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2-11-24杨道晟
杨道晟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芷溪中心小学,福建 龙岩)
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总结和直接反应,也是对事物的原理和运行规律的总结,是一种高级的认知。小学时期是个体从形象认知到逻辑思考的关键转折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学家一致认为儿童升入小学后,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加全面,并重视对学校、社会的条例规则的遵循,这就意味着要在增强小学生语言作用的前提下锻炼其思维方式。
小学时期是学生逻辑思维成长的关键阶段,合理训练并增强其逻辑思维方式让小学生接触良好的思维方式,不仅有助于其掌握学科内容,而且能为学生后期的发展打造坚实的基础。作为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学科之一,在目前的语文教学背景下,一方面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的观念和能力不足,执教观念落后,教学手段枯燥、单一。另一方面家长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关注度也不高,从而耽误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本文尝试提出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助力。
一、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个体思维能力塑造的重要节点,错过该关键期将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传授学生高效有用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比较推理等一系列能力。语文课标明确规定:“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许多时候教师未能确立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观念、策略和水平,以至学生表现出思维颠倒、言不由衷、重复啰唆等常见问题。逻辑思维是小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具有奠基性的作用,且个体的诸多核心素养的建立一般在小学六年时间,所以教师应予以充分重视,考虑小学生心理特点,在完成授课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个体逻辑思维建立的关键阶段在3岁至12岁,该时期内个体的思维特点从应激性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逻辑思维演化,而科学的训练手段使逻辑思维水平在该时期得到断崖式提升。除此之外,近年来在各个地区的幼升小考核中,对于个体能力的检测日益关注,而相当一部分的小学会设计逻辑思维题来考查学生。不难发现,逻辑思维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逻辑思维不单单可促进个体有目的性的表达,最重要的是,这种思维可使个体快速地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理解事物的本质,获取关键信息,正确找出处理问题的措施。逻辑思维水平的强化,还可推动个体推理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等多项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全面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
(一)逻辑思维培养缺乏统一的标准
虽然新课改明确要求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然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却缺少切实可行的标准,也没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据调查了解,当前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许多语文教师不知道究竟采用何种思维教学方法,不清楚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到何种程度,尚不明白需要用多少时间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强化,缺乏可依照或参考的确切标准。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由于缺乏可参照的标准,校方难以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展开合理评价,长此以往,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培养也就不了了之。
(二)教育工作者未能建立相应的意识
一部分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也没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以及相关学科素养,导致一部分学生根本无法了解思维意识培养的主要流程,也无法主动参与其中,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遭受严重打击,并且一部分教育工作者依然不能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思维以及教学思路,导致此类教学问题反复出现,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学科日常教学活动的实际效率。不少学校、教师均未能形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观念和共识。并且部分教师还没有转换教学思路,仍然遵循传统落后的教学手段,且几乎所有的教师认为学生逻辑思维的增强是数学老师的工作。
(三)现有教学评价机制存在漏洞
部分学校依然固守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以及具体的评价理念,导致学生无法正确意识到自身的学习问题以及能力发展方向,也有一些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不利于个体逻辑思维的增强,教育合力在个体逻辑思维培养上还有待改善。这就导致不论是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还是布置的课后作业、语言沟通等方面,学生都不重视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父母受应试观念的长期影响,过于关注孩子的考试情况,对孩子在语文课上的逻辑思维培养熟视无睹,未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三、小学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精选课文,开展逻辑思维练习
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需要针对课程标准以及具体的教学要求进行合理研究与分析,教师需要谨慎选取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并且广泛收集相应的教学资源、教学材料,教师也需要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细节内容进行整理、融合,形成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基础性学科知识,随后理解教材中的重点理论知识以及难点知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实际效率,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以及思辨意识,需要教师灵活选择学科知识以及课堂教学内容,并且进行充分整合与融合之后,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将多样化的学科知识引入教学中。新课改的要求多种多样,教师也要合理考虑学生当前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综合学习能力,结合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相应的教学材料以及具体课文。新课改活动的推进使新教法应运而生,如质疑法,分组法,学生、教师、作者三者结合等。有些教师认为新教学手段一定要取代以往的教法。其实不然,如果精心设计,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可以取得不错的授课效果。例如,《太阳》中有一段这样写道:“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空中出现了十个太阳,热得地上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让一个箭术精妙的人射掉九个,剩下一个,人们才感觉不那么热了。事实上,太阳与地球之间相隔1.5亿公里。到太阳上去,如果徒步,不休息地走,大约需要3500年;即便是乘坐飞机,也需要二十多年。如此远的距离,箭如何射得到呢?”这一段描写逻辑严谨,倘若应用得当,不局限于新旧教法,可对学生起到良好的逻辑训练效果。先提问学生对传说的理解,学生答:“传说是古时候人们口口相传下来的故事。”在学生回答完毕之后再问:“如果徒步走,要用多久?”学生会回答:“三千多年。”“那如果坐飞机呢?”“二十多年?”“这意味着什么?”“说明地球和太阳之间相隔遥远。”“你明白了什么?”“箭哪能射得到太阳上?”“那箭究竟能不能射到?”“不能。”“所以,也就是说传说……”“传说未必都是真的。”这段课文的教学就运用了三段论推论教学方法。其一,箭射的距离是有限的,太阳与地球之间相隔很远,结论:在地上射出的箭无法到达太阳上。其二,“后羿射日”的故事是虚构的,“后羿射日”是传说,传说未必都可信。
(二)建立问题情境,预留思考余地
在正式开展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充分意识到培养自身思维能力的实际价值以及重要意义,并且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强烈学习欲望以及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意识以及思维意识。合理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相应的学科知识问题,并且由教师主动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以及教学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也可以帮助学生主动理解教材以及课本中的细节内容。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小学生的思维也正处于上升时期,在此期间,合理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理性判断能力尤为重要,教师也需要意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且跟随新课改的脚步,合理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全面的学科教学模式。教师在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问题的实际难度,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普遍较少,一部分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比较复杂的学科知识以及较难的学科知识点。面对此种情况,教师也需要采取常态化的教学策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不同种类的教学情境,可以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流程,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小学时期,个体的思维方式还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创造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巧设问题,循序渐进地将学生运用相应章节的内容中。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启发学生,促进学生的思考,若学生答非所问应立即转变提问方法来对其进行诱导,给学生必要的思考余地。教师要预估学生从不同切入点观察、理解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并倡导学生在教学中勇敢说出自身的思考依据、解题顺序。如在讲解《小鹿的玫瑰花》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先播放小鹿种玫瑰花的动画,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在学生阅读后问:“鹿弟弟说玫瑰花白种了是什么意思,而后来为什么又说没有白种?请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仔细思考再给出问题答案。”在学生给出答案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表述回答的思路,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答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出学生思考的不足之处,有益于学生逻辑思维水平的增强。
(三)科学设置练习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会学习相应的学科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相关学科素养,但是学生仅仅通过课堂教学,不能学习全面的学科知识,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进一步拓展相关学科内容,设置相应的练习题以及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且及时向教师反馈实际的作业完成情况。一部分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认真听讲,学习了相应的学科知识,灵活掌握课本中的重点理论知识以及难点知识,并且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便可以适当鼓励学生逐步利用课后时间学习全新的学科知识。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以及相关练习题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学生当前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学习问题,并且结合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合理调整课后作业的难度,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教师布置的相关课后作业也应该符合教材的实际教学要求,课后作业应该贴合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并且适当调整课后作业、练习题的布置频率。增强学生思维水平最直接的手段是刻意练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分析具体的形式,有目的地设计授课内容的练习题。对基础牢固的学生,可布置难度偏高的练习题,对知识点有所欠缺的学生可着重于思维习惯的培养。例如,在一、二年级的写话课程中,教师在让学生看图写话时,可让学生用“不但……而且……”句型遣词造句,也应鼓励学生用其他句式造句。对于逻辑性较好的学生,可迅速运用该句型,而逻辑思维不强的学生在造句时可能会表述比较散乱,层次感较差,此时教师可对掌握较差的学生额外练习,通过持续练习、沉淀,逐步强化思维能力。
(四)增强学生表达的条理性
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全体学生在学习基础性学科知识的前提下,合理培养自身的多方面学习能力,并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运用合理语句以及相关形容词,准确无误地将具体的问题表述出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未形成具体的评价标准。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日常口语表达、书面表述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并及时对表现出众或有进步的学生予以肯定。如在学生回答语文课文的提问时,小丽的回答比小华的回答逻辑性更强,教师应真诚地肯定小丽:“从你的表述中,我们很形象地了解了问题的关键,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相当出色,其他同学要向小丽学习。”在教师表扬小丽后,小华也会意识到自己在逻辑思维上的不足之处,下次回答时一定会重视组织回答的逻辑性,让听者能快速明白自身所要表达的意思。运用这种建设性评价机制,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逻辑混乱、前后衔接不当”等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四、结语
小学时期是个体思维水平提升的关键时刻,教师必须对学生逻辑思维的提升予以必要的重视,从学生的思维技巧、思维观念方面开展指导工作,创新小学语文课堂的授课机制,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增强提供必要的前提,大幅度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