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从教师理解到学生表现
2022-11-24王苏杭上海嘉定区世外学校201802
王苏杭(上海嘉定区世外学校 201802)
对核心素养的讨论,是当前基础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当绝大多数教师从核心素养的定义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角度,建立关于核心素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时,还必须思考另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核心素养的落地问题。很显然,核心素养的落地是最终的教育教学目标,而遵循怎样的核心素养落地途径,则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笔者以为,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来说,核心素养培育的起点是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而核心素养培育的终点,则是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具体表现——无论这些表现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有一点必须肯定,经历了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熏陶的学生,能够在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中,有更加显著的表现。
这一判断非常重要,陶行知对学校和教师曾经有这样的教导: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具体到当前时代背景下,落实培育好核心素养,就是“对得住学生,对得住国家民族”的应然之举。当认同核心素养最终的落点是学生时,教师如何承担起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本身就取决于教师自身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语文教师对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然后在教学经验梳理与优化的基础上,寻找促进学生表现核心素养的教学途径,下面就这一话题谈谈笔者的认识。
一、教师理解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
教师自身建立起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解,是核心素养培训的基础。这倒并不是说要脱离核心素养表述是标新立异,这里所说的教师理解,更多的是在教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学科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核心素养的个性化认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其涉及教师能否在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关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思路。
理论研究表明,核心素养具体到语文学科中指的是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从这一判断的角度来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要从如上所阐述的若干方面施力,而且要保证这些要素之间的衔接,因为只有保证了它们之间的衔接,才能使这些要素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或者语文知识运用的过程中,表现出完整性和系统性。
与此同时,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可以发现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阐述,是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进行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核心素养的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认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因此语言发展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那么,具体到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当基于词句篇章的学习,寻找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组成要素的落地方式,而且要协调好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确保它们能够在具体的学习中得到协调发展。
二、学生表现是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
无论是从课程标准的解析角度来看,还是从课程专家以及一线教师的解读角度来看,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都表现出一定的抽象性。这意味着在评价核心素养是否落地的时候,需要借助学生的具体学习表现进行,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认为学生的表现是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目标。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有《燕子》这样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第一段描写燕子形态,“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样的一段文字特别精彩:对燕子羽毛的描述用的是“乌黑”,这是从颜色的角度描述,可以让学生一瞬间就知道燕子的颜色;对燕子翅膀的描述,用的是“轻快有力”,这是从动作的角度描述,可以让学生在大脑中一瞬间构建出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表象;燕子的尾巴是最具个性特征的,“剪刀”是形容燕子尾巴最恰当的词语,当学生看到剪刀式尾巴的时候,立即就能想到燕子;最精彩的是“凑”字,看起来这个词很通俗,但实际上正是这个词,让前面的描写一下子变成一个整体,一只生动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就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这段描写的魅力,再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个新的动物,探索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能否借助类似的语言,既精练又生动地描述,如果能够,那就说明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顺利的,反之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实际上,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这样的教学思路,就可以发现这样的描写中,语言特别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完全有较大的思维空间,根据语言构建燕子的表象,而与此同时审美也就发生了;至于其中的文化自信,主要在于学生理解并运用语言的时候,能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够寄予活泼可爱小燕子形象的建构,形成爱与和谐的认识。因此,在新的情境中运用语言描述另一种动物或者其他物体时,如果能够将这些要素体现出来,这样的学生表现也就能证明前面的教学努力是成功的。
三、从教师理解到学生表现的新思路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教师必须建立起从自身理解到学生表现的新教学思路,只有自己对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了基本的理解,尤其是能结合教学经验形成属于自己的认识,那么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具体的教学实施,就会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教学思路,而这也正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保证。
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句话看起来很通俗,但是实际上却有很深的韵味。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实施教育,就必须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知晓自身的教育目标,这样才能明确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了这两点后,又必须思考具体教学路径的问题,这就类似于陶行知所说的施肥、浇水和培养。
总体而言,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对学科教学有正确的理解,要能在自身教学经验与核心素养培育需要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要能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的把握,寻找衡量核心素养是否得到发展的有效指标。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就能打开小学语文教学新局面,自然也就能让自身的语文课堂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的滋润下,绽放更加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