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商科教育“引企入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
2022-11-24王秀凤邓子晗
王秀凤 王 燕 邓子晗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 青岛 266427
“商科教育”是源自贸易市场经济的紧密发展。受第四次工业革命影响,我国在全球经济变化的影响下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的变革,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应用、复合、创新三方面结合的人才转变。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全面改革,以满足新形势下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基于学历证书的基础上,增强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相辅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对商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商科教育作为一门专门从事企业管理和社会商务活动的经济管理课程,“十四五”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对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企业举办优质商科技术教育,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
“引企入教”的校企合作是商科教育教学的重点,服务于社会经济和商品经济,商科教育发展的实现是在目前大形势环境条件下的基础性教育。如何创新商业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中国商业经济活动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一)办学理念
“引企入教”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民办高等院校的商科教育在办学理念方面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手段”的办学理念,借助教育特色创建办学优势,进一步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建设做贡献。将“引企入教”校企合作作为商科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实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商科人才的教育目标。
(二)专业建设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需要,民办高校需要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教学,并且依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确立科班人才培养的方针,完善专业课程系统;在多年办学所积累的经验与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专项科班建设,形成了与经济社会发展、行业需求相适应的商科专业构造的开端,为新构建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师资队伍
近年来,国家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力度的增大,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的完善,使得初步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个别民办高校还引进企业导师,为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形成了较为成熟稳定的教师库,推动了民办高等院校师资团队完善壮大。
(四)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人才的质量,民办高等院校不断探索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阶段推行校企联合互助、实践与理论结合以及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部分高校在商科教育的相关专业还推行了“订单式培养”的模式,即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前挑选合适的在校大学生并对其进行专业性的培养,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费补贴及奖学金等。并参与课程的教学管理与共同开发,多家企业还出资设立相关培训班以便毕业生可以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
(五)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民办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形成了校企优势相辅、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局面。由于各个民办高校的自身条件以及环境各不相同,校企联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也有所不同,主要以校内外两种实训基地为主,校外基地实训的学生即毕业生将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开展实践技能的学习;而实训基地是以企业与学校为核心的实践基地也是将理论学以致用的实践基地。
二、商科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阻碍
(一)专业定位不精准,课程体系不完善
由于商业在我国的迅速兴起和发展,迫切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高层次、高技能的商业人员。因此,很多民办高校设置商科专业,但大多数院校对商科教育的定位还不够清晰,专业从教者资历尚浅,对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把握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一些民办高校考虑到应用型学生素质,已经把课程体系做了很大调整,将商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类课程大量删除,而这是否符合人才养成方案要求,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教材质量低,知识更新慢
商科是一个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在教材的选择上除了注重内容科学、严谨,更要关注商业发展实践中的最新动态、最新需求。很多民办高校在配备教材时更多的是偏重选择理论性较强的,而教材本身又具有滞后性,所以导致教材的实用性较差,知识更新慢,而没有好的课程体系,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甚至影响学生的总体发展。尽管图书馆的藏书量较多,但涉及专业前沿知识的书籍更新较慢,难以满足专业学生的参阅和研读。
(三)教师缺乏企业经验,师资培训重视度低
一部分教师是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学授课,期间并没有企业实战经验,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多年的累积使其专业知识十分牢固,但是实战经验的缺乏也使得大部分教师并不具备“双师型”的实操能力,这种情况下也就导致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无法相融合,难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甚至有些民办高校师资力量的配置相对较弱,出现学历低、职称低的情况,为了充分利用高学历高职称的名师,一个教师要上三四门甚至更多的课程或是其他教师跨专业上课,无论哪种情况都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另外,部分民办院校不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提升个人专业水平的学习机会和培训平台较少,导致教师的知识和技能逐渐与社会发展和工作岗位需求脱节。
(四)培养方案不完善,与行业发展连接不紧密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科学与否,以及是否符合行业的发展需求,将直接影响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岗位需求的贴合度。很多民办高校并不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更新,甚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制定到执行延用了很多年都没有调整。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再适合目前行业的发展需求,这样不仅导致学生就业难、压力大,也影响企业对校方和学生的评价,不便于引企入教和产教融合的开展[1]。
(五)校内实训基地不健全,校企联合缺乏深入探讨
校内实训室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模拟仿真的环境,增强学生的实操经验,能够让学生做到理论同实际联合起来。但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实训室的教学设备、实训场地、管理制度都很难满足教学需求,实训室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实训用品缺乏专人管理,在购买、使用、管理等方面不到位[2]。
虽然大多数民办高校都与企业开展了校企协作教学,与企业签订了校企联合协议,并且达成基本共识,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将企业在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出来,仅仅停留于表面形式,并未落实到深层次的发展,即便在学生参加实习后安排学生做一些相关专业的基础性业务也依旧会因为缺乏细致的工作经验和培训而无法胜任,难以做到“无缝对接”[3]。
民办高校自身存在科研能力比较弱、对市场发展的信息感知不够灵敏、师资水平不高、教师专业知识难以适应经济技术发展、教材内容落后等情况,导致了民办高校的教学缺乏实用性,培养出的人才难以得到企业的认同,因此在一定限度上,制约了校企协作的发展。
三、“引企入教”提升商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一)继续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形成“四利”局面
引企入教,是实现校企联合和“四利”局面的核心。“四利局面”指的是“利于学生、利于学校、利于企业、利于家长”。学生可以获得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增强技能,积累就业经验。学校可以提高培养学生的素质,密切学校和企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解决各专业实训条件、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及综合环境的不足,校企之间深化合作层次,要将学生“走出去”同将企业“引进来”紧密融合,重点针对商科教育涉及的专业性学科上的理论内容与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层级对接,在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后结合在企业间的调研报告,及时完善丰富相关的教学规划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指导老师引进学校,定期开展企业专业管理层讲座,带领学生及时与企业接洽,深入了解相关专业行业的同时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二)改革教学方式,探寻与教学内容契合的教育模式
教育发展路程上有非常之多的教育办法,但是最能适应大班教育且省力的主要还是纯理论讲述以及多媒体的结合教学法,但是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其现代发展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要构建“多方位一体”立体式教学方式。建立起“学习积极主动化、教育实践资源整合规范化、理论讲述方式多样化、实践研学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其次,建立多方位实训体系,从基础的理论开始,筑牢后与实训课程结合,再到综合实习,再通过进一步的创新创业的助力,更加深入将教学实习融会贯通,通过校企联合,将学生分配到不同岗位以及实训基地,让学生可以深入的沉浸式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以及专业的工作流程。
最后,搭建“多方位一体”的教学模型,其中包括:传统课堂教授、情景式回顾、实景实例教学、合作讨论、模拟辩论、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创新实训分析驱动式教学等。
(三)组建“双师”型团队,推进技术人员的双向培养
商科专业作为拥有极强应用性的专业学科,需要构建与当地企业合作的双向教学的“双师型”机制,借助校企融合进程,学校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和企业的精英人才共同担任相关兼职教师,参与学校教学,特别是参与学生的实践实训课程的主要环节。专业教师在观摩学习和挂职锻炼的过程中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也能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条件,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提供基础。新的教师培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假期制度有一定要求,要定期组织在职教师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到企业参与实践锻炼,并将教师在企业中的实践锻炼按一定比例纳入考核标准,也可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岗位“双师型”的参照。学校老师还可以通过讲座、网课、培训等形式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在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内部品质,充实了企业职工理论知识储备,为打造立体形象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提供支持,这样可以进一步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双向学习。
(四)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教学方案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之下,过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严峻挑战,及时的方案调整,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新模式是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必须重新规划架构以“引企入教”为核心的人才发展模式。
首先,可以从各方面收集关于人才发展的教育规划意见。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与企业探讨如何合作推动商科实践教育的发展,通过分析调研结果,开展相关专业的学生访谈,让学生参与到人才方案规划中,真正将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实际贴合。同时,开展教研讨论,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案[4]。
其次,教学计划要量身定制,在完善补充课程教育体系的同时,注意将“企业元素”进行嵌入式的融合进阶。与此同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加大实践实训类课程占比,相对减少理论课时的比重;减弱一些繁杂且不实用的理论课,多开设一些对校企合作实训有帮助的课程,真正做到让学生学得深入、学得夯实、学得实用,增加在大三阶段需要实习的学生到企业锻炼的时间。
最后,在与企业交流探讨的基础上积极邀请企业优秀管理层担任实训课程教师,有利于使企业深入课堂,把企业中的现实经验引入课堂,推动学生与老师更深的探讨交流。
(五)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标准,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引企入教,企业可以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和先进的技术指导,可以提升实训基地的建设规模、专业标准、管理水平等,构建专业实践教学和社会培训相融合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企业人力管理以及社会公共服务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及实训的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四、结束语
在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下,商科教育对国家的商业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商业市场的经济发展中的基本教育。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一起承担着商科教育人才发展的重担,让学生在建立牢固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在构建人才发展方案的同时,也要及时与课程理论结合,真正做到贯彻落实到实处。让高校发挥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作用的同时,又要让企业发挥锻炼人才能力的作用,确保商科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