,我们党的首要任务就是动员一切有利因素和积极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因此,一是在强化党的政治领导方面,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和组织运行体系来强化党中央的领导权威,比如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党对国家事务实行的“归口管理”制度等。二是在执行政治路线方面,一方面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条块型”的政治架构和组织体系来保障党的政治路线能够得到层层落实,另一方面借助自身强大的组织动员力、政治宣传力等保证政治路线贯通到党组织的“神经末梢”。三是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方面,通过多次党内集中性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以及制定相应的党内法规制度等方式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主题的转变,迫切要求党必须正视自身的政治建设,以此保证党的坚强领导和团结统一。一是在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方面,强调必须树立党中央权威,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保证党内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尤其是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二是在坚定政治路线方面,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确保党的政治方向不偏、政治路线不变。三是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方面,一方面开展有效的党内集中教育,另一方面制定和执行党内法规,双管齐下,协同联动,确保党内政治生活规范有序。

党的十八大以后,新一届党中央聚焦现实问题,以具体目标为引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积极举措。一是突出重点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强调突出抓“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注重系统思维,从党内政治教育、组织体系、政治生态、政治能力、制度机制等方面整体推进;二是坚持刚性约束与柔性规范相结合,强调既要把建章立制贯穿于政治建设全过程,又要通过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等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三是坚持高层示范与基层落实相结合,既强调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引领者、实践者、推动者,又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研究部署,大力推进落实;四是坚持落实领导责任与加强监督问责相结合,强调既要健全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工作责任制,又要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总而言之,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既注重思想方法上的与时俱进,也突出工作方法上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

三、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百年演进的现实启示

探寻建党百年政治建设演进的历史逻辑,本质上就是揭示其历史必然性。当前,总结和概括建党百年政治建设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历史必然性,对于进一步抓好党的政治建设、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开展党的政治建设以及与时俱进地强化党的政治建设举措具有深刻启迪。

(一)思想认识上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政治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15]不抓紧、抓实和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建设就失去了“根”和“魂”,党的其他各项建设就容易迷失正确的政治方向且难以取得良好效果,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开展自身政治建设的一条深刻启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思想认识上的正确才能保证行动上有的放矢和举措上有效得力。当前,要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确立不靠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的管党治党新思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历史征程中,曾在开展党的政治建设过程中留下深刻的历史教训。“文革”期间,“政治挂帅”、“突出政治”演变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空头政治”。“政治代替一切”、“政治冲击一切”贯穿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政治挂帅”变得形式化、简单化、庸俗化。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吸取了“文革”期间“政治泛化”现象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严重损害的教训,提出要走一条“不靠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的党建新路子。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思长期以来治党管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认为其根本症结在于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抓实和抓好,党内政治不纯的问题大量存在。这些都迫切要求进一步强化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供给,大力推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改革创新。

二是要正确认识党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没有正确理解党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片面地理解“经济建设是当前最大的政治”这一重大政治论断,错误地把经济建设当作党的唯一工作,致使一段时期以来党的领导弱化、虚化、边缘化的现象大量存在,党内政治生活出现了娱乐化、形式化的不良倾向。因而,一方面,当前仍要坚持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首要性任务。进一步明确党的政治建设在内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并且深刻认识到党的政治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赢得民心和民意。因为历史和现实都已经充分证明,民心和民意是最大的政治,是最稳固的江山,抓住了民心,就守住了江山。另一方面,党的政治建设根本上就是保证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而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加强,最根本的就是赢得民心和民意。抓政治建设不是“空谈政治”,而是要将其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当前乃至今后我们党都要处理好党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在坚决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的根本前提下,围绕并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即经济建设来开展和推动党的其他各项工作。

(二)中心主题上要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开展

“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16]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确立不同的政治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的一条根本规律。建党百年历史反复证明,一旦离开正确的政治路线,我们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一旦制定并坚定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欣欣向荣。因而,一旦我们党“不讲政治,离开了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政治目标,也就不成其为一个政党了”[17]。当前,对待党的政治路线,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全党必须坚决捍卫、坚定执行,绝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

一是全党必须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疫情防控的全球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妄图瓦解和分裂我们党。同时,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任务重、矛盾多。这就要求全党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强大的政治定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树立“看齐”意识,在具体工作的思路部署和对策举措方面,自觉同党的政治路线对标对表,及时校正思想认识和工作实践中的偏差,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7]84;把坚决贯彻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上升到坚定“政治信仰”层面,把对“政治信仰”的笃定和践行见之于政治路线的贯彻和执行当中。

二是全党必须坚决捍卫党的政治路线。建党百年历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质疑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潮和力量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表达方式、针对的具体问题有所变化”[18]。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亮剑”,勇于发声,学会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剖析和回击一些诋毁和污名化党和国家的不正确言论和不良思潮,克服不愿意参加伟大斗争的“软骨症”、不敢于进行伟大斗争的“恐惧症”,以及不会开展伟大斗争的“无能症”。

(三)具体路径上要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举措

新时代孕育新问题,新问题呼唤新举措。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具有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然会根据主客观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和发展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须常抓不懈,守正创新。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既承继了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优良做法,又聚焦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主题和中心问题予以创新。当前,立足党的政治建设的新实践新要求,必须坚持党的政治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筑牢政治信仰和政治生态两个基础,抓好政治担当、政治能力、制度体系三个环节。

一是必须坚持和强化党的政治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其一,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到“两个维护”主要是在思想认识、履职尽责、日常言行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最核心层面是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和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其二,完善党的政治领导的方式。一方面,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尤其是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强化群众工作本领、坚持依法执政的领导方式等来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二是夯实政治信仰和政治生态两个基础。其一,突出政治信仰的“政治指南针”功能。当前,应当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武装全体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坚定执行新时代党的政治路线,并且能够坚决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从而铸牢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根基。其二,发挥政治生态的“基础性”作用。具体而言,可以从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四性”(1)党内政治生活的“四性”是指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的重大命题和明确要求。、建设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明确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等方面来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

三是抓好政治担当、政治能力和制度体系三个环节。其一,强化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党的政治建设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必须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这就必然要求其做到勇于担责和敢于问责。具体而言,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责任制,明确党的政治建设主体的政治责任,尤其是“关键少数”的政治责任,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其二,注重提升政治能力。推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各级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10]。政治能力的锤炼和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和实践锻炼。对于各级各类组织而言,注重发挥政治功能、彰显政治属性尤为重要;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更重要的是强化“政治三力”(2)“政治三力”是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12月底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首次提出的。。其三,推动形成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体系。在制度观念、制度规范、制度运行、制度监督、制度评价等方面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制度体系,确保制度体系内部各要素间有效衔接、高效联动。

四、结 语

回顾和总结历史,绝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大肆炫耀,也不是为了一成不变地沿袭照搬,其目的是知古鉴今,古为今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19]。当前,我们党推进自身的政治建设,一方面应当从党的政治建设百年发展历程中汲取丰富经验和深刻教训,进而找寻出百年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应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既承继不同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优良做法,又依据时代变化和现实需要予以调适和创新。

猜你喜欢

政党中国共产党政治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